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可宗都不觉得奇怪了。
结果现在消息传来,让冯可宗顿时就手足无措,乱了分寸。
不过没几天,又一个关于杨潮的消息就在南京传开了,杨潮被十万大军死死包围在海州城!(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九节又一个消息
海州城自从出现虏兵后,消息几乎就断绝了,哪怕开始只有三百来个虏兵,可是依然阻断了海州城和其他地方的消息。
没有人愿意去侦查虏兵的消息的,哪怕是上头下令,那些探马往往随便往哪个地方一钻,晃荡几天后,回来报告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而且添油加醋极为夸张。
一开始海州附近刚出现虏兵游骑,海州就敢派人来说千军万马一望无际。
之后杨潮救援后久无消息,史可法派出的探马不断的肯定这种说法,每每回报淮安说海州被千军万马死死包围,其实他们根本就没去海州,其实当时海州只有几百个虏兵跟杨潮对峙,而最后这股虏兵被杨潮直接揍死。
结果当杨潮打败了几百个虏兵,斩首几百人的消息传开来后,大家才知道,原来海州只有那么点人啊,这时候原本那些乱传什么千军万马的家伙,往往相视一笑,其中原因吗,嘿嘿,你懂得。
也没人追究这种事情。
随即盐商胆子就大了起来,原来只有那么点虏兵啊,原来是一伙来打秋风的强盗罢了,而且还被打残了,这有什么好怕的。
于是损失了大半年生意,憋着一股劲想要立刻开张,把损失给补回来的盐商立刻就派船出发了,要知道他们损失的可不仅仅是利润,这大半年虽然没有办法做生意,甚至还被官府明里暗里的要求捐输,正值的官员比如史可法这样的,强行让他们掏钱加固城防,打造兵器,那些不那么正派的官员,也不会因为盐商买卖没有开张。而不管盐商要该给的“常例”,所以盐商团体们这段时间可谓是坐吃山空,有再多的家财。心里也会慌张。
结果这第一批被盐商派出去开荒的船队,刚刚赶到海州附近。结果一看,尼玛,不是说几百个虏兵吗,不是说都被打死打残了吗,那这漫天遍野,把海州围的水泄不通的虏兵是他玛天上来的不成?
盐商的第一批船队仅仅是在海州附近远远的看了一眼,就不要命一样疯狂往回跑,生怕跑慢了被虏兵追上。
虏兵也看到了庞大的船队。可是第一他们正在围城,根本没有余力去追击,而且刚刚结束夜战,那次惨烈的夜战,偷袭蹬城得手后却硬生生被杨潮用大炮打下城墙,那种挫败是一种颠覆式的失败,对已经养成轻视明军,已经养成胜利习惯的军队的精神打击,反倒比经常失败的军队要大得多,因为他们的固有观念被颠覆了。短时间内肯定会经历迷茫。
所以这些虏兵对江南明军的战斗力产生了很大的忧虑,生怕江南明军都是杨潮这样生猛的家伙,因此也不想轻易招惹江南的明军。甚至他们看到庞大的船队的第一刻,想到的不是去追,而是逃跑,他们想当然以为这些盐商的庞大船队是明军的援军。
两拨人互相把对方吓了一跳之后,各自都有不同的反应,盐商的船队是没命的往回跑,而虏兵愣神了一刻之后,发现对方跑了,那这说明他们不是海州城里那些敢玩命的家伙。于是追吧,追出了十多里。结果毛都没追上,这些船队虽然不如城里的明军有战斗力。一个个跑路的本事却让虏兵都望尘莫及,加上他们还在围城期间,就只能放弃了。
盐商的船队有惊无险的跑回了淮安,而且创下了一个奇迹,原本至少十天左右的路程,他们硬是用了五天时间就回来了。
这些船队回来,自然带回来了海州的情况,而且带来了恐慌,因为他们的消息严重失实,由于过于恐慌他们将看到事情夸大成百上千倍的说出去,而且连他们自己都觉得是真实的,就连最稳重的人都告诉他们的东家,说海州外最少有十万虏兵。
史可法再三确认,甚至亲自单独审讯了十多个盐商家丁,得到的消息都差不多,史可法才相信,虏兵的大军将海州城包围了,而且最少有十万人。
