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谈笑之间破大案 >

第37章

谈笑之间破大案-第37章

小说: 谈笑之间破大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害人除了四肢有轻微的挣扎抵抗造成的伤口外,身上其余部分没有搏斗造成的防御性伤口,显然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到凶手近距离的突然袭击,这也进一步说明了被害人很可能认识凶手。
  此外,根据法医的判定,死亡时间发生在十月底至十一月之间,那时天气已经转凉,死者所穿衣物太单薄,不可能是日常打扮,而很可能是睡衣裤。这种穿着打扮进一步说明了死者与凶手相识。
  所以搞清了被害人的身份,就能找到凶手。
  清川市公安局没有另外安排警力调查此案,而是直接把任务交给了驻守在清钢厂的“10。12”专案组。专案组领导指派王熙荣的小组负责此案,并要求他们从速破案。
  与三零一室的弟兄们的想法一致,王熙荣把排查的重点放在彩虹大道的施工人员身上,不过人家的理由更加充足,也更加专业:
  首先,尸体是在他们作业的场地内被发现的,他们作为潜在的知情人,应该能够提供对破案有用的线索;
  其次,尸体藏匿在他们的工地长达四、五个月之久,尸体的臭味早已出现,不可能没有一人有所察觉,这个问题值得追究;
  再次,死者身着睡衣裤以及身上的多处擦伤中没有出血迹象这两点,都说明那座桥涵不是第一现场,而是弃尸地点,第一现场应该在别处,在某个居住点里;弃尸地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距其最近的居住点清钢厂宿舍至少在三公里以上,距离最近的村民居住点则在十公里以上,而距离施工队的工棚就近得多了,仅有九百多米,至多一千米出头;所以第一现场最有可能就在工棚内;
  第四,从死者的穿着打扮来看,很可能是农村女孩,加上怀有身孕这点,警方怀疑是凶手将死者诱骗到工地,达到长期骗奸的目的;在死者怀孕后,为了掩盖其罪行,凶残地将其杀害。
  王熙荣让吴小康带着六名警员去附近的村子打听是否有人失踪,或者认识死者;另一部分警员在清钢总厂保卫处的配合下,向员工们了解情况;他自己着带着六名手下去跟施工队打交道。
  王熙荣跟他的手下在临时搭设的活动工棚中,找到了怒气冲冲的工程队负责人袁毅刚,一位四十岁出头、相貌英俊、身材高大、看上去处事果决的男子。
  彩虹大道由省第一建筑工程局承建,按照工程队原定的计划,他们将在剪彩当天开拔,前往另一个工地,设备、工具等已经拆卸包装托运,工棚也已经拆除,人员全部整装待发。
  可清川市公安局的一道命令,却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已经交运的设备如果中止托运,火车站必须重新编组安排托运时间,届时未必能满足他们的工期要求。
  更令袁毅刚头疼不已的是,工棚已经拆除,炊具也已经全部交付托运,大队人马的食宿问题要如何解决?
  这个工程部现场施工人员共一百五十六人,管理、技术人员二十一人,共计一百七十七人,除了十几个打前站的已经动身到新工地之外,还有大约一百六十人。这些人每天一睁开眼睛就要吃饭,再买一套炊具要花一大笔钱不说,总不能天天都像当年红军长征时那样风餐露宿吧?
  好在清钢厂厂长钟翰祥帮忙解决了这个问题。清钢厂能为近万名职工提供三餐,再增加一百多号人就餐根本就是小事一桩。
  其实,如果不是碰上了连环命案,招引来了七十来号警察长期驻扎在厂部招待所,要解决这支队伍的住宿也不是个问题。可现在清钢厂没有这个额外的能力了,工程队只得自己解决。
  可怎么解决?原先他们是一部分人住帐篷,一部分人住简易工棚。可是搭设工棚的材料已经全部打包托运了,虽然他们可以从垃圾中检出一些破砖瓦,可是钢筋、水泥呢?这些材料当地根本买不到,必须到外地去购买,这一来一去的,恐怕材料还没买回来,队伍就要开拔了。况且在此之前,工人们要住在哪里?难道真要天当被盖、地作床吗?
  无奈之下,袁毅刚只好下令工人们把已经打包的帐篷拆开来,重新搭设。由于帐篷数量有限,职工们只好象下饺子一样肩挨着肩、头抵着脚挤在一块儿睡了。
  所以工程队从领导到下面的职工,个个怒气冲冲,怨声载道,直冲着王熙荣等人翻白眼。
  袁毅刚把工程部人员花名册扔到王熙荣面前,双手抱胸,一声不吭冷冷地望着他,摆明了一副挑衅的姿态。
  王熙荣假装没有看见,而是以公事公办的口气,吩咐他按照名册把员工一个个叫进来询问,问话内容自然是“工程队是否有人失踪“、“是否认识死者”、“是否见过死者”、“是否与死者发生过不正当的关系”以及是否发现桥涵附近有异味之类的问题。当然,首先得向被询问人说明死者的特征,不过那也只是警方所掌握的有限的特征,诸如年龄、性别、身高、身体缺陷、衣物等等。
  为了加快速度,他把他的人分成三组,分别在三个帐篷中进行问话。
  

