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

第200章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第200章

小说: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颜兀术和王贵的大军终于纠缠在一起。
与此同时。八百骑背嵬军奋不顾身地冲向了十万金军当中。
从这一瞬间的画面看,岳云和八百骑背嵬军勇士们的行为,仿佛蜉蝣撼大树,又或者是螳臂挡车、飞蛾扑火。
双方的差距未免太大了!
可在这种情况下,岳云和八百骑背嵬军勇士们左冲右突,居然冲破了金军的防线,深深地契入了对方的阵营里。
在冷兵器时代。冲阵是难度最高的任务。
冲阵者们不但要有足够的胆量和武力,持久作战的耐力、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同样是缺一不可。
在冲阵的时候,不同的路线选择、不同的节奏掌握,结果都会大相径庭。
还有一点,在冲阵期间必须连续不断地作战,绝对不能够停下来;因为行动一旦有所停顿。马上就会遭到围攻,再发力起步就更难了。
完颜兀术如今正站在高处观察形势,但战情的进展让他愈发的担忧。
首先是在两军的正面战场上,金国的骑兵面对着岳家军的步兵,居然占不到任何的便宜,完全是一种胶着的状态。
在漫长的战线上,双方刀来枪往、寸土必争。依靠勇气、身体、鲜血、等等,勉强维持住战线的暂时平衡。
而在金兵的中军、左右两翼和后军,虽然阵势依然存在,阵型也还能够勉强维持稳定;可是岳云的那支小队在其中来回冲杀,居然没人能够压制他们。
就这样一支不足千人的骑兵部队,居然在金兵的肚子里横冲直撞、来去自如、予取予夺、仿佛闲庭信步一般。
这让所有的女真人都大为震惊!
几天之前他们就已经承受过了杨再兴和三百岳家游奕军的冲击。以那些死士们的勇武,最后也不免葬身乱军之中,全体覆灭。
这个岳云怎么能随心所欲。难道他们比起那个杨再兴还要强大不成?
这样的比较其实并不公平,因为两人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有很大的差异。
首先,岳云在决战的前几天都在养精蓄锐,没有经历连续作战;其次,岳云没有在大雨中带着几十处战伤巡视防区,消耗体力;再者,岳云并不是孤军作战。在他们的身后还有王贵的三万岳家军重装步兵。
假如一定要比较,现在的岳云与郾城第一战时的杨再兴相似,是在汪洋大海一般的金兵阵地中纵横驰骋,锋芒毕露。
当然。还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岳云所带领的部队与杨再兴的截然不同。
杨再兴所带的三百名骑兵固然勇敢,但毕竟只是普通的游奕军战士;而岳云所带领的八百骑背嵬军,则是岳家军中最为精锐的骑兵部队,是岳飞精心准备的,投入了大量资源的一支特种兵部队。
不说别的,单单是背嵬军的战马、盔甲、兵器等装备,都是岳家军能拿出手的最好最精良的选择,其他军团实在难以比较的。
纵观历史,中国的土地上曾经出现过多支无敌的铁军;而这些铁军无一不是能够以少胜多、无坚不摧、让敌军闻风丧胆。
最先有无敌之名的当然是东晋门阀的雇佣兵………北府兵。
《晋书?刘牢之传》中记载道:“太元初,谢玄北镇广陵。时苻坚方盛,玄多募劲勇,牢之与东海何谦、琅邪诸葛侃、乐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及晋陵孙无终等以骁猛应选。玄以牢之为参军,领精锐为前锋,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
《资质通鉴》:“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刘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
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就是北府兵的杰作。
公元三八三年,也就是前秦建元十九年,八千北府兵大破秦军主力,杀散、歼灭前秦军七十万大军,符坚的王朝也因此崩溃。
第二支能够号称无敌的当然是元朝成吉思汗的的近卫军………怯薛军。
《元史?兵志二》中记载道:“宿卫者。天子之禁兵也。方太祖时,以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博尔术为四怯薛,领怯薛歹分番宿卫时号掇里班曲律,犹言四杰也,太祖命其世领怯薛之长。怯薛者,犹言番直宿卫也。”
拥有元初四杰的怯薛军,既是成吉思汗的近卫军。也是构建起大蒙古帝国的统治基础的最重要的基石。
横扫亚欧两大洲,这简单的七个字,已经能够说明他们的勇武无敌。
第三支号称无敌的是隋末唐初李世民的玄甲军。
李世民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颠峰,他开国的一大利剑就是“玄甲军”。
《资治通鉴》中记载道:“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
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大军前来支援王世充,而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
这一战强弱悬殊。然而最后的结果让天下人为之震惊。
李世民带领玄甲军大破窦建德的十万大军,窦建德仅仅率数百骑逃遁。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天下的局势完全转向了对唐军有利的一面。
有唐一代,武功强盛一时。李世民依靠他天才的军事能力开创了一个时代,而玄甲军则是他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利剑!
