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雨歇-第3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跽实恼庖徊呗浴V皇牵歉宄氖牵馓跫撇咚涫窍鹜回实纳喜撸杂诨实酆吞歧此担词蔷缘南虏摺R蛭私馑侵辽畹娜硕记宄歧庖蝗ィ豢赡茉倩乩戳耍猓辞∏∈腔实弁纯嗌诵牡脑赐贰2还饺烁星橐脖炔簧瞎掖笫拢慰觯堑牡弁跏切坌耐蛘傻牡弁酰歧彩乔Ч拍延龅钠媾樱饺硕疾桓贸聊缭诙角樯稀�
瓦岗三年 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之伏兵
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之伏兵
房玄龄支持唐瑛的上策,不敢明说,杜如晦也支持,他敢直接说。因而,听了宇文士及的反驳,他接嘴了:“大人的话,臣不同意。汉有卫青、霍去病能做到,我大唐也有大将和勇士,当然也能做到。河阳公主的上策,更是增加和保障了攻击的成功性。”
“卫青、霍去病杀的是匈奴人,不是突厥人。草原十八部的人数也比匈奴多的多,你怎么能保证我突袭大军能一举成功?你怎么保证河阳公主全身而退?依臣看来,这三条,似乎都不是上策。”裴矩忍了半天,同情和心疼唐瑛的心理占了上风,明知道自己不懂军事,还是表了态度。
话到这里,唐瑛的三条战略在这群人中算是打了平手,赞成反对的人旗鼓相当,眼下,就差一个一锤定音的人了。可,坐主位的人不开口,别人吵也没用。房玄龄此时看了一眼长孙无忌,意思是该你说话了,皇帝的心思你最懂,你来劝劝,这事就能定下了。长孙无忌明白房玄龄的意思,却是轻轻摇了摇头,房玄龄明白了,低头,不再说话。
长孙无忌其实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李世民这些日子在对待唐瑛的问题上,一直采用回避的态度,可长孙无忌却早就敏感地意识到李渊封唐瑛为公主绝非心血来潮,也非什么思念平阳公主,所以,在昨晚,他从自己夫人那里得知了唐瑛和李世民夫妻的部分谈话内容后,就猜想到一些事情。故此,当别人惊诧于唐瑛的这份大胆的战略规划时,他却已经确定了唐瑛最想使用的战略。
此时,别人的看法,房玄龄的暗示,他听在耳里,看在眼里,却不想跟着瞎搅和,因为在他心里正在思考着如何为皇帝规划出应对之策。唐瑛的策略的确很成功,长孙无忌也清楚,唐瑛和他一样,完全明白皇帝会怎么去想,因为,李世民再怎么爱唐瑛,也从来没有因私废公过,这次,大好机会放在面前,李世民的选择,也会如往常一样:利用唐瑛。所以,他现在要做的是,如何帮皇帝利用好唐瑛,又能帮皇帝把心事给解决了。
下面的臣子们各有各的想法,除了不说话的长孙无忌,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想法最好,看着皇帝不出声,他们胆子也大起来,开始反驳别人的想法,特别是一向不大看得起房玄龄等人的萧瑀,更是和封德彝联合起来,欺负杜如晦说话不利索,是专门针对两人冷嘲热讽起来。一时间,大殿里倒也热闹的很。
在这种热闹中,李世民渐渐地按捺不住了。其实,对于手中的文稿,李世民很清楚应该做出那种决定,可,从昨晚到现在,他依旧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原因无他,仅仅是出于感情受挫。
眼见得老臣和心腹们都支持唐瑛的做法,唯一的反对者裴矩也非出自为国之心,李世民心里也是说不出的苦。这个能拿下整个天下,能获得无数人忠诚的年轻皇帝,心里的苦却找不到倾诉的对象,而无法留住一个女人的感情,这种挫败感,也是一个男人拿不起,放不下,更说不出口的。
“够了。”
越想越郁闷,越郁闷越恼火,李世民实在忍不住了,大呵一声,将大殿中的热气变成了冷水,将一帮重臣浇成透心凉,大殿中,立马鸦雀无声了。
