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唐朝小官人 >

第321章

唐朝小官人-第321章

小说: 唐朝小官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应当和他说,神策府迟早会日益膨胀,这些话,韦安石愿意听吗?

    事到如今。他知道韦家的质疑已经从韦安石开始了,他只好苦笑,无法去辩驳。

    他想了想,道:“今日之事,都错在老夫,这个干系,老夫来担当,我明日会上书请辞,承担这个干系。”

    若是不请辞。显然韦家内部是绝不会罢休的,这毕竟是他一人做的决定,最多只是加上了个韦后,可是韦后会有错吗?这个黑锅。谁也不敢质疑到韦后身上,所以承担干系的,只有他韦弘敏。

    韦安石听了,面无表情。道:“现在请辞,难免招来非议。”

    这句话,然韦弘敏的心有些凉。韦安石没有劝他不要请辞,却只是说,眼下天下已经议论纷纷,韦弘敏若是请辞,就更加做实了韦弘敏可能是这件事幕后之人,所以韦安石的言外之意是,就算请辞,也要等风头过了再说。

    韦弘敏一脸无奈的点点头:“一切,全凭你们做主吧。”

    正说着,却是有人来报:“杨公去洛阳视事去了。”

    韦弘敏愣了一下,不禁道:“哪个杨公。”

    “中书侍中杨再思。”

    “跑了?”韦弘敏目瞪口呆。

    那个就在昨天,还和自己把酒言欢,还恬不知耻的称呼自己为兄长,还兴致勃勃要认自己做亲家,非要将自己孙女嫁给自己孙子的杨宰相,居然打着去洛阳办公的名义,说跑就跑了。

    春暖鸭先知啊。

    这个老狐狸竟然说走就走,洛阳来的消息,才来了多久?

    韦弘敏和韦安石面面相觑,已经顾不得去争吵了,大眼瞪着小眼一阵,韦弘敏突然道:“他的族人呢?”

    “此人……是洛阳人,倒是有几个子弟在此伺候他,不过……想必也跟着他一道去洛阳了吧。”

    韦弘敏这下子,居然连愤怒的心情都没有了,遇到这么个老王八蛋,还真是欲哭无泪。

    “此事……”韦安石感觉怪怪的,这时候也不再给韦弘敏冷脸,仔细一思量,发现现在还能商量事的,也只有韦弘敏,他表情古怪道:“这件事,当如何处置为好?”

    “封锁消息,怕也压不住,至于要追,又追之不及。可是堂堂一个宰相,没有得到朝廷的准许,他这一走,就更让人不免要猜疑了,如今人心惶惶,杨再思如此,那些不知情由的人,又不晓得要闹出什么是非,怕就怕有了杨再思那老匹夫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一旦大家存了这个心思,这可就真正的无计可施了,事到如今……”

    韦弘敏话说到这里,居然有些话说不出口,他本来就是‘待罪’之臣,若是再说一些别人不喜欢听的话,那可就更加糟糕了。

    韦安石却急切的道:“有什么话不能讲,为何如此语焉不详,都到了如今这个地步……”

    “好吧,好吧。”韦弘敏苦笑,他也只能苦笑了:“事到如今,唯一道法子,就是赶紧颁布一道诏书出去,任命杨再思代天子视河南事,给他一个钦差使命,让他光明正大去河南府。”

    “什么……”韦安石大怒,道:“我们韦家,岂可然那老匹夫如此耍弄。”

    韦弘敏早没了此前的锐气,只是摇头:“这是没有法子的法子,否则……”

    他只是摇头。

    韦安石定了定神,其实他心里也清楚,韦弘敏是正确的,毕竟上皇刚刚杀了韦正德,这时候本来就到处都是风言风语,结果堂堂侍中,朝廷的宰相,二话不说就开溜,还跑去河南府去了,这在外人看来是什么,这是树倒猢狲散的征兆啊,这可是大唐潮的宰相,连宰相尚且如此,其他人又会怎样想?

    杨再思历经数朝而不倒,在外人看来,这个老狐狸,绝不是一个昏了头的人,一个昏了头的人,连朝廷都不顾,却跑去河南见上皇,这不摆明着,人家知道许多内情,而且已经预知到了什么,所以提前去为自己的前途做打算吗?

