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流-第3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百八十九章 谋反?!
次日的早朝之上,一番激烈的口舌之争,围绕着娄师德致仕,谁去接替他的事情展开。
“李党”众人坚决推举张仁愿,理由是此人乃乃军中宿将,颇有凶名,十分了得。而“武党”众人则推举张易之,理由是此人乃后起之秀,代表着国朝的未来,而且熟悉突厥内情,便于指挥作战。
两党之间,看似是在为一个人选而争夺,实则是在为太子的位置而进行一场剧烈的攻防。张易之若能坐镇东宫,东宫那边还能通过他本人还有张易之的岳父王家以及窈娘的母亲卢氏所在的卢家,对朝廷中的事情进行掌控,保持住东宫的一定势力。
而若是张易之被调走,虽在外握有重兵,东宫内部空虚,武显必然风雨飘摇,难以支撑武三思的强烈攻势。两方的人马都是久历官场的,对于这种斗争看得很清楚。所以,这次朝争之中,双方的主要人物都上阵了。
“李党”实力雄厚,只可惜经过最近的打击之后,上层的大员要么是这受到贬谪,要么是改换旗帜,已经完全没有李昭德、狄仁杰这些强势领袖在的时候那种对敌手的绝对压制。不知不觉间,排遣张易之巡边的意见占据了上风。
最后,武则天很自然地听取了主流意见,宣布任命张易之为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幽州道行军总管,前往幽州接替娄师德,一锤定音。
群臣之中的武显听见从母亲口中传下来的话后,顿时失魂落魄,差点跌倒,而坐在他身边的武三思则是微微一笑,这眸子里闪过得逞的笑意。倒是张易之这个此次争论的焦点人物对此毫无反应,仿佛方才的争论,并非是因为他一般。
早朝结束之后,张易之立即随着武显来到了东宫。
现在的东宫还是极为畸形的。自有大唐以来,一般的太子甚至是亲王府里,都有不少的属臣、幕僚。而武显身边则完全没有这些,只有一些服侍的宫人,其他的东宫属臣,一个都没有。他现在身边唯一的势力,就是太子左右率府。这还是因为张易之的到来,才在最近将规模扩大到一千人的,原本只有一百多人,只相当于仪仗队,很难负担起保卫东宫的责任。
武显垂头丧气,当着张易之和韦氏的面不住地摇头:“这次真是休矣,母亲看来是有意要废掉我了,否则也不会把你调走!”
他现在,已经把张易之当作了唯一的倚靠,想想张易之要走,他心下无比的害怕,面色苍白,仿佛得了重病一般。
韦氏不满地训斥道:“没出息的东西在,晚辈还在呢,也不怕笑话。五郎,你说说吧,你好像一直都很冷静,莫非已经有了什么对策?”
张易之摇摇头,道:“对策是没有。不过,小婿觉得,事情未必就有太子所想的那么糟糕。毕竟,岳父现在是圣皇唯一的儿子了,对付岳父,她应该是不会下手的吧。我看她的目的,应该只是架空岳父,让岳父对她自己没有威胁罢了!”
自从和武裹儿成亲之后,武显夫妇便命他私下里翁婿相称,张易之也没有拒绝,他觉得这固然是武显夫妇拉拢他的手法,也是他自己亲近武显夫妇的方式。现如今的他,正需要把自己和武显夫妇绑得更紧一些。
武显摇摇头,道:“五郎你还是不了解圣皇,她老人家心目中,亲情从来就不重要,要不然,我也不会失去这么多的兄弟、子侄了。而且,就算她无意要除掉我,武三思也不会轻易放过我的。此人心狠手辣,比起当初的武承嗣,要难对付得多。”
张易之笑道:“不会吧,依小婿看,武三思此人,还是挺和气的,虽说有时候自负一点,也是瑕不掩瑜。他是岳父你的表弟,应该不会和自己的表兄争夺元良之位吧!”
武显惊异地望向张易之,难以置信地说道:“五郎,你今日说话好像怪怪的,怎么总是替他们说话。我当然也希望他们如你所说,极为良善,不过咱们还是不能不防啊!”
韦氏用她那深邃的眸子看着张易之,脸上忽然泛起笑容:“五郎,你说了这么多言不由衷的话,恐怕是为了试探你岳父和我吧!莫非你心中早已有了对策?若是有了,不妨直言,只要是可行,我和你岳父断然没有不相允的道理。”
张易之赧然一笑,道:“还是岳母慧目如炬,都看出来了。”随即正色道:“不错,小婿以为,这次圣皇和魏王之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默契,就是要——废掉太子!”
