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赵匡胤传 >

第56章

赵匡胤传-第56章

小说: 赵匡胤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宗暗想:外貌虽然平平,谈吐却来得谨严,这要比那郑恩高出了许多,实在难得,他对陶三春就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他极想领略一下这位传奇式的女将的本领,也让本朝文武开开眼界,于是说道:“卿身怀绝技,当朝之幸也,朕想让卿当殿一试射艺,卿意如何?”
“圣意既达,臣妾岂敢违命!请赐弓箭一试。”
世宗十分高兴,即命值殿官,给郑夫人取来弓箭,就于丹墀之下,百步之外竖起了红心,看女将试射。
陶三春谢恩起立,取过弓箭,将身退至殿外,她左手执了一张弓,右手执了三条箭,远远望了靶子一眼,而后张弓搭箭,“嗖!嗖!嗖!”三支箭如流星穿月,全中红心。陶三春的绝处,不仅是箭中靶心,而在于她的连发,强中更有强中手,她的箭一支接一支,几乎箭头接箭头,有这样的速度,又有那般的准确,这种功夫,一般人是练不出来的。
那世宗久经沙场,是个争战的行家,陶三春的不凡功夫,他还是第一次看到,高兴的他竟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热烈地鼓起掌来。那些文武大臣,见圣上如此忘情,也都一齐鼓掌喝彩,这种气氛的早朝,从来还不曾有过。等到喧闹声悄悄平静下来以后,世宗对三春说:“卿如此神射,可说是世上的奇观,其它武艺不问也可窥知了。如此奇材,当有荣封,今封卿为毅勇正德夫人,钦赐武状元称号;平日可协助郑恩操练兵马,共享荣光。散朝后即拜见皇太后和皇后,游宫三日,然后回府。
陶三春再次跪拜受封,谢恩而起。
只是苦了郑恩,新婚燕尔,就要与新娘子分手三天。夫人受封,他感到荣光;这“游宫三日”,却又使他感到不是滋味。武状元陶三春进宫后,先到仪凤宫朝见了皇后娘娘。符皇后听说三春勇欺须眉,是女性中少见的人物,未见面就把她当作了奇人,及至见面,三春又言语得体,性格爽朗,心中欢喜,对她更为眷爱。
“贤卿青春几何?家中还有何人?是否在朝?”符娘娘拉着三春的手,关怀备至。三春回答说道:“臣妾虚度二十一岁,母亲早亡,随着家父陶洪,长大成人。家父曾为后唐军官,后因兵荒马乱,避祸乡村,学农桑,习耕读,练刀马,安居乐业,以至于今。今蒙圣上皇恩浩荡,钦踢完婚,老父已随臣妾来京。多蒙皇后垂顾,臣妾代家父一并叩谢!”
三春娓娓道来,诚实有礼,态度廉恭,言简意赅,和皇后听到的关于她猛武过人的传说简直连接不到一块,心中对陶三春欢喜的了不得,她拉着陶三春,笑吟吟地说道:
“贤卿年在少艾,德礼双佳,文武全能,智勇兼备,实为世之良材,圣上爱才宠异,给你封职是合适的,因你是女流,更适于内职,参理朝政,今再加你为六宫都点检之职。尔可随时进宫,凡遇内廷一切作奸犯科一应大小等事,由你纠察劾奏,受命办理。你父亲既曾为将,当与圣上说知,自有封赠。”
陶三春再三称谢。符皇后下懿旨:即于宫中为陶三春设宴,宴毕,又赐脂粉银三千,三春又谢过了恩,方才告别。
当引官领了陶三春遍游其余各宫时,那些嫔媵嫱,听说来了六宫点检,以后将由她纠察宫闱,都对她凛然起敬,设宴的,馈赠的,礼义有加,一个比一个热情,好像迎接上司一般,陶三春也觉得十分惬意。
游宫三日之后,第四天早朝,三春朝见世宗复旨。世宗受皇之请,封赠陶洪闲散指挥使官职。陶三春武状元兼内富都点检,职兼内外,礼仪尊厚,命承奉宫即备宝舆,赐半朝銮驾,送归府第,内富所赐物,着太监送归郑府。旨意一下,诸有司一一而行,陶三春谢恩辞出。出得金殿,陶三春坐上钦赐舆辇,前呼后拥,车辚辚马萧萧、威威武武、热热闹闹,向郑府而去。
郑恩散朝回来,赵匡胤、高怀德等一行也随着前来恭贺。
郑恩一见陶三春,不顾众人在场,大步走向前去,拉着三春的手,说道:
“好你个女娃子,一去不归,你真把俺乐子急死了!”
陶三春用力捏了一下他的手:“还不赶快招呼众位兄弟!”
