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387章

燃烧的海洋-第387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打击印度的战略核力量,即便印度总理打算停火,印度军方也不会罢手,肯定会发起反击。

取胜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拦截印度的弹道导弹。

舰队里,牧浩洋回到指挥中心,把章玉廷叫了过来,让他修改航线,直接前往孟加拉湾北部的恒河河口。

随后,牧浩洋召集其他高级指挥官,宣布了新的作战行动。

虽然几名指挥官都反对舰队北上,毕竟在孟加拉湾西岸,还有十几座印度空军基地没有被摧毁,舰队北上很容易遭到攻击,但是牧浩洋只提到了一点,即舰队是保护本土的第一道防御屏障,将负责拦截从印度东北地区发射升空的弹道导弹,因此必须北上到达恒河河口附近。

这个决议无法更改,因为这是舰队作战任务的一部分,而且非常关键。

如果印度从本土东北部地区发射弹道导弹,攻击中国本土的南部地区,比如海南岛,导弹就不会从中国西南上空掠过,而是直接从中南半岛上空掠过,即便进行中段拦截,也要在东南亚国家上空击落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更可惜的是,根本无法进行中段拦截,因为没有在这些国家部署反导拦截系统。如此一来,就只能进行末段拦截,在弹道导弹重返大气层之后将其击落。最终,不管是弹体、还是弹头的残骸,都有可能落到本土上,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必须在弹道导弹处于上升阶段时进行拦截,也就必须让舰队北上。

当然,舰队的任务不仅仅是拦截印度的弹道导弹,还要在打击行动中,承担很大一部分作战任务。

第六十一章 战略打击

第六十一章 战略打击

三十日夜间,肯定是克鲁沙在印度总理府渡过的最为艰难的一个晚上。

会议持续到三十一日凌晨四点才结束,克鲁沙才说服几位将领,决定在三十一日上午正式宣布单方面停火,然后邀请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大国出面调停。

随后,克鲁沙亲自起草了停火声明。

作为政治家,克鲁沙必须注意措词,不能是中国出动空中力量迫使印度停火,而是印度在达到了既定目的之后,为了维护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避免战争规模扩大,才决定单方面停火。

怎么把话说好,显得至关重要。

忙到六点过,克鲁沙才完成了这份意义重大的停火声明,然后交给秘书去润色,他则利用这个机会吃了早饭。

六点半,克鲁沙跟中岛俊夫通了热线电话,把停火消息提前告诉了日本首相。

在克鲁沙看来,尊重中岛俊夫没有坏处。

战后,印度依然得依靠日本的援助,特别是经济与技术上的援助,才能迅速从战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因为与中国决裂,所以从长远来看,日本的重要性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大幅度提高。

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都是印度的天然盟友。

克鲁沙相信,中岛俊夫也有同样的认识。

在迅速崛起的中国面前,如果印度与日本各自为阵,结果都将非常悲惨。只有联合共同作战,才能遏制中国。

正是如此,克鲁沙相信,中岛俊夫肯定会把消息转告给麦克米伦。

他的想法很简单,先让中岛俊夫跟麦克米伦通气,再给麦克米伦打电话,美国出面调停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七点过,秘书送来了经过润色的停战声明。

迅速浏览一遍,修改了几个措词之后,克鲁沙开始考虑给麦克米伦打电话。

因为印度不是美国的盟国,所以如何发出邀请,显得非常关键。如果请求美国,只会降低印度的身份,更会使印度的外交活动受到影响。如果不向美国发出请求,又不见得能够让美国出面。

克鲁沙有点犹豫,因为他还没有想好该如何向麦克米伦解释。

也就在这个时候,直接连接到国防部的电话响了起来。

克鲁沙有点吃惊,因为从这条线路打来的电话都不是什么好事。在拿起话筒时,他看了眼墙上的挂钟。

还差二十四秒就到七点十五分了。

果然不是好消息,而且是天大的坏消息。

五分钟前,印度的二十多处战略核设施遭到轰炸,包括两处存放核弹头的弹药库、设在海得巴拉的核原料工厂与核武器研制中心、班加罗尔的导弹生产厂与导弹研制中心、维杰亚瓦达的两座重水反应堆、以及八个“烈火4”弹道导弹部队驻地。固定核设施几乎被彻底摧毁,八支导弹部队也遭到重创,仅有数辆导弹发射车侥幸逃脱,具体损失情况还在统计,结果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

