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国策 >

第971章

国策-第971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项铤辉大力推行“联合指挥机制”就让人觉得,他想利用“联合指挥”这个噱头来确保陆军的统治地位。不管怎么说,共和国是一个必须重视、而且得高度重视陆权的大国,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陆权都关系到共和国的生死存亡,所以陆军在共和国国防力量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问题是,随着共和国由地区强国转变为世界大国,陆军的地位肯定会受到海军、空军、乃至陆战队的挑战,而随着技术进步,还会受到天军的挑战。在此情况之下,如何确保陆军的地位,肯定是任何一位陆军司令都得考虑的问题。

毋庸置疑,继续推崇“陆军独大主义”肯定行不通。

事实上,彭茂邦力排众议,让特种部队出身的项铤辉接替他担任总参谋长,就是希望由项铤辉来限制陆军的权限,最终形成一种最能维护共和国国家利益的军事体制。问题是,在项铤辉担任总参谋长的15年间,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落实到位。

受第三次军事改革的影响,项铤辉在离任前,必须给陆军留下一条后路。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项铤辉对陆军的编制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般的改革,“战斗单位”应运而生。

作为建立在“联合指挥机制”下的地面作战单位,“战斗单位”不但具有指挥地面部队作战的能力,实际上也是一个小型的多兵种合成作战系统。也就是说,在实战中,战斗单位肯定能够指挥包括航空兵、陆战队等在内的众多作战单位作战,甚至能够指挥海军的支援部队作战。正是如此,10个战斗单位的指挥官都是陆军中将,而在前线指挥官中,一般都是少将,比如战区航空兵司令官就是空军少将、航母战斗群的指挥官最多是海军准将。这种高人一等的军衔,已经赋予战斗单位指挥官很大的特权。别的不说,为了让来自空降部队的李东石成为战斗单位指挥官,项铤辉在离开总参谋部的前一天签署了他的人事晋升令,并且亲自为李东石授衔。

可以说,在战场上,战斗单位指挥官就是一个方向上的最高战术指挥官。

作为陆军改革的参与者与策划者之一,裴承毅不可能不知道这10个战斗单位指挥官的地位有多高。虽然像凌云霄、江晚承与商雪韵这样的将军已经上了年纪,最多在退役前晋升为陆军上将,但是像罗少鹏、王学平、傅卫民与李东石这样的年轻将领,肯定有可能在成为上将之后获得更高的地位。特别是李东石,这个来自空降153旅、从普通士兵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将军已经创造了奇迹,而且是自裴承毅之后,少壮派军人的典型代表,今后的成就很有可能不在裴承毅之下。

总而言之,裴承毅得在这10位指挥官身上多花点精力。

虽然按照李存勋的说法,战争初期,最多投入4个战斗单位,即在伊朗投入2个战斗单位,在叙利亚与伊拉克各投人1个战斗单位,如果没有绝对必要,要尽量避免投入更多的地面作战力量。但是裴承毅心里非常清楚,就算受后勤保障限制,共和国不可能像印度战争那样动员几十万地面部队与美军在中东地区打一场大规模地面战争,随着战局发展,最终投入的战斗单位很有可能不是4个。如果战局变得对共和国不利,又不能及时撤军,恐怕10个战斗单位都得用上。

事实上,军情局的一些做法已经证明了裴承毅的担忧。

按照刘晓宾提供的资料,共和国与伊拉克当局的谈判迟迟没有得出结果,主要就是双方在提供给共和国的军事基地数量、以及是否需要由共和国军队接管伊拉克的国家交通设施上存在分歧,而导致这一分歧的根本原因就是共和国希望伊拉克当局全面配合,提供至少能够驻扎6个战斗单位的军事基地,并且根据战争需求调整交通运力,确保军事物资与作战部队的及时运送到位。

也就是说,极端情况下,在伊拉克投入的战斗单位就将达到6个。

不管怎么说,在伊朗与叙利亚各投入2个战斗单位不算过分。如此一来,10个战斗单位都有可能上场。

问题是,裴承毅不能提前公布这个消息。

他在这个时候召开视频会议,就是要把作战单位的事情确定下来。

首批参战的四个战斗单位中只有2个确定了下来,一是罗少鹏的第二战斗单位、二是傅卫民的第九战斗单位,前者将派往伊朗,后者将派往叙利亚。部署在伊朗的第二支战斗单位与部署在伊拉克的战斗单位还没有确定下来。

