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争龙道 >

第184章

争龙道-第184章

小说: 争龙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由这个时候采用如此暴力的手段,将冯春杀了,来谋夺山海县县令之职。
    此前其实很多人都已经听闻,刘旦和冯春关系紧张,刘旦这段时间一直在谋取将冯春排挤出山海县,为此已经在余杭郡攀上了司徒家,事情已经多少有了一些眉目,刘旦很可能会在明年取而代之,将冯春排挤走,继任山海县县令之职。
    所以刘旦现在完全没有必要采用暴力手段杀了冯春,来谋夺山海县县令之职,因为这么做根本就是谋叛的举动,对刘旦并无一点好处可言。
    这也是唐通感到疑惑的地方,虽然冯春的家丁信誓旦旦说刘旦杀了冯春,但是唐通怎么都觉得这事儿恐怕没这么简单,再加之有属官为刘旦进言,所以使得唐通举棋不定,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决定先派人前往山海县城,探明究竟再说。
    唐通毕竟年纪大了,精力有所不及,身体也不好,早已没有了年轻时候的那种果决,对于动武这件事,变得非常小心慎重。
    虽然临海州有府兵一千五百人,如果出兵的话,很容易将山海县给迅速控制住,但是唐通现在却对于动刀兵这件事,很是忌惮,他自己也知道,他目前身体不行了,弄不好命不久矣,如果这时候动刀兵,一旦打起来期间,他有个三长两短的话,弄不好他唐家也要跟着倒霉。
    现在州城之中,觊觎他临海州刺史之职的人也大有人在,他不敢轻易把手头的武力投到山海县那边去。
    于是唐通便把这件事拖了两天,正待派人前往山海县去查明情况的时候,又一个消息从山海县送到了临海州,把唐通一下就给震晕了。
    这次送来消息的居然是他前段时间非常看好的那个从徐州初来山海县建庄的李家公子李霖。
    与此同时一并送来的还有一颗血琳琳的人头,和一份洋洋洒洒的万民书。
    这颗人头不是旁人的,正是山海县县尉刘旦的人头,刘旦居然被李霖给杀了!
    这一下整个临海州州城就热闹了起来,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临海州官方系统,在临海州惹出了一场巨震。
    如果说刘旦杀冯春,是以下犯上的话,那么李霖只是一个平民之身,却敢杀了刘旦这样的县尉,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杀官造反了。
    可是唐通展开了这份万民书看罢之后,却又糊涂了,这份万民书居然是由整个山海县十家大户联名所写,在书中力陈此次李霖杀刘旦,乃是为山海县万民除害。
    书中明确表述,此次刘旦确确实实是杀冯县令的真凶,只因二人政见不合,于是刘旦便暴怒之下用马鞭将冯县令打下了坐骑,当场摔死,这一点有不少人可以作证,包括当时在场的刘旦的家仆在内,都可以证明。
    而且这万民书中还说,刘旦杀了冯县令之后,率领家丁围攻县衙,将县衙之中的衙役还有冯春的族人,甚至冯春在县衙的小妾尽数屠杀,还放了一把火,把县衙烧毁了大半。
    这还不算,刘旦还以武力逼迫县里大户出丁,准备拥兵自重控制整个山海县,来抵抗临海州派来进剿于他的府兵,还擅杀了山海县县兵之中不肯听命于他的方营正,控制了整个山海县的县兵。
    刘旦还纵兵在县城大掠,滥杀了许多无辜,大肆在山海县之中抢掠勒逼民众,总而言之,刘旦和刘家这次是罪魁祸首。
