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唐-第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调,真正造福于民。杨曦的提议自然得到了那些民间百姓的支持,但却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反对。
不过赋税改革的事遭遇到的阻力却是不小,因为这意味着失去了特权。贵族、世家皆是反对。
朝中大臣身后总会有一个家族支持,代表家族利益的他们自然要为家族考虑,这些损害世家、贵族利益的事他们当然会反对。不过他们都没想到,在这一点上,杨曦非常独断专行,准备强行推行。
幸好郭子仪、高适、颜真卿、张镐等人都支持他,在讨论了半年多以后,终于制定出新的赋税政策。原本对杨曦不是很支持的张镐、李麟等人,在杨曦当了皇帝后。耳闻目睹了杨曦的所作所为后,敬佩于这个年轻皇帝的都能与魄力,最终心甘情愿地听命于他,兢兢业业地做事。许多事上都是强力支持杨曦的。因交税比例并不是非常高,官僚及世家在经过一阵徒劳的抗争后,也都只得接受下来。
作为皇帝,杨曦主动带着纳税。作一个象征性的表率,他的那些亲族也跟着他“演戏”,其他的官员及皇室成员、贵族等如何还敢不从?皇帝都亲自纳税了。他们算什么?
这样改革,杨曦已经预料到大唐的赋税收入会大幅度地提高,再加上朝廷出了许多鼓励商业贸易的手段,还有不少促进民生、农事的措施提出来,杨曦相信在接下来这一年内,大唐的国库收入会让人惊掉下巴的。
杨曦的预期果然没有落空,在又一个年快来到之时,户部尚书崔圆以非常激动的声音在朝堂上报告这一年的收成时候,诸臣都惊呆了。各项举措双管齐下之下,大唐的赋税收入竟然增长了四成,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要知道这是在水稻及稻麦复利技术刚刚展开,商业促进计划开始实施不久,赋税收入才改革的时候取得的。要是这些规划全面展开,那接下来大唐国库增长的速度会更加快速。
杨曦在众臣眼中变得英明神武了,他的威望与日俱增。许多大臣非常惶恐,因为杨曦所提的建议,许多是他们根本不曾想到过的,这些自喻为大唐精英的人,总是感觉自己的脑子不够用,跟不上杨曦的节奏,杨曦提出的许多计划和观点,他们需要费尽脑筋去想,还不一定能想的明白。
皇帝太强了,当大臣的非常有压力。当然这压力也会变成动力,每个人都不敢偷懒,不敢懈于事,在杨曦大手的挥舞下,玩命地做事,他们最低的要求就是不出差错,不辜负杨曦的期望。
因为官田试验种植占城水稻及稻麦子复种的技术得到了验证,收成是成倍增加,永昌二年,朝廷颁布诏令,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水稻的种植及稻麦子复种技术,争取获得更多的收成。
因为国库收入大增,并且在可以预见的几年内增长幅度都会不小,大臣们的担心消除了大半,杨曦提出的许多基础建议及改善民生之兴都得到了通过。
各地惠及普通百姓的民生教育学校有了更多的规划,全是官方投资的。教育是国之根本,这是杨曦一再坚持的理念,国库收入增长,教育必须先得到改善。杨曦考核各地官员在教育方面的政绩所作的标准中有一项是这样的,要是哪个地方的学校修建的比官衙要差,哪个地方学堂的老师人数不够,那这个地方的官员考核成绩就要受影响。这样的高压政策之下,还有什么地方官敢马虎行事?