    朝廷现在要追,怕是来不及了,况且这么大一个人不见了踪影,想要掩盖,似乎也不可能,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丧事当作喜事来办,立即颁布旨意,那些不知道内情的,还以为杨再思是奉旨行事,这样,至少可以把对韦家的伤害减到最低,当然,这样做当然是便宜了杨再思,杨再思擅离职守,韦家非但不治罪,反而还要为他遮掩,给他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保留他的官职。

    韦安石当然知道韦弘敏心里的为难,只是不忿罢了。

    他突然有一种郁郁的感觉,最终还是点点头:“只是这圣旨……”

    韦弘敏苦笑:“我去再请见娘娘吧。”

    二韦陷入了沉默,他们心里都是沉甸甸的,再没有心思说话了,明明韦家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可是这两年来,居然对一个小小的河南府无计可施。

    ……………………………………………………………………………………………………………………………………………………………………………………………………………………………………

    就在这个当口,杨再思已经坐上了渡船。

    家里数十口人,如今都在这船上,行囊不多,一方面就算去了河南,老宅里也是应有尽有,长安那边,只是寓居之所罢了。

    家人们都有些不安,这种情绪倒也正常,家主突然脑子一热,二话不说,便要去洛阳不可,没有朝廷的旨意,说走就走,未免也太过任性了一些,朝廷那边若是得知,岂不是要立即虢夺了他的官职,这杨再思可是一家老小的依靠,杨家不比那些士族豪族,完全没有任性的资本。

    杨再思的长子杨石小心翼翼的进了父亲的船舱,见父亲正抱着本书打着盹,他小心翼翼的去给舱中的油灯添了油,杨再思似被惊动,张开眼了,不由道:“到了什么时辰,出了长安吗?”

    “父亲,已经快了。”

    杨石欲言又止,可怜巴巴的看着杨再思。

    杨再思捋须:“出了就好啊,这是是非之地,留在这里,怪让人担心的。”

    杨石不禁道:“父亲现在身居显要之职,何故……儿子就怕啊,一旦朝廷罢了父亲的官……”

    杨再思老神在在,道:“罢官?不不不,不会,韦家的人,绝不敢罢老夫的官,这人哪,想要左右逢源,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安身立命,如今,上皇都已经挣脱了枷锁,韦家这些人,在上皇眼里,不过是一些蝼蚁罢了,韦家如今,看上去把持了朝纲,这既是他们的好处,对他们来说,也是极大的坏处,权利有多大,责任和干系就有多大,这些事,为父本来不该和你说,不过你若是想听,那么说一说也无妨,你坐下来吧。”

    …………………………………………………………………………………………………………………………………………………………………………………………………………

    第二章送到,拜了一天的年,在老家上山下海的跑,今天只能一更了,望体谅(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九章:雪中送炭

    杨石依言坐下,看着笃定的杨再思。

    杨再思笑了笑,道:“你来说说看,如今河南府和关中,孰优孰劣。”

    杨石多少也知道一些士族与门阀之间争斗的内情,他沉吟道:“上皇尊贵,又有神策府的鼎力相助,神策府背后,虽是士族和商贾,不过其势也是不小,况且神策军屡战屡胜,人数固然不足,却也不容小觑。而如今,早已非吴下阿蒙了。”

    他顿了顿,见杨再思朝他点头,便又道:“至于这关中韦家,韦家毕竟是挟天子而令诸侯,也收揽了不少人心,不过最大的劣势,想必还是韦家人没有太出众的人物,一个韦弘敏,不过是个拆东墙补西墙的裱糊匠罢了,算不得什么能臣,韦氏私念太重,终究又是个妇人,成不得大事。不过他们终究掌握着朝廷,天下政令,俱都出自韦门,节制天下三百州府,百万控弦带甲之士,又有天下诸阀和豪门的支持,料来,胜算也是不小的。”

    “所以儿子以为,韦家的胜算,至少还在八成以上。”

    杨再思摇头:“帐不是这样算的,不能从明面上去算,你说韦家节制天下三百州府,固然对韦家有莫大的好处,可是为父为你,他们有如此大的权利,害处是什么?”

    “害处……”杨石愣了一下。

    杨再思慢悠悠的道:“正因为天下为他们掌控,所以他们才是众矢之的,假若有一日,剑南发生了灾荒,饿殍遍地,老夫来问你。这笔账会算在谁在头上?”

