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资本大唐 >

第175章

资本大唐-第175章

小说: 资本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蚺员叩男∠镒幼呷ァ

看到这个瘸子的狼狈样,王况立刻翻身下马,紧跑几步看样子想上前帮忙,不过却被崔玉追上来拉住,一脸焦急地说道:“王兄,千万不要莽撞,难道你忘了伯父的脾气?”

崔玉的话立刻让王况冷静下来,目光复杂的看着前面慢慢拖动身躯向前移动的那个人,跟圈微微泛起几分红色,过了好一会,才用颤抖的声音说道:“也好,反正这么多年都忍了,也不在乎这一时半会的。”

李愔看着两人的表现,心中已经可以肯定,刚才走过去的那个瘸子就是他们要找的人,只是让他奇怪的是,一向定力十足的王况,现在却表现出如此激动的模样,他到底和这个人是什么关系?

想到这里,李愔走上前开口问道:“王兄、崔兄,这个人是……”

既然已经来到太原城,而且李愔已经看到了那人,崔玉和王况就没必要再保密,对视一眼后,崔玉上前一步叹气道:“殿下,想必您也看出来了,这人正是献策之人,另外……”

崔玉说到这里时顿了一下,扭头看了一眼王况,这才深吸了一口气,再次说道:“殿下,此人名叫王安,不但是一位才华盖世的智者,同时还是王兄的父亲!”

听到崔玉的话,本来一脸痛苦的王况长叹了口气,眼睛紧闭起来,两行清泪从脸庞滴落。

而李愔听后却是大吃一惊,他实在没想到,刚才过去的那个乞丐般的人物,竟然是王况的父亲?可是王况不是太原王氏长房出身吗?他的父亲怎么会落魄到如此地步,而且以王况所掌握的财富,又怎么可能任由父亲变成如此模样?而且看他的样子,似乎也不像是个不孝之人啊?

想到这里,李愔一脸疑惑地看向王况,可是他现在一脸悲伤,这时候实在不适合打扰他,至于崔玉,他却一把拉住李愔说道:“殿下,这件事十分复杂,咱们先跟在王伯父的后面,不过千万不要打扰他,路上我再向殿下详细解释!”

前面王安的腿脚虽然不灵便,但这时已经走出很长一段距离,眼看就要转过街角,李愔一看也对,当下跟着崔玉一起,拉着王况就跟了上去。王安喝了不少的五王醉,特别是出门被小风一吹,酒意再次上涌,满心都在如何保持平衡,不把手中的食盒打翻上面,因此对后面跟着自己的李愔众人根本没有在意,而崔玉也慢慢地将王安的一些情况讲了出来。

王安既然是王况之父,自然也是出身于太原王氏,而且在年轻时,还是王氏年青一辈最出色的子弟,不到二十岁就高中前隋时的进士,不过因为年纪小,再加上族中的安排,王安并没有在长安任职,而是被外放到外地,成为一县之县令。

其实当时明眼人都知道,王安之所以外放为官,就是太原王氏在给他镀金,等任期一满,就可以进到大隋的政治中心,有了外放的资质,升官也更加快捷。而王安对这些倒不在乎,他当时带着读书人的满腔热血,只想凭自己的才学造福一方,对于以后的升迁什么的,却并不怎么在乎。

不过现实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无比残酷的,满腹圣的王安遇到和千年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一样的问题,那就是感觉自己以前所学内容,与现实存在的问题大部分都对不上,有时候即便遇到书中提到的问题,可是若按书中给出的解决之道办,反而会将事情搞的更糟,这让当时还十分年轻的王安,对自己花了十几年读来的圣贤书产生了几分怀疑。

当时王安所管理的那个县,虽然不是特别贫穷,但因为隋末时,劳役税赋极重,因此县中民众的生活并不好过,县中百姓一整年都吃不上几顿饱饭,甚至大半年的时间内,都要靠野菜充饥。看到这种情况,做为一县之长的王安深深感到一种愧疚。

无法从圣贤书中找到解决之道,但心性坚韧的王安却没有放弃,而是开始动用自己的眼睛和脑子,一边观察一边思考,而在观察思考的同时,他也交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用于实践。

作为一个传统的读书人,想要改善治下百姓的生活,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土地,在他的带领下,县中百姓开始大兴水利开垦荒地,经过两年时间的发展,让县中的耕种土地增长了三分之一。

不过很快王安就发现,只靠增加土地这个办法,虽然能增加不少的粮食,但却终结果却只是让百姓在一年中多吃几顿饱饭罢了,县中百姓大部分还是十分贫穷。而且县中的土地和人口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增长,因此就算投下再多的精力,最后的收成也就那么多!