难怪晚唐的“诗魔”白居易写诗赞道:“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而如今,在南宋的绍兴十年。在颖昌府的城前,岳飞的背嵬军十年磨一剑,重演出我大汉民族无敌的荣光。
一把小短剑直直地倒插在地面,在阳光的照映下,剑身的影子正在逐渐缩短,只剩下了短短一条小尾巴。
从剑身的影子看,如今已经过了巳时。
也就是说。从辰时开始的战斗,已经开打了两个时辰、四个小时。
在这段时间里,岳云和八百骑背嵬军们已经在敌阵中杀进杀出数十个回合,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岳云身中战伤百余处。而金宋两军胜负未分。
《金佗粹编》卷九《诸子遗事》中的记载是:“……大战无虑十数合,出入虏阵,甲裳为赤,体被百余创。”
在这里,对完颜兀术的临阵指挥不得不赞一下:在无法正面压制岳云和他的背嵬军的情况下,完颜兀术依靠阵前的灵活调度,依靠人多势众的优势,硬生生把局势维持住。
当时的情况是,只要局势还继续保持着目前的这种拉锯状态,胜利的天枰将逐渐向金兵靠拢。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趋势,是因为金人骑兵的比例远远超过岳家军。
造成同样的杀伤力,步兵肯定要比骑兵付出更多的体力;战斗时间拖得越长,双方的体力差距就会越大。
难怪完颜兀术一直紧皱着的眉头也开始舒展开来。
这样的形势,完颜看得明白,王贵也是心知肚明。
身为岳家军第三号的实权人物,王贵的风格是稳健有余,胆略稍显不足;在关键的时候经常犹豫不决,难以坚守自己的信念。
形势开始恶劣,王贵首先想到的是后退。
他的背后是颍昌城,城墙高厚,易守难攻,回城防守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最起码能够保存实力,不会全军覆没。
关键时刻,一身血色的岳云策马来到他身旁,要求他决战到底。
………………北伐已成孤军之势,尺寸之退必致溃堤之恨!
PS:谢谢zhuxyhh01大大、千年恋大大、vela2003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千年恋大大的月票支持。

第三百六十三章: 颍昌大捷(三)

岳云一语惊醒梦中人。
王贵老于战场,立即明白了岳云的意思和当前的形势。
到了这个时候,岳家军和金兵的交锋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双方在拼死争夺的并不是一城一地,而是士气。
长久以来,金兵对上宋军都有着很大的心里优势,这源于在宋、金两国开战初期金兵那无与伦比的冲击力和难以匹敌的战争优势。
然而,在近几年来,尤其是在这次岳飞的北伐之战中,两军对垒的形势有了明显的逆转。岳家军一改宋军以往据险而守的保守战略,每每主动与金兵在野外平原上决战,都能够取得大胜。
如此一来,金兵对宋军、尤其是岳家军就开始产生一种畏惧的感觉。
金兵也是人,当他们害怕了以后,也会无心恋战,望风而逃。
话又说回来,当张俊和王德大军后撤以后,当岳家军突然变成了一支孤军,在河南境内独自作战以后,岳飞和他的兄弟们就已经没有退路了,除非他们愿意放弃到手的胜利。
只要岳家军还希望继续北伐,还想要保住目前的战果,他们就只能保持向前冲锋的状态,一刻也不能停止,直到金兵后撤为止。
这种情况,就跟过了河的卒子一样,怎么可以退?
