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神话-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拢忠驯怀嫉背』魃薄�
事情紧急,臣没来得及向陛下请示,惊扰了陛下,还请陛下恕罪!”
李隆基微微愣了一愣,一颗越跳越快,几乎就要爆炸的心终于慢慢开始变慢,看这态度,他还不敢弑君。
“朕恕你无罪。”李隆基强撑着问道:“辅臣,你……怎么会是你,你不是……”
“是臣的师父太极子救了臣。”萧去病缓缓直起身子,恭敬认真道:“原来臣下山之前,臣的师父耗尽毕生法力,将臣的一部分精血元气封印在一块玄玉上,若臣身亡,这块玄玉便可在九天之后,救臣一命。”
萧去病睁着眼睛说瞎话,李隆基愣了一下,心中自然是有八成不信的,但他不是一个没有城府之人,这个时候自然不会揭破,随后他挤出一个笑容,道:“是这样啊,那真是太好了!”
李隆基城府深沉,杨国忠却是个轻佻性子,加上萧去病一直以来对他毕恭毕敬的这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这时竟然有七分一点都不怕萧去病。
他大声尖叫起来:“萧去病你放屁!”
萧去病微微侧了侧身子,偏过头,扫了杨国忠一眼。
这一眼差点就让杨国忠暴跳了起来,因为那眼神中的轻蔑厌恶之意,明显到了极处。
自己这个之前被他喊做大兄,后来一口一个杨相,不停给自己送东西,给好处的大唐宰相,其实在他的心目中,从头到尾,什么也不是!
或者并不是什么也不是,而是从头到尾,他看自己都像是在看小丑,看垃圾!
杨国忠并不是生于富豪之家,他其实是武则天男宠张易之的私生子,身份极为不光彩,从小生活落魄。
而且杨国忠也是个不学无术的人,除了人长得帅(爹是男宠嘛,基因好啊),人有点小聪明之外,一无是处,他从十多岁时就长期在赌场厮混,被人看不起,见惯了冷眼和鄙视,讥诮和嘲讽。
杨国忠觉得萧去病刚才看自己的这个眼神,就包含了自己年轻时候,所有的冷眼和轻视,所有的不屑。
原来他,从头到尾,都是这样看待自己!
原来这萧去病,从头到尾,都无比厌恶,恶心自己;原来他之所以又是叫自己大兄,又是送礼给好处给不停,只是要利用自己。
现在安禄山倒台了,然后他也就不用再掩饰了!
杨国忠顿时就忍不住想要爆发,想要大声咒骂,可是他这时却不敢了,他也害怕了,因为就在刚才,他还感觉萧去病看自己的时候,就在看一个死人一样。
杨国忠现在才突然反应过来,萧去病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多可怕,而自己这两年竟然一直有一种洋洋得意的感觉,名满天下的大唐战神,大唐财神又如何,还不是在自己面前毕恭毕敬的,还不是要小心讨好自己……
现在想来还真是可笑啊!
杨国忠这边呐呐不敢再言,而另一边李隆基虽然心跳不那么快了,却依然处在萧去病巨大的威压之下,这两年李隆基对萧去病还是有些关注的,据说去年的时候,他独上少林,打赢了三位百岁神僧……这是天下第一个高手啊!
萧去病重新转过头来,看着两尺之内的李隆基,温和而恭谨地道:“请陛下下诏,任命建宁王李倓为征讨元帅,范阳、平卢节度使,河北道采访使;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南霁云为河东副节度使!”
沉默片刻,李隆基又咽了一口口水,陡然笑了起来:“朕全准了!有辅臣在,平定幽州逆胡的叛乱,朕无忧矣!”
他决定下来,现在自己在他的掌握当中,暂时还是不要跟这个胆大包天之人起冲突为好,一切等朕回到长安,彻底安全之后,再说……
这个唐贼,还有李倓那个逆孙,休想从朕的手中,把这江山抢走!这天下是朕的……(未完待续。)
ps: 感谢非常之乐的打赏和鼓励,感谢gerryy的月票支持。明后两天不上班,我争取多更一些!再次谢谢书友们的支持,谢谢非常之乐的鼓励。
第七十一章 挽天倾(八)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朕全准了!有辅臣在,平定幽州逆胡的叛乱,朕无忧矣!”
