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恋在大秦-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围观,还有不少各国人士。我也去看了一下,半天就没有一个人能改动,这真是大秦建国以来前所未闻之事啊!”成蛟不由地叹道。
“哦,竟有此事?”太王太后感到十分惊讶。
“不见得吧,吕不韦现在的势力如此大,兴许是百姓们有所忌惮,所以没有人敢上去修改撰文,并不是没人能改。”闵安侯用手抚mo着曾自己的花白胡子,若有所思地道。
“那些文章又是写的是什么?”太王太后有些好奇,不禁问道。
“听说这些文章五花八门,写什么的都有,可谓是古往今来、上下四方、天地万物、兴废治乱、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论及,而这悬挂在咸阳城墙上的,则都是选取其中的一些文章,/炫/书/网/整理成书。”成蛟说道。
“难道他也想像四国公子那样?”太王太后说道。这四国公子,分别是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难不成吕不韦也想学他们一样。
“这与四公子有所不同,吕不韦招揽的都是些有文采之人,而不是刚勇的猛夫。况且他身为商人,而不是文士,也写不出什么文章来,他要是想著书留名百世的话,就可以借助这些擅长舞文弄墨的门人,为自己编辑著书。”看来这闵安侯对吕不韦的事情,也知道不少,太王太后暗道。
“如此,哀家倒要看看这吕不韦想著的什么书。”太王太后冷笑道。
第六十六章:吕氏春秋
都过了三个月之久,悬挂在咸阳城门上的全书,至今无人能修改一个字,看来这千金是没有人能拿,吕不韦不免有些得意。他与一些有名的文人高手经过数天的苦心抄写,好不容易才将这满满一地的文章/炫/书/网/整理成书。如今,给出千两黄金的悬赏,居然无人上前来修改,心中暗喜,这部著书终于可以名留天下和百世了。
“吕相大人,你看这全书至今无人能改动一个字,是否还要继续悬挂于城门上?”有一身着青布衣的高个子文人拱手恭敬地道。
“再悬挂一段时日,看看有没有人上来修改,等确实没人上来修改时,再收回也不迟。”穿着“田”字纹绣白衣的吕不韦摸着花白胡子,仰头看着城门上悬挂的全书。为了使自己留名百世,可是费了不少的精力/炫/书/网/整理那些杂乱的文章,现今已经著成书,也甚感到欣慰。
“吕相大人,这些文章虽已成书,可是还没有书名,该起个名字才好。”一个身材长得比较瘦削的文人,面带笑容地拱手道。
“对啊,就请吕相大人为此书起个名字吧。”站在身后的一些文人也附和道。
“那我想想。”吕不韦做沉思状,好一会才开口说:“就叫《吕氏春秋》吧。”
“吕氏春秋?”周围突然静了下来。半响,众人才【炫】恍【书】然【网】大悟,原来吕相是要为自己著书,想集各家之精华,成一家之思想,文人们被他所利用,可为时已晚。但是所有写过文章上来的人,都被赏赐过不同的钱物,以致在场的所有文人都没有吭声,而周围的百姓和各国人士则私下里议论纷纷,各持不同意见,诧异、支持、反对的都有。大家都知道吕不韦势力之大,就连秦王嬴政都要让他三分,有谁敢得罪,那可是不要命了。
吕不韦看着不语的众文人,故作惊讶地问:“怎么大家都不说话了,难道起这个名字有什么不妥?”然后观众人的神色,看来他们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意图,也好,既然如此,就直说吧。于是,吕不韦拱手对众文人道:“各位,其实,我是想著一部能流传百世的旷世著书,无奈才疏博浅,所以才让各位写作文章上来,再加以挑选/炫/书/网/整理后,编成此全书。这本书集合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为后世之人提出不同的见解和帮助,对各家思想的去取完全是从客观出发,对各家也都抱公正的态度,并一视同仁。起名为《吕氏春秋》,也绝非本意,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意见的话,可直说,合宜的意见,我将会一概采纳,另外再加以奖赏,决不食言。”