赵匡胤大步过来,揪着郑恩的耳朵:“三弟,见了弟妹,连二哥都抛置一边了,当初你还说……”郑恩直钝,这时却极为机灵,他怕赵匡胤说出他当初不要陶三春的话,连忙转身给赵匡胤作揖:急急说道:
“怎会忘了二哥,怎会忘了二哥,不是二哥,乐子差一点……”
他怕赵匡胤说出来他不要陶三春的话,而他却差一点说出来。
赵匡胤慧眼识英雄,在他的心目中,早已看出陶三春是非凡人物,对她十分敬重,他怕郑恩说出刺伤陶三春的话,于是忙接着说道:
“当初不是我说话,你差点要被弟妹打坏了!”
众人都哈哈大笑。
最快乐的自然是郑恩,他朗声大叫:“备酒,今天要喝他个一醉方休。”
结婚、赐封、宴贺、陶氏官邸的建筑,为京城朝野添了一段佳话,也给效命沙场的大周将军们注入了几多温馨。
………………………………………………
第25章安边与伐蜀
王景、向训伐蜀,久无进展,有人主张罢兵,世宗派赵匡胤到前线视察,赵匡胤对王、向二将作了有力支持,为这次战役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从北伐到返师后的一系列作为,显示了世宗柴荣的征战和为政的胆略和远见。周朝的勃勃生机,使四邻震恐,蜇伏少动;唯有不安份的辽国,觊觎中原的财富,常作流寇式的侵扰。轻骑一支,突然袭来,抢掠一阵,囊括而去,河北南部一带的民众自晋、汉以来,一直深受其苦。
如何戍边成了世宗的一块心病。为遏制辽国的侵扰,世宗下诏问计,广开思路,世宗使出了他新的一招。
德州刺史张藏英最快作了反映,上疏献戍边以遏制辽国之策,其大意是:
河北南部冀州北的李晏口,乃辽国出入之要塞,需设城防,以扼其出入之咽喉;就地征募武装,人无思家之虑,且有保家之心,敌来则战,敌去则农,以少许的开支,收永逸之实利;自冀州至青州数百里之地,有一条葫芦河,可将河道凿深,河水注满,使敌来之不易,逃脱更难。
这三条戍边之策,看得世宗拍案叫绝。他当即下诏,命张藏英进京,对张藏英大加褒奖。看到世宗如此重视自己的意见,张藏英又锐身自任:
“陛下如认为臣计可行,臣愿亲赴冀州,按议行事!”
世宗高兴地说:“卿有此智谋,也必能为朕固守,卿此计实现,胜长城多矣!”
世宗下诏:封张藏英为沿边巡检招收都指挥使,即赴冀州督办招募边兵诸事。藏英到任不久,就招募千余青壮饶勇的农兵,能种田、会打仗,务农戍边两不误,成效卓然。
在张藏英招募边兵的同时,世宗又命韩通、张光翰赴冀州北李宴口修筑防御城池,大兴土木,日夜兼程。
消息传到辽国,辽穆宗与众将计议,他有点忧心忡忡:
“李晏口城防一修,我大辽出入咽喉被锁.断去许多生路,我国就穷了。这如何是好?”
大将屈突惠说道:“李晏口修防,就是专对我国而来,决不能让他们得逞。如今乘其城池尚未完成,出兵奇袭,使其半途而废,不得竟工。大王若同意,臣愿领兵前往。”
穆宗点头称善,当即点精兵一万,由屈突惠率领向冀州袭来。
在李晏口监督修筑城防的韩通、张光翰急切切地希望城池赶快修好,一心用在工程上,并没有作战的准备,因而只带有少数兵丁。屈突惠万人铁骑一到,发一声喊,包抄过来,那些民夫民工,丢下工具,四散溃逃。韩通、张光翰拼力抵挡,领着几百兵丁且杀且退,退到两座大庄园中,据楼死守。屈突惠令北兵四面包围,将周兵困于庄中。
屈突惠看到周兵毫无戒备,初战告捷,以为韩通等已成釜中之鱼,唾手可得。便分兵拆除城建、大肆掠抢,直到日暮,饮酒欢庆,等到来日,再攻庄解决被困的周兵。
第二天,天色将曙,浓睡不消残酒,屈突惠正在做着请功美梦,忽听得外边喊声大振,他忽地坐起,就见小校来报:不知何人率领,从南来了一支人马,已在帐外厮杀起来。
屈突惠大吃一惊,急忙披挂了,提刀上马,赶出帐外,正见自己兵卒节节败退。屈突惠大喝一声,制止了自己后退的兵卒,杀上前去。
迎面飞出一将,白盔银枪,面目和善,不露杀气,酷肖儒生,年纪有四旬开外。屈突惠不以为意,喝问:
“来将通名?”
“大周巡边都指挥使张藏英!”