李隆基此刻已经完全不管不顾了,十多年来的醉生梦死,早已经将他血性消磨干净,要不然在另一时空马嵬坡,他也不会为了活命,将自己最爱的女人杀死,而现在萧去病给他的威压,其实还远胜于马嵬坡上的几千禁军。
可萧去病却得寸进尺,他微微向前了四分之一步,看着他的眼睛,淡淡道:“还请陛下委建宁王平乱之全权,节制各镇兵马,各道地方官员,许建宁王代天行狩、便宜行事之权!”
李隆基心脏一下收紧,太阳穴又重新突突跳起来,全身汗出如雨,这就是要篡了,这就是要篡了啊,这份诏书一下,在法理上李倓就获得了和朕这个天子相差仿佛的权力了,这不是要篡位又是什么?
这就要行操莽之事了啊,这就要等战事一完,就扶李倓上位啊,然后再谋朝篡位啊!朕以前怎么就没看出来,还一直以为这萧去病心如赤子,是个大大的忠臣,朕真是瞎了眼,看错了安禄山那杂种胡,更看错了萧去病这活王莽!
还有李倓,这傻孩子现在还在被萧去病这个操莽骗呢,他真的以为朕倒了他就能继位登基吗?糊涂啊!
李隆基咬牙切齿地想着,整座府衙之内,所有的人也都目瞪口呆地看着大堂之上的两人。倒是高力士挺身而出。一转身护在了李隆基的面前。双目含怒死死盯着萧去病。
入眼之处,萧去病依然还是最初自己见到的那副模样,仙姿玉质,神色沉稳,目光澄澈纯净,有如赤子,此刻面对自己的怒目而视,他的目光也没有丝毫闪断。并无半点慌乱,更无一丝惭色。
除此之外,更加吸引高力士注意的,还是现在的萧去病身上的那种再也不加掩藏的昂然英风锐气,比之以前那种温润如玉的内敛,此刻更多了一种俯视天下,怜悯众生的气质在内。
他如此理直气壮,如此心思坦荡,难道他真的不是想篡位?一丝恍然过后,高力士还是冷冷道:“四十年太平天子在此。兰陵王你深受皇恩,怎敢如此无礼?你如此逼迫君上。是为臣之道吗?”
“臣怎敢对陛下无礼,实是想快点平定幽州胡的叛乱,臣之心,可昭日月!”萧去病身形一转,又跑到李隆基的另一侧,淡淡看着这位大唐天子。
高力士还想说什么,但李隆基这时却再也撑不住,此时此刻,他固然对萧去病恨到骨子里,但同时想到萧去病之前的胆大妄为,之前的藐视苍生,他心里已经完全明白,从头到尾,这萧去病都没把自己当皇帝,都没臣服自己。弑君的事情,他还真做的出来。
李隆基强撑着道:“萧卿一心为国,朕准了!”
李隆基金口一开,萧去病便忙不迭再次长揖到底,然后催促李隆基立即亲笔写下圣旨,盖上玉玺,再由宰相杨国忠签名盖印,交给自己。
这种敕旨,自然不够正式和规范,至少在贞观和永徽年间,这样的圣旨,就基本等于废纸一张,没有半点法律效力和合法性,拿到下面去,也是没人会实行的。
因为按照制度来,所有的圣旨,必须由相当于后世秘书处的中书省起草,至少三名主官签字,再拿给皇帝过目修改完,再返回中书省至少三主官签字。
然后这封敕旨才能拿到类似后世审查部的门下省让至少三名主官去审核,若是这三人不同意,这封敕旨便不合法,不能发出去;而若是门下省同意或者作出了修改,也还要送回给皇帝,让皇帝认可才行。
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一份有法律效力的敕旨想要发下去,皇帝先要和中书省的秘书们共同起草商量,之后还必须过门下省的审核这一关,还是得商量、博弈。
最后拿出一份皇帝和门下省官员都同意的方案出来,再去交给类似后世国~务~院的尚书省去执行。
然后还需要尚书省的大佬们和具体办事员过来一起签名,表示俺们在什么时候已经收到圣旨了,准备什么时候派谁去执行。
这样才是一封合法的,有效力的圣旨敕书,在那个时候,皇帝是和三省的中~央高层共同制定策略,共同管理国家,皇帝的权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所以那个时候,每一道政令,每一个决策都凝结了皇帝和大臣精英们的智慧和心血,所以那个时候大唐飞速扩张,一下变得极其强盛。
大唐更是在那一段时期,开了挂一般,在强敌环伺大环境下,竟然能够不断地只用极少量的兵力,对所有的外敌依次用兵,借力打力,挨个修理,一次又一次的以少胜多,百战百胜,一万灭十万,两万灭十五万,短短几十年时间内,愣是打趴下所有的敌人,消灭了超过自身兵力几十倍的敌人,将疆土扩张到最大!
