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唐朝小官人 >

第330章

唐朝小官人-第330章

小说: 唐朝小官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毅成不再管马,径直手持着腰牌入内,门口的侍卫不敢阻拦。

    而在片刻之后,上官辰便在里厅会见了这位洛阳城布置的眼线。

    只是略略的询问了几句,紧接着张毅成便呈上了竹筒,竹筒里的文书抽出来,上官辰脸色阴晴不定的端详。

    ……………………………………………………………………………………………………………………………………………………………………………………………………………………………………………………………………………………

    几柱香之后,秦少游便抵达了朱楼。

    任何朱楼的急报,都会分为三六九等,而一般的较为重要或者不甚重要的消息,都会由朱楼进行清理,而后会以日报的方式,呈送到神策府一些相关重要人士的案头上。

    只有重要的消息,才会不计任何时间,都会立即传送到神策府最核心的人物手里。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消息,即最为重要,这种消息一经送到,还未传送,也就是说,张毅成刚刚抵达洛阳,就会有里亭里专门的人送信去神策府知会。

    而这样的消息,一年到头,怕也未必会有一件,这就说明是十万火急,半分都马虎不得。

    秦少游性子急,知道肯定长安那儿发生了大事,所以他不愿意干等,况且今日本就在洛阳办公,索性直接往朱楼去。

    听说秦少游亲来,上官辰忙是迎接。

    这个酒色财气样样都不拉下的家伙,非但没有显露出太多的疲倦,反而皮肤更显细腻,整个人满面红光。

    秦少游总是觉得,这厮天生下来,只怕就是纨绔的命,他没有和上官辰寒暄,只是道:“人在哪里。”

    “殿下请。”

    当秦少游坐在张毅成面前的时候,张毅成的心情颇为激动,弘农王殿下他是闻名已久,却从未见过,而如今,看到这个二十三四岁的青年,一脸凝重之色,张毅成忙是行礼,道:“见过殿下。”

    秦少游先是看了传报,这一目十行看过去,一下子明白为何这是一份十万火急的快报了。

    韦氏……这一次倒是够狠的。

    当初的时候,武则天曾警告秦少游,说是狗急还会跳墙,若是情况对韦家不利,韦家一定会祸乱天下。

    当初的秦少游,倒不是没有将武则天的话当做耳边风,只是他万万料不到,这韦家败相还未显露,他们就已经急不可耐的捋起袖子为祸了。

    所谓的都督,某种程度就是节度使,而韦家现在所做的,和历史上的唐朝温水煮青蛙式的节度使制全然不同,若说历史上的唐玄宗还只是无可奈何之下,慢慢的将权利分散出去,在一些较为敏感的地区,设置节度使的辖地,尽力的维持着朝廷的实力,而这韦家,简直就是直接拿着一柄锤子,把这口锅直接砸了个稀巴烂。

    天下彻底的分为了三十七份,除了关中的朝廷尚且占据了最强的实力,并且坐拥天下一部分的赋税以及十数万精锐的禁军之外,其余各镇几乎是都督总镇一方。

    而且很明显的是,与河南府接壤的几个军镇,如昭义、神威、崇德三镇,一个是盘踞河北,一个是镇守山东,一个则是固守淮南,这三镇下辖的州县最多,每一镇的实力,都是惊人,俱都各领近二十州,辖县百五十以上。

    其中都督的人选,除了一个淮南崇德镇的黑齿常之,河北的昭义韦弘敏,还有就是山东的神威镇王方翼,燕国公黑齿常之乃是边镇大将,战功彪炳,乃是朝廷防范边患的最重要的军事大员之一,而如今,却是敕其为军镇都督,分明是有防范秦少游地意思。

    而另一人王方翼,也是战功赫赫,早年曾威震西域,立下战功无数,却遭了武则天的猜忌,将其流放岭南,不久之后,李显登基,韦氏立即提拔了此人,先在禁军中任职,如今则命其镇守山东神威镇。

    这韦弘敏,自是秦少游的死敌,黑齿常之和王方翼二人,都是大将出身,军中威望极高,而且他们的共同特点却多是受武则天所猜忌,固然他们对秦少游没有太多的恩怨,只是武则天在一日洛阳,这二人就绝不可能与秦少游媾和。