    杨石不由道:“自然是韦氏,天下谁人不知他们韦氏……”

    杨再思压压手,示意他不必赘言,含笑道:“那么假若流民甚多,四处流传,发生了叛乱。这个干系,又是谁的?”

    “还是韦氏。”

    “那么这赈济、平乱之责,又在谁的身上。”

    “韦氏。”

    杨再思点点头:“这就是他们的害处啊,他们在庙堂上一日,掌握了一日的朝廷,那么无数的质疑就不会停止,所有的责任,都必须由他们背负,因此……所有的民怨。也就冲着他们韦家而去。你可知道,老夫为何能屹立数朝而不倒吗?为父就告诉你吧,因为为父务虚而不务实,这庙堂上的宰辅,一经入了三省,一个个便都似疯了一样,拼命的把权柄揽在自己身上,长孙无忌如此。崔詧如此,如今的韦弘敏也是如此。可是为父呢,却不和他们争,这东西,固然有天大的好处,却也有莫大的坏处,你看看长孙无忌什么下场。看看崔詧又是什么下场,他们权柄越大,就要务实,务实就意味着要实实在在的办事,可是这天下。最难的就是办事了,何也?任何一条政令颁布,固然会有人得到好处,可是同时,也必定会有人受害,崔詧因见江南西道遭了灾害,便想减免江南西道的税赋三年,江南西道的百姓得了利,可是朝廷的钱粮终究还是要有,就不免要从其他地方得钱粮,其他地方,就要遭罪。真要追究,这崔詧,就难免被人诟病了。”

    “现在的韦家,把持了朝纲,他们和崔詧、长孙无忌一样,就非要务实不可,把持朝纲,无非就是要先拉拢自己的亲信,可是自己的亲信得了好处,其他人就难免受害了,长此以往,这心中恨韦家的人只会越来越多,这才是韦家最大的坏处啊,诚如当初的上皇一般,上皇任用的贤臣不少,天下也还算得以大治,可是为父问你,当初的时候,有多少人深恨上皇?这是为何呢,这是因为,人心总是不满的,当人心不满的时候,自己处境的好坏,总不免要责怪到其他人身上,最后所有的抱怨,就统统由上皇来承担了。”

    杨石不以为然,道:“可是有人受害,固然有恨,却总有人得益……这岂不是……”

    杨再思笑了,只是摇头,眼神中带着似笑非笑:“你呀,还是不懂人心,什么是人心呢?这世上最可怕的,就是人心啊。老夫来问问你,今日你若是蒙受韦氏的提拔,得以成为宰辅,你会如何?”

    杨石皱眉,道:“自然是心存感激。”

    “可是一年,两年之后呢……”

    “这……想必……”

    “你就不会有感激之情了,因为或许你只在尚书省,此时却又觊觎了中书之职,可是你想得而不可得,韦氏已经不能再给你了,他的亲信不是一个两个,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这时候,你心里就不免会有牢骚,会有不满,会心生怨恨。况且,人心最可怕之处就在于,即便是韦氏提拔了你,在你的心里,你也认为,自己能够得以入三省治事,是因为你自己的才干,韦氏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你真正感激的,永远不会是韦氏,而是自己。你只会自鸣得意,认为自己本就是宰辅之才,你看那岸边的芸芸众生,哪一个不是如此,这才是人心,人得了好处,绝不会觉得这与其他人有什么关系,即便感激,那也只是一时,可是在人心底最深处,他们真正感激的,永远都是自己。可是人一旦受害,他们埋怨的,永远都是别人,却无论如何,都会罔顾自己为何会到如此境地,从不会怨恨自己。”

    “这才是韦家最大的软肋,这一条,尤为致命。反观秦少游,固然也有这个问题,可是河南毕竟只是个小地方,河南府的所有人,都与神策府息息相关,这便使得,固然有人怨恨,而一旦神策府遭遇什么不测,他们的一切就要化为乌有,这种捆绑,才是真正的可怕,为父听说一些商贾,竟是得知韦家有打压神策府的心思,他们便宁愿抱团起来,主动要捐纳钱粮,甚至不惜将来神策府一旦垮了,他们背负私通乱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