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智囊全集 >

第116章

智囊全集-第116章

小说: 智囊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曹营的船身全插满了箭,造成倾斜,有翻船的危险,孙权立即下令调转船头,曹营弓箭手又是一阵箭雨,于是船身平衡,不再倾斜。
663、刘錡
【原文】
金主亮性多忌。刘錡在扬州,命尽焚城外居屋,用石灰尽白城壁,书曰:“完颜亮死于此。”亮见而恶之,遂居龟山,人众不可容,以是生变。
【译文】
金主完颜亮(即金废帝)个性多疑,好猜忌。刘錡(宋朝人,字公玉)命人将扬州城外的屋舍全部焚毁,城壁上涂上白色石灰,上面写着“完颜亮死于此”。完颜亮来到扬州,见了城墙上的字非常不舒服,于是屯兵龟山。由于龟山地窄,金兵人众,容纳不下,终于发生兵变。
664、韩琦
【原文】
英宗即位数日,挂服柩前,哀未发而疾暴作,大呼,左右皆走,大臣骇愕痴立,莫知所措。琦投杖,直趋至前,抱入帘,以授内人,曰:“须用心照管。”仍戒当时见者曰:“今日事唯众人见,外人未有知者。”复就位哭,处之若无事然。
【译文】
宋宣宗驾崩,尚未大殓,英宗便即帝位,一连数天穿着孝服立在灵前,突然发病,大叫一声,守灵大臣都惊吓得呆立原地,不知所措。
韩琦,字稚圭,立即上前把英宗抱入内室交给宫人,并嘱咐宫人要小心照应,走出内室对大臣们说:“今天所发生的事只有各位看到,千万不可张扬,以免惊扰人心。”说完回到灵前守灵,好像不曾有事故发生。
665、杨荣 金幼孜 杨寓
【原文】
榆木川之变,杨荣、金幼孜入御幄密议,以六师在外,离京尚远,乃秘不发丧,亟命工部官括行在及军中锡器,召匠人销制为椑,敛而锢之,杀匠以灭口。命光禄官进膳如常仪,号令加肃,比入境,寂无觉者。
梓宫至开平,皇太子即遣皇太孙往迎,濒行,启曰:“有封章白事,非印识无以防伪。”时行急,不及制。侍从杨士奇请以大行皇帝初授东宫图书权付皇太孙,归即纳上。皇太子从之,复谓士奇曰:“汝言虽出权宜,亦事几之会。昔大行临御,储位久虚,浮议喧腾。吾今就以付之,浮议何由兴也。”
【译文】
明成祖在榆木川突然驾崩后,大学士杨荣、金幼孜齐聚密商,认为全国军队多随成祖出京,榆木川离京师甚远,若成祖驾崩消息走漏,恐京师发生动乱,决定保密。
为处理遗体,两人命工部官搜取军中所有锡器,销熔后打造成一只圆桶,将遗体装置桶内,再密封桶口,而将承造的工匠杀之灭口。同时也命光禄官(官名,掌膳食)每天三餐照常进膳。军纪号令更加严明,直到入境,竟无人察觉成祖已驾崩。
成祖灵柩运到开平后,皇太子命皇太孙迎灵,临行前太孙启奏道:“奉旨迎灵,若无印识证明身份,恐难服众。”但启程在即,来不及制印识,侍从杨士奇(杨寓)请以先帝所授东宫印识交予皇太孙以明身份,等太孙回京再归还。
皇太子觉得可行,于是对杨士奇说:“借迎灵以东宫印确立太孙名位,你所说的固然是一时权宜之计,但想来也算是机缘凑巧。想从前,先皇对太子位悬虚不决,引起大臣们不同的意见,今天我以东宫印交付太孙,日后该不会为立太子而流言四起吧?”
666、邵溥
【原文】
靖康之变,金人尽欲得京城宗室。有献计者,谓宗正寺玉牒有籍可据。虏酋立命取牒,须臾持至南薰门亭子。会虏使以事暂还,此夜唯监交官物数人在焉,户部邵泽民[溥]其一也。遽索视之,每揭二三板,则掣取一板投火炉中,叹曰:“力不能遍及也。”通籍中被爇者十二三。俄顷虏使至,吏举籍授之。遂按籍以取。凡京城宗室获免者,皆泽民之力。
[述评]
昔裴谞为史思明所得,伪授御史中丞。时思明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十百人。乃知随地肯作方便者,皆有益于国家,视死抄忠孝旧本子者,不知孰愈?
