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清朝当总统-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谢!”克拉克虽然没能完全明白林云话中的含义,可还是很有风度的表示了感谢。
“我相信你已经明白了这些图纸所带来的全新的变革。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些,还仅仅是一个开始。”对于克拉克脸上的惊讶之情,林云已经有些熟视无睹了。“而这又仅仅是我们合作一部分而已。相信克拉克将军对于我国的市场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此大的国土,如此多的人口,用一个并不恰当的比喻来说,这就是块非常诱人的蛋糕。”
“的确如此。”克拉克并不单纯是个海军司令,他的使命也不仅于此。对于打开这个远东的巨大市场,他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
“这么说吧,我需要贵国的技术和设备,而作为回报,我将开放襄阳成为贵国办工厂的通商港口。只要贵国的商人愿意来办厂,我个人是非常欢迎和支持的,尤其,是那些兵工厂,当然,其他的工业和民业厂我同样非常欢迎。”林云抛出了自己的条件。
克拉克先是一喜,然后狐疑的看着林云,“请原谅我的怀疑,据我所知,您不可能……有权利做出这样的决定,您只能代表您自己,不是吗?”
“是的,我只能代表我自己,可是难道你忘记了么?从昨天起,我已经成为了这里的主人。”林云笑眯眯的看着他,“所以,我,就是襄阳的代表。”
沉思了片刻,克拉克字酌句斟的说道;“我方开办工厂的条件是什么?”
“合资。”林云干脆利索的说道。
“合资?”
“是的,股份制,我占51%的股权。”林云毫不客气的说道。
“全部工厂?所有工厂?”克拉克几乎惊讶的要站起来了。
“当然,不然你认为合资体现在哪儿?”林云几乎有些想笑了。
“可是您哪儿有这么多资金?”
“我有地皮,不是吗?”林云的手指头又开始无意识的敲打桌面了。“我不仅仅有地皮,这里的法律还将由我制定和执行,您觉得,这应该算成多少股份呢?”
克拉克摇头说道:“这办不到,我没法说服国内的企业家到这里来投资,这个条件……让人无法接受。”
“可是他们只能接受。”林云终于笑了,“接受或者放弃这个市场。”看到克拉克还在犹豫,他加了把劲:“其实这样对于想来投资的企业家,无疑更能保障其利益,要知道,他们的合作者可是和他们绑在了一条绳子上了!”
克拉克显然有些心动了,他下意识的向窗外望去,这是一个巨大到没有任何人能够完全独占的蛋糕,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索性与林云合作呢?他知道,法国、英国,对长江中上游也窥视已久,并且已经开始了逐步渗透,而日本更因为《中日天津条约》抢到了先机,如果能和这个未来的强势人物合作,他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取得显著的效益。
“我会向本国皇帝亲自陈述您的意向,对于您的诚意我表示非常感谢。”克拉克下定决心之后,郑重其事的站起来对林云说道:“希望我们的合作能够顺利展开!”
“我和你抱着同样热切的心情。”林云也站起身与他握手:“我们已经是很好的朋友了,对于朋友,我一向是有福同享的。”至于有难同当,他压根就没想提。
“大帅,您的那些图纸真的那么管用?”送走克拉克之后,郭松龄望着站在窗前的林云说道。
“你说呢?”林云指着那两艘正在船坞码头进行修理的军舰说道:“你刚才不是已经看到了吗?”
“可是如果真的这么管用,为什么我们不自己生产呢?”郭松龄还是有些迷惑不解。
林云回过头笑了笑。“说实话,我还真的希望他们能生产出来。”
“那?”这下郭松龄彻底茫然了。
“其实我们的那些设计图纸,是完全有可能生产出来的,但是,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加工能力,很难实现,更何谈批量生产呢?至于技术上的一些难点,我想他们很快就能解决,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们的技术,他们的设备,来培养我们的人才,当然,还要大大的赚上一笔。”
郭松龄点了点头道:“我明白了,难怪这家伙急着要走。”
“呵呵,他急,我也急啊。对了,他和他的人安排的怎么样了?”
“都安排好了。”郭松龄想了想问道:“大帅,关于新军校的地址,我和百里已经看好了,您是不是亲自去看看?”
