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唐-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八章 没想到的人
在李福德领命出去后,庞忠在看了哥舒翰一眼后,上前对杨晞作礼请命:“杨兵马使,末将也请求率军出城设伏!汉潼关城是一处极佳的设伏及防守地,要是在那里设置兵马,至少可以迟缓叛军半天行进速度,甚至更久!哥舒元帅,杨兵马使,末将愿离五百人马,在汉潼关城抵御叛军!”
如今的潼关城是隋朝时候所修,可以称之为隋潼关城,汉潼关城在现潼关城的东南方向约几里处,设在潼关塬头上,长洛大道到原望沟间。|看|书|吧|汉潼关城城北就是黄河边,无路可通,只能绕道塬上才能通过。
过汉潼关城,从它的西侧下到禁沟底部,再北行才能进入现在的潼关城内。要是关闭汉潼关城门,就能横断长洛大道。而汉潼关城城东是原望沟天堑,猿猴都难以攀越,更不要说人,可以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
但因为大军新败,汉潼关城的守军也逃光了,全都逃到现在的潼关城内,汉潼关城没兵防守。哥舒翰在逃回潼关城后,清点兵力发现只有不到一万人马,也打消了再派兵防守汉潼关城的念头,而是集全部兵力,防守地势更险峻的新潼关城,也即他们现在所呆在隋潼关城!
庞忠在明白了杨晞的意思后,也马上主动提出他率军防守汉潼关城。如何他打着拼光手下人马的打算,那凭借汉潼关城而守,拖住叛军半天时间是绰绰有余的!
杨晞稍作思虑,也看了一眼哥舒翰,只是不待哥舒翰有什么表态,马上就命令了:“本将允了!庞将军就率八百人马防守汉潼关城,并与李将军一道协作,共同拖延叛军行进速度!本将会令李将军,因所部任务完成后,你庞将军部一道退守汉潼关城,阻击叛军成功后,再退回潼关城内!”
“是,末将尊令!”庞忠对哥舒翰和杨晞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昂首大步离去。
知道自己已经初步得到了庞忠此人的信任及尊重后,杨晞稍稍放了心,转头看着哥舒翰,嘴角露出了一点微笑,“哥舒元帅,想必庞、李两位将军肯定能迟缓叛军行进速度的,说不定能将叛军挡在汉长安城外一两天呢!接下来我们继续商量其他的布防吧,也可以传其他将军到帅帐内议事了!”
哥舒翰没反对,也没再说什么,而是大声地对外喝道:“来人,速将各将,到本帅帐内议事!”
庞忠离去之时,将自己的一些亲卫留给了哥舒翰,哥舒翰就令这些人去传各将来议事!
如果让杨晞自己的亲兵去传各将来议事,那是肯定行不通的!不说哥舒翰在军中的威望他完全不能取代,就是单凭他是杨国忠儿子这一条,就没有任何一位将领会听令于他。
甚至效果会适得其反!
这一点在刚才庞忠身上得到了体现。
要不是他入城后在果断的手法处置了火奴归仁,救出了哥舒翰,那庞忠依然不会理会。正是他出人意外的果断,才赢得了庞忠的初步信任和好感,会暂时听从他的安排。
但这也有前提,那就是整个过程中哥舒翰都没表示反对意见。要是哥舒翰有反对意见,或者表现的对他非常不信任,甚至顶着干,那根本不要指望庞忠会听令与他的。
哥舒翰态度这般,杨晞觉得与他从火拔归仁手中救下哥舒翰最有关系,可以这是他迈出主领潼关兵事计划的一个很好开端。他来潼关的时间还真的选的极妙,就当这一切是冥冥中注定的吧!
在等诸将过来的时候,杨晞也简单的问询了一下如今潼关城内的兵力情况及兵力分布状况,哥舒翰也很配合,杨晞所问的都是仔细讲了。
不过也只是讲了一点点,外面就传来马蹄声,哥舒翰派人去传的将领陆续过来了。
最先报告进帐的就是哥舒翰手下最得力的部将王思礼。
这是一个身材很高、很壮实的中年将领,比自觉身高应该在一米七八左右的杨晞高了半个头,黑黑的眉毛和胡须及那一身合体的束甲将他整个人衬的很威严,只是满身上的尘烟及满脸的疲惫让他显得有点憔悴。王思礼在匆匆进来,向哥舒翰行了礼后,发现了哥舒翰身侧的杨晞,大吃了一惊!
