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天遁攻心 >

第24章

天遁攻心-第24章

小说: 天遁攻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传铁拐李原名李玄,曾遇太上老君得道。一次,其魂魄离开躯体,飘飘然游玩于三山五岳之间。临行前,他嘱咐徒弟看护好遗体,但李玄魂魄四处游山玩水,流连忘返。徒弟们等待久了,见师傅的遗体老是僵在那里,总也活不过来,便误以为他已经死去,就将其火化了。待李玄神游归来时,已不见了自己的躯体,魂魄无所归依。恰好当时附近路旁有一饿死的乞丐,尸体还算新鲜,李玄于慌忙之中,便将自己的灵魂附在了这具乞丐尸体之上。借尸还魂后的李玄,与原来的李玄已面目全非,蓬头垢面,坦腹露胸,并跛一足。为支撑身体行走,李玄对着原乞丐用的一根竹杆喷了一口仙水,竹竿立即变为铁杖,借尸还魂后的李玄也因此被称为铁拐李,而原来的名字却反被人忘却了。

铁拐李借尸还魂的故事还见于元代岳伯川所写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岳》,后《东游记》也有记载,只是情节不尽相同罢了。借尸还魂这一带有迷信色彩的民间传说。后来被人们喻指某些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的现象;有时也可以用来喻指某些新的事物或新的力量借助某种旧的事物或旧的形式求得发展的现象。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所谓“尸”、“魂”、“借”、“还”的寓意便不尽相同了。

【赏析】

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用在军事上,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没有作为的势力来达到我方目的的策略。

历史上常有这种情况,在改朝换代的时候,都喜欢推出亡国之君的后代,打着他们的旗号,来号召天下。用这种“借尸还魂”的方法,达到夺取天下的目的。在军事上,指挥官一定要善于分析战争中各种力量的变化,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有时,我方即使受挫,处于被动局面,如果我方善于利用敌方矛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也能够转被动为主动,改变战争形势,达到取胜的目的。

在人类社会中,借他人幌子,达到自己的目的,可谓随处可见。

改朝换代之际,一些人拥立亡国国君的后代,并不是真心恢复故国,而是打着前朝的旗号,利用人们的正统观念,来实现自己的军事与政治愿望,即使在江山稳固的时期,也有一些野心家,以帝王为傀儡,为掌中玩物,操权弄术,把持国政。

把前述中“有用者,不可借;有能用者,求借”,改成“有才智者,不可用;无才智者,求而用之。”不正是一些长官们的用人方略么?

14…2借尸还魂惊魏将 孟德迎奉汉天子

…………………………………………………………………………………………………………………………………………

【借尸还魂惊魏将】

诸葛亮自出山以来辅佐刘备成就了霸王之业,后又辅佐后主刘禅统兵北伐,然而自蜀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至蜀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的六出祁山一直未能成功。

诸葛亮终于在第六次北伐时,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重了,他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所以将平生所学传给了姜维。这一天,诸葛亮旨强支病体,最后一次出寨遍观各营,回到帐中安排后事。最后吩咐杨仪道:“我死之后,不可发丧。可做一大龛,将我尸体坐于龛中,以七粒米,放我口中,脚下用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司马懿必然惊疑,不敢劫营。可令后军先退,然后一营一营缓缓而退。若司马懿来追,可布成阵势,回旗返鼓。等他到来,将我先时所雕木像,安于车上,推至军前,令大小将士,分列左右。司马懿见之,必然大惊而走。”杨仪领诺。此是诸葛亮安排的最后一计:借尸还魂。

蜀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诸葛亮死于军中。因为诸葛亮事先有了安排,杨仪和姜维按其嘱咐秘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令魏延断后,各营缓缓而退。司马懿亲自率兵引司马师和司马昭一起来追击蜀军。眼见要追上了,就在这时,忽然一声炮响,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书一行大字:“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只见中军姜维等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着孔明(与平时一样)。杨仪等将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向魏军发动进攻。魏军远望蜀军,军容整齐,旗鼓大张,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又怀疑此次退兵乃是诱敌之计,于是命令部队后撤,观察蜀军动向。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马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安全转移,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再进兵追击,为时已晚。司马懿最后叹到:“我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

