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公子风流(上山打老虎额) >

第545章

公子风流(上山打老虎额)-第545章

小说: 公子风流(上山打老虎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一个匠人,一天下来,与人协作,却能产生上百斤的钢铁,因为他们用的,乃是高炉,用的乃是最先进的风箱,分工协作,每一个人,专注去做自己的事,因而每一个程序之中,都能保证工作的匠人,效率都是顶尖。

    正是因为同样的人,采取不同的生产方式,可是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却相差如此巨大,这就意味着,谅山的每一个人,能力和效率都是小农们的十倍,十倍百倍的效率,生产出来的东西也是十倍百倍,那么这两千万人口,一年的产值,竟不下于大明上亿的人口数量,而事实也是如此,大明的许多布匹、丝绸的生产,竟已被小小的谅山超越,大明一年的钢铁量,更是远远及不上定南和交趾的半年产量,如此比较,若是刨去人口数量,还有疆域面积的因素,单凭这一点,大明未必是谅山的对手。

    ……………………………………………………………………………………………………………………………………………………………………………………………………………………………………………………………………………………………………………………………………

    因为各行各业的细分,这也导致,官府的职能出现了转变。

    大明的一个县里,都有个传统,即所谓的政权不下县,朝廷只委派一个县令,一个县丞,一个主簿,就可以进行管理,这几个官老爷,只需招募几个差役,就可管理数万乃至十万的人口。

    之所以如此,只是因为,在这种生产形式单一的地方,其实事务并不多,一个县,无非就是数十个大姓组成罢了,大家都是在地上找食,就算是有什么事,宗法进行处置即可,读书人是少数,只有数百人而已,基本上毋须操心。

    可是这里却是不同,同样是一个县,就必须囊括需要方面了,首先因为这里大多都是外来人口,宗法已经不再成为联系社会的纽带,因而治安问题,就免不了要建立专门的巡捕局,因为纠纷不再只是乡人之间的田地之争,因而必须得有专门的审判机构,不再是县令一个念头来公论,于是专门的判官也就出现了。因而工商发达,官府必须对工坊进行管理,那么专门的工商局亦是出现,因为税收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同行业所收取的税收又大大不同,不再是单一的农税,因而税务局亦是出现。

    如此种种,许多专门衙门的出现,虽然使得这里多了不少‘闲人’,社会供养的成本也增加不少,可是不可抹杀的是,官府的控制力,也随之增强,这是历朝历代,古今中外,前所未有的。(未完待续。。)

第七百五十四章:天策府

    控制力说白了,其实就是组织能力。

    朝廷对两京十三省的组织能力无非就是黄册制度,这种制度有好有坏,本来按照朱元璋的设想,无非是利用这种黄册,来规定所有人的出身和职业,进而在朝廷需要征用时,可以随时调度。

    比如民户,便涵盖了米户、园户、囤户、菜户、渔户、马户、窑户、酒户、裁缝户、船户、蛋户等等,而朝廷一旦有所需求,便可以直接从这些民户摊派,可谓简单易行,曲径分明。

    因而别看朝廷每年岁入的纹银,不过三百万两,可是除此之外,赋税绝大多数都是实物,比如粮食,比如布匹等等。

    这一点上,和谅山有诸多不同,郝家每年岁入纹银数千万,可是并没有物资征收,一切所需物资,都需要向市场购买,而大明则是主要以实物为主,虽然在这个过程中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可是某种程度上来说,从赋税来看,郝家并不具备绝对的优势。

    只不过这种黄册制度,有许多的漏洞,它的根本问题就在于,造成了人力的极大浪费,以朝廷那种组织能力,也只能采取这种最为被动的黄册制度,而对于谅山来说,一旦真正动员,组织能力,绝非大明可比。

    比较了朝廷和谅山的诸多优势劣势,郝风楼心里,倒也不敢有必胜的断言,只是眼下,真正要做好动兵的准备,那么就势必。要做好万全准备。

    ………………………………………………………………………………………………………………………………………………………………………………………………………………………………………………………………………………………………………………………………

