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穿越1862 >

第201章

穿越1862-第201章

小说: 穿越186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道是这个时代气候跟后世有什么大的区别,还是因为台东真的不曾开发,环境真就恶劣,疾病丛生。

秦军和挺身队的脚步已经踏入大山深处了,越来越多的人病倒。现在秦军、挺身队因战斗死伤的士兵,数量还不到因疾病而丧失战斗力,甚至是病死的人数的五分之一多呢。

在秦军和挺身队日本人之间,前者的数量也不足后者病倒人数的三分之一。

刘暹只能用水土不服来解释。他已经在卫生上面做了竭尽全力的准备,禁止喝生水,大小便固定地点,解手后要洗手,饭前饭后要洗手,绝对的注意卫生问题。但二百多秦军和小两个大队挺身队士兵的积累数量,也让刘暹苦恼不已。要知道现在他手上全部的日本挺身队士兵,数量也还不到两千人呢。小半年来,战死、病死的就有二百人。

如此高的死亡比率,刘暹等秦军上层很担心这会不会影响到他们在日本的招募工作。毕竟没人会找死!然而他们在这一点上都想错了,就是刘暹也不知道现下日本的下层武士,生活是多么的困顿。

整个日本,贵族阶层至少有二百万人,适当年的下层武士至少有四十万把刀。但是整个日本的军队数量是多少呢?五万人而已。即便一场破国之战后,日本已经全面扩充陆军,其总兵力也不过七八万。只是整体日本武士数量的六分之一,就已经就所有的名额占满。那其余的六分之五的人,还如何生活呢?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萨摩藩,也就是西乡隆盛的地盘。在倒幕战争中,整个萨摩藩至少出动了两万名武士,作为陆军的主力之一,为日本翻开了新的一页。可现在的熊本镇台,在整个萨摩藩招募的士兵,也尽是三千七百余人。固然一部分武士加入了海军中,以及当地的警察队伍之中,但缺口是多么的大,完全不言而喻!

每个死亡的日本武士其家庭可以一次性得到秦军五十块鹰洋的抚恤金,外加持续三年,每月一石大米的慰问,也就是三十六石大米。伤残的武士,可以得到三十块鹰洋的抚恤,外加三十个月,每月一石大米的补偿,也就是三十石大米。

换算成日元,一日元的含银量等同于一鹰洋,也就是五十日元+三十六石大米一条命,三十日元+三十石大米一个伤残,这简直太昂贵了。在日本一石大米是要买到三日元以上的。多少日本人从出生记事起那一刻,到死都没能敞开肚皮吃上一顿白米饭。

所以,秦军在日本的招募工作,不仅没有因此而陷入困顿境地,相反还迎来了一次**。加上之前几个月里,在台的挺身队士兵,也有不少将每月的银响按时寄回老家的,带来的影响力与之‘抚恤金’风暴相合,只年后一个月,就有四五百日本人走上了秦军的战船。让在台的整个挺身队日军士兵,数量近乎达到了两千人。

“告诉德国人,如果礼和洋行能帮我招募一些经验丰富的医师,我将会用丰厚的回报来报答他们!”

第三百四十六章刘孙联手以抗曹

刘暹知道磺胺,知道青霉素,知道这两种抗生消炎药的名字,可他不知道怎么去制造啊!流程完全不懂。所以也不敢对人随随便便的就泄露名字,对化学完全白痴的他很怕西方势力,能根据名字来进行反推!

对于部队医疗这一块,刘暹能做的只有尽可能的培养更多的军医。而对于伤口的止血、消炎,个人的抗菌等等,秦军现今依赖的还是中医手段。比如说黄连、柴胡、板蓝根、大青叶、穿心莲、鱼腥草、田七……

而且还真的不要看不起中医,这些中草药消炎上,单比疗效见效快,是差了青霉素很多,但是在西方医学还没进入到化学医学的今天,在欧美野战医院更似屠宰场的时候,对比西医们的铁板烧,已经是先进的了。

“大人,刘克庵到安平【台南府城外港口】了。”

就在刘暹正看着海南岛关于橡胶树种植的状况报表时候,丁振铎来到了书房。楚军二号人物,福建巡抚,亲自来到台南相见,刘暹提议左宗棠,联系李鸿章,铸造银元的事情,果然是利益重大,牵动人心啊。

“去通知一声十五叔来,晚上设宴接风!”

