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跳着脚威胁,说没有他的同意,海州一条船都造不成,没有他的同意,一个人都别想走。
杨潮憋着笑,看宋濂表演了一刻钟之久,直到最后也只是旁敲侧击的威胁,始终没有敢骂杨潮一句,杨潮知道,自己大概也已经让这个书生很无奈了,既不想拉下脸皮来结交,但是却又离不开杨潮的武力支持。
接着杨潮才将一些海州水系图拿给宋濂来看。
“宋大人请看,海州的主要水系就是蔷薇河!”
杨潮指着图,手指沿着一条从西南而来,绕到东北如海的河流说道。
宋濂好容易冷静下来,闷哼一声道:“这又如何?”
海州水利地形,他自认比杨潮要熟悉。
杨潮的手指最终滑到蔷薇河下游到海州东北十里多的位置,图上标示的是泄洪口!
宋濂好像抓到了什么,狐疑的看了杨潮一眼。
杨潮不由好笑道:“那道典史大人觉得本官造船是为了跑?”
宋濂不由一阵脸红,他真实这么想的,但是要跑杨潮大概早跑了,甚至都不会来。
咳嗽几声掩饰尴尬:“本官自然没有这么想!”
杨潮也不戳破,道:“那么现在本官需要宋大人帮个小忙!”(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五节临洪口
海州城的北门叫做临洪门,因为这座城门对着临洪口。
临洪口平时远望起来,就是一大片河漫滩,上面到了秋季张满了芦苇,其实就是河口湿地,是蔷薇河和从另外几条河流的入海口。
大明王朝在临洪口建有水闸,这水闸平时拦截河水,目的是为了保证水量,保证盐船运输,海潮时期则是阻挡海水倒灌毁坏农田,甚至还常年驻扎有一队士兵防卫。
但主要作用还是保证运河通畅,运河第一这是一项国策,执行了几百年,期间产生了众多的矛盾冲突,比如闹旱灾的时候,运河为了畅通不开闸放水灌溉,让农作物旱死,让农民颗粒无收,水灾的时候,运河不愿意泄洪,还是让田地颗粒无收。
对大明王朝来说,保证运河畅通,比保证江淮地区的农业产量更重要,因为自宋代黄河夺淮入海后,江淮地区就变成了一个水旱重灾区,大量裹挟着泥沙的黄河水将这里的河流河床推高,将海岸线往大海中推进,而且时常决口,江淮地区已经失去了唐宋时期江南重地的地位。
相反长江以南地区得到了开垦,以苏州为中心的地区成了新的鱼米之乡,取代了江淮地区,大明中后期湖广的开发,更是让湖广成了天下粮仓,而无论是江南的米粮还是湖广的米粮,都是要经过大运河才能运送到北京和其他北方地区的。
因此相比区区江淮农业产出,运河显然更为重要,于是各种水利工程的目的不是为了防涝保守,而变成了通衢通船。
别说临洪口这样的入海口了,就是卞家浦那样的盐铺通往海里的水渠上,都建有一个个水闸。
不过那些水渠的水闸一般都是关闭的。除非要引海水的时候才会开启。
杨潮站在海州城的北城墙上,这是北门西侧一处位置,这个位置很特殊。因为身后有一座庙宇,叫做禹王庙。禹王就是治水的那个大禹,因为治水之功,被传成了水神祭祀,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庙宇,规模虽然不如关帝庙、岳王庙这样的庙宇,但是在南方却遍地开花。
海州城的禹王庙就建在北门西侧一处,目的是用大禹的神威来震慑北方临洪口,防止水患。
禹王庙旁则是一条运河。其实海州城里也是有运河的,就像南京有秦淮河一样,江南的大多数城池,只要是条件允许,一般都会开通运河,毕竟聪明的古人早就发现,一条运河的开通,对于货物的运输十分重要,哪怕官府不在乎商人的便利,却需要考虑巨量物资的保证。
海州城的运河就通向东南西北四个城门。最后从西门流到蔷薇河里,让蔷薇河跟内城相通,并且在城市中心运河桥上形成一个码头集市。被称为市桥。
所以只要从城里坐船,本来就能够直接进入城外,可惜的是,足智多谋的知州将水门也封死了,说是防止敌人偷袭。
杨潮废了不少口舌之利,才总算说通了宋濂,重新将北门的水门挖开,将运河疏通。
此时杨潮脚下的运河上,正有几艘船。上面则是一个个略显惊慌的士兵。
这些自然不是杨潮的士兵,而是一群原本应该在临洪守闸的闸兵。
而现在他们的任务就是。再次去临洪口,城外就有虏兵。他们不害怕才怪了。
幸亏杨潮给他们派了人保护,否则是打死都不出去的。
连威胁带恐吓,总算是让这些人从命了!
