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风流(上山打老虎额)-第3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郝风楼一听,乐了,姓刘的,你也有今天,想当年老子是千户的时候,你他娘的人五人六,不可一世,活该被打。
总体来说,闹了这么大的事,郝风楼的心情是轻松的,以他无事都要升起三尺浪的风格,这一次有人推波助澜,分明是剑指内阁中的人物,阁臣之间杀得眼睛都红了,郝风楼的心情反而觉得无比的快活。
他叫人拿了梯子攀上了屋顶,便看到远处乌压压的人潮,真是叹为观止,心里便不免觉得可惜。
不弹压啊,无论是厂卫还是京营,甚或是一群应天府的差役,居然都不弹压,没一个动粗的,读书人和那些‘乱民’鼓噪一阵,只是附近的官兵将他们驱回去,总是不见一点血光。
显然,无论是厂卫还是京营,大家都不是傻子,谁都没有真正动手的魄力。
郝风楼几乎可以想象,这些不要脸的所谓‘大人物’们,多半都在等,等着旨意下来。
天子怎么想,他们才敢怎么做,说白了,平时再牛气哄哄,终究还是棋子,在大明朝,棋手永远都只有一个。
抱着看热闹的心情,看到这引而不发的局面,实在教郝风楼有些难受,每隔一段时间便有人喧哗,闹了又闹了,读书人炸锅了,原以为当真会炸锅,最后却又偃旗息鼓,这种热闹实在没法儿看,就像后世两个牛气哄哄的人物发生摩擦,双方在街面上各执一词,这个要拉两车兄弟,那个口称有种别走,要打断你的狗腿,骂那么几个时辰,结果他娘的骂的口干舌燥,偏偏就是不动手。
郝风楼的悲剧就在于,作为一个看客,每当他滋生期望的时候,现实总是无情地打击得他体无完肤。
“他娘的,没法儿看了,架梯子来,让本官下去!”郝风楼显得义愤填膺。
…………………………………………………………………………………………………………………………………………………………………………
第二章到,继续求月票呀,不求不行呀,作为一个历史写手,要是不求支持,怎么支持下去!(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四章:无法挽回
其实这些鼓噪且杀气腾腾的官兵都在等,专等宫中的旨意下来。
没有旨意,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可是有了旨意就大大不同了。
这些丘八们,早已看读书人们不顺眼,见他们惹是生非,耽误了自己吃睡,肚子里积攒了一肚子的火气,可是没有上宪命令,谁也不敢妄动。
郝风楼其实也是自知,自己盼着事儿闹大,是绝无可能的,没有人会是傻子,即便他是锦衣卫都指挥使,也断然不会轻易下令弹压。
郝风楼更加明白,圣旨的内容,决定了宫中的态度,而这个态度,至关重要,这件事最后会怎么解决,会有什么影响,就看这宫中那么一个念头了。
他下了楼来,虽然是一副兴致阑珊的样子摇头,却也知道,不可能发生奇迹。
只是宫中的圣旨,却依旧没有来。
按理来说,一个多时辰前,天子就应当已经得知了消息,可是过去了这么久,却是了无音讯,这意味着什么?
郝风楼的目光,不由朝宫城方向看去,心里不禁嘀咕:“看来陛下还在斟酌,还在考虑如何裁决。”
郝风楼十分清楚,朱棣是个十分干脆的人,这么一个人,遇到任何事,都不可能犹豫,而能使他犹豫的,往往都是大事。
可是,天子会有什么决定呢?
郝风楼有些拿不准。虽然今日的惊涛骇浪,和郝风楼不无关系。可是这浪头掀起来,最后是什么走向,即便是郝风楼也有些把控不住了。不过他的心态倒还好,反正管杀不管埋,小爷就是折腾,眼下就是瞧热闹,最后死的人是谁,管自己什么事?