第49章 桥涵中的冤魂(五)
更新时间2013…1…19 12:43:26  字数:3029

 工程队的人极不合作,几乎个个都是以“没见过”、“不知道”、“没发现”这类的三字经来回答警方的询问。有些家伙更是过分,警方还没问完,他们就回答完了。这时,询问人员就会把问题再重新问一遍,倒不光是为了整他们,而是避免日后这些人找借口狡辩说当时自己没听清。
  当询问人员质疑说:“尸体放在桥涵内长达四、五个月,早已腐烂多时,气味难闻,你们天天在那里施工,怎么可能没有闻到那异常的气味呢?”
  施工队员坚称没有感到异常。
  “我们这些人在施工过程中经常要与各种各样的气味打交道,对异味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我们不是娇生惯养坐办公室的,我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天天都泡在野外,遇到异味是家常便饭,要是动不动就大惊小怪,那就别活了!”
  “我们是在那儿干活,又不是在欣赏风景,香味也好,臭味也罢,都跟我们没有关系,谁在乎那个!”
  ……
  他们就这么吊儿郎当地回答警方的提问。
  询问人员又问道,难道他们在施工过程中都没发现桥涵内有异物吗?
  得到的依旧是否定的答复。
  警员们根本不相信他们的话。
  几天下来,警方毫无所获。
  去小梅溪村调查的吴小康的那拨人马,同样令人扫兴地空手而归。
  小梅溪生产大队(就是现在的行政村)有八百多户人家、三千多人口,而且居住得很分散。为了缩短排查时间,警方利用公社的有线广播和张贴告示的方式,将死者的情况广为告之,呼吁知情人踊跃向警方提供与案情有关的线索。另一方面,他们在当地派出所民警的配合下,根据生产队负责人介绍的情况,把人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深入到各个生产小队、居住点进行重点调查。
  可是几天下来毫无收获,生产队里没有人报告家中有人失踪。
  面对这种局面,王熙荣跟吴小康两人稍事碰头,交换了意见。两人都认为,案件侦破的重点仍应放在工程队身上,但是对小梅溪村的调查也不能放弃。
  随后,王熙荣召集了他这组人马进行对策商讨。
  组员们认为,他们的侦破方向是正确的,关键是工程队员不配合,抵触情绪很大,无法获得真实可信的情报。他们分析,工程队员之所以不配合,主要是因为行程受阻,被迫在这个荒郊野地里,几十号人挤在一个帐篷里无所事事,受冻受罪,因而心存怨恨。
  要让他们自觉配合,恐怕一时间难以实现,而且时间拖得越长,他们的怨恨情绪只会有增无减,必须设法找到让他们开口的突破口。
  此前警方一直采取比较宽容、温和的态度,既然软的不行,他们决定采取强硬的手段。
  王熙荣决定拿袁毅刚开刀。
  他面容严峻地质问袁毅刚,为何挑唆员工不配合警方办案?
  袁毅刚毫不畏惧地顶撞道:“什么挑唆?简直是无稽之谈!你们自己问不出个名堂来就拿我出气,乱扣帽子!”
  王熙荣疾言厉色道:“一具尸体在你们的眼皮底下放了四、五个月,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也没有一个人闻到气味!剪彩那天你也在场,那个臭味那么大,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闻到了,而你的人却个个咬定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闻到。这难道不让人奇怪吗?”
  “这我哪儿知道?我只知道自己确实是既没有发现,也没有闻到什么!”
  “那你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你的部下口径会如此一致?”
