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就多了。谁家两口子吵架。谁家地鸡蛋又不见了几个。说不定都会找到村部来。这些小事还得处理好。一个不小心就会导致群众上访。或者是群体**件。
平时地时候。村部都没啥工。村干部也是农民。还得有自家地农活。村民们也都形成了习惯。没有特别重要地事情。一般就是上午十点前来办事。
十点过后。村部就没事了。村干部也就下班回去忙自己地了。
当然。有时候村部也很忙。各人分工地工作忙不过来地时候。就大家一起干。加加班就把事情处理完了。
二流专门找时间请教了老支收刘堂河。刘堂河给他介绍了几十年当村干部地经验:“要当好村干部。最重要地就是四个字:诚信。公正。做到了这四个字。在村民中就有威信。什么工作都好开展。”
二流是高原红果蔬协会地理事长。这段时间又让村民们得了不少实惠。村民们服他。自然而然他就有了一些威信。现在当了村主任。他处处按照刘堂河地“四个真言”来处理事情。群众都很满意。他地威信更高了。
在村部处理事情到上午十点,二流便离开村部去看沼气池建设地情况。刘越深和刘越能在现场帮着忙,坑已经打好了,技术人员正在上水泥,把坑壁封紧,以免漏气。
二流给技术人员打了招呼,看一切进展顺利,便回到家中,开始观察起他改造过的红薯种子来。
二流感知到,种在地里的红薯每一个全身都发出了五六个芽子,有少部分嫩芽已经顽强地钻出了地面,正迎着秋风摇~着嫩嫩翠翠的身姿。
长势喜人啊。
二流心头一喜,埋下身子轻轻地抚了其中一根长出地面的嫩芽,欢喜地笑了。有时候与植物相处在一起,会让二流忘掉所有的烦恼。
在地里看了一阵,二流回到家,把储存起来的红薯种子装在背兜里,一背一背地背到自留地去。一上午地时间,二流背了三十多背,大约四千来斤,把二流的肩膀都磨痛了。但是,他的心里却充满了快乐。
吃过中午饭,二流起锄头,出。
他母叫住他:“二流,我看你一上午背这么多红薯到地里,到底是干啥啊?难道在这大秋天快冬天了,你要种红薯?这天这么冷,红薯怎么种得出来?”
二流指着院坝的方向在,说:“母。你看,我种在院坝边的红薯都发了芽子了。”
“发芽是发芽。”
着眉头担心地说:“可是,这芽子过不了多久就会长不成母藤的。”
二流神秘一笑,说:“母,你放心吧。我敢保证这芽子能长成母藤。”
“我信二流。”他爷也去找了一把锄头,准备帮二流挖地,说:“自从国庆回来,让我们吃惊的事还少吗?他是大学生,懂得的知识比我们多,他想种出什么东西来就种得出,即使国庆把金子埋在地里种,我也信能种出金子来。”
他母被他爷的话逗乐了,笑着摇了摇头,不再发表意见,进厨房刷碗去了。
二流地自留地。他和他爷正在一锄一锄地挖着地,虽然也是秋天,但两人都出了一通汗水,已经把上衣脱了,露出结实的肌肉,身体的热和天气的凉刚刚得到中和,在这样的季节里劳动,确实很舒爽。
他爷这段时间宽、营养好,身体也长得比以前壮实了一些,虽然还是显得很消瘦,但完全没有原来收谷子的时候那种皮包骨头的感觉。整个人运动起来,显得极其协调。
自从上次提前收了秋季以后,二流家就再也没有种过地。经过秋风吹过地泥土,有点僵硬,挖起来很费力。两人挖了大半天,才把一亩多自留地的泥巴挖松软了。接着,两人又把红四千来斤红薯种子密密麻麻地并在泥土里,在吃晚饭之前,终于把种子全部种下了地。
种完地,二和他爷赶紧把衣服穿起。这样的天气,一旦停止了运动,就必须把衣服穿上,不然就会感冒。
他爷一边穿衣服一边问二流:“家里有一万四五千斤的红薯,要全部并完得四五亩地,你打算并多少种子?要全部并完,我们家根本没有这么多的地啊。”
流看了看自留地紧挨着地几块田,说:“爷,我把这几块田开出来并种子行不?”