这家伙如今走起路来,都是一抖一抖。就差蹦蹦跳跳了。
倒是这时候,有飞马自西安门方向飞驰而来。来人一身劲装,手中高高举着布帛。大叫:“有敕命,有敕命,让开,统统让开……”
众人一听。所有人都打起精神。来人的打扮,竟是褐衫,分明是东厂的人,见此人如此嚣张,可是所有人却不得不忍气吞声,连忙让出道来。
“终于……来旨意了。”
郝风楼心情有些复杂,不消说,因为情况紧急。天子想好了之后,并没有按规矩传旨。而是让东厂代传。
这东厂的优势,确实比锦衣卫大的多,毕竟人家的督主没有那啥,可以随时伴驾左右,这个优势,其实和内阁大臣差不多,别看内阁大臣级别上比各部部堂要低了许多,可是因为能够伴驾,实际上就自然而然,成为这中枢大臣,地位足以媲美部首。
眼下看那番子如此旁若无人,实在教人憋屈,却又是没有办法的事,待那番子飞马走远了,郝风楼便叫人牵了匹马来,一路追上去。
………………………………………………………………………………………………………………………………………………………………………………
待郝风楼抵达的时候,那番子的声音已经远远能听到:“陛下有诏:生员无状,或有为人蒙蔽之虞,虽为妖言所惑,却有赤诚之心,厂卫、京营及各衙差役、兵丁人等,不可造次,应徐徐劝导……”
听到这话,郝风楼在远处刚刚落马,他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定。
若是圣旨斥责读书人,让厂卫动手弹压,那么就意味着,天子打算息事宁人。
可现在说的却是情有可原,命人克制,这意味着什么?情有可原,就说明读书人所提出来的要求并不过份,那么过份的人是谁?
这天子,怕是要准备动手了。
想到这里,郝风楼重重吁了口气,大事已定。
那番子又道:“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同知郝风楼,立即入宫觐见……”
听到又要入宫,郝风楼虽然有些疲倦,却还是兴致盎然,这想来,天子是打算做一个交代了。
既然不弹压,那么就肯定得给读书人一个交代。当今天子,很少像今日这样‘软弱’,这一趟入宫,终于可以拨云见日,将此事,做一个了断。
众人谢恩,纪纲和郝风楼不敢怠慢,二人对视一眼,便准备入宫。
其实纪纲一开始,是有些提防郝风楼的,出事之后,他只命郝风楼驻守外围,就是因为郝风楼是有前科,毕竟这家伙弹压读书人不是一次两次,而此刻,纪纲对待郝风楼,显得有几分冷淡。
郝风楼是千户的时候,纪纲是颇有提携他的意思,想将此人引以为心腹,当郝风楼是佥事,纪纲依旧还是没有放弃拉拢,可是眼下,郝风楼已贵为同知,对纪纲来说,已是压力甚大了。
面对一个蹿升如此之快的家伙,纪纲实在难以保证,此人最后会不会对自己取而代之,至少眼下的纪纲,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他还是尽量,朝郝风楼笑了笑:“走,入宫!”