    李霖李公子完全是在被迫无奈之下,才悍然逆势而行,冒死将刘旦斩杀,并且率领各家家丁拨乱反正平定了山海县城中之乱,现如今要把罪魁祸首刘家彻底诛除。
    现如今山海县官衙已无可以做主的官员,县中众民恳请唐通唐大人授予李霖县令之职,继任山海县县令,统管山海县。
    唐通看罢了这份万民书之后,真是觉得脑子都不太够用了,他眼前又浮现出了当日所见的那个谦谦君子般的李霖,怎么都觉得这件事简直太过不可思议了。
    这已经超乎了他的想象,一个初来乍到的北地富家子,在如此乱局之下,居然能诛杀一个有众多护卫的县尉,这怎么可能?
    可是他不相信也不行,眼前可是摆着这一份洋洋洒洒的万民书,上面足足有上百人联手的签字画押,除了山海县十家大户之外,还有山海县县城之中的不少读书人和有些名望的士绅,这就不由人不相信了。
    但是他儿子唐宏的一句话,让他有点相信了这件事的真实性。
    唐宏得知了这件事之后,便主动找到了唐通,告诉唐通这次这件事很有可能真是李霖所为。
    因为他在初次见到范举之子范进的时候,便听范进提起过李霖乃是文武双修,不但文采过人,而且武技也相当厉害,据说李霖在上次南下途中,曾经带着几个家丁力战过百水贼,斩杀贼人过百之多,范进曾经见识过李霖舞刀,据范进所说李霖的刀法极其出众,就连范家的侍卫都说在李霖手下难以走过两招。
    所以说假如范进不是故意抬高李霖的话,那么李霖乃是一个文武双全之人,想必刘旦此次极有可能是误杀了冯春,为了自保,肯定会逼迫山海县当地的大户为其筹措钱财,并且逼迫他们出人为其效命,惹怒了李霖以及本县的大户。
    这才有可能导致了李霖为了自保,迫不得已之下趁刘旦不备,突然暴起杀了刘旦,并且借助了县中各家大户之力,将刘旦在城中的手下诛除。
    听了唐宏的分析之后,唐通觉得很有道理,既然范进曾近提及过李霖乃是一个文武双全之人,那么李霖便不是他想象的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富家子,唐宏的揣测很可能是事情的真相,或者很接近事情的真相。
    不管怎么说,这一次刘旦是故意杀害冯春也好,还是误杀了冯春也罢,总之刘旦这一次干了一件蠢事,情急之下想要控制住整个山海县的局势,强招兵马准备拥兵自保,以至于惹得当地天怒人怨,把整个山海县当地的大户得罪了个精光。
    更何况他已经从唐宏口中,得知了刘家前段时间想要强逼李家将其所煮之盐贱卖给刘家,未得到李霖的同意,以刘家的强势,在这个时候,肯定会对李霖施以报复,可以想象在这个时候肯定想把李霖置于死地。
    李霖肯定也是在毫无退路可言的情况下,才兵行险招,暴起将刘旦斩杀,并且趁机获得了本县诸家大户的支持,才将刘旦之乱平定下来。
    弄明白这一点之后,唐通不由得暗自叹息,他果真没有看错李霖这个年轻人,此子断不是一个池中之物,非但文才过人,居然还武力超群,真想不出这李家是怎么培养出的这样一个人才,虽然此子曾经拒绝过他提出的请他出仕的提议,但是这种人迟早总有一天还是会一鸣惊人,只是没想到事情来的如此之快,如此之突然罢了。
    不管怎么说,唐通对李霖已经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好印象,这一次的事情李霖也并未做错什么,刘旦这厮合着也是该死,铸成如此大错,算是他咎由自取,这山海县闹出这样的事情,最终能以这种方式平息下去,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至于接下来到底该怎么善后山海县这件事,唐通又陷入了为难之中。
    