“唉……”李世民却没有继续发火,而是挥挥手:“都散了吧,先回去想想怎么破解这次突厥大军。至于唐瑛的战略设想,等以后慢慢讨论。不过,有一条,朕再无能,也不会用女人去求取暂时的屈服,突厥人想与大唐公主和亲,没这个可能。”
陈叔达一听,知道李世民和李渊一样,都无法忍受和亲的屈辱,他嘴皮子动了动,叹口气,将想说的话吞进了肚子里,抬头看了看宇文士及,率先起身告辞。有了领头的,加上李世民满脸的不耐烦,萧瑀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冲房玄龄甩了甩衣袖,也走了出去。房玄龄慢慢起身,看了看长孙无忌,得到长孙无忌的眼神示意后,他一拉还犟着的杜如晦,跟在封德彝身后出了大殿。
宇文士及自然明白陈叔达的暗示,他待着没动。可李世民今天明显是不想在听有关唐瑛策略的话题了,没等宇文士及张嘴,就对他挥挥手,表示出一种极端的不耐烦。宇文士及不敢再说什么了,讪讪地起身而去。
等众人全都离开了,一直坐着没动的长孙无忌起身走到高无庸身边,小声叮嘱他带着侍候的宫女宦官们离开,并守在大殿门口。等高无庸把人都带下去了,长孙无忌才来到了李世民跟前,跪坐了下去。
李世民虽然把众人都撵走,眼睛却一直看着长孙无忌,从头到尾没说话的长孙无忌,是他真正的知心之人,他迫切想从长孙无忌这里得到与众不同的见解,所以,他默许了长孙无忌的行为,一直等着他的解释。
长孙无忌没有辜负李世民的期望,张嘴就不一般:“陛下,臣同意唐瑛的上策,但想法却与他们不同。”
“无忌,你说。”听到这一句,李世民一下子来了精神,知道有希望了。
长孙无忌神秘地一笑:“陛下,臣以为,唐瑛的上策的确是上上策,甚至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两全其美?继续说。”李世民此时有些迫不及待了。
长孙无忌继续笑:“河阳公主和亲,刺杀颉利定能成功,大唐消灭突厥指日可待,这是第一件好事。河阳公主战死在突厥王帐,唐瑛,哦,不,是一个长的非常像唐瑛的女人被我大军从草原上俘获带回长安,献给陛下,这是第二件好事。”
李世民腾地坐直了身体,双手都有些颤抖了:“无忌,你是说,你是说……”
“陛下关心则乱,您忘记了,在河阳公主身边,还有陛下的一支伏兵。这支伏兵,没人想得到,包括唐瑛,她也绝对想不到,不,她根本就不会朝这方面想。有了这支伏兵,陛下再给她配一个绝对忠心您的大将担当刺杀副手,加上您精心选出的陪嫁人马,刺杀一定能成功,而唐瑛,也一定能重新回到您的身边。”
随着长孙无忌的话语,李世民面部线条慢慢柔和下来,一丝笑意在他嘴边露出:“无忌,你提醒朕了,朕怎么就忘记这支伏兵了呢唐瑛,别怪朕,是你逼朕这么做的。无忌,照你说的去做,从今日起,正式启用这支伏兵。至于唐瑛的副手,你可有人选?”
长孙无忌苦笑了:“唉,陛下,臣真正为难的就是这个。忠心您的大将不少,可,能控制住唐瑛,并将她带回来的,却难找。”
“嗯?让朕好好想想。”
“尉迟恭不行,突厥人太熟悉他;侯君集不行,他统兵可以,刺杀能力却不足;邱行恭一直在陛下身边,与尉迟恭差不多,也不行;秦琼不行,唐瑛对他有恩有义,让他对唐瑛用狠的,他做不出来;程咬金,更不行了,他宁肯得罪陛下您,也不敢得罪唐瑛;张亮,瓦岗老人,也不敢对唐瑛下手;独孤彦云,刺杀能力不足;常何,想都别想……”
板着手指数了半天,长孙无忌苦笑:“陛下,臣倒是想当这个副手,可惜,臣根本不是唐瑛的对手。而其他人,跟唐瑛的交情都不深,这个副手就没法当,而刺杀上配合不好,可就坏了大事了。”
李世民看着长孙无忌的手指头,眉头紧锁,难呀,没想到,决定好下,这人选上倒卡住了:“刘弘基倒是熟悉突厥,但也不行,更走不开;顺德和柴绍要防吐谷浑;李世勣……他和李靖就是两支突袭部队的统帅,自然不能离开。无忌,你说对了,人选是个大问题。”
“有一人或许合适。”想了又想,长孙无忌缓缓提出了建议。
“谁?”
