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军阀-第3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成功在华亭中,根本坐不住,来回走动,刚好是往回走,背对着门口,结果就听到了一声叫唤。
回头一看,不是杨潮还有谁,结果上前两步,猛然跪倒在地。
“大都督,救救我八闽八百万子民吧!”
杨潮立刻将郑成功扶起来。
心里暗道,这小子,不知道跟谁学的,拿福建八百万人说事,都学会代表人民了,有授权吗?
福建八百万人口,只是一个虚数,真实数字谁都说不清楚。
后世有人预计大明人口,各种专家说法不一,有说一亿的,有说两亿的,有一个中间数字估计为一亿六千万,在这个数据中,各省人口中南直隶最多,为两千八百万人口,浙江两千两百万,以杨潮对江南的人口估计,是可信的,官方记载是六千万,那是用来纳税的,统计时代是朱元璋时代,近三百年扩张三倍不算多。
而在这个数据估计中,福建人口是一千两百万,而后世的人口大省广东此时才一千万,广西更少三百万,云南一百万。
福建这样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地,一千两百万人确实太过密集了,所以有明一代福建都是人口大量外流的省份,往南洋谋生的不计其数,做海贼的就更多了,所以才有从李旦到郑芝龙一个个海上枭雄生存的土壤。
“忠孝伯,说吧来找我有何事?”
请郑成功坐下后,杨潮慢慢询问。
郑成功哪里坐得住,简单的将情况说了一边。
原来此时福建全省都被清军绿营金声桓占了,但是郑氏集团的实力还在,不过却在郑彩、郑联等人手里。占据沿海的厦门等岛屿。可是这些人并不臣服郑成功。以前他们只听郑芝龙的,但是每人手里都有自己的人马,这些人马却只听他们的,郑氏集团其实就是一个个小山头组成的海商集团(说海贼集团也行,为表尊敬掩耳盗铃写成海商)。
不过也有一些势力是支持郑成功的,比如郑芝龙的弟弟郑鸿逵,他就支持郑成功,一直在游说其他人听郑成功号令。团结在郑成功身边,重新聚合郑氏势力。
但是效果并不好,郑成功的人马加上郑鸿逵的势力,也不过占了三分之一而已,郑氏集团大多数人更愿意各自为政,失去了郑芝龙郑氏就失去了主心骨。
所以郑成功在团结郑氏势力失败后,就听取了叔叔郑鸿逵的建议,让他来找杨潮求助,还让郑成功带来一封信,郑鸿逵认为自己在杨潮面前还算有些面子。希望能够打动杨潮。
“什么?这不是胡闹吗!”
看完信,杨潮不由惊道。将信拍在了桌子上。
郑鸿逵要送一个侄女给杨潮做妾,希望杨潮能出兵帮助他们赶走金声桓,同时团结郑氏人马。
“伯爷这是不肯相助了?”
郑成功神色慢慢冷了起来。
杨潮不由一叹,这果然是一个英雄,受不得半点委屈,如果脸厚心黑才更容易成事啊,不过那就是枭雄了。
但郑成功显然误会杨潮了,杨潮的意思不是不肯相助,而是觉得郑鸿逵送一个侄女来有些荒谬。
而郑成功是来求助的,以他骄傲的性格,这已经是极限了,被杨潮拒绝没有当场翻脸,已经算是忍气吞声了,大概也就是因为杨潮久负盛名,要是换一个人,他大概早就甩袖子走了。
“也不是不肯相助!只是本督暂时分不出兵力,你知道本督的精锐现在都在山东。”
郑成功闷哼出一口气。
“如此,那就告辞了。”
“且慢!”
杨潮立刻叫住他,这家伙,太傲气了,以为杨潮是在敷衍他。
“忠孝伯不如就在杨家等候一阵。本爵先写几封信给郑四爷带回去,好让其他人看看,本爵是支持你的。”
“这!”
郑成功不由一喜,看似杨潮是真的要帮他,以杨潮的名头,如果能写几封信过去,郑彩兄弟大概会买账的,不买账就得掂量一下杨潮的兵威。
郑成功此时还没有收服郑彩兄弟部众的打算,他只是希望像过去一样,大家团结在一起,重现郑芝龙时候的雄风,就因为现在各自为政,荷兰人已经不在向他们缴纳税收了,不但是荷兰人,就连广东和北部湾一带的海盗都开始不买郑家的账了。
将实力集合起来,郑成功下一步就可以合理的找荷兰人要钱,并且压服那一大堆海盗,就又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在下不敢不从命!”
