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傲唐 >

第229章

傲唐-第229章

小说: 傲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指挥禁军杀进皇宫的两名左羽林军中郎将梁成和李保被叛斩刑,其他仆从者,大部都是被流放或者贬任。李璘及他的几个成年儿子被杀,那李璘集团的力量也灰飞烟灭了,再也成不了气候,那些仆从者,给予他们宽大处理,也不会有事。

    杨晞也知道,为李玢守孝结束,就是他大展身手,彻底改变大唐的时候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十三章 军制改革

    本书已经接近尾声,期待书友们继续支持唐远的新书《大宋之荣耀》。{kan}{shu}{ba}

    新书冲榜,需要大量推荐票,会员点击,收藏,请新老书友们大力支持,非常感谢!

    ……………………………………

    即位当了皇帝之后,杨晞意气奋发,将几乎全部精力投入到治理国家当中去。

    他非常勤政,在李玢的丧期结束,亲政处理朝事后,每天都工作到很晚。

    如今的天下是他的了,虽然现在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制度及成就让他不太满意,但他相信,在他自己的努力下,在一帮能臣良将的辅佐下,一切都可以改变的。

    登基当上了皇帝,那就开始改变吧!

    杨晞可以说是通过政变当上皇帝的。

    虽然说他是趁永王李璘发动兵变,杀害了皇帝李玢后,率军消灭了李璘的力量,顺势控制了局势,并在众亲信的拥戴下,登上了皇位,但他身边那些人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为了避免再出现这样的情况,自己被人以武力赶下台,杨晞当上皇帝后,首先大刀阔斧进行军制方面的改革。当然最初进行的改革是临时性的,主要目的是将局势控制住为主。

    杨晞对长安城内外的禁军及其他卫军进行了整编,令自己的几个亲信人物:庞忠、浑缄、仆固怀恩、李抱玉、李汉等人分别统属,各部的防区相互重叠,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而且他也严令,没有他与政事堂诸宰相共同签署的命令,任何人不得私自调动军队。

    局势纷乱以后,维持稳定是第一要务,杨晞不希望手下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再起异心。

    他在做这样的布置后。马上着手进行已经中断了一段时间的军制改革。

    军制改革的事由他自己亲自主管,并令郭子仪、高适、李光弼、颜真卿、张镐、李麟等大臣参与。

    参与的大臣里面,有多位亲信,但也有一些原本并不属于他自己阵营中的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采纳各方面的意见,避免因为主事的人都是自己的亲信而疏忽一些问题。

    杨晞一直相信,一个地方,有彼此制约的力量,有相互之间的监督,做事才能更好。

    长安城内外的禁军基本控制好了。没什么再起乱事的可能,但安禄山的叛乱刚刚过去不久,教训可就在眼前。如今各镇节度使手中依然握着重兵,虽然他们已经没有了几年以前那样为所欲为的权力,但依然有起兵作乱的可能,这是杨晞很担心的事。

    这是李隆基当皇帝后造成的恶疾,终导致安禄山的叛乱发生,在原来的历史上,李隆基时代军制方面的弊端一直影响着大唐剩余的历史。最终导致藩镇割据,军阀林立,大唐分崩解离。

    杨晞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看到这情况出现,因此军制改革是必须要进行的事。即使遇到非常大的阻力也要强力推行。在这件事上,他也以皇帝的身份亲自负责,总领军制改革的事务。

    后世时候,杨晞在军中呆了多年。对共和国的军队制度比较熟悉,也大概知道世界上各**队的组成方式,因此在这方面。他能提出许多这时代人所不清楚的意见和想法。

    杨晞的意见和想法当然就成为这次全面军制改革的主导思想。

    也就在杨晞当了皇帝的三个月后,大唐朝廷宣布,军制改革全面展开。

    这次改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兵部职权的变革及各镇节度使编制取消。

    朝廷的诏令中宣布,依然以兵部为大唐的最高军事机关,全面掌管全国各卫军军籍管理、军官的培养选拔、军队训练及讲武、国防、情报侦探、武器制作、马政、舟桥之务。

    全**队之征讨、镇戍、训练等皆听命于兵部,遇有战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兵马元帅、副元帅及行军大总管和各分总管,发给印信,率领调发的军队出征;战争结束,领兵官缴印于朝,官军各回驻防地。兵部的职司与原来并无太大区别,但其结构组成上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兵部下面设有七个部门,一为从来没有过的参谋部;二为兵部司;三为军器监;四为新设立的情报司,五曰职方司,六曰驾部司,七曰库部司。