他当然认识杨国忠,也认识杨国忠的几个儿子,赫然间发现了杨晞呆在哥舒翰身边,而哥舒翰那些他熟悉的亲兵一个都不见了,乍然之下马上想到了是杨晞得了朝廷的令,到潼关擒拿哥舒翰及他们这些兵败之将,一阵怒意油然而生,手也自然地按到了腰间的佩刀上,准备来个先发制人。
“王将军,杨兵马使奉皇帝陛下的令,率三千人马,星夜急驰三百里,一早赶到潼关救援,如今他已经命令所领人马出城伏击叛军,造我军声势,迟滞叛军的行进速度,接下来我们要好生商量一下怎么防守潼关!”哥舒翰以与寻常无异的口吻对王思礼说道,并对他不停地使眼神。
作为哥舒翰最亲信的几个部将之一的王思礼不是笨人,当然明白哥舒翰特意这么说及使眼神的意思,心里生出疑惑,不过按在佩刀上的手已经离开,并在哥舒翰身侧坐了下来。
哥舒翰长叹了口气,再对王思礼解释道:“王将军,刚刚火拔归仁杀了本帅身边所有亲兵,胁迫本帅,并准备以本帅名义召集诸将议事,将潼关城内所有将领都擒获,再开城向叛军请降。杨兵马使所领人马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城,恰巧遇到此事,马上加以阻止,是杨兵马使果断斩杀了火拔归仁和手下仆从者,派人控制了南门,不然此时本帅已经成了火拔归仁的阶下囚!”
“什么?”王思礼一下子起了身,脖子上青筋暴露,一副择人而噬的样子,心里也一阵后怕。
要是哥舒翰所说的都是真的,不是因为杨晞所迫才这样说的,那太可怕了。
他们率领残兵败将回城后,所有精力都放在收拢残兵,重新布置潼关防守上。
却没想到哥舒翰这个大军的统帅,差点被人挟持去投降叛军。要是哥舒翰真的被挟持出城,那潼关城根本没可能守住,连防守都不需要布置,直接弃城而逃就行了。
哥舒翰摆摆手,示意王思礼坐下。
王思礼也听话地坐了下来,但依然满脸的怒容,而且对杨晞怒目而视。
杨晞坦然地迎着王思礼的目光正襟危坐,并用略带威严的声音说道:“王将军,今日我们要议的是如何想尽办法守住潼关,赶到朝廷后续援军的抵达,其他个人恩怨待以后再说!朝廷令末将协助哥舒元帅主持潼关军务,还希望王将军能以大势为重,一心御敌,不然休怪本将不讲情面!”
杨晞的话并没说的很重,但说话间眼神很凌厉,一直瞪着王思礼,最终把王思礼看的心里发毛。
王思礼甚是不解,如此一个少年人,初次领军,竟然有这般威严,那眼神仿佛是经历过许多生死后才有的凛然,那份凛然丝毫不比哥舒翰身上流露的差,这让他骇然,再不敢怒瞪着杨晞看。
外面又有嘈杂声及马蹄声传来,一名将领得报后匆匆而入。不过在看清来者模样后,杨晞却吃了一惊。不是别人,正是当日他在长安酒楼内遇到过,并有一番交谈的那个叫高适的人!这个他在长安酒楼内遇到过叫高适,与历史上那位著名的边塞诗人同名的人,怎么会出现在哥舒翰的军营中呢?
看高适的束甲打扮,及他对哥舒翰请礼时候的自称上,杨晞得出结论,这个高适在哥舒翰军中地位不低,他马上就将此高适与历史记载中的高适联系在了一起,不由的对面前这个高适特别关注起来。
高适也很意外在这里看到前几天在长安酒楼内遇到过,还听了一番慷慨激昂讲述的少年人,看这个叫杨晞的少年人身着的束甲,及他与哥舒翰平起平坐的架势,高适也和王思礼一样吃了一惊。
不过他这些年一直在外跟随哥舒翰任职,杨国忠是认识,但杨国忠的儿子却不认识,因此也判断不出杨晞的身份。在听到哥舒翰介绍后,才清楚杨晞究竟是何方神圣。
明白了杨晞身份后,高适可是又惊又喜,惊的是这个当日说了一番非常言论的少年人,竟然是杨国忠那奸相的儿子,今日竟然还以潼关兵马使的身份来主持军务,此人到来后事情会怎样真不知道;喜的是当日听到过此人的一番陈述,现在这个人又来领军,对战事的看法肯定与杨国忠不一样。
只可怜杨晞来的太迟了,哥舒翰已经战败,二十万大军几近全部覆灭,潼关危矣!