屈实惠一介武夫,只知刀枪剑戟,哪晓得天下名士?早在后唐末期,张藏英还在青年时期,就以勇武英名闻于当时,他是用思想打仗,文武兼备,枪法看似平易,却于稳中见凶。屈突惠一刀紧似一切,张藏英躲闪拨撩,以四两拨千斤的太极拳手法,稳妥地化解了屈突惠凶狠的招数。
以勇猛自信的屈突惠,并不知道张藏英的高妙之处,见他只有招架之工,并无还手之力,心中暗喜:“果然是平庸之辈!”更加放肆地砍杀起来。
两人战有二十个回合,屈突惠头上已沁出了汗水,张藏英却仍然不急不躁,无事人似的,甚至脸上还微微露着笑容。屈实惠因张藏英一直没有进攻之意,毫无戒备之心,想急于结束战斗,他偷个空档,用尽全力,狠命一刀,凌空盖顶劈将下来。
屈突惠以为这一刀必然奏效,哪料张藏英并未躲闪,反将马向屈突惠身边一靠,将枪杆竖着、枪尖朝天,迎将上去,那刀柄顺着枪杆下滑到枪杆一半,张藏英猛一压枪杆,借着屈突惠那吃奶的下劈之力,一下把刀打落地下,屈突惠感到不妙,“哎呀”之声还未喊出,早被张藏英伸出左手,抓住他的脖领,仍然是顺着他用力的方向,只轻轻一带,“咕咚!”一声,屈突惠已经头朝地、脚朝天被摔落马下。周兵一拥而上,把屈突惠反背双剪之后,拎了起来。
俘了屈突惠,张藏英把枪一挥,周兵掩杀过来。
失去了主将的北兵,成了乌合之众,像无头的苍蝇,狼奔豕突,溃不成军。
正在庄里苦守的韩通,张光翰,听得外边喊杀之声,从楼窗上下望,看到北兵乱成一团,知道救兵到了,当即率众从庄内冲出,北兵少数逃窜,大部投降。周兵大获全胜。
原来,逃散的民工,跑回冀州之后,消息传到张藏英处。张藏英率了新召募的一千多壮勇,星夜赶来。李晏日本是冀州的渡口,在冀州城北三十里外,张藏英乘其不备,在黎明时分,反突袭成功。
韩通、张光翰拜谢张藏英相救之力。张藏英哈哈一笑,说道:
“我辈共赴皇命,何谢之有!辽兵有来无回,二位放心筑城,我派兵丁联网严防,谅他们不敢再来生事了!”
果然,屈突惠全军覆没、辽穆宗知大周厉害,从此再不敢侵扰。李晏口城防建成后,辽国更加无望了。自此,河北冀州至青州一带的河南,居民安居乐业,齐口称颂。
世宗接表,知张藏英建立大功,厚加爵赏,并下诏:援韩通、张光翰为节度使之职,领兵镇守李晏口,北方边境自此绥靖。
由张藏英戍边策收到的成效,世宗深感开发群臣智慧的重要。于是,在显德二年春,他下诏求谏,其诏书的内容,大意是:
朕对于诸卿大夫之才不能尽知,面不能尽识;如果不听其言而观其行,审其意而察其忠,则怎么可以知道诸卿器略之深浅,任用之是否得当?不把此话讲清楚罪责在朕;若求之而不讲,责任在谁呢?……吴、蜀、幽、并各州还没收复,天下还不统一,朕常为此寝食难安,兹令各臣各写两篇文章,题目分别是:《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开边策》。
许多文章,世宗感到平平,只有比部郎中王朴的上策,引起他的注意,王朴的文章大意是:
中国所以失去吴、蜀、幽、并,完全由于失道。如今必须先研究失去的原因,然后可以知道收回的办法。开始失去这些地,都是因为君暗臣邪,兵骄民团,奸党称霸于内、武夫横行于外,因小致大,积重难返。如今要收复这些地方,只有反其道而行之:进入贤人而斥退不肖之徒,以可用他们之才;恩诚相待,以巩固他们的心;有功即赏有罪即罚,以使他们尽心;防止奢华提倡节俭,以丰其财路;减少赋税,以富民众。等群才聚集,政事得治。财用充足;士民归附,然后发动使用他们,事无不成,民心既归,天意必从。
关于对失地的攻取,必先取其容易的。唐与我国边界相接近二千里,就地势讲是容易行动的。进攻当于他们没有准备的地方开始。他东边准备侵他的西边;西边准备则侵他的东边。他一定奔走相救,而奔走之中我即可探其虚实,然后避实击虚,避强击弱。无须兴师动众,只宜轻兵相扰。南人怯怯,有小变故,必倾师相救,大军多次运动,必定民疲财竭,他如不全力以赴,则我可以乘虚取之。如此,则江北诸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