重要并且神奇的竟然是,这样连年打仗,老百姓的生活竟然非常富足,百姓对战争也是极其热情,一个个都闻战则喜,全民尚武。
当然,当时君臣共治,有时候效率自然低了一些,有时候更会把皇帝气的要命。
但那个时候唐太宗还是有能力有本事在制度和程序上搞定这班大臣的,所以大多数时候皇帝的意志还是能够得到执行,效率其实很高;至于生气,气过了也就算了。
可是到了唐高宗李治时期,他就没这个本事和这么多大臣对抗,于是被朝中以他舅舅为首一班大臣欺负得很厉害。
所以大多数事情他都很难按照自己意愿去办。同时还被气的要死。不过气归气。大唐却还在继续强盛,还在开疆拓土,直到武则天被接回了宫中。
武则天是强势有手腕且杀伐果断的人啊,出于各种目的,就开始帮助李治打压大臣,她不是像李世民那样从道理上,制度上,讲规矩地战胜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是,直接破坏制度和**消灭,敢跟我做对,直接弄死你!
然后,一直到武则天自己当皇帝的时候,皇帝和大臣的关系就不是君臣共治,而是君权极其强势,君权说一不二,皇帝可以不走任何程序直接干坏事。
然后这个君权强势的传统就一直传续到李隆基这里,当然开始李隆基还算自律勤勉。愿意什么事情都很大臣商量着办,于是国家慢慢又开始变得强盛。
但到了后来。李隆基一下变得极端怠政,贪图奢侈享乐,而君权又非常强势,他不做事,但事情总要有人做吧,于是李隆基和杨国忠等人就成了李隆基进行独断专行统治的代理人,然后就有了今日之局面。
萧去病接过两张儿戏一般完成的圣旨,倒也不知道是喜是悲了,按说应该是喜,若不李隆基如此,若不是从武则天时候起君权独断专权,自己若想实现自己的意志,需要对抗的便是皇帝和整个大臣精英阶层,而现在却只需要对付这样一个昏君(至少这些年都是大昏君)和杨国忠这个赌场小混混出身,毫无本事的大奸臣。
同时又觉得悲哀,这大好盛世,中国古代君权****社会的顶峰,怎么就败坏在这样一群人手中,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无论是国家的强盛(非单指经济强盛),还是百姓的精神自信强大,都再没达到过这个高度,就性格方面来说,即使到了萧去病之前生活的那个时代,也多有不及!
真他~妈觉得冤枉!
得了圣旨,萧去病也懒得再说什么,掉头就走,那边李隆基却给高力士使了一个眼神,高力士连忙追上,两人出了府衙大门,高力士便沉声问道:“兰陵王,你到底所欲何为?可是要行操莽之事?”
萧去病看着他,摇了摇头:“高翁也这想我么,去病心中所想,只是为了大唐,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能早点平定叛乱,为了能让大唐的元气不被糟蹋得过多,为了少死一些百姓,为了这个大唐以后能够变得更好,更强大,为了这样的叛乱,以后再也不会发生!
去病之心可昭天日,若不是陛下之前不理朝政,重新奸佞,若不是战乱发生之后,陛下不听忠言,去病又何苦如此行事?
若是陛下肯一早任命建宁王为征讨元帅,范阳、平卢节度使,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幽州叛军又怎么可能打入河东道,进而威胁长安呢?”
高力士冷冷道:“你就真没一点私心?你就没想过,你这样胁迫君上,此事过后与陛下该如何相处?”
萧去病自失地笑了笑:“怎么会没私心,这是我生活的地方诶,也是很多我喜欢的人,还有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