    更何况,如今总镇一地,管理一地的钱粮,招募兵马,这等于是将辖地当做了自己的私产,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本身就与神策府有着天然的利益冲突。

    这三镇,显然就成了针对武则天与秦少游地第一道防线,韦弘敏乃是侍中,素有有些干才,再加上黑齿常之与王方翼两员虎将,背后又靠着朝廷,这几乎,是把河南府箍成了一个铁桶,要活活的将秦少游和神策府勒死其中。

    至于其他各镇,也多由韦家和一些门生故吏充任,更有不少功勋之后,以及关陇子弟充塞其中。

    韦弘敏这个侍中,等于是亲自坐镇到了河北,又得到了两员虎将的支持,此番分明是对河南府争锋相对而来了。

    ………………………………………………………………………………………………………………………………………………………………

    第一章送到。(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四章:江山色变

    将奏报放下,秦少游倒是并不急躁,遇到这样大的变故,显然就算急躁也是无用。

    秦少游沉吟片刻,目光落在了张毅成身上,他道:“长安那儿,还有什么其他的消息?”

    “回殿下的话。”张毅成道:“长安那儿,也是议论纷纷,不过此事是水到渠成,朝廷的旨意,按着以往的规矩,多半也就是这几日就下。其中最古怪的,反而是天子……”

    说到天子的时候,张毅成露出了痛心疾首的样子。

    秦少游的脑子里,立即浮现出了李显的模样,那个人……也不知好不好,不过此人是个昏君,却是显而易见,某种程度来说,他固然是个好人,可是实际上,却是一个木偶,秦少游心里只是叹息,秦少游面无表情:“天子如何了?”

    “天子对此,也是极力赞成,甚至亲自至宣政殿,宣召诸大臣,说此事要及早实施,不得有误。”

    “呵……”秦少游也只是笑笑,他反而更关心的是上官辰和张毅成。

    他们二人的表情很是丰富。

    上官辰也算是李显的好友,此时他脸上尽力的平静,如今的他,作为神策府的特务头子,多少消息在他手里汇聚,天子在长安做了什么,他岂会不知,可以说,今日的情景,他早已预料了,可即便如此,他依旧有些不太自然。

    张毅成的脸色最是丰富,他脸上的复杂更重,这个时代的人,已经习惯了大唐李氏的正统,也已经沐浴了李氏带给他们的荣耀,可是如今,这些东西随着几十年的折腾,已经越来越遥远。乃至于最后一丁点希望,似乎也被斩去。

    秦少游两世为人,对这个朝廷,固然不会有太多的忠诚,他唯一感怀的,不过是曾经的故友李显罢了,至于天子李显,他更多的只是怜悯而已。

    秦少游道:“陛下此举,这是要动摇国本了,动摇国本尚不自知。本王在此,说句不好听的话,当今圣上,望之不似人君啊。”

    上官辰和张毅成都是沉默。

    他们不愿意听这句话,可是某种程度来说,他们又认可这句话,不死人君,固然大逆不道,可是血淋淋的事实却是摆在了面前。不容人反驳。

    秦少游又道:“今日就借一借这朱楼,让本王在此与大家商议商议此事吧,此事事关重大,你叫张毅成?辛苦你了。你明日即刻回长安去,长安那边,本王还要仰仗。”

    张毅成点点头,道:“诺。”便告辞而出。

    …………………………………………………………………………………………………………………………………………………………………………………………………………………………………………………………………………

    神策府最核心的人物。如今一个个被请了来。

    即便是侍中杨再思,还有狄仁杰二人,也俱都已经到了。除此之外,便是方静、王琚、杨炯、杨务廉人等,上官辰自然也陪坐一旁。

    殿下突然相召,是人都明白,必定是有大事发生了,所以许多人的表情都很凝重,尤其是王琚一见上官辰那平时嬉皮笑脸的模样也为之收敛,心里便暗暗嘀咕,此事可能比自己想象的更加惊悚。