    第一百一十四章 乱局2
    
    按理说他身为临海州刺史,并无权直接私授一县之令,但是这次李霖为平定刘旦之乱,确确实实立下了大功,不赏肯定说不过去,而且这一次李霖还获得了山海县境内众家大户的鼎力支持,这说明李霖确实有手段能服众,将山海县县令之职授予他,也并不算过分。
    但是一县之令却并不是他一人可以说了算的,临海州乃是余杭郡之下的州,下辖之县官员的授命权力并不在他手中,他只是有建议的权力,至于真正授命的权力,却在余杭郡郡守江枫手中,包括他这个临海州刺史,也要听命于江枫的指派。
    于是唐通思量再三之后,当即派出了一名州衙的属官,前往山海县查实当地的情况,然后再做定夺。
    原本在大陈朝县一级官署之中,除了县令之外,还设有县丞、县尉作为县令的佐官,这种情况在北方乃是常例,但是在江南这边,县丞却并非常设,毕竟江南许多县虽然地域很大,但是却人口不多,县一级的官署也就减少了官员的任用,以至于江南许多县都没有设县丞之职。
    否则的话这一次刘旦杀冯春之后,又被李霖所杀,如果山海县有县丞的话,那么这个县丞便可以接管山海县的控制权,临时代行县令之职。
    可惜的是山海县正好没有设置县丞之职,这也使得李霖在杀了刘旦之后,拥有了觊觎县令之职的机会。
    就在唐通这边为了山海县事件头疼的时候,山海县的消息也传至了余杭郡之中。
    余杭郡乃是江南吴地之中的大郡,百年以来始终由江南郡望豪门江家把持,其下共有明州、湖州、临海州、吴宁州加上余杭本地,一共五州,在江南吴地之中,算是势力最大的一郡。
    而大陈朝本身实行的是郡州县三级行政区划,在大陈盛世之时,地方郡守皆由大陈朝廷任命,甚至包括部分州县的主官,也需大陈朝廷进行任命。
    但是随着大陈朝廷日渐衰落之后,朝廷对于地方的管控便在近几十年来,逐渐丧失了有效的控制力,以至于各地郡守成为了世袭制,被一些门阀郡望之家所持,其下控制的州县主官的任命,也归于了这些郡守所私下相授,使得郡守成为了很多地方的土皇帝,一家独大作威作福,朝廷再难将其权力收回。
    为此多年之前的大陈先皇曾经做过一些努力,但是却遭到了各地的郡守一致抵…制,甚至引发了不少起叛乱之事,最终收权的事情也只能不了了之。
    而现今大陈皇帝在数年之前,想出了一个大封诸王的办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希望通过分封这些皇族的子嗣为各地封王,通过他们来收回地方郡守的权力,来以此维护大陈皇族对于天下的统治,并且诸王之间相互牵制,使其不能觊觎皇位,否则的话将会招致天下其他诸王的一致抵…制。
    但是在江南吴地这边,大陈朝虽然立国二百余年,却始终都没有能真正的把江南吴地彻底控制在大陈皇族手中。
    所以吴地之中的诸郡,出了江宁郡在吴王直辖之下,其余诸郡则还是被各地郡守所把持,吴王始终没有能有效的将封地之中的诸郡权力收归到他一人之手,这也导致了后来北方发生十王之乱的时候,吴王却始终都没有参与的原因。
    而余杭郡目前,便被余杭郡望江家所持,这江家在前朝时候,便是本地世家,但是后来大陈立国,发兵南下之际,审时度势祖上投靠了大陈先皇,助其取下了余杭,得以传承了下来,并且在百年之前,一举击败了当事余杭郡守,将其全家连根拔起,取而代之成为了余杭郡守。
    这百年以来,这余杭郡便始终被江家所持,郡守之职也世代传了下来,直至此代的郡守江枫手中。
    江枫现年四十出头的年纪,算是正值壮年之际,他是在三十岁的时候,获得家父传位给他,继任了余杭郡郡守之职,在初登大位的时候,江枫倒是雄心勃勃,试图将余杭郡整治成铁桶一个,彻底控制住余杭郡各州县。
    但是很快江枫发现,事情没他想的那么简单,余杭郡之中各种世家的势力错综复杂,他想要收权于一身,便牵一发动全身,郡内各世家都暗中较劲,就算是他手握兵权,但是却也不能肆意行事,如此和郡内的世家之间明争暗斗十几年下来,江枫也有些泄气了。
    于是这几年来,江枫开始把精力转移到了酒色方面,开始渐渐疏于这种争斗,几年间纳了十几房妾室,这才使得郡内这两年的暗流减少了许多。
    江枫彻底意识到,他们江家当这个余杭郡郡守,也并不是真正的一家独大,根本不能肆意妄为,他们江家不可能把持住所有官位,把利益吃光,那样的话定会遭到郡内那些世家大户的巨大反弹,甚至可能酿成大乱。
    于是这两年来,他开始转向了无为而治,表面上放松了对郡内权力的收敛,转而开始暗地里玩儿起了平衡术。
    现在郡内范家和司徒家还有另外几家世家豪门之间争斗很激烈,表面上看是一团和气,但是暗地里却恨不得将对方撕碎。
    前段时间司徒家抓住了范家一个把柄,逼迫范举辞去了长史之职,换上了另外一家继任了长史,这岂是就是江枫暗中推波助澜。
    但是对于司徒家,江枫也并不放心,司徒家的人同样野心很大,把持着很大的权力,这段时间司徒家逼范举辞官之后,隐隐间已经有点尾大不掉之势,开始在下面各地打压范家和其他几家。
    江枫表面上只当不知道,但是暗中却一清二楚。
    但是这些天江枫却为了临海州山海县的事情有点烦,原因无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