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亲王-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想来,刘瑾是非常想要诏狱的。
因为东厂没有诏狱,若是用刑,等于‘私’刑。
诏狱虽说是老祖宗定下的,可是,在取缔诏狱这上面,怕是百官都会想尽办法,搬出各种理由来帮曾毅的。
就算最后,这诏狱进了刘瑾手中,可是,曾毅的声望,却定然是要扶摇直上的。
这才是曾毅想要的,声望。
要改革,那,曾毅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声望,最好的让所有人都不敢打他注意的那种声望,让他成为所有人心中的圣人。
“此事,陛下可是已经准了?”
牟斌带着些苦笑。
“还未曾,这,只是本官的想法罢了。”
曾毅笑着,道:“怎么?牟大人可是失落了。”
“是有吧。”
牟斌苦笑,却是不瞒着曾毅的:“毕竟,锦衣卫,也是下官经营了这么多年了,突然割舍了一部分,却是有些空落的。”
点了点头,曾毅只说了一句话:“锦衣卫若想长存,必须要懂得壮士断腕。”
原本,曾毅来锦衣卫,并非是为了此事,可是,却是把这事给扯了出来,那,曾毅所为之事,这个时候,却是不好说了,若不然,指不定,会出什么‘乱’子的。
是以,又停留了一会,曾毅就起身离开了,今个这趟,在牟斌看来,是曾毅来给他提前透风,让他好有准备的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不过三天,整个京城已经传遍了锦衣卫要裁撤诏狱的消息了。
虽说只是裁撤诏狱,锦衣卫还是保留的,可是,在百官看来,诏狱,才是锦衣卫的爪牙,只要没了诏狱,锦衣卫不能‘私’自抓人了。
那,锦衣卫打探情报之类的,这并无不可,甚至,许多人,都觉得,若是只是打探情报,监督官员,那,锦衣卫,还是能够存在的。
而这提议裁撤诏狱之人,则是现任都察院正四品左佥都御史。
这事,虽然没经过任何的正实,只是谣传,可是,却也让曾毅的声望一时无二,多少年了,多少官员想要裁撤诏狱,可是,没一个成功的,甚至,到了现在,已经没有官员对此抱有希望了。
可是,曾毅却提出来了,而且,曾毅是皇帝的宠臣,这不证明,此事大有希望?
一时间,曾毅的名望,却是直追一些前辈先贤了,得宠而不骄,以朝廷大局为重,等等,各种名头,全都砸在了曾毅的身上。
“这事,诸位认为是否属实?”
内阁当中,刘健站立,在大殿内来回走着。
“虽说是谣传,可无风不起‘浪’,而且,前几日,曾毅,的确去过锦衣卫一趟。”
杨廷和笑着,当初,他是最先看好曾毅的,现在看来,他的眼光没错,曾毅行事,虽然有些年轻的冲动,可是,却是有一颗真正为了朝廷的心,没有丝毫的个人恩怨利益。
“若是真的,咱们,怕是这几日,就要见分晓了。”
李东阳在一旁,也是捋着胡须,满脸的笑意:“锦衣卫若是除了诏狱,到是可以保留下来,也算是朝廷的眼睛了。”
“只是,具体的情况,咱们尚不知晓,且,并不知道这是否属实。”
大步走到主位坐定,刘健却是满脸笑意:“这事,是从锦衣卫传出来的,该是不假,老夫请人去探过牟斌的口风了,牟斌虽未直说,可是,却也***不离十了。”
说完,刘健自己却是先大笑了起来:“好啊,好啊,当初,看来的确是老夫错了,险些毁了大明柱石啊。”
不怪内阁诸位大学士如此兴奋,不怪以刘健的脾气,竟然能自己认错,而是锦衣卫,是百官心头的一根刺。
太久,太久了,现如今,终于有人能把这刺拔掉了,岂会让人不兴奋?
“这事,曾毅虽未外传,可咱们内阁,却是必须做好准备的。”
刘健脸‘色’有些发红:“陛下,就算是宠信曾毅,可是,却也未必会答应的那么痛快,咱们内阁,可是要盯好了,只要曾毅那边有些风声出来,咱们就准备给他助威吧。”
“是啊,有些人,未必会乐意看到诏狱裁撤。”
谢迁却是也有些担忧的:“刘瑾重开东厂,怕是早就盯上锦衣卫了,现在,曾毅要裁撤诏狱,虽说刘瑾定然知道曾毅的身份,不敢如何,可是,若是真的暗处使绊子,谁又能如何?”