诸葛亮用借尸还魂之计吓退了司马懿,使蜀军全身而退。

【孟德迎奉汉天子】

汉献帝刘协无论在聪明才智还是对皇帝角色的适应上,都比他前两任的桓帝和灵帝要优秀得多,但他却相当倒霉。他几乎是在董卓的挟持下,不得不推翻哥哥刘辨的政权,而以陈留王名份晋升为天子的。

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汉献帝一开始便得不到朝廷大臣的支持。董卓被诛,郭汜、李?之乱,洛阳皇宫尽毁,宫殿被大火烧为灰烬。汉献帝回到洛阳,只好在破墙头上搭个草房,凑合居住。粮食也极为紧张,皇帝、皇后、皇妃都被饿得两眼发昏,肚子咕咕乱叫,只好挖点野菜充饥。

汉未虽然衰败如此,但汉天下的尸壳毕竟没有灭。当时,很多军伐想到的只是尽量扩充自己的地盘,在大乱中多争取一些利益。虽然袁绍军团的首席幕僚曾经建议过袁绍奉迎天子,但未被袁绍采纳。袁绍想到的只是重新立一个皇帝。西凉军也曾讨论过是否以实际行动奉戴天子问题,但最后也没采纳谋士“奉皇帝以正天下”的策略,反而内乱不断,放兵劫掠,破坏民生经济,错失良机。

这时侯的曹操,从公元XX年讨董开始,到公元195年,连续六年苦战,历尽艰辛、危险,虽然收编了三十万青州军,一下子由私人军团升为有资格争霸天下的大诸侯,当上了兖州刺史,实质上掌握了全部兖州及大部分的徐州和豫州,但仍不是最有实力的军团。[小说网·。。]

公元196年,曹操会议讨论是否拥戴献帝的问题。这时候,除程昱、毛?、荀?等人拥护外,曹仁、夏侯?、满宠等大部分将领及幕僚都表示反对。很多人认为,奉迎天子不一定有利,董卓便成为众矢之的。以现有实力,“挟天子”不一定能“令诸侯”,万一掌握不好反受其害。

好在荀?力主,并大声向曹操表示:奉天子绝非纯为功利,从前高祖东向讨伐项羽,便以为义帝复仇为出师之名,因此得到天下诸侯响应。董卓之乱起,天子流亡关中,将军便首倡义军勤王,只因山东秩序混乱,才使我们无力兼顾关中。现在虽然战事连连,我相信将士们仍心向王室。今皇上脱离西军掌握,正是大好机会啊!拥护皇帝顺从民望,此乃大顺;秉持天子公道以收服豪杰,此乃大略;坚守大义招致人才,此乃大德。即便遭到其他军团围剿,也难不倒我们。要不及时决定大计,等到别人也有所行动,就来不及了啊!

曹操当机立断,决定奉迎汉献帝。当年,曹操奉迎献帝,把17岁的汉献帝接到了许昌,后更名为许都,为他建立宗庙,修造宫殿,使许都成为政治、文化的中心,大批人才也因此蜂拥而至。像荀攸、郭嘉、钟繇等谋士,典韦、于禁、徐晃等武将,都是在此前后投奔曹操的,连北海太守孔融那样有名望的贤明之士,也让曹操给请来了。这样一来,曹操手下人才济济、文武齐全,大权旁落的朝廷也焕发了新的气象。

曹操奉迎天子,招纳贤士,挟天子以令诸侯,用今天的话说是拉大旗作虎皮,用计谋来说,就是一计“借尸还魂”,借献帝汉室牌子的外壳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让自己处于一个名正言顺的有利位置。否则曹操的事业可能要艰难得多,一生要挣扎在不知为谁扫平天下的尴尬局面中。

忠勇的关羽投降曹操,曾经有个“降汉不降曹”的条件,虽然有点滑稽,但也正说明了曹操迎奉天子战略的成功。

14…3姜伯约屈投钟士季 刘备借尸暗藏机

…………………………………………………………………………………………………………………………………………

【姜伯约屈投钟士季】

蜀国刘禅政权垂亡之际,孔明的不二弟子、大将军姜维想来一计借尸还魂,可惜失败了。

当时魏国两路大军伐蜀,姜维与魏国的钟会大军拒于剑阁时,魏国的邓艾一路偷度阴平小道,直接攻入了成都,刘阿斗很快就投降了。姜维见自己的大部队兵马还在战斗中,皇上却已投降,心里实在不是滋味,乃设计佯装投降于钟会。