刘暹捋着下巴处的短须,笑的有些自得。既然左今亮这么热情,不趁着李鸿章的人没赶到的时候,秦楚两边好好商量商量,那更待何时呢?

此次三方会谈,论经济体实力,自然是淮军强横。李鸿章背后还有湘军的基本盘呢。而秦军与楚军是半斤八两,楚军的地盘是不小。福建、浙江两个省,外加广东也能伸的进手。而闽浙皆是东南财富重地,经济实力可想而知。刘暹自个的地盘是很小。小小台湾外加一个汉中和广西的一部分,但是秦军的洋务实力强啊。不管是钢铁厂还是纺织业,亦或是烟草业、糖业、小百货,或者是全世界都有了名头的鸿基煤,涉及范围广,辐射面积大,带动性强,比如说一切企业结算全以大洋来合算。整体能量跟楚军不相上下!

这是两弱一强。魏蜀吴三国争霸的场面,刘孙自然要联手以抗曹了。

李鸿章派出的人是周馥周玉山,现在还没到上海呢,想到台湾还需要几日。

……

西婆罗洲。

孟加影之战的捷报传到东万津,传到了坤甸,但是两地大多数的老百姓都没有露出欣喜若狂的喜色。除了那些家人投入义军的家庭外,更多的华人有的只是冷漠的冷眼旁观。

“一群没了胆的怂货。放着人日子不过,偏要舔着脸当狗!”杨洪波对本地大多数华人的反应,报以极度蔑视的冷笑。

他的对面。梁路义满脸铁青,手指骨节攥的发白。而韦昌俊是一脸的平静,冷漠到极点的平静。对于本地的大多数华人,韦昌俊心里头突然感觉这些人好生分。好生分。就像是一群不相关的陌生人一样,就像看到本地的土著人一样。“既然他们不把我们当自己人,那我们也没必要热脸贴他们的冷屁股。咱们没收的那些矿山矿场也别便宜他们了。咱们自己来!等把荷兰人打怕了。咱们自己开矿!”

刘阿生一帮人可是兰芳的产业中坚力量,他们手中掌控着兰芳百分之七十的矿产矿区。梁路义、韦昌俊本打算用这些矿场来抚平兰芳华人的‘创伤’的。可现在这种情形实在令他们太寒心了。

“阿四,你立刻就出发吧。现在咱们……已经没事了!”

作为韦昌俊同伴中脑子最灵活的人。否则杨洪波也不可能以东王部将的身份,在东王被灭之后,还在天京城悠哉悠哉的活了六年,然后在天京被围的前夕,带着一支自己的队伍,领着天王的命令,大摇大摆的离开了天京。虽然他自身有一样非常特殊的作用。但是能活过天京城的两场血洗,和洪秀全的猜测,杨洪波绝对是一个不简单的人。

所以作为韦昌俊一系的二号人物,作为义军总指挥部的军法处处长,杨洪波当然能参与到了今日的这个话题中。

只是现在看,这个话题已经没必要继续进行下去了。

“好的。我这就去找阿生。”刘康生,刘善邦的侄子,石隆门起义华工残部的领袖,现在王坤、李永飞都已经在义军中抛头露面,反而是刘康生这个首领人物,始终不见他出现在议事厅。

而现在,刘康生的用场就已经到时候了。

当杨洪波从议事厅里走出来,走到城外一处戒备森严的军营中时,他见到了现年三十七岁的刘康生。

“阿生,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咱们就出发。五天,五天后咱们要杀到石隆门!”

这并不是坤甸站自己做出的决定,而是刘暹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他要让英国人明白一件事,乱伸手是要付出代价的。虽然现在的大英帝国如日中天,是那么的不可一世。但刘暹要实现自己的愿望,大英帝国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不是吗?

不只是华夏日后崛起会面临大英帝国的压迫,就连刘暹统一中国,肯定也会受到大英帝国的阻拦。就像原时空老毛子想往红朝做的一样,跟空一格划江而治!