放下电话,克鲁沙一屁股坐到沙发上,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中国确实别有所图,而且盯上了印度的核力量。

在这轮轰炸行动中,充当主力的不是海军航空兵,而是空军,特别是空军的远程战略打击力量。

主要打击力量,正是空军的四十八架J…20D重型战斗机。

在编号上,J…20B是出口型号,J…20C是空军专门开发的双座战斗机,而J…20D则是标准的战斗轰炸机。

早在东海战争之前,空军就决定以J…20为基础,研制一种战斗轰炸机。

让空军做出这个决定的,正是美军搞的FB…22。此外,被空军寄予厚望的H…X项目的进度一直拖延,而H…6系列又过于老旧,难以在现代化战争中发挥作用,空军急需一种载弹量在十吨左右的中型轰炸机。

受此影响,J…20D是J…20系列中变化最大的一种型号。

严格说来,J…20D基本上是一种全新研制的战斗轰炸机,与J…20相比,零件通用率还不到百分之三十。机体放大了百分之二十,采用推力更大的WS…20发动机。取消了前置水平鸭翼与垂直尾翼,机翼面积增大百分之四十二。机身弹舱能携带两枚二千五百公斤级的重磅炸弹,或者是八枚一千公斤级炸弹,内部总载弹量超过八吨,还能在翼下挂点携带十二吨弹药。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最大作战半径为二千五百公里,仅携带五吨弹药时,作战半径接近三千公里。

从各项性能上看,J…20D远远超过了H…6,是名副其实的重型战斗轰炸机。

按照空军的计划,J…20D将在H…X服役之前,逐步取代H…6,成为空军最主要的远程打击力量。

到战争爆发前,总共有五十架J…20D服役,其中两架属于训练部队。

事实上,在设计的时候,空军主要考虑把J…20D用于对日作战,即用来轰炸日本本土的重要战略目标。

受此影响,J…20D更加强调了隐身能力。

从气动外形的变化上也看得出来,除了增大内部载弹量与载油量,J…20D的所有外形改动都是为了增强隐身能力。负面影响也非常突出,即J…20D基本上不具备空战能力,别说与性能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相比,连很多经过改进的第三代战斗机也比不上。如果在战斗中遭遇敌人的战斗机,“最有效”的对抗手段就是以更高的飞行速度逃命。

因为采用了推力更大的WS…20发动机,所以在不开加力时,J…20D的巡航飞行速度超过了一点六马赫,轻载时的最大飞行速度能够达到二点五马赫,超过了绝大部分第四代战斗机的最大飞行速度。

作为战斗机,J…20D肯定不合格,但是作为轰炸机,却足够优秀。

在这次轰炸中,J…20D承担了最重要的打击任务,包括轰炸海得巴拉附近的核原料生产厂与核武器研制中心。

为了避免暴露作战意图,所有J…20D都从华中地区的空军基地起飞,在川西上空进行第一次空中加油,然后奔袭三千公里以上,返航时在藏东地区进行第二次空中加油,再返回华中地区的空军基地。

整个作战行动将持续六个小时以上。

因为J…20D的数量非常有限,而且打击目标都十分关键,必须确保摧毁,也就得安排额外的打击力量,比如在轰炸海得巴拉的核原料生产厂时,总共动用了十二架J…20D,分三个波次进入,间隔时间为五分钟,确保投下的二十四枚重磅炸弹能够击穿厚达十二米的地表土层,摧毁所有地下设施,所以四十八架J…20D根本不够用,一些次要目标,比如弹道导弹部队只能由海军负责。

海军出动的,正是舰载航空兵的J…25。

虽然在载弹量、航程、突防速度等方面,J…25都比不上J…20D,比如在不携带对空弹药的时候,J…25最多在内部弹舱内携带一枚两千公斤级炸弹,或者两枚一千公斤级炸弹,此外在隐身能力上,J…25也不如J…20D,没有全方位隐身能力,后半球的RCS面积比前半球高出两个级别,但是在印度防空系统面前,J…25仍然游刃有余,而且有足够的自卫能力,低空突防性能也更加突出,更适合打击时间敏感性的战术目标,特别是弹道导弹部队,以及弹道导弹发射车。