毫无疑问,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万幸的是,最有可能制造麻烦的凌云霄没有带头起哄。

讨论进行了两个多小时,裴承毅充分听取了各位参会人员的意见,了解了8位战斗单位指挥官的想法,并且其他人交换了观点。会议结束前,裴承毅没有给出答案,只是答应根据各战斗单位最近几年的表现,以及各种实际情况,挑选两个最适合前往中东地区作战的战斗单位。

事实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裴承毅会选择凌云霄与李东石的战斗单位。

前者一直部署在巴基斯坦境内,是南亚战区属下的作战部队,虽然第一战斗单位的司令部设在拉合尔,但是3个旅分别部署在巴基斯坦境内的10多个军事基地内,其中战斗旅就一直在俾路支省活动,非常熟悉沙漠环境,与部署在新疆的第九战斗单位一样,为共和国陆军最擅长沙漠作战的地面部队。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与伊朗都是伊斯兰国家,第一战斗单位的2万多名官兵长期生活在巴基斯坦,对伊斯兰文化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在入伊作战之后更容易适应当地的环境。考虑到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第一战斗单位支援旅所在地)以山地为主,伊朗西北部的库尔德人聚居区也是山地,所以第一战斗单位最适合在伊朗作战。袁晨皓没有首选第一战斗单位,名义上是该战斗单位驻地全在内陆,而第二战斗单位就驻扎在印度最大的军港内,在紧急出动的情况下,第二战斗单位能够更快到达战区。事实上,主要还是凌云宵资历太深,袁晨皓不见得使唤得动,而罗少鹏在印度战争期间犯了不少错误,如果不是项铤辉力保,恐怕早就退役了。也就是说,罗少鹏更加需要这次的机会,也就更有积极性了。

后者最晚成立,装备状况最为良好,而且装备也最为先进。第十战斗单位本身就是作为一支实验部队成立的,当初项铤辉力挺李东石,就是因为这个来自空降兵的陆军少将参加了多场战争,从最基本的士兵到旅级指挥官,非常清楚共和国军队的问题,非常清楚该如何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最为适合担任实验部队的指挥官。别的不说,作为第一个采用集成指挥系统的战斗单位,第十战斗单位成立后的一年多内,一直在云贵川渝交界的地区进行高强度实战演练,摸索新式指挥系统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李东石是10位战斗单位指挥官中最年轻、资历最浅的一个,虽然他获得的勋章数量比其他9位指挥官加起来还要多,但是在讲究背景的陆军内,李东石更加需要建功立业的机会,特别是指挥大兵团作战,并且取得辉煌战果的机会。如此一来,李东石肯定会更加积极。按照实际情况,第十战斗单位肯定会被派往伊拉克,而该方向由裴承毅直接指挥。考虑到李东石的背景,也就是他暂时还没有加入任何一个派别,那就更值得裴承毅重用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裴承毅召开这次视频会议,就是想跟大家通通气。

会议结束后,他就跟李存勋通了电话,介绍了会议情况,并且请示李存勋的意见。

显然,在这类军事决策上,李存幼不会有任何意见。用他的话来说,与作战行动有关的问题,都没有必要征求他的意见。

得到李存勋的支持后,裴承毅才着手安排部队的调动工作。

罗少鹏的第二战斗单位将跟随战略投送舰队前往海湾地区,战争爆发后,仅需12小时就能在伊朗胡齐斯坦省的几个主要港口上岸,并且让先头部队在接下来的12个小时之内到达伊朗西北地区的库尔德斯坦省。

傅卫民的第九战斗单位将从中巴战略铁路来瓜达尔港,然后搭乘战略投送舰队前往伊拉克的巴士拉,最后沿公路线前往位于叙利亚沙漠(指的是叙利亚、伊拉克、约旦与沙特交界处的沙漠)深处的阿卡沙特(位于伊拉克西部,距离伊叙国境线不到20公里),在战争爆发后,能在24小时之内到达大马士革。