十万这个数字就被当成确凿的消息通过官方渠道,从淮安发塘报到了各个地方,同时跟这个塘报一起的,是时刻发向各地的救兵请求。
史可法倒不是个没责任心的文官,于私,是他将杨潮送到了海州,结果被虏兵大军围困,陷入了死地,然后他不管的话,心里过意不去,于公,放任虏兵围困海州,对于江南实在是太危险了,要知道虏兵攻下了海州后,傻子都知道他们会沿着运河杀奔淮安,然后是扬州,然后是南京。
所以于公于私史可法都不能不管不顾,可是淮安的守军数量也不算多,而且那些个总兵副将们,一个个苦劝史可法要以淮安为重,或者说虏兵那么多军队围困海州却没有打下来肯定有鬼,肯定是围点打援之计,让史可法万万不可中计,史可法是一个有担当的人,却唯独少了决断力,大事之前容易犹豫,他也感觉这些兵将们说的有理,最后只能拼命的向其他地方发求援请求。
当然史可法这种请求是没有人响应的,没有人会向淮安派出一兵一卒。
这些消息传到了北京城,皇帝颇有些哀伤,在他看来杨潮死定了,短短半个来月海州与杨潮的名字已经两次出现在他耳中了,第一次是送来三百颗军功首级,已经被兵部勘验确认,绝大多数都是真鞑子人头,少部分也是蒙古人的人头,没有一颗是杀良冒功的良民首级。
崇祯比兵部确认的更早,因为他相信史可法的勘验,所以他早前已经给杨潮发下去了赏赐,可没想到杨潮这个小千总赏赐还没有到手,竟然就要死了,皇帝哀叹了一声之后,也就是只能嘱咐王承恩拟定一份追封了。
十万虏兵包围海州一事,北京兵部也很重视,他们并不太在意一个小小的千总被围困这种小事情。但是他们重视十万虏兵的行动方向,听说有十万虏兵南下海州,兵部不得不担忧虏兵主力南下了。于是向南京发出急警,要江南务必保证南京城的安全。
当消息传到南京官场后。
杨母在家里大发雷霆不说。从上到下把所有人骂了个狗血喷头,杨父也极为担心,杨潮可是他的独子,杨月则是一日三惊,哥哥被十万虏兵包围了,这还不得生吃了啊。
青楼中一些可怜的女子,全都吓坏了,听说不止一个为杨潮落下了惋惜的眼泪。
反应最喜剧的则是官场。熊明遇先是收到了史可法的求救文书,当然他对此视作不见,江南哪里还有兵可拍,南京都无比空虚,而凤阳总督带走了太多的江南兵马,正在河南、湖广一带跟流寇你来我往打的激烈呢。
后来熊明遇又收到了北京发来保全南京的严令,就更是有了不给史可法派援兵的借口。
而且熊明遇立刻宴请顾肇迹,如果虏兵真的南下,顾肇迹这个掌握长江水军的勋贵就行情见长,自己不能不结交一番了。于是主动宴请顾肇迹。态度十分的亲和,似乎两人之间从来没有过任何的摩擦,顾肇迹小舅子崔嵬复职重新担任燕子矶大营副将的事情也不过是小事一桩。熊明遇表示一个月内绝对办好。
冯可宗再次应邀出席许仲孝给他摆的酒席,笑纳了许仲孝不知从哪敲诈勒索得来的一千两银票,两人相谈甚欢大有知己之感。
冯可宗这次胆子就大多了,尼玛,十万虏兵把你围死了,你还能逃掉,难道你会飞啊?想到飞的时候,冯可宗后来回忆,当时他还真的是抬头看了看天的。
冯可宗还是小心翼翼再三确认这个杨潮被十万虏兵围死在海州的消息。发现连北京兵部都警告江南小心的时候,冯可宗深信杨潮确实被十万虏兵包围了。打死他都不相信杨潮还能逃过一劫了。
大明朝的军队到目前为止,凡是被虏兵盯上的。根本没有能全身而退的,就算躲在城里,也绝对防不住,除非虏兵本身就没想破城,可是虏兵十万大军围了海州这样一个小城,怎么可能不是真心攻城,北京兵部的考量才是老成持重,显然虏兵是打算打下海州,然后以海州为跳板继续南下的。
到这里,冯可宗才敢再次接受许仲孝的宴请,再次接受许仲孝这个很会做人的千户的孝敬。
可是冯可宗去了一次之后,他突然就又不想去了,虽然他告诉自己,以后就不用怕杨潮啦,不怕不怕啦,可是去跟杨潮的仇人,而且指定要收拾的许仲孝在一块,冯可宗还是忍不住心虚,而且心里堵得慌。