    除了参谋部和情报司及单独设立的军器监外,其他部门都是原来兵部所辖的职司部门。

    军器监划规兵部管辖,这是必然的趋势。

    情报司主管全部的情况侦探工作,包括军事和民生方面,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部门,其主管直接对皇帝负责,兵部尚书只是名义上的主管,没有皇帝的授权,不能插手情报司的工作。

    参谋部也直接对皇帝负责,他的职权主要包括主掌全国兵马调遣,包括兵马的补充和屯防,更重要的是战时进行战事的布置。参谋司人员组成不固定,日常由几名兵部官员主事处置事务。但是在战时,参谋部将会无限扩大,组成人员可包括朝中任何重要官员。

    也就是说,在战时,参谋部将是战争的最高决策机构。

    杨晞计划,这样的制度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将参谋部从兵部里面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直接对皇帝及政事堂负责的部门。以后的兵部,将成为类似后世国防部的部门。

    军队是国家的根本,必须要控制好,有几个相互制衡、相互协调才能发挥作用的部门一道指挥、掌握军队,军队发生叛乱的可能性虽然不能完全消除,但其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他要看看自己提出的这些措施能不能适应唐朝时候的形势,能不能在这个时代发挥作用。要是实施后效果不错,后续还会进行进一步的军制改革,包括军事委员会的建立等举措。

    管理军事的机构重新划定职权,下面的军制改革措施当然也跟着出来。

    各镇军节度使制度取消,改为以道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型军卫的设置和筹建。设立正式编制的卫军和州军,及类似后世的民兵后备役制度。

    这一点杨晞是来自后世军区及集团军的制度。

    他制定的政策是:他这个皇帝通过参谋部、情报部及兵部控制军队,而参谋部、情报部及兵部通过控制各军卫将全国的军队牢牢掌握住,这样各镇军将领手中的权力就会大大被削弱。

    卫军为大唐主要的武装力量,是对外征战中主战力量;州兵负责维持地方治安。军卫设置按地域进行,在一道内设置一个卫军或者几个,也可能是几道内设置一个卫军。具体设置按各道的区域面积及人口数,还有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考虑。如今各镇节度使手中的军队将被重新编制划分,在卫军建立后,各都督府的边军也都归入卫军中。卫军的职能有些相当于后世的军区和集团军的结合物。

    朝廷在宣布全面组建卫军的诏令中也宣布了卫军的组成及编构:大唐的武装力量共分为三十卫军,分别以数字编排,即第一到第三十卫军,每卫军组成为一万五千到三万人,有甲、乙、丙的区别。第一到第十卫军为甲种,各卫军有两万五到三万人,下属三个卫师,卫军的主将为两名大将军,卫师的主将为将军;第十一到二十为乙种卫军。编制也为三个卫师,共两万到两万五千人;第二十一到三十为丙种卫军,每卫军两个卫师,大概一万五千到两万人左右规模。

    第一至第三卫军主要由禁军改编而成。以后的职责依然是镇守京师的安全。

    各卫军的主力组成人员依然如原来那样,但在以后的建设过程中,会有各技术兵种的组建和补充。

    边军的编制与京军略有不同,卫军与大都护府或者大都督府是同一个班子。按地域设置都督府、镇、戍、关等,派驻一定的士兵守卫,都督府相当于卫师的编制。

    另有大唐皇家水师单独成军。编制也如陆师,共有五个水师卫军,共有五万人。

    如今的造船技术还很落后,杨晞期望以后能建立战力更出色的海军。

    暂时保留府兵,十六卫也没撤销,但差不多是名存实亡了。各卫大将军也几乎成了荣誉称号,不过杨晞不可能马上将历史悠久的十六名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府兵依然还是由原来各卫遥领之,类似后世的民兵组织,也作为募兵的兵源,军中的募集的兵员在服役一定时间,退役后也编入府兵中。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军事与民生彻底分了开来。各卫军中的军饷和物资,京军通过户部直接划拨,边军由户部通过各州府发放,月俸分等发给,年节有赏,大典有赐,行军另有行装钱。这样各边军与地方互不统属,州官管有军资手上无兵,军队有兵但钱粮都要经过州府。