面对这种情况,王安很快将自己的眼光从土地上转移开来,农业创造的财富有限,那他就搞工业,借助当地几样销路不错的竹器制品,在县内大搞手工业,工业起来了,商业自然也跟着繁荣,县中百姓在以农业为主的同时,又可以做工挣一份工钱,收入立刻就翻了几翻,生活也随之富裕起来,也就是在这时,让王安第一次感受到工商业的力量,并且深深为之吸引,开始仔细研究工商业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和贡献。

但可惜美景不长,在王安刚研究出一点头绪的时候,隋末群雄并起,他所在的县以富裕闻名四方,如此一份肥肉,自然引得无数人垂涎,王安虽然极力组织县中百姓自卫,可惜寡不敌众,后来被窦建德的部队攻破,而他在心腹家人的拼死护卫下只身逃了出来,幸好他的家小都已经送到太原,这才没有陷于敌军之手。

自己的治所被破,大隋又是奄奄一息,王安报国无门,只得回到老家太原,不过他并没有放弃对工商业的研究,等到大唐李氏崛起,并以席卷天下之势扫荡群雄,李唐帝国如日中天之时,王安总算将自己的学说整理出来。

受儒家影响,中原大地向来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这句话本来没有错,但错就错在,儒家将农业的作用无限夸大了,农业可以提供人类生存必需的粮食是不错,但是因为自然规律所限,一个人在土地上创造的财富其实是有限的,而人活着,除了第一需求的吃喝之外,还有其他更高的需求,比如穿衣、住房、交通等等,这些都不能靠土地直接产生,而是靠其他人来创造,而创造这些更高需求的,正是受儒家鄙视的工商业。

正是基于这一点,王安将工商业的作用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并使之成为一种学说,同时开始向周围的朋友传播。不过他的这种作法,却引起族中长辈的严厉禁止,毕竟这种颠覆儒家经典的学说,已经动摇到了各个世家大族存在的根本。

对于族中的禁止,当时才二十多岁的王安十分的不服,毕竟这是自己多年的心血,而且他也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于是年轻气盛的他决定离开太原,去长安宣传自己的学说,另外他也听说,当时大唐初立,官员严重不足,正是自己大展拳脚的好时机。

也正是在这种想法下,王安到达长安宣传自己的学说,可是在儒家这种大环境下,他大力宣传工商业的学说却根本不被人接受,甚至被斥为歪理邪说,对于这种情况,王安早有心理准备,因此并不气馁,一边坚持不懈的宣传自己的学说,一边寻找志同道合者,慢慢的,凭借着自己超人的学识,吸引了不少人与他进行探讨,虽然没有完全接受他的观点,但却也不再像之前那么排斥。就在王安在长安的境况一步步好转时,忽然却遇到来自背后家族的阻挠。

第一百一十一章 工商论

先是太原王氏一连向他下了数十个召回,命令他立刻返回太原,不得在长安逗留,同时还禁止他再宣传自己的学说。

本来王安就是因为族中禁止,所以才来到长安,没想到家族还是不依不饶,要将自己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局面给毁掉,心中激愤之下,对族中的命令不管不顾,依然我行我素。当时的王安还是太年轻,再加上他自小就是族中的天之骄子,根本没想过家族会拿自己怎么样。

可是当年的王安却根本没有想过,自己宣扬的学说已经冲击到儒家学说的根本,做为儒家学说衍生出来的士人阶层,根本不会容许这种学说有生存的空间,而做为士人阶层代表的五姓七望,自然是消灭这种异端的急先锋。