【译文】
靖康之难(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南下,陷宋都,掳钦、徽二帝)后金人想虏尽京城中所有皇族。有人向金主献计,说宗正寺(掌宗室属籍)藏有皇室族谱,据谱搜捕一定万无一失。
金主立即派人前往宗正寺,不久族谱送至南薰门(宫殿门名),正巧守殿门北方官回乡探亲,因此这夜就只有几位监交官在。当时户部侍郎邵溥(宋朝人,字泽民)也在场,就索过宗谱检视,每看二,三页就撕去一页丢入火中,说:“可惜不可能全数救下。”最后整本族谱中被邵溥丢入火中的约有十分之二、三。不久金主使者来到宫门,小吏呈上宗谱,日后金主就照着宗谱所载拘捕皇亲。京城皇族躲过了这场劫难,全都要感谢邵傅。
[述评译文]
从前裴谞(唐朝人,字士明)被史思明(突厥人,曾自立为大燕皇帝)所俘。史思明任命他为御史中丞。当时史思明残杀唐宗室,裴谞暗中救援,因此而保住一命的皇亲不下数十百人。虽身在异朝但却能心怀故国,甚至借己之便不忘救援者,和那些为尽忠而死的人比起来,不晓得哪种人的贡献大些?
667、盛度
【原文】
盛文肃在翰苑日,昭陵尝召入,面谕:“近日亢旱,祷而不应,朕当痛自咎责,诏求民间疾苦。卿只就此草诏,庶几可以商量,不欲进本往复也。”文肃奏曰:“臣体肥,不能伏地作字,乞赐一平面子。”上从之,逮传旨下有司而平面子至,则诏已成矣。上嘉其敏速,更不易一字。或曰:“文肃属文思迟,乞平面子,盖亦善用其短也。”[边批:反迟为疾,妙妙!]
【译文】
盛文肃(盛度)在翰林学院,有一次皇帝召他来,告诉他因久旱不雨,祈神降雨又未应验,必因自身有过失,想下诏书了解民间疾苦,借以反省检讨。皇帝要盛文肃立即起草诏书,若有词句不能定夺,也可当场商议,就不要上奏批复往返费时了。盛文肃奏道:“臣体肥不能伏地写字,乞请皇上赐臣一平面子(承物的桌几)。”皇帝于是传旨有司索取,等平面子送入宫,文肃的草诏已拟好。皇帝嘉许文肃才思敏捷,一字未改便作为正式诏书发下去。有人说文肃写文章一向需要时间思考,向皇帝乞赐平面子,或许在掩其短处。
敏悟卷十八
【原文】
剪彩成花,青阳笑之。人工则劳,大巧自如。不卜不筮,匪虑匪思。集“敏悟”。
【译文】
人工的剪纸再美丽,也比不上大自然的美景天成。人的思虑再周全,也难预料上天冥冥中的安排。智者有时不算、不卜、不思、不虑,靠当时的领悟来作出反应。
668、司马遹
【原文】
晋惠帝太子遹。自幼聪慧,宫中尝夜失火,武帝登楼望之,太子乃牵帝衣入暗中。帝问其故,对曰:“暮夜仓卒,宜备非常,不可令照见人主。”时遹才五岁耳,帝大奇之。尝从帝观豕牢,言于帝曰:“豕甚肥,何不杀以养士,而令坐费五谷?”帝抚其背曰:“是儿当兴吾家。”后竟以贾后谗废死,谥愍怀,吁,真可愍可怀也!
'评'
此大智识人,何以不禄?噫!斯人而禄也,司马氏必昌,而天道僭矣。遹谥愍怀,而继惠世者,一怀一愍,马遂革而为牛,天之巧于示应乎?
【译文】
晋惠帝的太子名遹(字熙祖,谥愍怀)从小就聪明绝顶,某夜宫中大火,惠帝登楼观看火势,太子拉着惠帝衣角,要惠帝隐身暗处。惠帝问太子原因,太子说:“夜色昏暗,火场一片混乱,须小心防犯意外,皇上不应该站在火光映照清楚、每个人都看得见的地方。”这时太子才五岁,惠帝大感惊异。
还有一次,司马遹随同晋惠帝去检查猪圈,他指着满栏的肥猪问晋武帝:“这些猪已养得很肥了,为什么不杀了来犒劳将士,反而让它们白白浪费粮食呢?”惠帝听后,轻抚太子的背说,。这孩子如此聪明,必能兴旺我家。”
没想到日后惠帝却因贾后(晋惠帝后,性善妒,多权诈)的谗言使太子惨死,谥号“愍怀”,实在是一位值得怜悯、值得怀念的太子啊!
[评译文]
太子大智过人,何以如此短命呢?唉!如果太子活得长些,司马氏必然昌盛。然而,真如此的话,是不是会违犯天道的正常运行呢?遹谥号愍怀,而惠帝崩后,继承帝位的竟分别是怀帝和愍帝。马(司马)最后为牛(刘)氏所取代,难道上天的安排,早已巧妙的显示出来了吗?
