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赵匡胤传 >

第45章

赵匡胤传-第45章

小说: 赵匡胤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元福听说,当即修了降书,命大开城门,领了众将,全部卸去武械,一齐来到周营投降。
接到降书,赵匡胤不战而胜,喜出望外,令杜二公与董家兄弟守住大营。自己与郑恩、李通、周霸带了一百精壮侍从,随岳元福进城,办理交接,安抚之事。
一行人来到帅府,进入后堂,见高行周执剑在京,尸体不倒,郑恩说道:
“这驴毬入的高行周,死了还瞪着两眼,稳坐不动,还拿着元帅的架子。”
匡胤喝道:“兄弟不要胡言,高元帅当今英雄,盖世无双。若抗拒,你我岂是对手!他手刃一死,一方面尽了忠,一方面顺了民,使千万民众免除了刀枪之灾,他死的英雄!”
他说着,忽然看见案前书信上写着“赵匡胤亲拆”的书信,血溅信封,显得格外壮烈,不觉肃然起敬,躬身施了一礼,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取过书信打开,示意让众将坐下,自己走过一旁阅读起来。
只见那信上写道:
汉潼关节度使高行周,尽节临亡,亲笔遗书,奉于赵公子台下:昔某与尊翁同为汉室重臣,曾结金兰之好,不意周兴汉灭,论为送旅之臣,今公子领兵至此,得周自知中兴无望,心如死灰,若刀兵相见,虽可一搏,徒增冤魂,空添孤寡,生灵涂炭,遗累万民。更有汝尊翁飞鸿:满纸血泪浸染,亟望息事平灾。舐犊之情,人心皆然,故愿借人头与君,以尽忠义之节。我无他望,唯遗怀德、怀亮二子,俱为忠勇之士,他日相遇,如能予以提携,则余感恩于泉下矣!专此布嘱,余不赘述。
这信下还附一信,匡胤看时,原来是父亲写给高行周借人头的信。两封信拿在手中,匡胤觉着有千斤般重。高行周不仅武艺超群,而且人格高尚,使他敬羡感叹。于是他把信装好,慢慢地回到案前,望着高行周双膝下跪:
“高伯伯高风亮节,堪为师表,听嘱之事匡胤没齿不忘,愿伯伯九泉下安息!”说着,泪水滴落下来。
赵匡胤站起身来,与众将说道:“高元帅在生忠直,死后神明,礼当隆重祭曲,以慰忠魂。”
岳元福遵嘱,当即准备了香案,赵匡胤带领众将,焚香下拜,匡胤颂道:
“高元帅灵魂不远,今日成全了赵某一行大功,既有功于汉朝故主,又有恩于当代黎民。赵某获恩,义当重报,今后若有升腾,必善待二位令郎。使其披蟒挂玉,有福同享,愿高元帅安息!”
众将一块高颂:“愿高无帅安息!”
只听“扑通”一声,高行周尸首倒在地上了。
祭毕,因要回京“报帐”,匡胤令手下取了高行周头颅,另刻了木香人头,与高行周安好,用棺盛殓,葬于潼关的山头之上,并立了石碑标记。
诸事安排已毕,匡胤把潼关帅印文于岳元福代掌,军政大小事务,均由岳元福管理。自己与众将回到大营。不战而胜,上下将士俱皆欢喜不尽,热烈庆祝一番,第二天就拨寨起营,顺着原路,望汴京出发了。
大军路过娘娘山,匡胤与舅舅杜二公商议,让他上山解散山寨,带了家属进京。杜二公上山后,晓喻山寨上原来留守人员:愿进京者同行;不愿进京者,发给安家费用,各奔前程。不许再聚山林,为非作歹。安排已毕,杜二公安排车辆,载了母亲与女儿杜丽蓉,自己与褚氏骑马,一齐向东京进发。
大军回到东京,赵匡胤先见过柴荣。柴荣闻信十分高兴。苗训上前恭贺说:
“怎么样?贫道说此行必克,而且时间只在两个月之内,至今不过四十天,我言之不廖吧?”
赵匡胤表示钦佩:“先生真诸葛重生也,这次先生预言又验,赵某心悦诚服!”
苗训哈哈一笑,说道:“过去的事再莫提他,且说如今……”,他用眼一直看着郑恩,感到他愣的着实可爱,于是接着说道:
“不知郑将军是否还要打断我的腿筋!”
郑恩这浑小子,记性颇好,他像欠了苗训一笔债似的,总怕人家讨帐,因而见了苗训,嘿嘿一笑,赶快走开,免得苗训提这档子事。他认为要躲过去了,正暗自庆幸,如今被苗训一提,急得他黑头上沁出了明晃晃的汗水。他“哇哇”大叫道:
“你这个妖道,我怎么知道你能掐会算?等会儿柴大哥摆宴,你罚我几大碗不就结了!”