为此,舰队出动了七十二架J…25执行轰炸任务。

为了提高攻击机群的突防成功率,舰队还出动了二十架J…25、在两架ZY…1的配合下夺取制空权,十架J…25专门执行防空压制任务,对付攻击机群突击航线上的防空部队,打开突击通道。

相对来说,J…25机群的作战难度更大。

攻击开始的时候,舰队还没有到达恒河河口,因此部分J…25在轰炸了印度东北地区的导弹部队之后,没有返回舰队,而是飞往西藏的空军基地,补充燃油后再返回舰队,或者直接执行第二轮轰炸任务。

为了减轻舰队的作战负担,空军还出动了二十四架J…20,专门为J…25护航。

当然,这还不是全部。

当时,最难以完成的轰炸任务是打击班加罗尔附近的导弹工厂与导弹研制中心,因为这两个目标均在J…20D的作战半径之外,还得到了极为严密的保护,后者还设置在地下,必须使用特种钻地炸弹,而J…25无法携带这种炸弹。

为此,空军动用了两架H…20。

严格的说,是两架H…X的原形机,H…20的编号要到正式服役之后才会使用。

这两架H…X的原形机在年初的时候开始试飞,赶在六月底完成了武器系统测试,然后进行投弹试验。即便一切顺利,也要等到二零二九年底才能完成全部试飞工作,能在二零三零年交付就非常不错了。

战争爆发后,空军决定进行实战测试,让两架轰炸机涂上了J…20D的隐身涂料。

至于其他的准备工作,都在七月二十五日之前完成,大部分机载设备来自J…20D,比如导航系统、轰炸仪器等等。

与J…20D相比,H…X的最大优势就是载弹量与航程。

即便是原形机,两架轰炸机也能在载弹十六吨时,打击四千五百公里外的目标。如果进行空中加油,还能把载弹量提高到二十四吨,把作战半径延长到七千公里以上,基本上达到了战略轰炸机的标准。

两架轰炸机不算多,但是足以摧毁两个战略目标。

第六十二章 战术反击

第六十二章 战术反击

突然而至的打击,完全打乱了克鲁沙的安排。

八点过,克鲁沙在警卫人员的陪同下,进入了地下指挥中心,其他政府高级官员也进行了疏散。

现在,克鲁沙面对的问题不是在什么时候宣布停火,而是要不要宣布停火。

中国的打击行动,已经超过了常规战争范畴,把战争推到了新的高度上,而印度绝对不可能忍气吞声。

连克鲁沙都觉得,必须进行适当的反击,而且是战略反击。

只是,在进行反击之前,必须搞清楚部队的情况,即到底能够进行何种程度的反击,以及能否通过反击遏制中国的战争野心。

克鲁沙必须有耐心,不然反击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更大的灾难。

也就在克鲁沙等待军方的报告时,中国国防部抢先公布了战报,宣称在三十一日清晨的打击行动中,摧毁了印度的战略核设施、弹道导弹生产与研制基地、以及进行前沿部署的几支导弹部队。

这下,全世界都震惊了。

中国竟然对一个得到承认的有核国家进行了全面的战略打击,而且宣称在第一轮打击行动后瓦解了印度的战略核力量

要知道,在此之前,连美国也没有这样的胆量。

虽然在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一举摧毁了朝鲜的战略力量,但是朝鲜最多只有四枚核弹头,而且没有完成小型化工作,无法用导弹投掷核弹头,也就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大能力。

与朝鲜相比,印度是真正的有核国家,而且能够对中国进行战略报复。

中国敢在这种情况下打击印度的战略设施,需要的肯定不只是胆量,更需要对军事力量的绝对自信。

中国这么自信,印度还有机会取胜吗?

在随后的报道中,一些西方新闻媒体指出,中国国防部的自信有点盲目,因为在公布消息的时候,打击行动刚刚结束,即便中国动用了战略侦察卫星,甚至出动了侦察机,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战果甄别工作。

也就是说,在公布消息的时候,中国国防部并不清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