郝风楼对他毕恭毕敬,抱拳道:“大人先请。”
……………………………………………………………………………………………………………………………………………………………………………………
不只是锦衣卫这边,便是内阁,也已来了圣旨,知会阁臣入暖阁觐见。
大家已从公房中出来,纷纷领旨谢恩。
唯有一个人,却是出来迟了一步。
金幼孜的脸色,显得很是可怕,原本他以为,这一次他占了不少便宜,本来还在沾沾自喜,可是等到外头闹事的消息传来,他顿时气的火冒三丈,他当然清楚,分明就是有人在造谣滋事,分明有人构陷自己。
金幼孜当然怒不可遏,甚至恨不能冲出公房去,寻那杨士奇大吵一架。可是他明白,眼下这个时候,要绝对的冷静,这时候再乱阵脚,只会授人以柄,所以他不得不压住火气,可是接下来,他的心却是开始发寒了。
原本以为,谣言止于智者,事态也就平息了。
可是不曾想到,居然那些知情者,全部采取了默然的态度,金幼孜突然意识到,自己真正危险了,他也万万想不到,这些从前亲切的人,事到临头,竟都是如此态度。
当圣旨发去那儿,天子不准弹压的时候,金幼孜独自坐在公房,忍不住打了个冷战。
看来……是完了,金幼孜突然有一种无力感,可是他不甘心,他的眼睛已经有些泛红了,他当然不甘心,好不容易,才走到今天,他有太多太多的事要做,他辛辛苦苦,才有今天,怎么可能,被小人所乘。
不甘心,就要据理力争,现在陛下既然召见,金幼孜已打算拼命了,他有许多个念头,想着如何反击,至少,也要将那杨士奇拉下马,此时他失魂落魄的走出来,在外头,四五个阁臣已经静候在这里,大家都在等待。
看到了金幼孜,所有人看向他的目光,都是冷淡,即便是解缙。
当然,大家都显得很是客气,解缙道:“字行,天子久候多时,走吧。”
金幼孜去看杨士奇,杨士奇一脸淡然,让金幼孜恨不得冲上去抓住他的衣襟,可是这个念头,也不过稍闪即逝,他压住一肚子的委屈,笑了。
他不能不笑,不能让人看到他的脆弱,也不能让人看到他的失措,更不能让人取笑,所以他抿着嘴,挂着微笑,彬彬有礼的道:“好,诸公先请。”
解缙没有再说什么,鱼贯而出。
……………………………………………………………………………………………………………………………………………………………………
暖阁里头,纪纲和郝风楼已是先到了,二人拜倒在地,一起道:“吾皇万岁。”
朱棣并不抬头,只是道:“二位爱卿请起,少待片刻。”
二人起身,乖乖的束手站在一边。
其实本心上,纪纲是不想来的,他便是傻子也明白,眼下是内阁之中,神仙打架,不可开交,自己实在没有必要凑这个热闹,可是既然陛下请自己来了,那么他就已经做好了打算,乖乖做他的木桩子。
至于郝风楼,心态自比他好的多,浑身轻松,他偷偷去看朱棣,见朱棣伏在案上,正拿着一本书聚精会神的看,心里不由好笑,咱们这天子,什么时候也爱看书了。
侯了片刻,阁臣们来了。
以解缙为首,所有人拜倒在地,道:“吾皇万岁。”
朱棣抬起头,目光先在解缙身上,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随即又看镇定自若的杨士奇,去看杨荣,去看黄淮和胡俨,最后,他看到了金幼孜。
这目光,只是轻描淡写的在金幼孜身上一触,旋即便离开。
朱棣的脸色,居然不见怒色,他吁口气:“方方廷议,如今又再三召见,倒是教诸卿辛苦。”
…………………………………………………………………………………………………………………………………………………………
第一章送到,跪求月票啊,老虎为起点立过功,为读者们码字流过血啊,大家不能这样对老虎啊。(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五章:完胜
听了朱棣的话,大家自然连道不敢,解缙更是道:“微臣人等为君分忧本属平常,岂敢抱怨辛苦二字。况且……”解缙今日显得絮絮叨叨,继续道:“况且今日多事,微臣人等辛劳一些也是理所应当。”
朱棣笑了,道:“其实呢,也没什么事,叫诸卿来,就是想说一说这周礼。”
朱棣故意摆弄着御案上的书卷,大家这才知道,原来这是一本周礼,许多人心里古怪,天子今个儿怎么也玩四书五经了。可是他们的脸上却没有显山露水。
反而是解缙故作惊喜地道:“《周礼》乃钦定经典经义。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不知陛下今日要谈的是周礼哪一篇?”
朱棣淡淡道:“这个嘛,朕也是刚刚涉猎,许多都不明白,爱卿不妨讲一讲吧。”
这一下子,解缙倒是有些踟躇了,这话题太大,很不好说,况且即便是说,他也难以猜测天子想听到的是什么。
好在朱棣似乎看出他的难处,便莞尔一笑道:“朕想问你,读书人滋事,周礼中可有记载么?”
解缙连忙摇头道:“周礼所涉并不曾有,礼札乃垂拱典范,所录入的尽都是国家典制,臣不曾听说。”
朱棣又问:“周礼之中可有奸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