柴荣笑道:“你输了官司,还要拿我的酒抵帐,也真亏你能说得出!”
他的话,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赵匡胤将董龙、董虎、李通、周霸对柴荣一一作了介绍,柴荣大摆宴席,为他们一行庆功,说待明日朝过圣上,再请旨领赏。
赵匡胤思念父母,略饮数杯,即告辞回家。
在赵家,杜二公和母亲、夫人、女儿见了赵弘殷夫妇,寒喧之后,就说起了赵匡胤和杜丽蓉的亲事。由老夫人作主,赵弘殷夫妇自然也欣然答应。并议定:不拘繁文缛节,当晚就与他们合卺成婚。于是张灯结彩,准备宴席,热闹非凡。
赵匡胤一进门,见家里热闹得象过节一样,及看到祖母,杜二公等均已来到,大门院落都贴着大红喜字,心里已明白了十分。他赶忙拜了父母,老人们没容他再作细节叙述,就给他和杜丽蓉草草举行了仪式,之后,大家入席欢宴。
得胜荣归,亲人相聚,又是新婚礼成,三喜临门,这酒宴吃的异常热闹。
赵匡胤原配夫人贺娘子,性本贤惠,见丈夫得胜回来,又办喜事,不仅没有醋意,反而格外地殷勤,以示支持;而杜丽蓉早把匡胤看成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喜事突来.她猝不及防,高兴得心慌意乱.脸泛桃花,显得格外温柔美貌。
杜老太及杜二公夫妇,心想事成,高兴得合不拢嘴,咱不待说了。而最为高兴的,当然就是酒宴中的主角赵匡胤。
与杜丽蓉成亲固是一喜,赵匡胤心中最为得意的,是他完成了征伐高行周这一件当初谁都不敢去办的大事,但是,他心里清楚,他父亲在这个过程中起了多么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父亲在他的心中的形象,大大地升华了。
在赵匡胤眼里,父亲是个好父亲,只是对自己过于苛刻.严有余而亲不足,而且有时不讲道理,不听辩解,使父子之间总有一点隔膜;而今,从他给高行周的一封信中,使赵匡胤看到了父亲的内心世界,他不仅是位伟大的父亲。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英雄。关键时刻,一封书信,使高行周自刎,解决了一场残酷的战争,他对父亲的尊敬大异往常。
在赵弘殷的眼中,赵匡胤长大了,带着三千人马,义无反顾,敢去和威震四海的高行周决战,而且一路上增兵添将,将兵马扩大了几倍,他不再是惹等生非的公子哥,而是个有战略思想,能挑大梁的好汉了。他对儿子更加心爱了。
父子二人席间谈起高行周的遗言,都唏嘘不已。赵弘殷交待儿子:“我和你高伯伯都是各为其子,你和你高伯伯又是各为其主。世事就是这么微妙而又残酷。高怀德武艺超群,你要有一番作为,离个不开人手,以后要多方查访。妥善安置,以不辜你高伯伯的重托。”
“父亲放心,我一定要把他找到,要像亲兄弟一样待他。”
“好、好!”赵弘殷连连点头。
宴会已毕,新婚夫妇进入洞房。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人生两大快事,如今一齐来临,赵匡胤平生未遇,难以形容他的愉快心情。而杜丽蓉小姐久藏春闺,初试罗闱,不耐锦衾,不胜其妖羞之状。还是由久贯风月的赵匡胤引而导之,怜香惜玉,才渐入佳境。
夫妻恩爱无度,不觉曙光已露,金鸡三唱,为赶早朝,赵匡胤匆匆起床,洗漱完毕,连忙到晋王府去了。
周帝郭威驾坐早朝,文东武西,朝贺已毕,周主即宣赵匡胤见驾。赵匡胤领旨,来到金阶,俯伏在地:“万岁,臣赵匡胤奉旨剿叛,于途中招收了降将董龙、董虎、李通、周霸、杜二公,前后共收人马一万三干。兵到潼关,仗万岁洪福,逼得叛将高行周自刎,岳元福余众全部归顺,潼关之叛,已全部平息。”
高行周英武无敌,在周大祖郭成的脑海里留下了太深的烙印,赵匡胤来去一趟,仅四十余天,就平定了潼关,他听起来有点像神话,虽然知道赵匡胤不敢妄奏,但听起来怎么也不大相信,于是他问道:
“既然平息了潼关之乱,可取来那叛贼高行周的首级?”
“首级现在午门外。”
“可将高行周首级取来,待朕一看。”
只有首级才是真凭实据。他要亲眼看一看,这举世枭雄,最威胁自己的劲敌的人头,才彻底放心,而且会从中获得无限的快意,解一解心头之恨。
果然,不一会儿侍御官就将一只木桶抬到金銮殿,近侍内臣打开桶盖,取出盛人头的盒子,呈到龙案前跪倒,两手高举,托着那只盒子,禀奏:
“请万岁龙目观看!”