文人们面面相窥,也没有人出来说话,这要是说错了什么话,自己小命可能不保。参加过这部书/炫/书/网/整理编辑,抄写的文人更是保持沉默,既然吕相已经这么说,自己也得过不少的好处,就不用再说什么,也就默认了。
吕不韦环视了众文人,见大家都沉默不语,便开口道:“既然大家都不说话,也没有人提出意见,那就这样定了,这部全书以后就叫做《吕氏春秋》。”
又是半响,文人们才回过神来,无不纷纷拍手称道:“吕相起的这名字好,就叫《吕氏春秋》。”虽然自己被利用了,却也无奈,在吕不韦的意淫下,众人不得不同声符和,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和各国人士也称道,使得《吕氏春秋》这部全书因此流传开来。不久《吕氏春秋》和吕不韦的大名便远播了其他六国,在上至王者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口中传诵着。
……
咸阳宫,寂静的书房里,嬴政正看着今天朝臣们上奏的众多奏折,赵高也在旁边忙碌着/炫/书/网/整理竹简,新来的文史李斯,则在右边的坐席上/炫/书/网/整理着王上批阅好的奏折。
这时,忽然听到门外有宦官禀告:“启禀王上,吕相大人有事求见。”
“让他进来吧。”嬴政捧着手中的竹简,头也不抬地说。不知仲夫为何突然来觐见,倒是听说他在咸阳城门悬挂了一部全书,悬赏千金给能改其中一字者。这到底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书,能引起全城都轰动起来,嬴政也感到很好奇。
“臣吕不韦叩见王上,吾王万年无期。”吕不韦进来拱手便伏地行礼道,在他后面还跟着十多个带黑色高帽、着灰衣的宦人,吃力地将十个垒放着众多竹简的长板抬进来,放在地上后,一同伏地行礼。
“免礼吧。”嬴政依旧没有抬头,看着桌上的竹简,说道:“仲父今天来,想必又有什么事情?”
“臣今天带了一部新著的书,想给王上看看。”吕不韦起身,拱手道。
“哦,是仲父自己著的书吗?”嬴政抬起头,看着长板上满满垒起的竹简书,故意问道。他早已经从暗人口中得知了吕不韦利用文人们著书一事,而且还在咸阳城内大肆的宣扬。
“这些都是文人们写上来的文章,由臣与多位文人高手,编辑/炫/书/网/整理成书,名为《吕氏春秋》。”吕不韦指着长木板上的竹简说道。接着,他拿了其中一个长板上的竹简,双手捧着,走到桌前,递与嬴政看。而坐在一旁,正在/炫/书/网/整理奏折的李斯连忙起身,对吕不韦毕恭毕敬地拱手行礼,然后坐下来,继续/炫/书/网/整理着王上已经批阅过的奏折。
嬴政接过吕不韦递过来的竹简,将它打开,摊放在桌上,细细看了一会后,他感到有些奇怪,怎么这书的内容就像讲故事一样,而不是说什么大道理,或长篇大论的著书,便问道:“仲夫,为何这本著书讲的都是一些他国的小故事,就像我现在看的这册,讲的是君臣之间的对话。”
吕不韦稍稍向前倾了下,看了下上面写的故事,然后拱手说道:“此篇为《吕氏春秋·尊师》中的一册,上面所记载的是能意拜见齐宣王时的一段对话。
齐宣王对觐见的能意说:‘我听说你喜好正直,有这回事吗?’
能意便回答说:‘我哪里能做到正直?我听说喜好正直之人,是不会居住在政治混乱的国家里,自己也不会拜见德行污浊的君主。现在我来见您,而且我居住在齐国,我哪里能做到正直?’