“且,刘瑾是皇帝内‘侍’,除非是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若不然,以曾毅的身份,怕也不能轻易动他的,不然,就是和皇帝起了隔阂啊。”
“宦官误国。”
刘健咬牙,谢迁说的不错,曾毅要裁撤诏狱,刘瑾肯定是最不愿意看到的了。
“诸位阁老,陛下传了旨意,明日上早朝。”
内阁几位阁老正说着,有宫中的太监赶了过来。
刘健等人楞了一下,这还是稀奇事情,前几天,封赏曾毅的时候,陛下上了次早朝,然后,就又借故不上了。
以至于现如今的早朝,要是上早朝的话,陛下还要差人提前去通知各衙‘门’的。刘健眼中‘精’光闪烁,等小太监退出去以后,猛的一拍桌案:“此事,怕是明天要见分晓了,诸位,咱们回去,都别藏着掖着,让下面的官员,都准备好明日支持曾毅吧。”内阁的几位大学士都聪明着呢,若是没什么重大的事情,以当今圣上的脾气,岂会上早朝?
第二百八十一章殿议
天还未亮,金銮殿上,却已经站满了朝廷大臣。……
哪怕是年迈体衰的,甚至是带病的,也全都上朝了,只不过,武官倒还好说,可基本所有的文官,都是双眼通红,一夜未睡的模样。
只是,虽说全都是一夜未睡,可却一个个,全都是‘精’神十足,看不出有丝毫萎靡的情况。
“诸卿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站在旁边伺候正德的刘瑾,上前一步,尖细的嗓子高高喊出。
刘瑾声落,下面百官,却是没人吭声的。
当今圣上,可是十分不喜早朝的,这才刚刚登基,就已经断了早朝数月,而最近的一次早朝,是因为曾毅的回京,对曾毅进行封赏。
尤其可见,皇帝心里,对曾毅,是何等的看重,可以说,上次早朝,是专‘门’为了曾毅,才会上早朝的。
而这次早朝,虽未有明确消息,可是,却也都传的有鼻子有眼,是曾毅要裁撤锦衣卫诏狱,是以,奏明当今天子,当今天子才开设了今天的早朝。
若是往常,趁着好不容易早朝的机会,下面的臣子,指不定该奏些什么本章了,甚至,会借着这个机会,劝诫正德勤于朝政,祖宗规矩不可废等。
然,今天,却是没有这么不开眼的人。
谁都知道,今天早朝最大的可能是什么,这个时候,比起裁撤锦衣卫诏狱而言,其余的,什么都不重要了。
是以,没有哪个不开眼的官员会在这个时候说些让皇帝不高兴的事,若不然,若是因此而耽搁了裁撤诏狱,那,真是千古罪人了。
大殿内沉默了许久,却是静的连百官的呼吸声都能听的清清楚楚。
没人吭声,甚至,没人回头,可是,心里,却都是在盼着曾毅开口的。
“陛下,臣有本奏。”
曾毅没有让诸位大臣失望,从列班当中站了出来,从袖子当中掏出了一本厚厚的奏折,身子微微弯曲,双手奉于头顶。
立时,满朝文武所有官员的眼睛全都盯向了曾毅,神情中,都带着一丝的热情。
此时的曾毅,在百官心中,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没一处不可爱的,就像是自家大人看自家孩子那样,怎么看,怎么好,就没坏的地方。
端坐在龙椅上的正德也坐直了身子,深吸了口气,今天的情况,曾毅自然是和他商量过的,是以,正德也知道,今个的早朝,会是个什么情况。
日后,历史上定然会对今个的早朝有一个明确的记载。
是以,正德今个,也不复往日的懒散,神情肃穆,左手微微抬起,冲着曾毅点了一下,掷地有声的吐出了一个字:“念。”
“臣遵旨。”
曾毅领旨,站直了身子,双手打开了奏折。
这速度,不慢,或者说,是行云流水,可是,在百官的眼中,曾毅的动作,却是太慢了,甚至,让百官恨不得上前,去从曾毅手中把奏折抢过来,先快速的看一遍。
深吸了口气,曾毅是知道的,今个的早朝,定然会在历史上留下浓郁的一笔,而他曾毅,也将随之声名远播。
这是在为以后的改革,在打基础。
虽说曾毅能够确定,裁撤锦衣卫诏狱,是肯定不会出差错的,可是,这诏狱,是否真正的裁掉,或者,是落入东厂之手。
这个,曾毅虽说早有算计,可是,对于这点,却是并不能那么肯定的。