“不行。”他爷回答得斩钉:“这田虽然每年收成不多,但却是全家温饱的来源,其他地方随便你折腾,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动这田。”
“像爷这样经历过饥荒地老一辈,就是把田看得太重。”二流想道,看了看青冈林,说:“要不,我沿着青冈林开几块土,怎么样?”
他爷点点头,说:“这样虽然多费些功夫,多花点时间,但最多损失几根青冈树,这些青冈树还可以砍成柴,烧成炭,用来过冬足够了。”
“那行。”二流道:“赶明儿我就顺着青冈林把土开过去。
”
第二日,二流在村部忙完,就开始开荒,把青冈林里的青冈树砍下来,用柴刀砍成一块一块地,堆到柴屋里。然后把土挖开,整理平整,这样逐步推进,地也越开越大。
二流计划新开出四亩地,要把他家门后的青冈林开一小半,所伐下来地青冈树是极多的。后来他家的柴屋实在堆不下了,他爷就把青冈树运到村子东头的窑子里,烧成炭,自家留一部分人,其余的背到镇上去卖。马上要过冬了,山上下来的炭成色极好,卖得也很快。他爷对此还小赚了一笔,得意得不得了。
虽然只有四亩地,但要想全部开完,需要付出体力不说,更需要极大的毅力。只开到两亩多的时候,二流的手已经磨出了老茧,一摸斧头和锄把就隐隐作痛,好像~一把力手就要被磨破似的。
但二流一点也没放弃,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随意的走路都特有力量感。
每次听到二流的脚步声,邓羽君都会小小地激动一下。她已经能够通过脚步声来断二流的运动路线了。这一段时间,这个村主任助理确实做了不少事,把村部的资料整理得井井有条,看到村民们都是乐哈哈的,还帮助村民做了不少事,她做事肯动手不怕累,村民们对这个主任助理的印象都不错。
二流对待邓羽君与对待其他村干部差不多,做得就表扬一句,做得不好还是会毫不客气地给她指出邓羽君有时候故意会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误,目的就是听一听二流对她的批评,寻找与二流交流的机
对此,二流心里也明白邓羽君的小九九,他也不点破,他处事的原则是,抓住工作的重点,按照诚信、公正则,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一个月的时间就这样一晃而过,二流的四亩地也开完了,种子也种进了地里,他只需要抓住时机,把红薯种子的属性改过来,就等着母藤长出来了。
这时,镇上传来消息,让二流去一趟,说是修路的事情有结果了。
首发
正文 第124章 擦边球
更新时间:2009…10…24 7:11:34 本章字数:3598
长办公室里,董镇正在低头看着报纸,见二流进门,笑呵呵地说:“二流,你不得了啊,这报纸上有你,快过来看看。”
二流见董镇高兴的样子,心想,难道修路的事有门!连忙走到董镇身边。
一看报纸,才知道原来是苏道中、凡夫子、付向彩三位艺术家联合举办了一次名叫“高原红”的艺术展,把他们在高原村经历的事、看到的美景用艺术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这次艺术展上,有几幅令人感到震憾的艺术作品,吸引了艺术界的注意。
报纸上将其中两幅图片刊登了出来。
其中一幅,二流背着背兜,背转身从悬崖上向下爬着,一只脚悬在空中,显得很惊险,而上的表情却异常坚毅。这图片上画的事情是二流亲身经历过的,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有这股子感觉。二流的背兜里被苏道中装进了魏掠影攀岩取下来的那一束兰花,这就是虚构的了。但是正因为这一小点点改变,就让二流在画面上的形象活了起来。
另一幅图上,二还是背着装着兰花的那个背兜,满脸紧张地抬起猎枪,盯着不远处正在作着生死搏斗的一猪一虎,猪的凶悍、虎的不屑,二流的执着和坚持,神态逼真地把摹写了出来。为了证明这幅图片的真实性,旁边还有一张照片作证,这是付尚彩拍的。,
董镇指着图片说:“这几张::片发出来,高原村又可以火一把了。怪不得前一段时间李县长在大会小会上都在讲,要重点打造我们镇的旅游产业。原来,是早就计划好了地。看来,我得给书记建议一下,召开一次党委会,研究一下怎样抓旅游业?”