  “我不知道!我又不是警察!”
  “你不知道?难道你们不是在攻守同盟吗?”
  “我们为什么要攻守同盟?”
  “因为你们想隐瞒什么……”
  “隐瞒?简直是胡扯!我们有什么可隐瞒的?我愚钝的很,恳请你提醒提醒我!”
  “好,容我提醒你。清钢厂到藏尸地点距离至少在三公里以上,而最近的村民居住点离那里至少在十公里以上,而且这两处的人都不了解那座桥和涵洞的工程进展情况。而你们的工棚距离那儿只有几百米,而且你们的人对工程进展情况十分了解,对于什么时候完成涵洞施工、什么时候完成桥面施工掌握得一清二楚。所以警方认为,第一作案现场在你们工棚的可能性最大!”
  “你……”
  王熙荣冷冷地望着袁毅刚,一语不发。
  “我无权阻止你们去怀疑,但你们必须拿出证据来!”袁毅刚负气地一甩手。虽然嘴上仍不服软,但语气已经没了先前的那股霸气了。
  王熙荣瞄了他一眼。“你把关于工程进度的详细情况,包括每个施工段、每道工序,整一份书面材料给我。负责施工桥涵及其附近路段的负责人以及施工人员名单,要单独列出。”
  末了他警告袁毅刚,如果他继续采取不合作态度,提供了不实情况,误导了警方,将以妨碍公务罪拘留他。
  这个警告和之前的那些话多少产生了作用,袁毅刚命令资料员立刻把工程进度资料给找出来,整一份书面材料。
  资料员满怀怨气地抗议说,根本想不起来内业资料放在哪个袋子里。反正进度情况大家都清楚,只要口头汇报就行了,没必要向警方提供什么书面资料,反正他们也未必看得懂。
  袁毅刚冲他们吼道:“这里到底是谁说了算?是你们当家还是我当家?你们说工程进度情况大家都清楚,那好,你们现在就坐下来,凭你们的记忆给我整个书面材料出来,要图文并茂,而且每道工序的施工日期都必须准确无误。要是有半点不实,我要你们好看!”
  要说工程进度的大体情况,每个人确实都清楚,但要具体到每个施工段、每个分项工程、每道工序,恐怕没有一个人能确保准确无误。
  于是在他的怒吼声中,资料员、技术员骂骂咧咧地在已经打包好的行李中翻腾起来,搞得乒乓作响、鸡飞狗跳、乌烟瘴气的。
  阴霾并不仅仅笼罩在王熙荣和吴小康那十几个人的头上。
  负责在清钢厂进行调查的警员,采取了与吴小康他们相同的策略,利用厂有线广播和张贴告示的方式,呼吁知情人踊跃向警方提供与案情有关的消息。此外,他们还在保卫处的配合下在全场范围进行排查摸底。
  可是,直到吴小康的人马空手而归、王熙荣把工程队搅得鸡犬不宁之际,他们仍然一无所获——没有知情人、没有人失踪或者报告家人朋友失踪。
  杨健平始终认为,他的哥们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凶手不可能是清钢厂和附近村子的人,只可能是工程队的人。对于警方毫无斩获,他深感失望,总觉得什么地方有疏漏。
  他不甘心接受这样的结果,就满腔郁闷地来找我爸。
  我爸习惯性地搓起手上的垢垢来,不管实际上有没有垢垢可搓。“警方的验尸报告应该没有漏洞。”
  杨建平急切地点了下头。
  “我们的分析也是正确的。”
  杨建平猛点着头。
  “我们厂的职工们肯定都希望早日破案,应该不会知情不报……”
  杨建平心急道:“那还用说!”
  “那么……就是警方的调查工作有疏漏。”
  “我看他们查得够仔细了,该做的工作全都做了,至少我想不出还有哪些是我们知道而他们没做的事!”杨建平有点不耐烦。
  “我不相信凶手是什么高智商的家伙,他肯定留下了不少线索。如果找不到,那就是侦查工作有死角或者没有做到位。”
  “比如说?”
  “比如说,守卫我们厂南、东、北那三座大门的门卫是不是都询问过了?那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