“张公谨。”
李世民眼前一亮:“好。张公谨孔武有力,又是洛阳出来的,与唐瑛的关系一向不错,果然是最好的人选。”
长孙无忌点头:“既然这样,就请陛下尽快召唐瑛过来,商谈一下突袭颉利的细节。还有,眼下如何击退突厥此番进犯,还得陛下尽快做出决断。”
“不忙,唐瑛的计划不是短时期里能办到的,还需要细细完善。至于眼下对付颉利嘛,朕倒是有了点想法,来,咱们好好商量一下……”放下了心事的李世民,脑子也越加活络了起来,甚至连脸上都带出了稍许笑容。
东宫显德殿里闹成一团的时候,唐瑛正坐在李渊的面前为他烹茶,小铜炉上冒出的热气,将唐瑛燎的满面红晕,为她今日精心装扮过的容颜平白地添出了几分妩媚。李渊眼都不眨地看着唐瑛,隐藏在衣袖里的双手却慢慢握成了拳头。
“父亲,来,尝尝,这可是江南才送上来的好茶。”将精心烹制好的茶水送到李渊的手上,唐瑛略带询问的目光放在李渊脸上:“主要是看看我的手艺是不是进步了。那颉利是个很精细的人,处处都在学习咱们汉人的习惯,他也爱喝茶,这方面,我不能输给义城。”
李渊慢慢地举起茶盅品了起来,等嘴里茶水的味道完全消失了,他方点点头:“很好,你已经学到宇文(宇文婕妤)的烹茶手艺了,应该比的过义城。”
“那就好。”唐瑛松了一口气,旋即又笑道:“我虽然又掌握了一样本事,却不见得能用上。呵呵,咱们的皇上跟您一样的心气,今儿一定能下决心。”
李渊垂下眼眸,不让唐瑛看出他的想法,轻笑一声:“是呀,朕的儿子嘛”
唐瑛慢慢将手放在李渊的手上,轻声劝道:“父亲放心,世民虽有不对之处,但,唐瑛请您相信,他绝对能带着大唐走向繁盛的。”
李渊笑笑:“放不放心,都这样了。瑛儿,朕其实知道,虽然你在做的事情不符合二郎的心意,但你却是一心为了他。唉,委屈你了。”
唐瑛低下头,喃喃道:“委屈算不上,是我自找的。再说,放手对我们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呀”
“或许吧……”
李渊叹口气,喝口茶,让那淡淡的涩香慢慢沁入到骨子里去了。
瓦岗三年 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王之势
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王之势
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突厥大军进至渭水便桥之北,颉利可汗遣腹心执失思力入长安请见李世民,有观唐军虚实之意。李世民不顾大臣反对,怒斥颉利,同时拘押执失思力,算是直接给了颉利一当头棒喝。颉利不知道唐朝实力如何,使臣去而不返也让他狐疑,竟不敢前行,将部队就扎在了渭水之北。
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三日,李世民只带高士廉、萧瑀、封德彝、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轻骑直至诣渭水南岸,隔水直呼颉利之名,呵斥其负约毁盟,不讲信誉。端的是将大唐君王的强盛气势展现无疑。
这样的李世民,让不是第一次见到他的突厥人想起了大雨中纹丝不动,一意挑战颉利的大军统帅,不败战神。与那次不同,这一次,李世民以君王之姿出现,君臣七人往渭水桥头一战,却似有千军万马横亘与此,那无上的威仪卓越的气质,逼人的气势,那些曾经敬服于李世民的突厥人,和那些用无数传说在心里刻画出李世民英姿的部族首领和普通士兵们,竟鬼使神差地翻身下马叩拜在地,把颉利可汗气的差点背过气去。
眼见得李世民先声夺人,自己的部下毫无斗志,颉利正想怎么换回一些面子,却猛见李世民身后,遮天蔽日的旌旗在渭水北岸的三个方面向李世民身后疾驰而来。早已经被天下人所知的猛将姓名飘扬在一面面旗帜上,而已经显露出身形的骑兵,全是一身玄甲,黑油发亮,强弓在侧,横刀长槊在手,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军容齐整,人人斗志昂扬。这下,别说身后这群将李世民惊为天人的突厥士兵了,就是颉利本人,心里也开始打鼓了。
执失思力没回来,李世民又轻身而来,对岸唐军人数不少,且斗志旺盛,自己身后却是跪倒一片,毫无斗志,真要打起来……想起那些关于李世民和玄甲军不败的神话,颉利可汗见的那颗进攻之心,顿时化成了撤退之意,不由地带头就往后缩了缩。
李世民似看出了颉利的畏惧,挥手命大军原地停下,他独身上到渭水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