说此处,董将报纸收起,说:“二流,你坐,我正有件事要和你商量。”
二流赶紧坐董镇办公桌前的椅子上。
“关于修路的事情。”董镇顿了一下,脸色变得不好起来。
二心头一跳。小心地问:“莫非泡汤了?”
“泡汤了。”董镇着脸肯定地回答。
二流只觉得脑中“嗡”地一下。天旋地转。
“不过。”董镇神秘一笑。说:“虽然泡汤了。菜叶叶还浮在水面上呢?”
二流一听还有门。心情顿时又觉得好些。说:“董镇。你有啥话就直接说完吧。你这样子让我心里好难受地。非把我折磨成精神病不可。”
二流地表情都落在了董镇眼中。听二流这么一说。哈哈大笑。道:“经过县委常委会研究。路只修到红岩村。从明年3月份开始修。计划半年内修完。从红岩村到高原村地路不能修了。”
对这个结果,二流早有心理准备,叹了口气说:“来吧,这样子也好。”
董镇继续道:“李县长找我谈了一次话,让我转达给你,说路没有直接修到高原村,他觉得很对不起高原村的老百姓。同时,在他的权力范围内,今年给你们村安排了8万元的机耕道建设资金,明年再继续给你们安排8万元。”
“机耕道?”二流听得一头雾水。
董镇解释道:“机耕道是农机上来的项目,就是修建农业机器过路地道路。李县长有审批权的经费只能在1C万元以内,超过0万的要上县委常委会研究。这次连续两年给你们村安排16万元的经费,实际上是李县长打的擦边球。”
“擦边球?”二流恍然大悟,一拍巴掌说:“就是说这16万并不是什么修机耕道~,而是拿来修路的。我明白了。”
董镇皱了皱眉头,说:“有一点你清楚,不是修路的,是修机耕道的。”
“对,对。”二流一个劲地点头,说:“是修机耕道,不是修路。”
董镇见二流开窍了,摊开一张图纸,说:“项目资金正在落实过程之中,现在还没有拨下来,不过有李县长亲自监督,应该快了。你回去准备一下,把村民动员起来。对了,这儿有上次测量人员到村上测量的图纸,从上面就可以看出最优化地公路设计方案。”
二流凑进了一看,这图张弯弯拐拐的有很多线条,其中有一条线呈红色,就是公路的设计路线。二流看了一眼比例尺估算了一下,这条路修下来,大概有三公里长,并没有过鬼门坡,而是从县崖的另一边、擦着原始森林的边缘斜斜向下,连接到红岩村。二流对高原村的地貌极为熟悉,一眼就记下了最佳的路线。
看到上面打了三个小叉的地
流便想了起来,这三个地方都是陡峭的悬崖,路要过,的确是很难。怪不得这个设计方被常委会否决。
董镇指了指三个打了叉地地方,说:“这三个地方你有办法修过去不?”
“办法还不是人想的。”二流坚定地道:“就是一块一块地把石头开下来,我们也要想办法修过去。我就不信,这路修不好。”
董镇点点头,说:“那行,就按这个图纸来修。你回去认真看一看《村民组织法》和《国土法》,修路不可避免地要占到群众的田土,要怎么样做好群众工作?怎么样用地?那上面都有。”
《村民组织法》,二流已经读过好几遍了,《国土法》还没有读过。说:“我知道,《村民组织法》上规定,这种事情要进行一事一议,让所有村民们都同意,然后对被占地的要进行土地调整,我思考着被占了地的在村集体土地上划一块出来,作为补偿,你看怎么样?”
董镇道:“你这种调整地方法,《国土法》是不允许的,法律要求农民地土地经营权五十年不变,要占用农田必须征地。但是,农村要办成啥事,也只有你这种办法才合理,群众就这种办法。所以,有时候法律与实际还是有些脱节的。不管怎么样?只要群众没有思想包袱,不形成上访事件,就成。这也算是擦边球吧。你回去宣传地时候,就不要把法律文本抬出来了,要说群众听得懂的话,讲道理地话,这样工作才好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