“这么快?”林云有些意外,“走吧,说实话,我还真有点迫不及待了。”
接到张之洞同意军校迁移至汉口的回函之时,林云正在忙着规划新军校的校舍和操场,这里原本是襄阳绿营军的驻地,如今被林云征用了过来。绿营军早已是训练废弛,形同虚设了,被他这么一搅,干脆化整为零,成为了一支影子军队。当然,当官的照样领饷吃粮,反正上下打点好之后,没人会来断他这条财路。
三天之后,这里的大门挂上了“湖北自强军襄阳陆军军校”的牌子。
^^^^^^^^^^^^^^^^^^
召唤票票~~收藏~~~
第二部 铁血狂潮 第十二章 暗流(上)
三个月后,林云亲自到码头迎接第一批到襄阳来投资办厂的德国商人,当然,他是以合资者的身份出现的,克拉克还在德国进行游说,不过还是通过这些商人给他带信来感谢了一番,并表示很快就会再次来到襄阳。
这些商人之中,就有著名的武器制造商毛瑟兵工厂的代表。林云知道,他们是冲着自己的设计图纸来的,只要肯来就好,林云相信,他们绝对不会让自己失望的。同行来的有一些商人要办纺织厂、电灯厂,巢丝厂等,林云在接待他们的时候,忽然觉得自己象个招商引资的政府官员,转念再一想,这以后可都是自己的股东啊,等厂子建起来,自己好歹也算个资本家了。
这三个月中,林云可没有光坐在那里等着,首先是将军校的大小事情先定了下来,具体操作交给了郭松龄和蒋百里,虽然又将军校的学员扩招到三千多人,可是一来占了现成的军营,二来林云又从新军中调来些参加过朝鲜陆战的兄弟们担任教官,所以除了宿舍稍少一些,其他都还能正常运行。至于军校的花费,除了张之洞拨的银粮之外,襄阳地方上也拿出了大量银粮,这让林云也小小的感动了一把。
感动归感动,该抓的权还是不能放过的。林云第一个抓到手中的,就是治安权,他让郭松龄从新军中抽调了一百多人组成巡查营,专司襄阳城里的治安巡逻,那些坑蒙拐骗欺行霸市的地头蛇,抓住一次狠狠收拾一次,管你是知府老爷家的什么人,照打!至于还想借着洋传教士欺压百姓的二鬼子,更是先打再讲理,不过貌似和这些悍兵没什么道理可讲。如此仅仅过了两个月,襄阳城里的治安立刻变了样,乱世还需重典,林云对此深信不疑了。
抓了权还落了个好口碑,林云下一步,就开始和这些官老爷们谈起了生意,毕竟自己初来乍到,很多官面上的事情,还需要他们出来领头,而这些事情,又大部分是和开办工厂有关系的,按林云的意思,就是弄成个工业区,一来方便管理,二来,便于保护,开玩笑,这些厂子以后可是自己的摇钱树啊。不过钱嘛,一个人是挣不完的,襄阳城里大大小小的官员们,也给留出了份小小的红利,这样一来不但百姓称颂,就是这些官们也将林云当成了宝,整日为林云奔波忙碌,比给自己办事还热心些。
现在诸事顺利,林云觉得自己所勾画的蓝图正在一步步的变成现实,然而他此时还没有意识到,一股巨大的暗流将会向他袭来,无从避免而又危险万分。
随着工厂的陆续开办,林云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为这些工厂招工,虽然在工厂建设的同时他已经和这些德国商人一起开办了各种短期的培训班,但是培训出来的工人和工厂所需要的数量相差甚远,更让他头疼的是,很多人宁可沿街乞讨也不愿意来“洋人的工厂”工作。在他们眼里,大清国的子民哪里能卑躬屈膝的给洋人干活?虽然林云想尽了办法,可是来工厂应征者还是人数寥寥。
面对这样的情况,林云感到有些棘手,也感到深深的悲哀,一个封闭的愚昧的政策对于民众的影响实在太深远了,而这样的影响又不是短期内能够消除的,怎么办?这个问题亟需解决,否则工厂建成后将因此无法生产,自己的计划就会就此夭折。
其实站在这个时代的人的角度想一下,就很好理解了。开放港口,通商、允许洋人开办工厂,这些东西的到来往往伴随着一纸不平等条约,这是丧失国家主权、出卖国家利益的卖国行为,是耻辱,也是人们最为痛恨的。
但是耻辱怎么消除?难道还死守着老祖宗的祖训落后下去?难道非要等洋人用枪炮来打痛了之后被迫委屈的接受西方的先进科技?富国才能强兵,强兵需要富国啊!