读书的人多了,作为古时候读书人取得成就最佳途径的科举制度必须完善起来。
科举制度已经施行了快两百年,不过改革的方面并不多,在杨曦的大力倡导之下,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原本削减的一些科目也被恢复,各方面的人才都需要培养。
科技等东西不再是奇技淫巧,从事这方面研究创造的人待遇不比当官的差,就像军器监中的工匠们,他们一年的收入比**品的官员还要高。并且颇受有尊重,当然这都是在杨曦的要求下施行的。
大量的官学办起来,因官学收费低廉,寒门子弟基本都可以入学,这也使得民间识字人口大幅地增长,一批饱学之士有机会通过科举被朝廷选拔,“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许多读书人相互激励的话语。科举及弟后,虽然不一定能当官,但不当官。只要你有能力,一样可以得到应有的待遇。
当然武举制度也是进一步完善,重文并不轻武,这是杨曦坚做的一点。
永昌三年,因为各项改革措施的全面深入,大唐的粮食和赋税收入达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程度,粮食总产量比永昌二年竟然多了一倍还要多,赋税收入也比永昌二年增加了八成。这个成果让朝堂上的官员们欢欣鼓舞,也让杨曦乐得合不拢嘴了。
这些措施差不多都是杨曦亲自主导下制定出来的。杨曦的高瞻远瞩及不同一般人的谋略进一步折服了大臣们,如此文武全才的君王,旷世少有。杨曦以自己的能力还有勤政行为获得了空前的威望。
在此基础上,他也准备开始政治制度方面的改革。
杨曦的灵魂来自后世。知道很多关于民主方面的论述,他也清楚,要让一个国家永远昌盛,光凭一个年号。一句口号是做不到的,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他在登基后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并没触及这个时代政治制度的根本。
为了大唐的未来。他必须要进行更多方面的改革。杨曦所进行的改革,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皇权,加强政事堂诸宰相的权力,以相权制约皇权,朝类似后世君主立宪制方向发展。
后世时候他身处年代的各国制度已经清晰地向世人表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制约的权力最终会带来没办法控制的**,官员们为所欲为,世风日下。他坚信,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即使他是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也是这样认为,他要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开创一个更加清明的时代,有监督的权力才会受到制约,让皇帝不能为所欲为,这样才能让大唐在良性循环中发展。
他后世时候生活,权力不受制约而出现的各种弊端他耳闻目睹了不少,连军队中都是这样。要让大唐真正的长治久安,一直延存下去,肯定要有一套非常好的制度,各方面权力相互制约,才能实现这一切。后世西方的民主制度就是权力相互制约的,即使总统也不能为所欲为,在这方面,杨曦觉得还是西方人做的好。人治的弊端太多了,必须要慢慢向法治转变。
杨曦期望经过他的努力后,在几十年后能初步实现这样,皇帝依然是国家元首,是最高权力掌握者,但属下的那些大臣也会对他行成制约,并有一套完善的监督体制。
杨曦认为,现行的三省六部制只要经过改良、完善,再经过多年的演变,可以实现他的目标。
当然这种关系根本的事谁也不敢打保票,也不可能完全杜绝**与滥用权力,但制度的制约下,能将这些除到最低程度,那就很好了。
而要完成这项非常浩大的工程,仅凭他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也需要很多年的慢慢改变才有可能实现。杨曦也需要很多的人帮忙,也不能让人才断档。如今已经有很多有才之士经他荐举、提拔得到了朝廷的重用,但这远远不够,还需要加大力量培养,并且要向这些人灌输“民主”方面的理念。
在官员的作用上,杨曦不喜欢阿谀奉迎之臣,他希望官员们都是耿直入士,能为理而争。当年裴行俭创立的官员选拔制度非常不错,只不过没有很好地实行,杨曦令吏部尚书李麟,根据裴行俭当年制定的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改良,并在以后严格遵守。