沙捞越面积不小,是后世马来西亚最大的一个州,面积有差不多四个海南岛那么大。三分之二土地是热带雨林区,由23个马来族群,就是在原时空的21世纪,这里也是很荒芜。

这里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但是缺乏矿产资源。詹姆士把注意打在这个地方,是个很糟糕的选择。布鲁克家族自从开始经营沙捞越之后,财政就是困扰他们的最大、最头疼的问题。

不过这里有丰厚肥沃的土地,深处赤道附近,雨水绝对的充裕。四万平方公里的平原上,可以发展起发达的现代农业,在刘暹穿越前的那个时候,沙捞越的黑白胡椒、橡胶、西谷米、椰肉干、燕窝及树桐等,就相当有名。马来西亚全国每年总共生产了27500多吨胡椒,沙捞越占其中总生产量的90%。

石隆门华工起义被镇压下后,大批的马来土著侵占了华人很大的生存空间。但还是有数万华人生活在这里。

刘暹认为这些华人普遍具有不低的反抗精神,比兰芳那里的百姓强多了。所以刘康生这一炮始终引而不发,一大原因就是为了让他在必要时候以报仇为名义,再度杀进沙捞越。给英国人一点表现!

古晋,沙捞越首府。

布鲁克家族的大本营就在这里。三十多年的历史,布鲁克家族固然‘几经磨难’,还财政颇有困难,但作为一个土皇帝,他们还是建立起了一片堪称豪华的西式公馆。

现在一间装饰华丽的房间里,查尔斯正跟孟加影之战的另一个主人公,荷兰上校罗本先生,对视而坐。茶几上放着两个高脚杯,殷红的葡萄酒在酒杯里绽放着鲜红,一旁的盛满冰块的木桶中埋着一瓶葡萄酒。

“巴达维亚现在肯定已经收到消息了,我成了所有人口中的笑柄。不是吗?”罗本两眼中刻骨的仇恨,让查尔斯看了也不由得感觉心底发毛。这还是当初那个风度翩翩的上校先生吗?

“我的人生永远也洗刷不了这个污点。两百名高贵的生命因为我的错误,倒在了孟加影的土地上,还有两百名高贵的生命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耻辱,被一群低劣的野蛮人所俘虏。我在正视这一点,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解救二百名被中国人俘虏的士兵。所以,查尔斯先生,把马来士兵的控制权交给我,你将获得我的家族的友谊。你也将会获得荷兰的友谊。”

第三百四十七章坤甸站的大网

ps:看《穿越1862》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快,快!加紧赶路,加紧赶路——”

一处丛林之中,一群包裹严实的士兵正在埋头行进着。汗水早已经湿透了他们的衣服,但是没有一个人去解开手腕、裤口、脖颈处缠裹的一层层布条。

雨林当中,蚂蝗毒虫多的不可以计数,那些布条很多时候是能救士兵小命的。

杨洪波走在队伍前,刘康生落在队伍最后,两人一前一后督促着队伍行军。这支二百五十人还不到的队伍,就是让英国人掂量分量的一把尖刀。

黎明时分,杨洪波终于看到了急行军的目的地,岗瓦,沙捞越最靠近正南边界的一个农业城镇。这里有一片面积不小的种植园,三个土著头人和五个欧裔家族构成了岗瓦小镇的上层阶级。华人也有上百口,毕竟农业上头华人是远比土著更值得信赖的帮手,小镇的总人口达到了一千三四百人,其中一半是奴隶。

“喳喳,喳喳……”

杨洪波、刘康生带兵穿过密林之后,在一道小河边顿住了脚步。杨洪波亲自带人向小镇方向摸了过去,在一处草丛茂密的地方。“喳喳,喳,喳喳……”几声神似鸟雀叫声从他的嘴里发出。

“喳,喳喳,渣渣渣……”对面草丛中立刻想起了回应。

“吴大爷。你已经到了啊!”杨洪波看着对面草丛里站起的老人,脸上终是露出了轻松地笑。

“老汉已经到一个多小时了。可是把你给盼来了。怎么样?树林里的小路能走吧?队伍都带来了?”吴姓老人口中问着。语气里却充满了肯定和自得。

“你老厉害。队伍穿过密林,没折一个兄弟。所有人都安全达到!”

眼前的老人就是坤甸站编织的一张大网当中的一个节点。一个在瓦岗镇生活了三十多年的老人。一个女儿被土著头人抢走,到死都没能见上一面的老父亲。一个儿子无故死在了种植园,身边只剩了一个未成年小孙女的凄凉老人。这种人内心中肯定对土著对洋人都充满了恨意,正是坤甸站收拢外围人员时最爱的对象。

岗瓦镇物资、人力和守卫力量的分配图,吴老汉早就交给了坤甸站情报人员,杨洪波、刘康生等也早就熟记在心。之所以进攻前还要跟吴老汉相见一面,那是为了探听一下近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