必须采取强制手段了。林云下了狠心,等你们自己觉悟,黄花菜都凉了!一项按户抽丁的政策迅速制定并开始实施了,凡是家中有男丁者,必须按比例出人入厂做工,在强权面前,人们抱怨归抱怨,该出人的还得出人。另一方面,林云相继设立了三所新式学堂,其中还包括一所女校,当然这一条很受夫人的支持,以至她辞去了报馆的工作,亲任女校的校长。开办新式学堂,林云的目的不外乎一条,开启新一代人的智力,让他们接受新的思想,开阔其眼界,活泼其身心,成为新世界的建设者!
林云的所作所为,渐渐的引起了张之洞的注意,本来这个年轻人是很为他看重的,他觉得林云是个很有才干的人,特别是在训练新军、指挥作战上表现出让人称羡的才华,可是随着林云在处理和德国人的冲突之后的种种行为来看,他隐约觉得,这个年轻人正在一步步的摆脱自己的控制。
同意林云将军校搬迁至襄阳,他就有些勉强,若非考虑到德国人吃了这样的暗亏,恐其另寻事体,加之襄阳地方官员们的联名恳求,他还真的有些不愿意,等林云请调新军入襄阳驻防时,他便拖延了些日子,可是林云请调一次便没了下文,倒让他觉得自己多心了,再一想想还是要拉拢为主,也就准了林云所请,将新军调驻襄阳。
待林云将德国人引去襄阳开办工厂,张之洞便觉得有些不妥了。这对洋人开放通商口岸、允许其开办工厂的事情最是遭人诟病,况且这是朝廷严令禁止的事情,他一个小小的军校校长,怎么敢做出这等事情?虽然林云给自己的解释是这些厂子均是由襄阳地方与德国人合办,所获利益除洋人所得部分之外统交于地方支配,用于开办新式学堂、修路架桥,另一少部分留于军校发展及新军军饷,可张之洞总是放心不下,好在朝廷此时正忙于搞变法维新,政令朝令夕改,诸事繁杂,并不见有人参劾自己纵容林云在襄阳里通外国出卖大清利益,所以张之洞一直犹豫不决,到底该如何处理林云和他在襄阳做的这些事情呢?
就在这年六月,传来了乱党在广州举事,旋即被扑灭镇压的消息。
第二部 铁血狂潮 第十三章 暗流(中)
林云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刚建成的兵工厂内和德国技师试验新式步枪。他听完之后,心中说不上是种什么感觉,为他们的失败惋惜?为失去可能的盟友而遗憾?还是为这些热血青年的死而悲痛?都有,可是这又能改变什么呢?林云深知,要想再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自己就必须早日完成那个目标,不然这样的事情,还将陆续出现。
也由于这个消息,林云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第一次听到了孙中山的大名,事败之后,孙中山潜返香港,香港英政府以“从事政治活动”把孙中山先生驱逐出境,孙中山先生乃偕陈少白、郑士良同渡日本,小住横滨,并赴檀香山、美洲、欧洲各地向华侨宣传革命。
这时的华侨风气闭塞,对革命的大道理也不十分了解,因此孙中山先生所过之处不太受华侨欢迎。当孙中山先生由美洲前往英国时,竟在伦敦被清使馆诱捕,扣居使馆,幸得英籍老师康德黎仗义营救,才告脱险。由于这次事件震惊国际间,遂使孙中山先生声名大噪,使得林云也常听人谈起他,可对于孙中山先生的评价,却毁誉参半,毁之者多属地方官员,恨此人意在推翻清廷,鼓吹革命,而誉之者多为军校教官学员,认为其人所倡导之革命很有新意,林云则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既不打压地方官僚的反动言论,也不扼杀军校中的求新求变之意愿,好在这种事情他现在总算做的圆滑许多,不再向以前那样刻意为之了。
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军校管理和工厂管理两个方面,至于地方上的事情,只要不危害到他的这两项事业,他也懒得去管。军校管理有郭松龄具体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