    谅山这儿,天策府已经挂牌,这是一个不起眼的衙门。衙门的名字,实在有那么点儿违禁的意思,在这个时代,绝对属于关键词地范畴,若是这时有网络,那么势必天策府三字,会出现xxx的字样。

    可是郝家显然已经不再有什么避讳了。虽然现在不打算动兵,可是并不代表郝家会示弱,虽然郝家需要的也是时间。可越是示弱,越是容易被人看破手脚,与其如此,不如示威。且看看朝廷。会有什么反应。

    而这天策府,如今成了郝风楼的大本营,为了表示一下自己的权威,定南王的诏命已经下来,郝风楼这世子,被敕为天策大将军,统属三军。

    所谓三军,囊括了许多职责。比如四卫人马,甚至是各国的模范营。就以苏门答腊为例,苏门答腊的资政局几乎已经被华人控制,而资政局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利,一方面死死的抱住了郝家的大腿,就恨不得投怀送抱,事事都对郝家言听计从了,另一方面,就是创立模范营,模范营所有人员,都由本地华人招募,所有的军官和教导,都出自郝家的指派,因而大家都说,这模范营,便是郝家军,名义上是保卫资政局,实则却是郝家的兵马。

    自然,成文法律方面是没有问题的,郝政乃是苏门答腊、吕宋、柔佛的摄政、保护者,是名誉上的领袖,模范营,自然而然,归郝政节制,也是理所当然。

    而天策将军要调动模范营,自然也需要名目,郝家有权指派为数不等的资政参与各国的事务,因而郝风楼现在不只是天策将军,还是吕宋、苏门答腊、柔佛诸国资政,这位仁兄,是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各国的任何法令,都会按时传到他的手里。

    这天策府所管理的事务,极为繁杂,从操练到军备,从军马调动到人事的任免,统统都有决策权利。

    而郝风楼在军中的影响力本就惊人,他是常胜将军,火铳队的奠基人,又是定南王世子,因而这个任命,几乎得到了所有人的拥戴,终究,无论是模范营还是神机、交州四卫的高级武官,绝大多数,都是当年的火铳队和神机卫里出来的,这些老兄弟,都和郝风楼一起行过军,打过仗,一起在丛林里悠哉悠哉的抓着头上的虱子,唯一没有一起的就是,郝风楼没有和他们一样,在这潮热的天气里,行在泥泞之中,抓着裤裆里的溃烂。

    至于其他军将,也大多数,都是郝风楼老兄弟们的徒子徒孙,对这位祖师爷,只有高高敬仰的份儿,听说天策将军要统属三军,个个欢欣鼓舞都来不及,哪个敢有什么非议。

    而对于军中的事,郝风楼是最熟的,要知兵,首先就要知人,哪个王八蛋是什么性子,哪个家伙适合干什么,哪个家伙脑子隔三差五要抽抽,哪个人有什么长处短处,都得摸清楚,而这一点上,郝风楼是最熟稔不过的,这群自己看着长大的家伙们,别看现在人五人六,其实当年他们什么狗屁模样,郝风楼却是门儿清的。

    因而此番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进行人事调整,天策府下,设立了兵备、军令、军情、功考、后勤、参谋六部,谁谁谁调入兵备部,谁滚去后勤部差遣,谁谁谁去参谋部,郝风楼早有了计划,那些个带兵的人,一听说要调入文职,个个一片哀嚎,只恨不得大吼几句,军座,军座,我为公府立过功,我为谅山流过血之类的胡话。

    其实带兵的,大多不愿去天策府,虽然品级高了,也悠闲一些,可是终究带兵才痛快,做了文职,就仿佛成了剥了毛的麻雀,浑身都觉得不利索。以往的时候,军中的文职本就缺人,因为没有整合,所以这些老丘八们仗着资历不肯屈就,所以只能作罢,可现在却是大不相同,郝风楼来了,天策将军一声令下,你有胆违令试试看,明天就把你关进小黑屋里,请几个昆仑奴来教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这一次人事调整,算是郝风楼的一次彻底整合,当年的时候,这里的庙小,只有这么一丁点人马,因而搭个草台班子,也就勉强能糊弄过去,而现如今,随着官兵的人数膨胀,不可能再像从前一样了。

