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中华-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找到了安身之所,玷污了这个纯洁的国家。”这样的言论一发表,立即惹火了脾气暴躁的沙皇,在次年也就是1885年,沙皇撤走了所有的保价利亚军队中的俄国军官。
如此一来,塞尔维亚人立即对保加利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两个月后,塞尔维亚人派出大军,企图以武力实现他们的领土诉求,结果,却丢脸的被保加利亚人击败。亚历山大大公实现了他保证保加利亚的独立性的诺言。但是很快,第二年早就对他心怀不满的俄国人就策动了一次宫廷政变,亚历山大大公下台。
但是俄国人的短见在保加利亚暴露无遗,发动政变仅仅是为了发泄对亚历山大大公的不满而已,而并未为这位可怜的大公找到一个听话的继承人。甚至在政变后,主动断绝了与这个仅仅几年前才由他们自己扶植起来的这个大公国的外交关系。从此,俄国人在他们通向黑海的道路上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敌人。
当然,在俄国人看来,1887年由保加利亚议会选举出的斐迪南大公是他们发动政变的获利者,理所应当对俄国效忠。但是菲迪南大公的天主教言论粉碎了俄国人的梦想。并且在俄国的警告传递过去不久,保加利亚人居然投靠了奥匈帝国!俄国人必须加强在此地区的动作,否则尽管有三皇同盟的存在,但仍然面临着被切断黑海出海口的危险。而且,保加利亚人与南方的希腊——英国人的走狗眉来眼去,这都是沙皇无法忍受的。沙皇一个人的盟友——德国似乎对此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威廉二世公开支持奥匈帝国的行动。一时之间,俄国在欧洲面临被孤立的危险。所以,在此背景下,加上远东的军事已经糜烂无可挽救,所以沙皇决定索性暂且放弃远东的攻略,将视线全部集中到欧洲来,以免东西两线作战,导致力量上的分薄。
当然,在一个适当的时机,俄国会让傲慢无能的中国人知道哥萨克的厉害的。喀西尼心中愤恨的嘀咕了一句,深呼吸了一下调整情绪对载滢道:“贝勒爷知道,我昨天刚刚来到这里,却被贝勒爷无礼的拒绝。这似乎并不符合外交的惯例。”
“惯例?你看见过的,这总署衙门前还惯例杀过不少日本人,这是大清的地方,大清的习惯就是惯例。”载滢不屑地看了看他道:“不过既然贵国有和平的诚意,那么就谈谈吧。我已经奉上谕,特命全权与贵国会商和谈事宜,你有什么条件可以正式谈。”
欧格讷见目的已经达到,打断道:“既然两位都有和谈的诚意,我谨代表大英帝国对两国表示祝贺。关于大英帝国与大清帝国的联合舰队损失问题,大英帝国已经分别向俄国和日本发去照会,此事有请贝勒先生转呈贵国大皇帝陛下,兹事可交由大英帝国全权处理,大英帝国向贵国担保,所有的损失,贵国都将得到最优厚的补偿。”
“晚了。”载滢一笑道:“贵使不知道,昨天皇上已经下旨向日本索赔,并且发动了战争动员,海军的军舰也做好了作战准备。”
欧格讷一惊,但多年的外交经验让他很快镇定下来,微喘了口气道:“那么,请贝勒先生代为上奏,大英帝国公使想求见贵国大皇帝陛下,万请贵国收兵,以免影响中英两国的友好关系。”
“可以。”载滢听他语气不敬,也板起了脸道:“至于万岁爷见不见你,那不是我能做主的。”
欧格讷一愣,随即换了笑脸道:“那么就请贝勒先生转奏,大英帝国希望中日之间也能以和平谈判来代替战争。用贝勒先生的话说,大清帝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嘛。”
载滢笑了笑,没有再与他说话,转向喀西尼说道:“贵使请先回馆准备谈判,我方也需要一天来准备谈判人员请旨定夺。明日贵我两国可以展开谈判。”