齐宣王一听,拍案而起,指着能意愤怒地说道:‘鄙陋俗野的家伙。’接着就打算问能意的罪。
能意面不改色,他对齐宣王说:‘我在年轻的时候,就喜好直言进谏之事,年纪渐长后我一直都是这样做,大王您为什么不能听取鄙野之人的言论,来彰显他们所爱好之事?’宣王听闻后,想想,这能意说的也有道理,就赦免了他。
像能意这样的人,假使让他谨慎地在君主身边议论国之大事,也一定不会曲意奉迎君主。不曲意奉迎君主,那君主的所得难道会少吗?这是贤明君主所追求,而不贤明的君主所憎恨的。”
“仲父的意思是……”嬴政有所顿悟的说道。
“臣的意思是,贤明的君主所尊崇的莫过于士人,之所以尊崇士人是因为他们敢于直言进谏。言论正直,邪曲就会显现出来,君主的缺陷在于喜听邪曲之言,而厌恶正直的言论,这是堵塞水的源头却想得到水,水又会从哪里来呢?这是轻贱所想要的却是尊贵所厌恶的,所想要的又会从哪里来呢?”吕不韦直言道。
“还有,王上,请看这一册。”吕不韦又拿了一册给嬴政看。
“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问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嬴政轻轻念道,又思考了一下,心里便有所悟:这上天能造出人,就是让他的耳朵可以听,如果他不学习,那么他的听闻还不如一个聋子;让他的眼睛可以看,如果他不学习,那么他的见识还不如一个盲人;让他的嘴巴可以说话,如果他不学习,那么他的见识还不如一个哑巴;让他的心可以记忆,如果他不学习,那么他的知识还不如一个痴狂的人。
“王上看后,是否有所明了?这句话说的是上天既然赐予了生命,那就要好好的珍惜,把握好机会,不断努力的学习,便无愧于自己的一生。”吕不韦意味深长地对沉思中的嬴政说道。
“寡人听仲父这一说,也有所明白,那这些书就放在这里,等寡人批阅完今天的奏折,再慢慢看吧!”嬴政把两卷竹简卷起来,放在一旁,抬头对吕不韦说道。
“诺,王上看后,要领悟其中所说的意思才对,这不仅仅看故事那么简单。”吕不韦拱手说道,随即他命众宦人将几百斤重的竹简,放到李斯旁边的地上。
“仲父对寡人的教诲,寡人会牢牢铭记于心中。”嬴政拱手道。
吕不韦转过头,看了下被自己提拔上来的李斯,摸着花白的胡子,暗道:这李斯满腹才学,又懂得帝王之道,仅仅只是做个宫中文史,也委屈了些。政儿慧眼识人,以后必会有重用此人的时候。
嬴政也看了下李斯,这人虽是吕不韦安排进来为宫中文史,级别不高,却也尽心尽责。有时候他还对寡人批阅过的奏折谏言一番,对于国事、律法这些,说得也头头是道,自己有时也不得不佩服,李斯虽然是个楚人,待日后再加以重用。
“王上,这些著书已经放好,臣就不打扰王上批阅奏折,就此先告退了。”吕不韦拱手道。
“有劳仲父了。”嬴政也拱手道。待吕不韦和众宦人退出以后,嬴政便起身走到著书前,拿起其中一卷,又翻看了下。他心中暗道:这仲父还真会利用人,让文人们为自己著了这么一本《吕氏春秋》,以流传百世,传播到其他国家。
“李斯,你有空也看下这《吕氏春秋》吧!”
“诺。”
题外话:《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吕不韦借门客之手撰写《吕氏春秋》,虽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事业上确实是作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没。
第六十七章:李斯仕事
几个月前……
咸阳城的吕相府门外人声鼎沸,已经有好多天,本国百姓和各国的来者都云集在此,不知道又发生什么事情,只见众人议论纷纷。原来最近吕相召集了不少门下的食客,说凡是能撰文者,都写一篇自己的文章上来,题材不限,并让每人都要把自己所闻、所见和感想都写出来,优秀的撰文者就给予一定赏赐,并尊为上宾,在咸阳的食宿一律全免。如此好的机会,说不定还能仕官,有谁想错过这样的好机会呢?所以消息一传出来,整个咸阳城都轰动了,除了原先吕府下的三千门客,又加入了不少各国来此发展的人员。
“在下楚国李斯,这是我刚写的了一篇文章,麻烦大人将此文章交与吕相阅看。”说着,李斯低首,将竹简举于头之上,交于吕府的管事。
“今天交上来的文章可不少,吕相能不能看到先生的这篇文章,那就要看运气了。撰文我会帮你交上去的,请先生先回去,在驿站耐心等候消息。”管事接过李斯手中的竹简,便拱手进了吕府中。
“那就多谢大人了。”李斯拱手谢道,看着走进吕府的管事,轻轻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