自从山神发怒又过去了三天,杨潮打造好了三艘小船,可以装一百个人出发,但是虏兵一直都没有什么行动,他们不行动杨潮就得行动了,于是今天终于让人从重新打开的水门出发。
看着小船从水门出去,出现在城外的护城河里,一直往西北走去,最后进入了蔷薇河,期间虏兵大营紧闭,连一个探马都没有出现,杨潮这才放心的回到了城中。
临洪口在海州城北不到十里的地方,这些小船虽然不快,但是一天时间也足够一个来回了,今天晚上这些人就应该能回来了,如果计划成功,大概虏兵又得搬家了,前提是他们依然不打算撤退。
小船离开,海州城依然如同以往那样运转着,只是平静之中正在聚集着大爆发的力量。
如果不能在爆炸之前将虏兵打退,杨潮自认为自己是控制不住的,倒是一场大乱是难免的,一想到自己必须亲手镇压平民,杨潮心里就不由有些阴影。
在城里视察了一些作坊,整座城市的手工业作坊,现在几乎都在为军事服务,爆发出来的能量相当巨大。
反正一件件铁甲不断打造,一根根鸟铳不断的制作,一杆杆长枪,无数的军用物资不断被制造出来,要不是铸造大炮实在是费时费力,杨潮都会毫不犹豫的要海州帮忙铸造大炮了。
反正除了粮食,海州的其他材料还消耗不掉,像铁和木头都很廉价,或者说在粮食被统管之后,其他物资几乎都贬值了,当然就算不贬值,海州典史宋濂一句征用,就敢强行取走,杨潮有时候发现,这些文官对待百姓财产的态度,跟武将也没有什么区别,只要有必要有借口,绝不犹豫的拿走。
不过杨潮确实得到了最大的好处,现在已经收到了一千只鸟铳,数量还在继续增加,现在每天至少都能增加三十杆左右,长枪已经积存了一万只,装备完民壮,依然有六千的存量,铁甲有三千领,杨潮却没有给民壮装备,全都放在自己的仓库中,毫无疑问一旦离开海州,这些都是杨潮的私货。
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宋濂似乎忘记这一切,任由杨潮从海州不断的攫取各种军事物资。
也许他默认了将这些当做杨潮的军费了。
临洪口一片泽国,宛若一面巨大的镜子,一座座沙洲如同点缀在镜子上的珍珠。
一条蜿蜒的链子,将这一粒粒珍珠串联起来。
跟项链不同的是,这条链子是用石头做的,这是一条纵横复杂的堤坝。
从两岸延伸,通过河口的沙洲,将河口跟十几里外的大海彻底隔开,不得不说光靠这海堤,就能感受到当初建造他的王朝的熊熊野心。
听说这海堤宋代就开始建造,元代宁可不修城墙,始终都在维护海堤,目的不过是保护产盐的淮北海岸地区罢了。
三艘小船出现在这里,跟这些建筑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如同趴在水上的一只只水蝇。
船上的人倒是彻底的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一路上没有遇到鞑子,平安到达这里,鞑子竟然也没有占领这里。
很快他们就出现在一处处海堤旁,这里有专用的阶梯让他们上去,上面甚至修建着坚固的建筑,里面则有精巧的杠杆,让他们可以放下一块块坝石。
随着粗壮的铁链滑动,一块有一块坝石从预留的位置滑落,瞬间就将底部卡死,阻拦了水流通向大海。
没错,他们的目的不是打开海坝开闸放水,因为站前海堤一直都呈现半打开的状态,因为既没有发洪水,也没有发生海潮,因此坝石并没有堵死海坝,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将一块块坝石封死。
防护临洪口的士兵,可能不是训练有素的士兵,但确实合格的护理海坝的水工,在他们手里,一道道坝石听话的被摆布,走过一道道坝堤,一直忙碌到了下午,终于成功的完成了使命。
然后他们就开始回程。
小船在平静的水面上滑动,岸边茂密的芦苇已经被淹没,水里的鱼儿不是的兴奋的跃上水面。