“啊——”武显脸色大变,露出仓惶之色:“我就知道母亲容不下我的,果然,果然,她还是容不下我,容不下我!我该怎么办,怎么办?我……我还是主动上书除掉这太子之位好了,我把太子之位让出来,他们总不好过分相逼了吧!不要了,我什么都不要了,我不当这太子了,我好好当一个老百姓好了!”
韦氏心疼走过去,坐到武显的身边,抓住武显的大手给予安慰。
张易之有些鄙视自己这位岳父。其实,对比起身为皇家子弟的霸气和才干,他比起武隆基那小子实在是差得太远了。若不是自己已经和他息息相关,真的不想努力去扶持这样一个人。这样的人纵使日后当上皇帝,也最多是个无能之君,甚至有可能是个昏君。扶持这样一个人,从张易之个人来说,是必须的,从天下臣民角度而言,就不知道是幸事还是坏事了。
韦氏向张易之道:“五郎,你有什么对策,直接说出来便是,何苦吓你岳父呢?”她已经是彻底把张易之当作了自己人,所以也不讳言太子居然被张易之一句话吓哭的事情。
张易之淡淡地说道:“圣皇的性子极为坚毅,她决定的事情轻易不会更改。而梁王,他对于皇位觊觎已久,断然不会轻易放弃,他们两个一旦有了默契,咱们除了覆灭之外,只有一条路可走?”
“什么路?”武显夫妇同声问道,脸上都是充满了希冀。
“让他们覆灭!”张易之说道。
“啊——你……你居然要谋反?!”武显那消瘦的面庞顿时涨得通红,眸子里尽是难以置信的神色,他没有想到,张易之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而韦氏则只是微微一怔,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张易之从容地说道:“不是谋反,而是拨乱反正!”
“不行,不行!”武显双手乱晃:“母亲对我恩重如山,我岂能对她行谋逆之事呢?我这样做,和武隆基有什么分别?我明天,不,我下午就进宫面圣,让她废掉我,我愿意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庶民,有三五件茅舍,七八亩良田,勉强度日也就是了。反正,这十几年以来,我已经学会了所有的农活,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张易之冷笑道:“且不说圣皇会不会答应你,就算她答应,日后武三思践祚,也不会放过岳父你的!岳父你也不想想,您的父祖开创的大唐帝国兴盛一时,天下百姓承蒙恩泽,至今还没有忘记三位大唐先帝的懋功懿德,如今的天下,依然是人心思唐。岳父您的存在,对于武三思本身就是威胁,不管您是否在位,也不管您身边是否有谋变的力量,更不管您本人是否有意谋取这百二金瓯,您的姓氏,您的血脉决定了您就是天下亿兆百姓心目中皇帝的唯一合法继承人。只要您一天还在这世上,武三思就会寝食难安。试想,作为一个皇帝,谁能容忍一个人对自己造成如此大的威胁?岳父,您难道觉得,魏王他是一个胸襟很开阔的人吗?”
武显的头上不住地冒出冷汗,张易之的这番话,简直将他逼到了一个恐惧的深渊之中,他简直要癫狂了。
韦氏点点头,目光湛湛地望向武显,说道:“不错,我觉得五郎所言,十分有理。太子登基可以不杀武家的人,因为天下的人心并不会向着武家,而武家的人若是登基,却不能不杀李家的人,因为天下人心向着李家。这就是所谓怀璧其罪了!”
武显呆呆地站起来,向外走去,道:“你们谈吧,我好乱,要歇下,我要歇下,歇下……”缓缓地走出大殿。
看着武显远去的背影,张易之心中升腾起一缕忧虑。
韦氏像是看穿了张易之的心事一般,道:“五郎莫惊,你岳父这人,我最是了解,他就算对此事不赞成,也绝对不敢泄露出去的。而且,有我在,不管他赞成与否,我总有办法让他最终点头!”
张易之点点头。他相信韦氏对武显的绝对控制能力。说白了,武显就是个怕母又嫉妒恋母的大男孩。而他所恋的那个“母亲”,不是别人,恰是韦氏。
“五郎你对这件事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不知是否已经有了具体的对策呢?”韦氏又问道。
“小婿已经和身边的人商议过了,决定从魏王的内部着手。因为魏王那边,也不是铁板一块,只要咱们稍稍动点脑筋,也有办法找出破绽的!”