669、李德裕
【原文】
李德裕神俊,父吉甫每向同列夸之。武相元衡召谓曰:“吾子在家,所读何书?”意欲探其志也。德裕不应,翌日,元衡具告吉甫,吉甫归责之。德裕曰:“武公身为帝弼,不问理国调阴阳,而问所读书。书者,成均、礼部之职也。其言不当,是以不应。”吉甫复告。元衡大惭。
'评'
便知是公辅之器。
【译文】
唐朝人李德裕(字文饶)长得俊美挺拔。其父李吉甫(字弘宪)每每向同朝官员夸赞儿子的聪明。
宰相武元衡(字伯苍)有一次召李德裕来。问道:“孩子,你在家都念些什么书?”
想借此试探德裕的志向。不料李德裕竟不回答。第二天把这件事告诉李吉甫。李吉甫回家后责备儿子。李德裕说:“武公身为宰相。不问兴邦治国的道理,却问我所读何书。读什么书是礼部大臣管的事,武公所问不当,所以我没有回答他。”李吉甫将原委告知武相,武相大为惭愧。
[评译文]
李德裕小小年纪能说出这番话,就知道他日后必为相才。
670、洪钟
【原文】
崇仁洪钟,生四岁,随父朝京以训导考满之京。舟中朝京与客奕,钟在旁谛观久之,悟其行势,导父累胜。比至临清,见牌坊大字题额,索笔书之,遂得字体,至京师,即设肆鬻字,京师异为神童。宪宗闻之,召见,命书,即地连画数字,又命书“圣寿无疆”四字,钟握笔久之,不动。上曰:“汝容有不识者乎?”钟叩头曰:“臣非不识字,第为此字不敢于地上书耳。”上嘉其言,即命内侍舁几,复以蹋凳立其上,书之,一挥而就。上喜,命翰林给廪读书,其父升国子助教,以便其子。
'按'
钟弘治庚戌年十八登进士,策授中书。不幸婴疾,未三十而夭。岂佛家所谓“修慧未修福”者邪?
【译文】
明朝人洪钟(字季和)四岁时随父搭船进京,途中洪父与人下棋。洪钟观察一阵子后,竟能领悟其中的攻守进退,洪父在其指点下竟连连获胜。船行至临清,见牌坊上有名家题字,洪钟就取出纸笔临摹,竟深得神韵,船抵京城后就在街市设摊卖字。一时被人称为神童,宪宗也耳闻洪钟神童的名声,召洪钟入宫,想亲自测试。洪钟就地连写数字,宪宗命他写“圣寿无疆”四字,只见洪钟手握毛笔却久久不下笔,宪宗以为洪钟年幼不识这几个字,洪钟连忙叩头说:“小民非不识字,只是这几个字不敢草率写在地上。”宪宗听了大为高兴,立即命人抬来桌子,洪钟站在椅上轻轻松松的写下“圣寿无疆”四字。宪宗赐他由翰林院拨款以公费供他读书,并命洪父为国子助教,方便教导儿子。
[按译文]
洪钟在明孝宗弘治庚戌年登进士,年十八岁,曾任命为中书侍郎。但不幸英年早逝,死时尚不满三十岁。这难道是佛家所谓“修慧未修福”吗?
671、高定
【原文】
高定年七岁,读《尚书》。至《汤誓》,问父郢曰:“奈何以臣伐君?”父曰:“应天顺人。”定曰:“‘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岂是顺人?”父不能答。
'述评'
夷、齐争之千年,高童决之一语。彼獐鹿、松槐之对,徒齿牙得利,不足道矣。
贾嘉隐七岁,以神童召见。时长孙无忌、徐勣于朝堂立语,徐戏之曰:“吾所倚何树?”曰:“松树。”徐曰:“此槐也,何言松?”贾云:“以公配木,何得非松?”长孙亦如徐问之,答曰:“槐树。”长孙曰:“不能复矫对耶?”曰:“木旁加鬼,何烦矫对?”
王雱數歲時,客有以一獐一鹿同器以獻荆公者,問雱:“何者是鹿,何者是獐?”雱實未辨,乃熟視曰:“獐邊者鹿,鹿邊者是獐。”客大奇之。
【译文】
唐朝人高定(小字董二)七岁时读《尚书》,读到其中《汤誓》篇(商汤相伊尹伐桀,与桀战于鸣条郊野作汤誓)时问其父:“为臣下者有什么权力讨伐君上?”高父答:“为了顺应天道人心。”高定说:“奉祖先宗庙之名牺牲百姓的生命,怎能说是顺应人心?”高父无话可答。
[述评译文]
千年来,多少假借替天行道实为个人私利的战争,被小小的高定一语道破,高定可真是个神童!至于其他像獐鹿松槐之对话的故事,只能算是伶牙俐齿,不值一提。
贾嘉隐七岁时以神童被召入宫,长孙无忌、徐勣(即李勣)也在场。徐勣故意考贾嘉隐,自己身旁为何树。贾曰:“松。”徐曰:“明明是槐树,怎么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