杨潮检查了一天作坊情况,主要集中在铁匠、木匠作坊,铁匠坊打造军事物资自然非常重要,不过有陈金负责人的把关,质量情况一直都很良好,木匠作坊,则在忙碌的赶造木船。
对这些木船的要求,杨潮不要求多么坚固,唯一的要求是吃水浅,即便是在三五尺深的水里,也能够轻松的行驶,在这个基础上,当然是能多载人就更好了,因此木匠没有什么选择,就是造平底船,对此他们还颇有一些可惜。
因为海州靠近大海的关系,这里的工匠还是有能力打造海船的,他们储备的不少木料用来打造三桅大船都够了,结果现在却要用来造平底船着实浪费。
但这就是军事,从来不考虑效率和成本,对于军事而言,能够打赢就是最有效率,就是最小的成本,一旦打输,那才是最没有效率,最大的成本。
既然海州有优良的工匠,杨潮也就不太担心船的质量问题了,又去看了看训练情况。
没错哪怕虏兵似乎已经放弃了强攻,但是海州城里民壮的训练依然没有停止,杨潮发现,经过血战洗礼的这些民壮,很多都有条件成为精锐的士兵,说到底士兵还是要杀人见血的,训练不是问题,见过血的人才最珍贵。
杨潮已经有心从中征召一批补充自己的千总队了,相信自己打赢这场仗后,活动一下应该不是问题,而且自己立下这么大功劳,将来要补充的兵力,可就不单单是一个千总队,很可能就是整个新江口大营了。
终于从临洪口回来的士兵,让杨潮结束了城中的视察,热情的接见了他们,然后不分是自己的士兵还是守闸的水兵,杨潮一人给发了一百两银子,如果这次能够彻底解除海州之围,那么这些人今天所做的那就是最重要的,可以算作头功!(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六节炸河
堵塞临洪口的士兵到底有没有作用,第二天就见到了效果,因为蔷薇河水漫过河岸,淹没了两岸的洼地。
可惜的是虏兵不是不会打仗的笨蛋,扎营都是很一套严格的标准的,起码他们知道选择高地势,因此虏兵大营附近已经出现了好几个水洼的时候,他们的军营还没有被水淹,无论是西营还是东营都是如此。
至于早就被水浸泡的北营,已经一半都在水中泡着了,这倒不是因为当时虏兵选择北营的时候不够专业,而是因为蔷薇河是从西南往东北走,北边这一代本来就最低,因此他们也没有办法,整个都积水了,即便选在高的点,依然积水。
不过看了看天上,依然阴沉的气象,杨潮很肯定,明日虏兵位置优良的大营大概就都会成为孤岛了。
虏兵大营成不成为孤岛海州城不在乎,他们在乎的是海州会不会被淹。
这是个问题!
宋濂一早就找到了杨潮。
“杨将军,这如何是好,若是海州被淹,这十万百姓,就失去家园了?”
杨潮叹了一声,做出这种两败俱伤的计划,他也不是没有一点心理负担的。
立刻就拿出地图来,跟宋濂解释起来,杨潮是学建筑的,看图的本事还是有的。
“宋大人请看,海州地势本就偏低,因此若遇到大水非常容易积水。但是海州靠近大海,排涝容易,所以往常海州水患虽多,海州城却不容易被淹。我要的只是淹了虏兵大营而已。”
宋濂也知道杨潮的计划,或者说知道一部分,水淹虏兵这是他答应过的。但是他没想到海州城也要冒着被水淹的风险,要是知道这样,他就得重新考虑一下能不能同意了。毕竟一旦海州被淹,哪怕将来海州解围了。他这个地方官也有失职的地方,不怕被追究,只怕有人借题发挥。
宋濂一直守着海州到现在,心态已经从过去的悲壮赴死,到了一种想要立功升官的,一种患得患失微妙境地,他此时可不想冒一点政治风险。
看到宋濂的态度,杨潮心中暗叹。幸好自己没有把全盘计划都告诉他,如果告诉他自己要亲手掘河放水淹海州的话,恐怕宋濂打死都不肯同意的。
情况比杨潮预计的还好,到了傍晚,两座虏兵大营就已经是孤岛了,四面都是半尺深的积水。
第二天一早,积水高大一尺多。
但在杨潮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因此一大早,杨潮立刻又派出了三艘小船。
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