所有一切都需要制度来制约,这是杨曦坚信的一点。
在杨曦的一力主持,及众大臣的协同下,政治方向的改革也在慢慢地进行。
这方向的改革杨曦并不着急,他知道这需要很多年才能取得成就。
不过其他方面的改革他已经看到成就了。无论是军制还是民生方面的。
在节度使制度废除,卫军制度施行后,军制进一步完善。
兵部的动作不少,先后制度了许多条例,包括武将的任职,解职,轮换及征兵,战时动员,退役,后勤保障。武器研制,装备军队等等一系列的条例。
因这些制度的施行,大唐军队进一步朝着正规化的方向发展,军中将领不得干涉地方事务,地方官员不得插手军务,使得军政得到分离,皇帝通过参谋部和兵部更有效地掌管军队。
因为各项改制,大唐的国力呈跳跃式增长了,天下很快就丰足。国库进一步殷实。
永昌四年的时候,杨曦在与众大臣讨论国事的时候嘀咕,大唐已经好多年没有战事发生了,这样下去。军队的战斗力会慢慢下降,这不是很好的结果,需要发动战事来检验及提高军队的战力了。
那些新研制出来的武器,也需要在战场上检验一下效果如何。
开疆拓土是任何一个君王都非常想做的事。特别是杨曦这等狂热的大汉民族主义者,他要打仗,他要征服更多的领土。他要将大唐打造的更加庞大,让大唐成为一直超级帝国。
也就在杨曦好战的言论鼓动下,大唐的边境很快就燃起战火。
战火首先在南面进行。
因为天竺等大唐南方的一些国家不礼待大唐的使臣,让数名大臣使者倒毙在出使的路上,大唐皇帝杨曦暴怒之下,下达了大军出征替出使这几国使者报仇的命令。
驻扎在南方,已经磨刀霍霍的第七、第九、第十五、第二十八卫军共十二万人,以王思礼、李抱玉为大总管及副大总管,各卫军大将军为分总管,开始了征服后世中南半岛的征程。
装备了大量火器又经过严格训练的大唐军队战力根本不是天竺等国的军队可以抗衡的,战事完全是一面倒的。灭骠国、弥国、真腊、林邑、直塘、罗谷哥等国,并将其国王掠回长安,王思礼、李抱玉等人连奏凯歌,在为自己战功本上添加战功的同时,也将大片的国土纳入大唐的版图之下。
同一年,大唐水师战舰在水师统帅陈回光、副统帅南霁云的率领下,进驻愿意内附归唐的流求,也就是后世台w那个宝岛。并在下半年从流求出发,攻占了常掠我渔民的吕宋地。
继尔以吕宋为基地,水师战船继续南下,往婆利、婆露、陵诃一带进军。配合从陆上攻击的中南道行军部,攻击大唐南面这片地域,直打的这片土地上的土着人夺命而逃。
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后世时候中南半岛这大片地方及马来、印尼等地尽被大唐军队攻占了。
杨曦从来不认为这些地方有什么不好,根本不是蛮荒之地,他在收到我大唐军队已经攻取这些地方的战报后,马上下诏,在新置地上设立州县,派官员治理,准备永久占领。
林邑都督府、马来都督府、天竺都督府先后设立,归于安南大都护府治下。
自此,中南半岛及附近大部地方都归于大唐治下。
在南方用兵的同时,杨曦也将目光瞄向了东北方向,在安东大都护府附近,还有渤海、黑水靺鞨、新罗等时叛时归的小国,及一些阳奉阴违的部落。这些政权的存在,让杨曦非常的不舒服。
“必须要将他们征服!”这是杨曦在收到南面传来战报,并得知这些东北小国经常做些小动作后的决定。于是杨曦的命令很快就被贯彻执行了下去,自有人去“创造”出兵的借口。
想打仗,从来不会师出无名的。
也就在南方战事暂时平息,大唐军队巩固成果之际,东北方向的战事跟着打响。
永昌五年夏,朝廷下诏组建东北道行军部,以仆固怀恩为大总管、浑缄为副大总管,以第四、第八、第十八卫军为主要作战兵力,准备攻打渤海、新罗和黑水靺鞨。
仆固怀恩、浑缄这几位原本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大唐将领,率领精锐的大唐军队杀过来了。
大唐军队所向披靡,契丹、靺鞨、室韦这些部落马上臣服。甘愿充当大唐的仆从军,准备捞点汤喝。渤海国在两个月之内被攻灭,黑水靺鞨在大唐军队开过来之际,就宣布了除国内附。新罗选择了抵抗,不过他们的抵抗也只持续了三个月,三个月后,新罗王被生擒,押回到长安。
年底时候,杨曦在长安发布诏令,宣布设置渤海都督府、黑水都督府、室韦都督府。并再建熊津都督府,全都归于安东大都护府治下。我大军进驻所有新置的都督府,重要官员皆由我汉人及归降的胡人一道担任。
在攻灭这些小国后,杨曦并未令仆固怀恩和浑缄班师,而是令他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