郑成功放心的在杨家住下,派人送回去杨潮的信,信的内容郑成功也偷偷看过。
杨潮在心里给郑采等人回顾了一下郑芝龙、郑鸿逵兄弟跟自己的友谊,表达了对郑氏目前现状的关心,对他们分析,合则强分则弱的道理,又夸赞了一下郑成功颇有其父之风范,希望郑彩等人能够支持郑成功重整郑氏势力。
信的内容让郑成功极为满意,安安心心在杨家等待,等待杨潮重整兵力,帮他收复失地。
其实相比郑氏需要杨潮,杨潮同样需要郑氏,郑氏这股庞大的海上集团一旦瓦解,整个东方海洋局势就立刻失控,荷兰人失去制约后,就会肆无忌惮扩张势力,海盗也会失控,江南跟湄公河三角洲的殖民地之间的联系也就断绝了,所以杨潮需要郑氏依然是一股强大的海上势力,至于这个势力在不在郑成功势力都不是很重要。
但是杨潮更看好郑成功而已,所以选择支持他,仅此而已。(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三节洪承畴困局
调集兵力,弹劾容易。
主力都在山东淮北一带,轻易是不敢撤回来的,江南只有十来万军队,防守还显吃力,如何能帮助郑成功。
杨潮现在的首要目标,并不是南下福建,而是往西攻打江西,洪承畴在自己卧榻之侧,始终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但是杨潮也不用担心,自己现在占据主动,是自己进取,而洪承畴只有防守的份儿。
别以为杨潮突然北上攻打山东,是一时心血来潮,或者是急着扩充地盘,那是一盘很大的棋,是让杨潮拜托战略被动的大计划,而此时效果已经显现出来了。
早在北方的时候,杨潮故意让赵康带骑兵朝北京腹地突进,不求攻城略地,只是在天津附近转了一圈,目的就是为了让清廷震动,而清廷震动的结果吗,反而是洪承畴倒霉。
老实说洪承畴此人的谋略已经炉火纯青,杨潮到现在都心有余悸,可以说上次完全被这老匹夫玩弄于鼓掌之中。
但是,洪承畴能力出众不假,谋略深远不假,可他是个汉人。
而他的主子却是满人。
这就是洪承畴的原罪。
当杨潮让赵康去京畿腹地转了一圈之后,效果就出来了,北京朝堂上一开始一片惊慌,大小权贵们吵翻了天,但是他们不怪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把山东拱手让给杨潮的济尔哈朗,反而一股脑把责任都推给了洪承畴。
洪承畴又是多尔衮强力启用的,连带说明多尔衮用人不明。其实依然是反多尔衮势力在借机滋事。
这些人攻击说。都是因为洪承畴在江南没有好好牵制杨潮。才把杨潮放出去咬了他们,还说洪承畴这个汉奴显然出工不出力,居心大大的坏,要多尔衮惩处这个奴才,并且把洪承畴手下的三顺王调回北京保护主子们的财产,保护主子们在北直隶广袤的庄园。
多尔衮心里很清楚,洪承畴做的已经相当不错了,起码洪承畴没有输。还打的福建小朝廷几乎解散了,小皇帝又一次逃跑,政治对南方明廷实力的打击是沉重的,除了杨潮这个蛮子外,其他地方都是一片哀嚎。
但是多尔衮只能委曲求全,暂时罚了洪承畴半年俸禄,并且下旨斥责,却没有把三顺王调走,开玩笑洪承畴带着三顺王在江南都让杨潮跑到了天津,没有洪承畴在这里进行战略牵制。杨潮就敢放手攻打北京了。
所以洪承畴不但不敢抽调洪承畴的兵力,反而打算加强他的兵力。只是暂时捉襟见肘,实在是拿不出富裕的兵力来,有杨潮在山东钉着,基本上就把北方八旗兵力给钉死了。
多尔衮只是下密旨,允许洪承畴自己招兵,将手里的兵力扩充到十万,并且给他下令让他想办法对江南发动一场胜利的攻势,不求取得什么实质性胜果,只需要能看得过眼就行,好让多尔衮堵住八旗贵族的口。
得到多尔衮的密旨,洪承畴不由苦笑连连,密旨扩军,这是把洪承畴当成了弃子,将来肯定有人拿这件事搞他,如果事成还好说,一旦稍有挫折,性命恐怕就不抱了。
至于发动攻势,洪承畴也有些力不从心,上次三顺王一败,四万大军折损小半,眼前能作战的也就两万人,加上巴山的一万八旗兵,也不过三万,如何跟杨潮在江南的十多万大军作战。