周主郭威定晴细看,果然就是高行周,他心里暗暗诅咒:“好你高行周,与我郭威作敌,今日血淋淋的人头来向我朝见,昔日的威风哪里去了?”他感到无限的快意,仔细端详那人头,忽然发现高行周上面眼是睁开的,血污将一绺胡子粘在脸上,像吹起来似的,面目如生,满脸怒气。侍者举着人头,心里发怵,手哆嗦起来。那人头摇了两摇,像活了起来似的。郭威忽然感到一阵紧张,止不住“哎呀”了一声,头往前一栽,双目紧闭,面如土色,一时竟昏迷过去。
“万岁!万岁!”两旁侍臣大声呼叫起来。
柴荣把手一摆,举人头的侍者赶快把人头放回桶内,着人抬出去了。冯道等几位大臣以及柴荣等急上前观看,呼喊。郭威伏在案上,一声不应,头上冒着冷汗。气息微弱,两眼不睁。大家都慌了手脚。柴荣命侍官连着龙椅一块,将郭威抬到后宫,急召太医诊治。
经太医诊断,郭威是由于风邪侵入,得了痛脾症。饮食困难,浑身疼痛,行动不便。每天静卧寝宫,强咽苦药,难以问朝。
作为皇帝的接班人柴荣,自然比谁都要忙。他安排赵匡胤暂时等候,待主上病性稍缓之后再为讨封,同时要处理军政大务,阅读奏表。实际上他等于提前登了极。而且他原为开封府尹也有许多要办的事务,柴荣尽管十分能干,一时也显得有些手忙脚乱。
太祖郭威病情不见好转。有人提出应该进行郊祀,祭典天地,散财安命。按照帝王郊祀,冬在南郊,夏在北郊的规矩。广顺三年冬太祖被抬到南郊,由左右架着上了祭台,只能低头而已,拜礼难以进行,最后由柴荣代替成了礼。
太祖这中风病最忌风寒,隆冬天气,拉着这样的重病号暴露于荒野,对他的病无异是雪上加霜。这晚,郭威病情加剧,到夜里几乎痛得昏死过去,好一番抢治,才稍稍苏醒过来。于是没有回宫,就住在了南郊。
郭威病成了这个样子,上上下下都有点惊慌失措,惶惶不安。柴荣站出来理着事,人心才踏实下来。不过,也真难为了他:顾外顾不了内,郭威跟前就少于侍奉了。
一天夜里,柴荣在澶州时的牙将曹翰来求见柴荣。这曹翰原是郭威的一个随身小吏,郭威喜欢他聪明伶俐,就让他跟了柴荣。好久不曾见面,今天不召而来,柴荣很为奇怪。就问其所以,曹翰便道:
“殿下,如今主上病重,您只能不离左右,入侍医药,随时观变,以备不测,怎么能老在外边忙碌呢?”
此荣上前执着曹翰的手。说道:“不是你提起,柴某几乎误了大事!”
柴荣当天就进入后宫,下令小事不必来奏;重要事情一律由柴荣内通外联,实际上柴荣成了代皇帝。
第二年春,郭威病体日渐沉重,自知终将不起,便考虑安排后事,从人事上先作了安排,诏令晋王柴荣除在开封府尹外又兼侍中、掌内外兵马事。任郑仁诲为枢密使,同平章事,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领武信军节度使。当时的武信军还在蜀地,这是个虚待,不过是对李重进信任的表示。郭威又任户部侍王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命他起草诏书,改年号为“显德”。并于诏书中亲嘱:“晋王荣可于柩前即皇帝位”;郭威并召柴荣和外甥李重进入宫,宣布他的遗诏,让李重进对柴荣跪拜以定君臣的名份。忍着浑身骨节的剧烈疼痛,郭威把这一切安排停当,然后闭上眼睛,以极微弱的声音对柴荣、李重进说:“这样,我就放心了!”
柴荣、李重进垂泪不已。
忽然,郭威把眼睁对一像病痛全消了一样,对柴荣说道:
“我过去多次给你说过:唐朝十八陵部被人发掘,原因在于他藏的金宝大多了。我死,给我穿纸衣、盛瓦棺,快埋葬,勿久留。葬毕,新近召墓民户三十家,免他们的徭赋,令他们看守,不专置守陵宫人,不修地宫,个做石人、石羊、石马,就刻一个碑:‘周天子平生好节俭、遗令用纸衣、瓦棺,继嗣的天子不敢违命也’。而今我又给你重复一遍,你若违反我的意思,我不会给你带来福气的。”
郭威断断续续说完话,疲累已极,就闭上双眼不言语了。
王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