姜维降于钟会后,先是拿出一幅图来煽动钟会:这就是我师傅在隆中时画的天下地图,凭此邦先主刘备立基业,临终时又把它遗给了我,我现在把它给你,要是邓艾则是坚决不给的,但邓艾现在降伏了西川,得到了这个成帝业的地方,心里肯定高兴啊。此图挑起钟会与邓艾之矛盾,点破西川足可称王之地势,勾起壮年钟会之野心。

接着姜维又大赞钟会的才能,说要不是我们两人拒于剑阁,邓艾不可能取得大功。进而评价钟会与邓艾两人的战功,离间钟会与邓艾,点燃钟会与邓艾的战火,促使钟会用计杀了邓艾。然后与钟会结为知已兄弟,惺惺相惜,彻夜长谈,并用三个故事劝说钟会:

一是韩信在掌握兵权的时候,蒯通曾经劝说他起兵自立,背叛刘邦,但韩信不听,最后死于刘邦的老婆吕后之手。二是文种、范蠡春秋战国时帮勾践灭掉吴国后,范蠡认为成功之后,勾践不可共事,于是托故离去,临行劝文种也离去,文种不听,后来勾践果然迫使文种自杀。三是张良在帮刘邦成功以后,为了免遭猜忌,放弃功名富贵,跟从赤松子学道,得以保全自己。

姜维这么一说,钟会面临的好象只有三条路:一是功高振主等候被烹,二是功成名就退隐江湖,三是拥兵自立独创王国。果然,钟会受到诱惑,最后作出了反叛魏国拥兵自立创业的最错决定,并请姜维辅助。因消息走漏,姜维、钟会均被镇压,钟会时年三十九岁。

表面看来,这里的一切是姜维在为钟会谋划前程,其实错了,姜维曾托人悄悄告诉刘阿斗,要他忍耐一段时间,自己有能力恢复汉室。姜维想借钟会的力量,先反叛魏国争取一支军队和一块地盘,然后再借机会除掉钟会,光复汉室。

只不过这样的借尸还魂太艰难了。魏国的军队是国家的军队,大家都食国家粮,父母兄弟姐妹都是魏国人,此次作战的最终目的就是踏平蜀国,跟着钟会打倒了蜀国,可谓功成名就,取得胜利后谁又想随你钟会反叛,变成私家军再去冒死创业呢?

所以这次钟会的反叛注定会有人告密而失败。所以姜维这一次借不到“尸”,更还不了“魂”。短命的蜀汉政权终于从地图上抹去了。

【刘备借尸暗藏机】

刘备幼时家境贫穷,但在汉末群雄割据的时代,素有大志的他岂肯就此潦倒一生?正好黄巾之乱各地剿灭,刘备就此而出,想有所作为,但却无一资本,这可如何了得?好在天子姓刘,于是乎打上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的名声,不仅有关羽、张飞两员虎将,又得到他们相助,这一切都有了,而且中山靖王之后可以光明正大的提出“兴复汉室”乃达到自己称霸的目的。

赤壁大战之后,刘备势力增强,但还不雄厚。他和孙权都把眼睛盯住四川,那里地理位置好,资源丰富,是个可以大展宏图的好地方。而且占据这里,也是“隆中对”的战略需要。但是,曹操统一中原的决心已定,虎视眈眈,牵制住了孙权的力量。刘备、孙权一时都对四川无法下手。

公元215年,曹操进攻汉中,张鲁降曹。益州刘璋集团形势危急。这时,刘璋集团内部争权夺利,分崩离析。刘璋深怕曹操进攻四川,想到了不如请刘备来,共同抵御曹操。刘备得讯,喜不自胜,正中下怀,这不正是他进军四川的大好时机吗,他派关羽留守荆州,亲自率步卒万人进入益州。刘璋推举刘备为大司马领司隶校尉,自己为镇西大将军兼益州牧。

刘备、刘璋的这段好日子肯定长不了。一日,刘备接到荆州来信,说曹操兴兵侵犯孙权。刘备请刘璋派三万精兵、十万斛军粮前去助战。刘璋怕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只同意派三千老兵出川。刘备乘机大骂刘璋:我为你抵御曹操,你却吝惜钱财,我怎能和你这种人合作共事!于是向刘璋宣战,乘胜直捣成都,完成了占领四川的计划。刘备就是借刘璋这个“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