经过这一战之后,洪承畴也算是摸清了杨潮军队的战力,杨潮的军队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跟八旗野战的,这一点让洪承畴吃惊不小,他分析过杨潮以前所有的战力,都没有展现出出色的野战能力,所以他才敢让三顺王不顾一切的冲到南京城,然后用内应打开了城门,本以为只要进城,杨潮在城中的五万新兵比如不战而溃,南京就拿下了,拿下南京,最好也拿下杨潮,那样整个江南也就基本上拿下了。
可是洪承畴没想到杨潮指挥三万新兵,竟然也打退了三顺王的进攻,接着坚持到了援兵到来,将三顺王的军队彻底打出了南京城。
洪承畴的谋略没有任何问题,军队的战斗力也没有任何问题,出问题的是,小看了杨潮军队的纪律性。
所以这段时间洪承畴也一直在寻找方法,希望通过谋略来挽回兵力和战斗力上的差距,只是主动进攻他是不想了,能守住江西就不错了,事实上洪承畴从福建撤出后,就将主要兵力集中在南昌和九江两城,其他地方只留下文官和少数守兵,跟放弃没有什么差别。
杨潮也很清楚洪承畴的困局,在徐州时候就很清楚了,因为当时北京八旗贵族的态度太激烈,传的沸沸扬扬满城风雨,刁二斗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传给杨潮知道。
所以杨潮才敢在南方被洪承畴偷袭过一次之后,却反而大咧咧的跑到北方去北伐,因为满清权贵一个劲的要调动洪承畴手中兵力北上防御,这种情况下给洪承畴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打江南的主意。
因为他手下的兵力其实也没有再次攻击江南的能力了,而如果顶着北京八旗贵族的强大怒火,冒险在偷袭一次江南,别说失败了,只要不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胜利,杨潮都能看出来,洪承畴这条老命大概就要交代了。
甚至杨潮还巴不得洪承畴在打一次江南呢,就他手下那点兵力,在杨潮吃一堑长一智,有所防备之后,恐怕连一个县城都打不下来。
所以在北方大胆的待了一个多月才回来,而回来也不是被动的,而是杨潮打算主动的,主动找洪承畴麻烦了。
不过在这之前,还有一点事情要处理一下。
“内应!哼!”
杨潮此时开始清算,上次南京城莫名其妙的被打开。杨潮十分诧异。
战后调查清楚。是南门守军一时大意。结果夜里突然一批百姓突然推着车子冲进了城门洞中,车上装着慢慢的火药,引燃之后疯狂的跑掉了,火药将城门炸的整个飞了出去,很快城外骑兵就冲了进来,而守城门的士兵不死被炸死,就是被清军砍死,所以相当长时间。杨潮都没有弄清楚敌军是怎么进城的,只知道是炸开了城门,却不知道是怎么炸的。
后来是俘虏的一批三顺王手下中,有一个军官交代了出来,南京城里有内应。
杨潮急着北伐去了,因此搜捕内应的事情就交给了留在南京的许多男,杨潮这次回来后,许多男已经抓住了内应,等着杨潮处置。
“大人,怎么处置?”
许多男有些拿不准。
“还能怎么样。奸细不都是直接杀掉吗。”
杨潮冷哼道,内应的情况让他很不满。因为其中竟然有他的兵。
“可是那候公子!”
许多男有些顾虑。
顾虑的正是其中一个杨潮的士兵,侯方域,大名鼎鼎的四公子,杀这样的人,肯定会惹起非议,而且不管你是不是证据确凿,都会出现怀疑杨潮公报私仇的说法,而且答应会计入史书,成为后世人研究的谜案之一。
事情是这样的,鞑子派出的内应早就潜伏在南京城,然后勾结上了被杨潮跟秀才们一起抓去充军的侯方域。
几个内应都是跟杨潮有仇的人,是曾经为害一方的许仲孝家族,许家其实是被冯可宗收拾的,当时男的发配,女的发卖,但是他们清楚幕后主使是杨潮,因此深恨不已。
这种仇是消不了的,巧合的是,许家男丁被发配到了关外,不久就被鞑子给俘虏了,成为了满洲贵族的包衣奴才,受尽苦难之后,只有许仲孝和弟弟许叔孝活了下来。
海州一战后,他们的命运开始改变,当时皇太极下达悬赏令,能提供杨潮消息的人,赏牛一头,许仲孝当时就揭了榜文,把他知道的杨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