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第4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他朱由检现在需要的不是美女。
周奎说到的事情,朱由检很清楚,郑勋睿在南直隶推行官绅一体纳粮,也就是万历时期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这个一条鞭法,对于皇室是非常有利的,能够大幅度的增加赋税,且能够减轻百姓的负担,遏制土地兼并,要不是朱由检对郑勋睿有着十二分的戒备,这件事情朱由检早就拿到朝廷上面大书特书了。
这几天的朝会,朝中大臣争论的都是南直隶官绅一体纳粮的事情,几乎所有大臣都是反对的,朱由检也很清楚,这是因为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宜,牵涉到这些大臣的切身利益了,故而他们坚决的站出来反对,与之相反的是,司礼监的太监全部都是支持官绅一体纳粮的,认为这样做能够增加府库的收入。
朱由检心里当然有数,司礼监的太监都是忠心耿耿的,可那些文武大臣就说不清楚了,大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至于朝廷之利益,早不知道摆到什么地方去了。
故而这一次,不管朝中大臣如何的辩驳,甚至是群起供给郑勋睿,朱由检都没有表扬,内心里面,他是希望南直隶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宜成功的,那样他就可以在大明各地全面铺开,那样朝廷的收入大幅度的增加,有了银子,很多事情都好办了。
偏偏这样的事情,岳丈周奎不明白,还专门跑到皇宫里面诉苦了,遇见这样的岳丈,朱由检很是无语。
“皇后,这些事情,不是你应该关心的,郑爱卿在南直隶推行官绅一体纳粮,且明确提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呼吁,这是朕愿意看到的局面,岳丈不明事理,阻拦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宜,周府的管家还集合苏州诸多的绅士富户,想着反对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宜,你说这样的情况之下,朕应该如何的处置。”
周皇后大为吃惊,父亲周奎可没有说到这些事情,仅仅说周府遭遇到围攻了。
“臣妾不是关心朝廷的事宜,臣妾是因为苏州葑门的周府遭遇到围攻,才专门给皇上说的。”
“这件事情,朕已经知道了,郑爱卿已经写来了奏折,事情的前因后果很是清楚,皇后还是给岳丈说说,好好管束一下府中的下人,周府的那个管家,居然敢结交士大夫抗拒官府,还抬出了朕的名号,皇后说说,如此的情况之下,朕若是为周府出面了,那满朝的文武大臣会怎么看,朕还如何的做事情。”
冰雪聪明的周皇后,很快明白其中的奥妙了,自己父亲的脾气和秉性,周皇后肯定是清楚的,只是她没有想到,父亲到皇宫来诉说,居然没有说出来所有的经过,含糊其辞,让她在皇上的面前遭遇到无趣。
翌日,周奎再次进入皇宫,不过他没有见到女儿。
宫女递给他一封信。
满心欢喜的周奎,回到了府邸,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信函。
看着信函的周奎,脸色急剧的变化。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左都督、锦衣卫指挥使田弘遇前来拜见了。
田弘遇的老家同样遇见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宜,田弘遇的老家在扬州,扬州是雷厉风行执行官绅一体纳粮的地方,田家同样没有能够幸免。
苏州葑门的周府之遭遇,田弘遇也知道了,周奎进入皇宫去找到皇后娘娘,田弘遇更是清楚,他就是专门到周府来探查情况的。
见到周奎的脸色,田弘遇就明白事宜了。
看见了田弘遇,周奎也没有掩饰自身的情绪,恶狠狠的开口了。
“哼,这个郑勋睿,敢在周府闹事,他以为他是谁啊,只要有机会了,老夫一定不会放过他的。”
田弘遇哼哈了几句话,他比周奎要聪明多了,也精明很多,郑勋睿身为南京兵部尚书,敢于做这么大的事情,这里面肯定是有奥妙的,周奎的脑子太简单了,稍微想一想就能够明白其中奥妙。
不过田弘遇可不会提醒周奎。
第六百八十章调整俸禄