作为一个有理智的人,许仲孝无论如何都不相信杨潮还能从海州完好无损的回来,那怎么可能,没听过十万虏兵包围之下,有那只明军还能安然逃走,当然除了那个勇冠三军的吴三桂,但是吴三桂也只是在千军万马中救了他爹一个人而已,而且吴三桂手里是有三千家丁的,各个都是骑马飞奔不输给鞑子的辽东好汉。
而杨潮呢,只有区区几百人,被十万虏兵重重包围,这是插翅也难飞啊。
至于十万这个字数,也不是没人怀疑,但是虏兵这次入寇,传出来的情况实在是太离奇了,都有人传虏兵步骑百万,不然怎么能从辽东打到山东呢?尤其是没有见过虏兵的江南,根本就不知道满洲只是一个很小的政权,人口都还没有百万呢。
所以说十万虏兵出现在海州,也不是完全不可信,至少大家都认可这是有可能的,虏兵不是一直在山东吗,山东南下不就是海州,近在咫尺,虏兵又都是骑兵,怕要不了一天就能到。
别人信不信没关系,反正官场上是信了,因为从淮安发出来的官方塘报就是十万,这可比他们探听到的大多数消息都低多了,在几十万到几百万的数量中,出现一个十万字的,甚至让人都感觉官府在有意隐瞒事实,是担心引起恐慌。
所以冯可宗确认再三,从官府渠道,从锦衣卫渠道,都得出这个十万的数字是可信的。
所以他才认定杨潮在劫难逃,才认定杨潮不可能在像以前那样,如同阴影一样压在他头上,让他喘不过气来,但他就是不敢跟许仲孝勾结在一块,因为一看到许仲孝就想到杨潮,想到杨潮就心里发寒,最后冯可宗决定,在杨潮被打死的确实消息确认前,他暂时还是不要跟许仲孝走的太近了,这实在是太煎熬了。
当然这种消息的传播速度,是远远要慢于海州发生真实战况的。
因为最早的淮安发到海州的盐船到达海州的时候,海州已经平静了十天了,虏兵一直没有攻城,可海州反而有些危急了起来,最危急的,就是海州快要断粮了。
第二百四十节虏兵搬家
已经十天了,大雨下个不停。
哪怕是白天,天也显得很低,压得人心情很沉重。
更让人沉重的是,虏兵依然没有撤退。
虏兵的耐心超出了杨潮的估计。
杨潮本以为虏兵不需要多久就会自己撤走了。
因为虏兵原来肯定不可能拥有太多的补给,他们不像明军,本土作战总是能找到支持,当然这种支持可能也不会多。
但是虏兵这种跨越几千里的异乡劫掠作战,肯定不会得到任何支持,能抢到就有吃的,抢不到就只能挨饿。
杨潮知道虏兵是从山东千里奔袭来就博洛,也一直没有发现虏兵有携带辎重的迹象,因为他们没有车辆,全部都是战马,战马就算能够驼一些物资,也十分有限。
按理说这种作战,能支撑十天,就已经是极限了,可是虏兵硬是困了杨潮半个多月。
而且自从杨潮炸掉了虏兵的护城河通道之后,虏兵就再也没有发动过攻击,既没有试图重新填堵护城河,连骚扰都没有进行过。
倒是不时有虏兵出动,小股小股出动,一人双马甚至三马,有时候早上出发晚上才回来。
经过详细的探查,杨潮知道这些虏兵都是出去劫掠了,每次回来马上都会驮着东西,不用说这是去抢为生的物资去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十天。
而这十天一直都在下雨。
前三天下小雨,第四天开始,雨不但没有停,反而变得大了。
一开始杨潮以为虏兵不攻城,是因为下雨了,下雨天气就潮,天气潮湿,则弓松软,不能作战,强行开弓的话。弄不好会拉断弓弦、弓臂,所以虏兵停止了攻城。
但是发现虏兵连骚扰都没有,就是死死围城,然后不断的出去劫掠,杨潮感觉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了,虏兵这是想把自己围死。
不由想起去年看到的塘报,祖大寿在锦州被生生围了大半年。最后要靠着吃人坚持下去。
杨潮可不想这样,真的断粮了。他宁可带兵出去跟虏兵决战。
杨潮想过很多海州之战的结果,却从没想过会是这种情况。
没想到会变成虏兵长期围城,在大明境内,长期包围一座大明城池。
这简直太匪夷所思了,虏兵能够包围锦州,杨潮一点都不意外,锦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