只能说,诏狱是肯定能从锦衣卫裁撤掉的,这个,曾毅可以肯定。
但是,诏狱是真正的被裁撤掉了,不负存在了,还是移‘交’东厂,这个,就要看刘瑾的能耐了。
这也是曾毅算计当中的一个环节,若是刘瑾没这能耐,怕是以后的一些计划,是要改一改了。
“太祖皇帝兴建大明,才使百姓安居……然,国之初立,宵小尚有,逆党尚存,太祖大智,诏令锦衣卫,以监察天下,予以诏狱,使其威严,后,国之安定,太祖裁撤锦衣卫…………。”
“然,成祖皇帝,为纠察百官,重启锦衣卫……。”
“太祖、成祖,皆因天下不安而启锦衣卫,赋诏狱之权,然……,……如今天下安定,百姓安居。”
“锦衣卫监察天下,此为我大明耳目,可保我大明不被番邦‘蒙’蔽,可保朝廷耳清目明。”
“然,诏狱,于三司外,且刑法残酷……此为……有损我大明治国……。”
“且,如今,国泰民安,三司足以……臣曾毅,奏请陛下圣裁,留锦衣卫监察之权,裁撤诏狱。”
念完最后一句话,曾毅把奏折合拢,双手托着,奉于头顶。
这奏折,是曾毅亲笔所写,是以,文采上,却只能说是凑合,若是让那些朝廷大儒来写,定然会比曾毅要强无数倍的。
只是,无论内容如何,今日,在这大殿之上,曾毅的这奏折,都是会被所有人认同的。
甚至,只要今日裁撤诏狱成功,那,曾毅就是大功臣,是大贤臣,他的奏折,那些不足的地方,自然会有人给他找理由,什么以简洁语言等等。
虽说曾毅已经提前给正德打了招呼,且,这事,提前已经商量过了。
可是,真正到这个时候,正德的心里,还是有些犹豫的,这是源于人‘性’上的犹豫,皇帝手中的爪牙,就这么没了。
不由得正德不犹豫啊。
“诸卿以为如何?”
沉默了一会,正德环视了下面俱结满脸兴奋的大臣们一眼,心里,却是叹了口气,正如前天曾毅对他所说那样,裁撤诏狱,百官,定然不会反对。
同时,也是施加君恩的一种方式。
现如今百官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曾毅的话,没有丝毫的夸张,甚至,说的还有些含蓄了。
以往,正德虽然也知道,百官对锦衣卫有所排斥,可是,父皇在世的时候,锦衣卫爪牙已经收敛,是以,正德一直以为,百官对锦衣卫虽有排斥,但是,却也只是有限的。
可是,今日早朝上百官的表情,却是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正德一件事,那就是百官对锦衣卫的排斥,是发自骨子里的,绝对没有什么轻重之说。
“臣附议。”
内阁大学士、内阁首辅刘健,站出了列班,弯腰躬身,声音朗朗,曾毅已经把路给铺好了,若是他这个内阁首辅还不知道站出来支持,那,要他这个内阁首辅做什么?
“臣,附议。”
内阁剩下的几个大学士全都站出了列班。
“臣附议。”
声音隆隆,震的整座大殿内回声朗朗,传遍了整座紫禁城。
文武百官,从来没有这么齐心的时候。
看着下面从所谓有过的齐心的文武百官,正德楞了一会,方才想自己该说什么。
“诸卿免礼。”
正德伸出右手,倾了一下上身,微微抬起右手。
“锦衣卫自太祖定下,虽后裁撤,然,成祖有予以恢复,此乃祖宗定制,虽留下锦衣卫,留下了北镇抚司衙‘门’,然,诏狱裁撤,怕也有违祖制。”
正德的这些话,全都是曾毅‘交’给他的。
无论什么事情,总是都要有所防备的,哪怕是你所做的这件事是利国利民,可是,这世上,并非是一心为国,一心为公,就会有人称赞与你。
这世上,不乏那些‘奸’诈小人。
是以,曾毅必须要小心行事,把所有的问题,全都给考虑进去。
而这裁撤锦衣卫诏狱,最可能遗留下话柄的,就是祖制问题,锦衣卫经太祖设立,虽太祖晚年废除锦衣卫。
可是,成祖登基,又是重开锦衣卫。
只能是让百官们自己去辩,把祖制给合理的绕开了,那,这事,才算是真正的高枕无忧,彻彻底底的对曾毅是一件只有好处而没有丝毫坏处的事情。
“陛下,臣有事奏。”
一个穿着三品官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