凌云霄的第一战斗单位将进驻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并且逐步向伊巴边境集结,战争爆发后,能在24小时之内到达伊朗的阿巴斯港。如果有必要,最多只需要48小时就能到达伊朗西北地区。

最麻烦的还是李东石的第十战斗单位。前面三支战斗单位的调动行动都可以用正常部署与联合演习等名义遮掩过去,唯独作为实验部队的第十战斗单位不好派往中东地区。

万幸的是,裴承毅已经留了余地,即在调动第九战斗单位的时候,他没有动用战略空运力量。因为第十战斗单位属于实验部队,而且一直在大山深处训练,所以可以提前进入战斗状态,需要的时候直接以空运的方式送往战区。

搞好这些事情的时候,已经是5月的最后一天了。

也就在这一天,裴承毅收到了确切消息,中美双方关于库尔德人问题的第三轮秘密谈判正式破裂!

毋庸置疑,这绝对不是好消息。

第51章 第一张战略牌

当美国谈判代表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登机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宣布,美国不会在没有当事国参与的情况下,与任何国家签署与2000多万库尔德人有关的协议,不但全世界都知道共和国与美国在秘密谈判,还明确无误的告诉所有人,谈判已经彻底结束了。也就是说,不是暂停,而是终结。

6月1日,共和国与美国的外交人员几乎同时展开行动。

当天上午,美国负责中东事务的主力国务卿以总统特使身份到达安卡拉,正式与土耳其半局磋商解决库尔德人问题。

虽然土耳其当局非常不情愿,但是在国际压力下,不得不与美国接触。

别的不说,当天就有数万土耳其人聚集在安卡拉国际机场,向到访的美国总统特使抗议示威,一些极端民族主义份子还扬言,如果土耳其当局与美国签署了任何损害国家利益的协议,他们将采取实质性行动。

也就在当天下午,土耳其东南部库尔德人聚居区爆发了数十起针对库尔德人的血腥暴力事件,导致数百名库尔德人伤亡。

虽然土耳其当局在当天晚上就宣布在库尔德斯坦地区进行戒严宵禁,并且派遣军警进入城镇,但是由极端民族主义组织发动的针对库尔德人的行动并没终止。根据部分欧洲新闻媒体发布的消息,当天晚上,仅在锡尔特就有上千家库尔德人开的商店被砸毁,成千上万的库尔德人连夜逃出已经变成炼狱的家园,而进驻城区的军警并没有效阻止针对库尔德人的暴力侵犯行为。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土耳其当局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数十年来,土耳其当局一直在民族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迄今为止,土耳其当局都没承认发生在1915年到1917年之间,导致150万亚美尼亚人丧生的“亚美尼亚大屠杀”(亚美尼亚人主要分布在从蒙祖尔山到凡湖的土耳其东南地区,与库尔德人同为土耳其的少数民族)。

正是这种比较极端的民族政策,导致土耳其在很多方面与西方国家格格不入。从某种意义上讲,欧盟宁愿接纳地中海南岸的突尼斯,也不愿意与土耳其进行入盟谈判,除了土耳其与希腊的领土领海争端之外,主要就是其过于极端的民族政策。别说积极倡导民族大融合的欧盟(欧盟要想成为统一国家,首先就得实现民族大融合),就连美国都对土耳其当局的民族政策非常不满。

数十年来,土耳其在美国的同盟体系中都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地位,即美国从来没有把土耳其纳入核心同盟圈。美苏冷战之后,土耳其是北约集团中第一个大规模从俄罗斯与共和国采购武器装备的国家,关键原因就是美国与欧洲国家的议会认为土耳其会用购买的武器装备对付亚美尼亚人与库尔德人,违背了相关法律,限制向土耳其出售如同火箭炮、自行榴弹炮、战术弹道导弹、乃至反步兵地雷、集束炸弹与航空火箭弹在内的,能够造成大规模伤亡的武器弹药。

因为土耳其在民族问题上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所以美国当局为了避免双边关系恶化,几十年来,基本上不会主动提起土耳其的民族问题。为了维持美土同盟关系,美国当局一直在想办法向土耳其提供先进武器装备。比如在2010年左右,土耳其陆军打算采购一种新式自行榴弹炮,替换已经在土军中服役了几十年的旧式火炮;因为土耳其当局不肯保证不用购买的榴弹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