    这六部都是郝风楼仔细思索后的结果,其中兵备部负责管理操练,以及官兵招募,以及退伍之事。军令部则负责命令传达。功考则是人事任免,军情部呢,几乎相当于翻版的锦衣卫,郝风楼被剥除锦衣卫指挥使之职后,定南和交趾的锦衣卫还有神机卫系统几乎和朝廷彻底断绝关系,而这些人,如今则吸收进了天策府的军情部系统,专司刺探情报工作。后勤部顾名思义,则是负责军械和粮草、军服供应,参谋部是早已有之的部门,自是负责制定作战计划,模拟战术攻防,如今,算是正式吸纳了进来。

    这六部的头头,如今成了郝风楼倚重的几个老军头,绝大多数,都是火铳队出身,郝风楼知根知底,在军中也极有威望,如今他们就任天策府部将,心里大多都有些不情愿,毕竟让他们卸任指挥使和同知之职,跑来这儿天天跟文书打交道,觉得实在有些屈才,可是刚刚到任,郝风楼便亲自与他们会面,在一起好生回忆了一下从前的光辉岁月,讲了从前一道患难的经历,最后言辞恳切的说几句,眼下这天策府初立,百废待举,正需几个信得过且有才干的人辅佐,你们若是要回去带兵,那也由着你们,大不了,本将军麻烦一些,再另想办法罢了。

    这句话说出来,杀伤力巨大,这些家伙不吱声了,他们清楚,世子殿下把话说到这份上,你要是还回去,对得住么?于是有人不吭声,算是默认。有人吱吱呜呜,结果发现他娘的老脸挂不住,扭扭捏捏,索性从了。还有人拍着胸脯,情绪激动,大呼殿下需要卑下,卑下有什么话说,刀山火海都不曾皱眉头,到这儿能比刀山火海还要凄惨,殿下不必说了,命都是你的,还有什么说的,你便是赶卑下走,卑下也要赖在这儿,为殿下分忧。

    然后这些家伙做了种种保证之后,出了天策府的大门,就开始后悔了,恨不得直接给自己一个耳刮子,真是犯贱啊,这么好的机会,为啥当时,就脑子发热,不肯回去带兵呢,现在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是真正无力回天了。

    可不管是扭扭捏捏、半推半就,还是事后才觉得自己被晃悠了进去,眼下,却已没有回头路了。

    大家都是熟谙军务之人,郝风楼正式开始办公,他们也就开始忙碌起来。

    ……………………………………………………………………………………………………………………………………………………………………………………………………………………………………………………

    第一章送到,求点月票。(未完待续。。)

第七百五十五章:百废待举

    天策府衙门的结构,与其他衙门有所不同,什么独门大院,什么三进三出前后进的前堂后院,这些统统都不存在,这只是一座砖石建的二层楼宇,由于土地的紧缺,谅山的大宅院已经日渐稀少,除了一些巨富,绝大多数,为了利用土地空间,往往房屋的格局,开始向高处和紧凑的空间利用方向发展。

    这等砖石搭建起来四方的房屋结构,美观上和那庭院阁楼差了许多,可是重在实用。

    天策府就是这么一栋四层的屋子,郝风楼的办公场所就在四楼,里头一间,外头一间,有几个书吏在这里办公,再外,便是一个小厅,小厅里则每日都有人出入,大多都是各卫的武官前来求见,因而这里时时刻刻都有人进出。

    现在是大清早,郝风楼就已去了里间办公去了,而小厅这儿,已坐了七八个人,有的是郝风楼召来的,也有几个,是奉命前来传送公文。

    他们穿着的,都是紧身的军服,由于四卫的兵马,几乎已经全部换装了枪炮,虽然军士也有近身格斗的操练,可是主要还是远程射击,这就导致,传统的皮甲和链甲只会给军士带来不便,火铳的战法要求的是灵活,谅山四卫乃至于各国模范营的军服,采取的都是轻便的布料,而且必须要求紧身,以免活动不便,军中的人,即便不高大,可是体格却大多强壮,穿着这束身的军服。笔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