第五百九十章 擒贼擒王
作为行军总管,又是大将军、郡公,张易之位高爵显,比起当初以宰相身份专阃北疆的娄师德也不遑多让,他奉谕巡边,声势自然是不凡的,身边也需要一支强悍的亲兵队。
原本,按照计划,夏官(兵部)要另外派人护送张易之背上。毕竟,现在的张易之,比起当初北上黑沙城的时候,身份地位大不一样了,不可怠慢。而且,他这次北上的主要目的,虽然没有明说,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主持对东突厥的战争。
如今的大周和东突厥之间,表面上还处在交好的阶段,受着前面签订的那份盟约约束,但实际上,早已剑拔弩张,随时都可能爆发大战。事实上,娄师德已经试探性地对突厥人进行了几次撩拨,双方早已结束蜜月期。这一点,大周朝廷里看得很清楚,正忙于内乱的突厥人肯定也能看得清楚。所以,若是能在半道上将张易之这个还没有到任的主帅刺死的话,突厥人定然不遗余力。
张易之直接找上了夏官,和他们商量了一下,很快就将那护卫力量搞定了。原来,张易之名下的招摇军,恰好有一支军队在上番,而今轮值的时间已经到了,需要回幽州。本来,张易之这个招摇军大将军并没有权力指挥和调动招摇军,但如果让这支军队变成他的护卫部队,随他北上的话,却是名正言顺。而且,张易之到了幽州之后,就是要指挥这支军队对突厥作战的,及早熟悉军情,在军中拉拢一小部分亲信,也是有利无害的事情。
夏官自来是李党的地盘,张易之这个李党的骨干提出这个办法来,他们自然是立即愿意配合,夏官尚书立即绕过了武党的几位宰相,找到了更加倾向于李党的宰相姚崇,让他去找女皇请旨。
女皇将张易之调出神都,也就是想落个眼不见为净,念在张昌宗的份上,她倒是真心不希望张易之出事的。对于张易之的安全,她也极为重视。姚崇甫一请旨,她觉得这种安排十分合适就答应了下来。
于是,这支由两个折冲府组成的二千人的军队,就成为了张易之北上的护卫部队。任何人都相信,有这支军队护卫,不论是刺客还是路上的强寇,都不可能撄锋。
这一日,张易之就在一群美丽的妻妾还有老娘的挥泪送别之下,率军从长夏门出发,直奔幽州而去。随行的还有阙特勒以及他手下的五十名突厥人,还有当初的浅云圣女,如今的张浅云。张易之的妻妾们一个个和张易之都是极为难舍难分,新婚燕尔,却要遭受长时间的离别,一群女人们的离情别绪汇聚起来,实在是令人恻然。
张易之这位年轻俊杰,承载了大周太多的希冀,大家都希望,朝廷这多年以来,始终没有彻底平定的北疆之乱,能够在这位年仅二十一岁的年轻将军的手下,彻底平定。为了这种希冀,前来送别的普通百姓也是十分的多,将整个长夏门一带,围得寸步难行,直到张易之的大队人马,已经出城了半个时辰,这一代的秩序才渐渐得以恢复。
魏王武三思作为首相,也代表群臣群臣前来相送,和张易之依依话别,表现得就像个仰慕对方的基友一般。不少心地单纯,对于朝中的斗争并不敏感的百姓见了,都是大为欣慰:这就是大周版的将相和啊,朝廷如此支持张易之的北伐事业,相信这位年轻将军定能旗开得胜,好好教训突厥人。
回到魏王府之后,武三思却是立即变脸,凝重痛惜之色欻忽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欢愉。
如果把东宫比作一个美貌的小娘子的话,张易之就是它的衣服。没有了衣服,小娘子再怎么遮掩,都是处处漏洞,根本守护不住春光。
武三思壮怀激烈,向天狂笑,踌躇满志。而随着他一起前来魏王府的那群亲信官员,也是个个振奋。虽说张易之被调走,已经是必然的事情,但是亲眼看见张易之落寞而去,还是很愉快的一件事情。
“诸位,现在张易之已走,我等心目中的头号心腹大患已经消失,不知大家是否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