    李隆基时候安禄山的叛乱主要是各镇节度使手中权力太大,其辖区内,军事民生一手掌握,甚至其内的官员任命及军中将领的提拔任命也是节度使说了算,各军镇俨然成了一个独立王国。并且一个节度使的任其几乎没有年限,甚至到了唐朝后期,世袭了,父亲死了儿子接任,这如何可以。

    这是动乱的根本,杨晞在决定进行军制改革的时候,是铁了心要将这些弊端解除的。在这一点上,他对李隆基挺是不满,真想不到被喻为英明果断的唐明皇,怎么会制定出如此错误的举措。李隆基的错误举措给他这个新即位的皇帝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一上位就要进行这些方面的改革。

    杨晞也知道,自己强力推广的这些举措,必定会遭遇各镇节度使的反对的。

    果不其然,朝廷的诏令宣布后,动荡马上起来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十四章 全面改革,永远昌盛

    军制改革的诏令下达后,一些节度使上表表示了反对,并且不愿意遵从。

    有两镇节度使准备起兵作乱,维护自己的现有权利。

    准备起兵作乱的北庭节度使王惟良在兵乱还没开始的时候,被自己的手下人斩杀了。另外一个节度使能元晧虽然成功地起兵了,但只不到半个月,其叛乱就被平息了。

    能元皓任北海节度使,其原本是安禄山的部下,归降后依然任原职。能元皓手下兵马只不过一万人,起兵作乱后,朝廷马上命令附近两镇节度使起兵平叛,很快能元皓就兵败被杀。

    起兵平叛的是翰海节度使李嗣业及兴平节度使李奂。这两镇节度使在率军平叛后,马上上表朝廷,表示大力支持朝廷的军制改革。随即多镇节度使纷纷上表,支持朝廷的举措。

    大多数节度使都上表支持朝廷的军制改革,起兵作乱的又被平定了,那些反对的节度使最终害怕了,最终不敢逆大势而行,也跟着上表,支持朝廷强力推行的军制改革。

    各镇节度使都响应,军制改革的事自然顺利地进行了,这让杨晞松了口气。

    军队的整编及新军制的落实马上展开,杨晞期望在两到三年内,军制改革的事能有初步的效果。

    各卫军主将的任命,他都和政事堂的宰相们仔细讨论过的,这些将领虽然已经没有了以前节度使手中的权限,但他们所指挥的人马依然是一支不容小视的力量,必须要有监督与制约机制约束他们。

    人员的选择是第一步,后续的各项措施必须要跟上。

    而且杨晞已经制定了一个轮换策略,那就是各卫军主将在任上不能超过三年,三年一到必须轮换到其他卫军中任职,而且不能带走有军中身份的任何一个幕僚,亲兵数量也有严格的限制。

    将领们领军的时候。是不能参知政事的,除非交御了军权,才能入朝堂谋事。

    所做这一切,就是给予将领们很大权力的同时,限制他们谋逆的可能。

    武将的地位并不低,但他们不能干预地方事务,这样改革,让文臣和武将都能找到各自的平衡点,站出来强烈反对的大臣并不多,再加上郭子仪、李光弼这样威望非常高的将领全力支持。而且杨晞自己身上负载的军功也不是一般人可比,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少了。

    各卫军主将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人,虽然不敢保证他们有绝对的忠诚度,但在诸多约束之下,谋逆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了。杨晞还决定创办大唐皇家军事学院,自己兼任皇家军事学院的祭酒,各级军官都要到军事学院进行培训,以后中低级军官必须要从军事学院的毕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