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宜,进展超乎顺利,郑家军将士在苏州葑门的周府动手,引发了士大夫阶层巨大的震撼,不少士大夫表面上顺从,缴纳了赋税,暗地里却在关注即将到来的风暴,在他们看来,郑家军将士敢于在苏州葑门的周府动手,那就是对皇上的大不敬,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京城没有丝毫的消息,倒是朝廷里面诸多大人集体弹劾甚至是怒骂郑勋睿,可皇上却没有丝毫的态度表示,这让南直隶的士大夫彻底明白了,郑勋睿敢于在南直隶强力推行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宜,肯定是得到了皇上的支持,这种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宜,说不定很快就在大明各地推行了。
官绅一体纳粮进展顺利,就连郑勋睿都没有想到,他总是觉得会有一些剧烈的冲突出现,毕竟朝中的大人力量可不小,那么多官吏的老家都在南直隶,难道他们还不能够鼓动皇上采取措施吗,想不到皇上迟迟没有什么态度,应该是默认了官绅一体纳粮的措施。
郑勋睿很清楚,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宜,也只有在南直隶和复州等地能够顺利推行,因为他的心腹和支持者大量集中在南直隶,基本控制了这些地方,要说在陕西推行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宜,都存在很大的困难,短时间之内不易动手。
眼看着南京户部的府库渐渐的充盈起来,而红门钱庄已经基本掌握了南直隶经济的命脉,绝大部分的黄金白银都存入到洪门钱庄,而洪门钱庄的票额与票根,已经在南直隶各地开始大规模的流通,郑勋睿的下一步措施,集中到官吏的俸禄上面去了。
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样的事情是不成立的,大明官吏的俸禄低得可怜,若是没有其他方面的收入,不要说底层的知县知州等等无法维持,就算是朝中的内阁大臣。也无法养活家人,毕竟伴随身份的是家族的兴起,在大明朝这样的时代,要求内阁大臣家中就是看老婆孩子,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郑勋睿已经是从一品的高官,可全年的俸禄算起来,也不到五百两银子,七品的知县全年更是只有六十两银子的俸禄,且知县聘用的幕僚。也需要知县私人掏出来银子养活,甚至官服都需要官吏自己拿出来银子置办。
高薪养廉从一定程度上说还是有道理的,若是大明各级的官吏,依靠俸禄无法体面的生活了,那你要求人家清廉如水、老老实实做事情,那就是天大的笑话了。
淮北四府三州官吏的俸禄早就改变了,其补贴是俸禄的数倍,拿着这些补贴和俸禄。就算是官府之中的吏员和衙役,也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也唯有做到了这一点,郑勋睿才能够在淮北严格要求各级的官吏,发现有贪墨行为之官吏,严惩不贷。
在南直隶开始全面征收商贸赋税、以及推行官绅一体纳粮的基础之上,郑勋睿可以考虑改变官吏俸禄的事宜了,不过需要做到这一点。还有一件事情必须要做,那就是裁撤各级官府的衙役。
按照朝廷的规矩,各级官府的衙役是没有俸禄的,平日里可能会有一些补贴,这些补贴都需要各级官府自身拿出来银子开销。衙役的地位也是最为低下的,没有谁瞧得起,不少地方的衙役,大都是无赖和混混,这些无赖和混混进入官府,成为衙役之后,想方设法的盘剥百姓,让自己能够活下去,这也就导致官府的形象很不好。
郑勋睿担任漕运总督的时候,大力清理了淮北四府三州的衙役,凡是有劣迹的衙役,一律开革,留下来的衙役,进行严格的考核,年纪大的也要开革,但可以给与一定的补助,同时给府州县规定了衙役的具体数目,不得超过,经过如此的清理之后,衙役的俸禄也纳入到官府的开销之中,也就是让衙役也有了正式的俸禄。
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宜还在进行的时候,郑勋睿就已经开始考虑增加官吏俸禄的事宜了。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出去了,毕竟淮北四府三州的例子摆在那里,应天府、苏州府、松江府等地的官吏,不知道有多羡慕,听到这样的传闻,各级官吏热情高涨,做事情格外的卖力。
郑勋睿也有难题,那就是南京六部的官吏,人数不少,这是一大块的负担。
在淮北的时候,郑勋睿不需要考虑那么多的事情,漕运总督衙门的官吏,同样进行了裁撤,最终保留的只有一百来人,可南京六部、都察院等官府的官吏,总人数达到了四百多人,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南京六部、都察院等官府,其最大的特点是官员多,吏员少,南京的各级官府,本来就没有多少的事情,到这里的官员,要么是得罪了朝中的显贵,要么就是遭遇到排挤,没有多大的前途,到南京来养老的,这也让南京的官吏没有多大的斗志,全部都是在混日子。