喀西尼点头称谢,又谢过了欧格讷,转头面含忧色而去。
载滢对欧格讷道:“俄国人走了,我给你一句老实话。万岁爷下了旨再收回来,我大清没这个先例。我们中国人也有一句古话叫作开弓没有回头箭。你说万岁爷就算见了你,又能怎样?万岁爷不能看着他的子民被日本人偷袭而不对倭人有所惩戒。”
欧格讷理解的一笑道:“我理解贝勒先生的难处。大英帝国与贵国友好的立场没有变化,只是也是从贵国的财政考虑,贵国开战这么久,财政上恐怕会发生困难。如果能用谈判来获得战争赔款,又何必动用军事手段?贵国是一个有工业化理想的农业国,而大英帝国也非常想在这方面给予贵国帮助。”
载滢笑了笑,感觉这番谈话已经超出了自己能够打发的范畴了,于是点了点头道:“好吧我的欧格讷先生,我算是服了你了。今天我看看能不能带你去请见皇上吧。”
欧格讷满意地笑了,他知道他能够实现这个目标,而且,他手里还有另一张王牌。
中国必须要放弃对日本的战争,因为大英帝国不想这样。欧格讷与载滢微笑着拥抱告别,一边想着,一边离开了总署衙门。
当天下午我就在乾清宫接见了欧格讷,载滢的呈报在我的预料之内,英国人绝对不会容许东亚出现一个超出他控制范围的中国,特别是在俄国在远东的势力消失以后。中国太强大了就会失去控制,失去控制就会出事。在英国的概念里,他乐于在远东见到一个被日本牵制的中国,而不希望日本弱的完全不可能给中国带来任何威胁。在如今这个节骨眼上,日本绝对抵挡不住中国人的进攻。
“欧格讷先生,难道朕的子民就白白丧失了他们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吗?”我佯怒质问欧格讷道。
“尊贵的大皇帝陛下,当然不能。”欧格讷很有礼貌的鞠躬微笑道:“大英帝国将全权负责为贵国讨回损失,事实上大英帝国也有相当程度的损失,也需要通过谈判来向该死的俄国人和日本人来讨回赔偿。昨天俄国人已经答应了对中英联合舰队的赔偿,数额折算成贵国的硬通货来说,是三百万两白银。大英帝国决定将这笔钱除了抚恤阵亡的贵我两方士兵之外,全额投入贵国的铁路建设中去,这也是陛下您很挂怀的事情。”
我冷哼一声,没有搭话,这时候每冷哼一声就能为国家带来一笔好处,何乐而不哼?
“当然,与俄国的停战也是为贵国着想,大英帝国正在帮助贵国进行着一场工业革命。如果这时候贵国将财政收入全部用于战争是很愚蠢的。”欧格讷笑了笑道:“事实上陛下也知道对于俄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来说,零敲碎打比起一口吞下更为实际一些,以贵国的实力来说,实在不足以与俄国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全面战争。”
我点了点头道:“这一条朕同意,不过朕对日本用兵的诏书早已传出,此事很难同意。”
“陛下最好慎重考虑,大英帝国的建议还是与日本和平谈判,一个衰弱而失控的日本不符合大英帝国与贵国的国家利益。”
我看了看他那软硬不吃的样子,渐渐有点冒火,不悦道:“要是朕不同意呢?”
“那么大英帝国将在未来贵国与欧洲国家的冲突中,不保证大英帝国的立场。中英之间的盟约仅仅是针对俄国人,如果是德国人又或者是法国人……”
“你什么意思?”我真的发火了。
欧格讷笑了笑,恭敬的俯身鞠躬道:“向陛下请罪,大英帝国还需要贵国帮一个小小的忙……”
第103章 代号默菲斯托
“德国人正在欧洲通缉一名姓梅塞施米特的家伙,大英帝国从可靠渠道得知这位先生似乎正受到贵国的庇护,从贵我两国的友谊出发,大英帝国很不愿意看到贵国因为此事而开罪德国。而正如大皇帝陛下所知,德国与俄国有着相当程度的同盟关系。”欧格讷表情谦恭,但他所说的话却充满了警告的意味。
我愣了愣,原来他说的是那个得罪了普鲁士亲王的德国人,这件事其实并不隐秘,以英国在中国的实力,自然能够将德国统计的那位与近期随同外交使团回到中国的洋人联系起来。只是,他们要的是什么呢?