    待诸人坐定。

    秦少游倒也不急,只是慢悠悠的喝茶。

    而上官辰则是将传抄好了的急报一份份的下发下去,人手一份。

    大家没有多言,都是低头去看那急报。

    许多人的眉头,都是皱紧。

    犹如是杨炯、杨务廉、狄仁杰,更是露出忧心忡忡之色。

    反观杨再思、方静、杨务廉、王琚,表情还算淡定,他们对于朝廷的昏聩之举,更多的是冷眼旁观,或许是经历了太多的事,或许是他们的心思,早已扑在了神策府之上,所以他们对于朝廷,更多的是漠不关心。

    杨炯这样的大儒不同,他虽是效命于神策府,可是内心深处,对于李氏宗亲,总是有那么点儿难以割舍的情怀。而狄仁杰,就自不必说了。

    狄仁杰几乎已经拿捏不住手中的传报,一下子,那薄薄的一张纸摔落在地,他脸色铁青,最后抬眸:“消息确实吗?”语气之中,带着无力。

    秦少游道:“诏书,想必也就这两日会下,自是千真万确。”

    狄仁杰闭上眼睛,两行老泪顺着眼角落下来,他深深的吸口气,张开了眸子,却还是显得镇定自若,尽力使自己不去失态,最后道:“朝廷此举,误国误民,遗祸无穷,事情……怎会坏到这样的境地啊,哎……”

    重重叹息,带着无奈,从前为了说服武则天立李显为皇太子,他是费尽了心机,无论有太多的困难,他也是迎难而上,而如今,他却发现自己再没有气力去抗争,去争辩,狄仁杰发现自己有些累了,身心俱疲,从前的是庙堂上一员勇敢的战士,可是战士已经垂垂老矣,再不复当年之勇。

    杨炯很快就恢复过来,他道:“这定是韦家的主意,韦家此举,是要陷我河南府于水火,眼下,木已成舟,多言无益,河南府应立即想出一个应对的方略,决不可小看了此事。”

    他对宗室也曾抱有期望,可是现在,开口的第一句,却是河南府该怎么办,由此可见,在他心里,神策府才是他的根本,他的家族,他今日的一切,都与神策府绑的太紧,已经不容他去为远在天边的朝廷感伤什么了。

    众人纷纷点头。

    气氛有些凝重。

    倒是王琚笑了笑,这个当初为了李氏贸然去行刺武三思的‘豪杰’,如今居然没有一丁点感怀之心,反是呵呵笑道:“杨公所言甚是,朝廷做什么,是朝廷的事,可是河南府不能因此陷入囹圄之地。”

    ……………………………………………………………………………………………………………………………………………………………………………………

    第二章送到。(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五章:动真格的

    大致的方略,自然是各抒己见。

    起先是杨炯道:“货物流转若有什么困难,关东士族那儿,老夫可以去说项,固然各地都设了军镇,这各地的都督,对咱们的商贾也有防范,可是士族终究人脉甚广,只要他们肯出面,总能寻到一些关系,事情就有转圜余地。况且这天下,无商可不成,那些军镇都有私心,多半会从设卡收税开始着手,此事急不得,徐徐图之为好。”

    杨务廉倒是凝眉,道:“好不容易修了运河,减免了运费,如今出了各镇,这些军镇的总督,定是吃人不吐骨头,今年诸多商贾只怕会艰难,殿下是不是开一些工程,好教大家共度难关?”

    倒是方静一直沉默不言。

    其实那些都督走马上任之后,到底会有什么举动,谁也不知。不过有一样却是肯定的,都督们上任,首先便是需要积攒钱粮,钱粮从哪里来?其一是田埂中的农人,其次,便是途径的商贾罢了。而这其二,就是征募镇军,这些官兵,则成了他们赖以生存的资本,谁兵多将广,谁的拳头就更大,因此这是重中之重的事,而在这个时代,无论是钱粮和官兵,都需要人,人是最紧要的东西,这就使都督们决不允许人口外流。

    这些诸多的措施,某种程度来说,对于河南府来说,都有极大的害处。

    诚如在另一个世界里,一个统一的德意志能大大促使工商的繁荣,有利于培养资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