高适追随哥舒翰多年,一直在哥舒翰手下任幕僚,如今也是哥舒翰军中的掌书记,并领左拾遗、监察御史职,是哥舒翰的心腹,此次兵败后他是随着哥舒翰逃回城内的不多人之一,他完全清楚现在潼关的局势有多危急,在被召回来议事之前,他也是奉哥舒翰的命令,在部署关防,准备御敌的。
杨晞和高适都没想到,当日酒店内短短的相聚后,他们会在隔几天,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见面!
第十九章 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感谢稻草人大哥的打赏!)
------------------------
上次杨晞在长安酒楼内遇到的时候,高适是奉哥舒翰的命令进京面圣,携哥舒翰的亲笔奏书向皇帝李隆基请求,不要出潼关而战,而应该据潼关而守的。|看|书|吧|
这也是哥舒翰最后一次上表请奏,要求据潼关而守,而且是派自己的亲信人物高适到长安请递的,但请求依然被驳回,皇帝李隆基及宰相杨国忠、韦见素等人毫不留情地批驳了哥舒翰一顿,令高适再转朝廷的命令,要哥舒翰严格遵守朝廷的命令,派大军出潼关作战,一举将潼关城外的叛军全部歼灭。
当日高适在出了皇宫后可是很悲愤的,直到准备回潼关前在酒楼填饱肚子时听了杨晞一番慷慨陈述后,感觉才好一点,甚至对杨晞生出知己的感觉,他很想和陈易好生聊上一阵。
但因为军情紧急,没在长安多逗留,直接和手下军士一道通过驿站快马返回潼关,向哥舒翰当面汇报了请见皇帝时候,皇帝和杨国忠、韦见素等人的态度。
哥舒翰迫于朝廷的命令,挥泪令手下军士出关作战,最终导致大败。
这也是高适在见到杨晞出现在这里时,无端生出感慨的重要原因。
要是朝廷真的如杨晞所讲那样安排,悲剧是不可能发生的!
几句话的交流后,高适已经知道朝廷遣大军来救援潼关了,杨晞所领人马是先遣军,以两骑换乘的行进方式快速抵达的,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将率至少五万以上的兵马后续赶到。听到了杨晞的简单介绍,高适稍稍放了点心,觉得潼关守住的可能性增加了,对杨晞的好感也在增加。
但他怎么都不能将面前一脸威严,满是骇人气势的杨晞与奸相杨国忠的儿子扯在一起。
面前的杨晞应该与杨国忠的儿子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吗!
与高适有相似感觉的还有王思礼及其他那些将领,他们在知道领军来救援的是杨国忠的儿子后,都表现出惊惶的神色,深怕是皇帝派杨国忠的儿子来治他们的罪,及至弄明白了事儿后,才稍稍放心,但依然心有余悸,心里惶惶然!
随后哥舒翰手下的大将吕崇贲、李承光等人都先后到来了。
看到需要召集的将领全都到齐后,哥舒翰起了身,以一副戚然之态环看了堂下诸将后,以他能发出最响亮的声音说道:“各位,某率军出关与叛军作战,不幸中敌伏击,大败而归,如今潼关城只有万余军士,且大部都是残兵败将,要凭这些兵力守住潼关城很难!幸好朝廷派杨兵马使率军驰援,已经抵达潼关,并已经令一部兵马出城作战!但这不足以应付叛军的威胁,朝廷后续大军也不知何时才能抵达。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尽量将叛军阻击在潼关城下,直到朝廷后续救援人马抵达!朝廷后续救援人马抵达后,凭新锐兵力守住潼关就不在话下!今日我们要议的,就是如何布防才能守住潼关!”
哥舒翰说完,看了一眼杨晞。杨晞微微地点点头,上前一步走到哥舒翰身边,而对诸将的注视,以他那低沉但让人感觉很威严的声音说道:“为了延续叛军攻城的速度,本将已经令李福德将军和庞忠将军率一部人马出城设伏,并在完成任务后退防汉潼关城,尽最大可能延续叛军的攻城速度,为我后续援军的抵达争取时间!军情紧急,希望诸将都能抛弃前嫌,一心御敌,我们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想尽所有办法守住潼关城,扼守住这座通往长安的门户!只要潼关不失,长安就无忧!”
“啊?!”有人发出轻叹,这是不知道杨晞先一步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