“按照损失的比例来看,大英帝国的损失占据了联合舰队损失的绝大部份,贵国罹难的勇士们大英帝国将根据英国海军的抚恤标准给予抚恤。而这笔钱,自然将由大英帝国与日本政府榷商。”欧格讷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一边说着,一边看着我,见我脸上露出不悦的神色时,才接着换了一副特别真诚的表情说道:“我国与贵国有着深厚的友谊,如果真的因为这样的事情而导致贵国与德国不睦的话,大英帝国将很难选择立场。所以,处于为贵国着想的考虑,贵国可以将那个该死的通缉犯交给我国。而作为对贵国面子上的补偿,英国可以考虑由贵国出面以不包括全面战争在内的任何方式与日本政府商谈战争赔款事宜。”
这就等于默许我敲诈日本人了,不过英国人这么想要回那位梅塞施米特先生,倒让我生出些许疑问。我缓了缓情绪,吐了口气道:“如果真有一个通缉犯的话,朕会考虑贵使得提议,朕会问问看。如果真有此事,朕将尽快给贵使答复,贵使且请回吧。”
“起驾——”随着我向寇连才一使眼色,他乖觉的扯起公鸭嗓子一声宣驾,将微露焦急的欧格讷留在了大殿内。那边总署的伍廷芳自然的向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是该去见见那个梅塞施米特了。这件事情绝没有表象上那么简单,中国与德国关系不好不是正中英国人的下怀嘛,不管从贸易,政治上来说,都是对英国极其有利的一件事情,即使是军火贸易,中国海军的两艘主力旗舰定远和镇远都是德国人的产品。
难道英国人真的是那么的关心我大清吗?未见得吧?在召来郭嵩焘询问后,得知这位梅塞施米特手中确实掌握着一些没有来得及呈交德国情报部门的绝密情报,但是详情却坚不吐实,说是一定要见到中国皇帝,得到国家庇护的承诺后才会将这些东西交给中国方面。
到底这是个什么东西,有那么大的价值呢?
郭嵩焘已经七十四岁了,看上去衰弱不堪,谈话间不住咳嗽,面色苍白,眼看也没几年阳寿了。想起这人在民间的不佳口碑,我心中也是不忍之至,于是要召来太医给他看病,却被他挣扎一笑推辞了,一阵剧烈的咳嗽后,苍白的面上泛出汗珠来,挣扎着不顾我的阻拦跪地行三跪九叩大礼后,再抬起头已经是泪流满面:“皇上,容臣最后一次行此等大礼吧,臣近年长在欧洲,难得面圣,年既老且衰,又身负一肩骂名,臣无颜久矣。回想臣少时书生,原想一笔在手胸怀神州,为国家提三尺剑建不世功名,现在想来,臣愚昧狂悖之至。咸丰二年长毛匪乱,臣有幸托庇于曾文正公门下,提一军破赣匪,制百舟于川中,亦算是为大清略建功勋,蒙先帝恩宠,授翰林院编修,又屡蒙外派,由此见洋船洋枪洋炮,臣遂一心洋务。光绪元年,臣奉谕使英,野儒苛联责备。臣死志已萌,去父母之邦,事鬼夷。嘿,谁又知臣全心体国,谁知……”
“朕知道,朕知道你郭嵩焘。”我眼圈也是一红,这老人一辈子蒙受了无数的骂名,谁又知道他的苦衷呢?
“皇上圣明。”郭嵩焘坚持不理会我让他起来的手势,依旧跪在地下,磕头道:“皇上亲政以来,大清气象日新,臣虽处于夷邦亦心甚慰然,大清中兴,中兴有望啊!”郭嵩焘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来,又是一阵咳嗽,歉意地笑了笑道:“如此臣死得其所,死得其所。臣不敢去父母之邦,死……也想回来死在桑梓,臣是湖南湘阴人,此次归来,臣为大清办了最后一件事,不敢乞赏……”说到这里,长长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苦笑道:“亦惧讥谗不敢归乡,但总算是死在父母之邦……”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郭嵩焘郑重的又行了一遍礼,抬起头来拭去泪水道:“臣命不久矣,臣告退……”
我怔怔地挥了挥手,呆呆地看着他老迈瘦弱的身影一步步艰难地走出大殿,再也忍不住,起身追上了他,招呼了寇连才,一起搀扶着郭嵩焘出乾清门,一直送到他的轿子前。这才仰脸望天,长叹了一口气。
“皇上。”郭嵩焘脸上泛着安详的微笑,淡淡道:“臣能蒙皇上亲手扶持,臣虽百死亦无憾矣。翁师傅他们也老了,虽说道不同,但臣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皇上就莫记怪他们了吧。”
我看着他点了点头,挥手让轿夫起轿。(真实历史郭在1879年已经被斥逐归乡,本书略有修改。)
在宫中平息了很久,郭嵩焘的故事是以前知道的,所以才会那么动感情,他这为大清所作的最后一件事情到底重要到何种程度,我还真的应该亲自去刑部一趟才是。
梅塞施米特被送到刑部天牢暂时羁押是我的旨意,这个人如果被有心人注意到捅到德国人那里,后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