对于王贵和岳云而言,哪怕是把颍昌城内的岳家军战士全都拼光,把眼前的金军对耗掉,这都是值得的。
慈不掌兵,如今只能狠下心来。
一切为了开封城,为了北伐攻势的继续。
战争在继续进行着。
随着王贵拼死作战命令的下达,岳家军的士气得到了短暂的提升。
死则死矣,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这些都是岳家军战士的基本想法。
岳云和他那八百骑背嵬军重新杀进了金兵的腹地中。
经过两个时辰的死命厮杀,无论是金兵还是岳家军的勇士们。体能都已经到了一个极限。什么招式、技巧等等都开始失去作用,如今比拼的是意志是否坚强、体能的贮备是否足够、战场上的经验是否充足,等等。
岳云的大铁锥枪上下翻飞,金兵金将的大斧和狼牙棒与之交击,当当乱响,拿捏不住,脱飞出去;躲得慢一点的。被铁锥枪击中,应声倒地,一股股鲜红的血雾喷出,成了列队欢迎的喷泉。
虽然如此,岳云也好,背嵬军也罢。他们能劈开重重阻挡杀进杀出,可实际的杀伤人数却仍然有限,毕竟建制基数太少了,一但对方重新整合,排列阵型,局面又会和上一次相差无几。
与杀神一般的岳云相比,王贵肩上的压力更大。
喜欢踢足球的朋友们都知道。前锋失败多少次都没事,后卫只要失误一次,就有可能输掉整场球。
所以王贵不但要指挥作战,还要保持头脑的情形,注意着战场上的种种变故,从而做出最准确的决定。
天上的太阳在缓慢地移动着,已经到了天空的正中央。
王贵望了一眼直插在地面上的精钢短剑,小尾巴一样的剑身影子完全消失;也就是说。此刻已经是正午。
从辰时到午时,一共三个时辰、六个小时,这是怎样的一种坚持。
无论是金兵还是岳家军,此时呈现出来的更多是一种疲态;攻防之间的力量和节奏,都明显比原先要弱多了,也慢多了。
突然间,金兵的阵中出现了异常的骚乱。原先排列有序的金兵队伍开始搅乱在一起,还有若干支骑兵突然调转马头,往后面倒插过去。
原来就在这个时候,岳云一铁锥枪打爆了一名金国上将军的头颅。而这位上将军正是完颜兀术的女婿………夏金吾夏金吾死时的惨状,彻底地激怒了金兵的主帅完颜兀术。
这已经不是虚无缥缈的两国相争,而是有切肤之痛的家仇了。
完颜兀术当时的想法应该是………无论你岳云武功有多高,体力有多好,我就用人命去堆,也一样能够把你们堆死。
他就是不相信,在搅肉机一样的战场上,人多的那一方会输给人少的一方!
暴怒状态下的完颜兀术发出了一项命令,让若干支勇悍的骑兵大队一起涌向岳云,务必把岳云和八百骑背嵬军绞杀当场。
完颜兀术之前的安排是,无论岳云他们如何左冲右突,随他们而去,务必要保持住阵型;而完颜兀术的这个最新的命令,顿时让金兵们搅乱在一起,前后队之间也开始脱节了。
机会难得,稍纵即逝。
王贵没有丝毫的犹豫,把手中的丈八长枪高高举起来,坚定而有力地在空中接连画了三个大圆圈。
这是岳家军所独有的枪旗令,意思是全体出动,向敌军冲锋。
紧接着,颖昌城的城头上鼓声大作,三千骑兵连贯而出,一边呐喊一边朝着金兵悍然猛冲过去。
为首的一员大将,正是踏白军的统制官董先。
托钱彩老先生的福,董先在后世中的名气远远不及张宪、牛皋、杨再兴等人,但这并不代表着董先在战场上的能力比他们几位弱。
七年前,董先曾经单人匹马独守无名大桥,硬是拦住了大齐李成的十万大军;仅仅二十几天前,在第二次的颖昌之战中,董先也曾经轻易地击败了完颜兀术所亲自策划的偷袭。
而此时此刻,董贤和他所带领的三千骑岳家踏白军,就摇身一变,成了压垮他完颜兀术的最后一根稻草。
完颜兀术也有他的预备队伍,只不过,在岳云的连番冲击之下,不断地添油注兵,增加损失的兵马。
这种做法,虽然扛住了岳云和他那八百骑背嵬军的多番冲杀,但付出的代价是,把自己的预备队给消耗殆尽。
同样是冲阵。相比起岳云他们的浴血奋战,董先和他的弟兄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