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郑勋睿不可能直接裁撤官员,这样做引发的震动,他可能难以平息。
但是要一股脑的提高这些官员的俸禄,郑勋睿实在不甘心,他出任南京兵部尚书之后,暂时没有动南京城内的官吏,可现如今不得不考虑了。
徐望华等人早就提出来了建议,郑勋睿可以掌控南京六部、都察院以及翰林院、国子监等官府,利用这些官府的存在,大量的安插有能力的官吏,从而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班子。
徐望华等人的建议,郑勋睿当然是明白的,一旦依托南京六部等官府,安插大量有能力的官吏,那么他麾下的班子就真正开始形成,任何时候都能够与京城分庭抗礼了。
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这一步,尤如登天。
大明的绝大部分读书人,都是拥护皇权的,他们可能是东林党人、浙党,但骨子里还是有着效忠皇上思想的,毕竟受儒家思想的教育。
郑勋睿还不想公开的造反,表面上还是效忠皇上和朝廷,所以他大规模组建班子的事情,看上去就不大可能。
徐望华、郑锦宏、赵单羽、梁兴力和文坤等人集中在郑勋睿的府邸。
关于调整俸禄的事宜,众人都是赞成的,不过如何的调整,以及南京各级的官府应该如何应对,众人的意见不是特别的统一。
调整官吏的俸禄,意味着南京户部需要拿出来大量的银子,每年是以百万两的数目计算的,这可不是小的负担,尽管目前收取到的商贸赋税和农业赋税,足以维持开销,但银子花出去总是需要有效果,花费到南京六部等官府的银子,就不一定有作用。
争论持续了好一会了,徐望华看了看郑勋睿,再次开口了。
“大人,属下还是坚持以前的建议,南京六部、都察院、翰林院以及国子监等衙门的官吏,必须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清理,四品以下的官吏,没有能力之人,吏部可以开革,四品以上官员,没有能力之人,可以举荐到京城或者其他地方去。。。”
徐望华说完之后,文坤跟着开口了。
“属下不同意徐先生之建议,大人若是采取如此之办法,等于和皇上朝廷直接对立,裁撤官吏必须得到朝廷许可,没有得到朝廷许可就动作了,势必更加引发皇上和朝廷更加严重的猜忌,南京六部等官府地位很是特殊,想要裁撤官吏绝非嘴上说说那么简单,至于说府州县衙门裁撤衙役,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不会引发任何的震动。。。”
如此的争论持续了很长的时间,郑勋睿一直都在思考。
终于,他开口说话了。
“徐先生和文坤两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只是站在两种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
郑勋睿开口之后,众人安静下来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着自身的特长,南京六部的官员,不管怎么说,大部分都是两榜出身的,学识方面应该是不差的,至于他们在南京做官的原因,我不想多说,你们都是明白的,我在想,既然我们能够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为什么不能够让南京的诸多官吏发挥出来自身的能力,我们不裁撤他们,可是能够调整他们的职位,让他们到南直隶的府州县去,不要留在南京无所事事,这样还是可以的,只要他们能够真正的展现出来自身的能力,那我们就予以接纳,那些不能够适应或者是真正没有能力的官员,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来裁撤,办法更好,淮北四府三州以及漕运总督衙门的官吏,职责明确,奖惩措施也是很具体的,不合格的官吏,依照明确的奖惩措施予以裁撤,也让官吏无话可说,我们将南直隶各级官府所有奖惩措施明确,让那些不能够胜任的官吏,自行退却,岂不是更好。”
郑勋睿的一席话,让所有人点头,他们都有些懊恼,如此明显的措施,为什么没有能够想到,用明确的制度来约束各级的官吏,能者上,庸者下,这样的措施谁都是无话可说的。
第六百八十一章兴办义学
郑勋睿做事情历来都是雷厉风行的,调整官吏俸禄的事宜一旦确定下来,马上就开始了动作,南京户部尚书罗昌洛连续熬了好多个通宵,户部所有的官吏,几乎都投入到计算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