也正因为如此,太原王氏看到召回王安没有效果,果断对他做出处罚,先是让族中断了王安的供给,长安大居不易,没钱他根本没办法生存,然后又让王安的父亲,也就是王况的爷爷亲自下令让他回来,所谓父命不可讳,任他再怎么倔强,却也不敢违抗父命,再加上身无分文,只得乖乖地回到太原。

不过王安刚一回来,立刻就被限制了人身自由,被关在家中不准外出。他的父亲也是族中的重要人物,对自己这个聪慧却又离经叛道的儿子十分痛心,对他所宣扬的那套工商兴国的学说,更是十分痛恨,严格执行着族中的命令,不让王安有任何外出的机会。

不能外出的王安依然没有气馁,他在长安的那段时间让他眼界大开,结合自己为官时所总结出来的实际经验,再加上自己思考所得来的一些东西,使得他萌生了著书立说的想法,刚好现在有时间,可以静下心来新来下笔。

正是在这种随遇而安的心态下,王安开始动笔写下影响自己一生的一本书,而且这一写就用了将近十年,光草稿都存了满满两大间屋子,书成之后,王安将这本论述工商与国家、社会、个人等各方面关系的巨著命名为《工商论》。

将工商论完成之后,王安兴奋的大醉三天,然后偷偷找人准备印刷成册,秘密的送给长安的一些朋友,想通过他们传播出去。因为他这十年都躲在屋子里写书,所以太原王氏对他的监视也放松了许多,这使得王安前期的计划十分成功,工商论很快被印刷成册,并顺利的送到了长安。

就在王安以为大功告成之时,太原王氏也终于发现这本署名王安,并在秘密流传的工商论,这下族中的高层终于震怒,不但发动整个王氏的势力,而且还连络五姓七望的其他几家,合力将所有流传出去的工商论收缴回来,然后当着王安的面,不但将所有书全都焚毁,甚至连他辛苦十年的手稿也都付之一炬。

看到前半生的全部心血付之东流,而且还是自己的父亲亲自动的手,这让王安一时间无法接受,急怒攻心之下,整个人竟然变的疯疯癫癫,每天堵着王氏宗祠的大门,从轩辕皇帝开始骂起,一直骂到将王氏推到天下名门的王允,然后又从王允骂到现在的王氏宗族,将当时掌权的王氏族人挨个骂了个遍,甚至连他的父亲也照骂不误。他的才学好,虽然疯了,但骂起人来却还是不带重样的。

王氏宗族看到王安被气疯,本不想再和一个疯子计较太多,可无奈王安骂的太凶,而且连祖宗也一起骂,他们实在丢不起那个人,最后一致决定将王安逐出家族,而王况的祖父也对自己的这个儿子失望透顶,随之也与其断决父子关系,甚至还做主,让当时已经十几岁的王况也与王安断决父子关系,从此之后他只有孙子,没有儿子!

如此一来,疯疯癫癫的王安就被孤身赶出家门,不过王况的祖父毕竟对儿子还是有几分真情的,因此开始对王安的生活也做了些安排,不但分给他一套院子,吃穿用度也都从家中支取,甚至还派有仆人照顾,每隔几天也有医生帮他诊治。

但是因为儿子这件事的打击,使得王况祖父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家中的大权旁落,被王况的二叔,也就是王安的弟弟夺得。开始这个庶出的弟弟还表现出几分大度,对变成疯子的大哥还是按照父亲定下的规矩照顾,但是后来对家中大权掌握稳固后,就慢慢的断了王安那边的用度,任由王安自生自灭。

没吃没穿再加上疯疯癫癫,王安慢慢的真的变成一个无家可归的疯子,而且由于他特殊的出身,使得全太原城都知道有这么一个疯子,而且不少无聊的人看到王家真的对王安不管不问后,开始将他当做取笑的对象,平时肆意嘲笑侮辱,至于王安以前的亲戚朋友,也都一个个躲起来,刻意的将当年那个玉树临风的王安王公子给忘记了。

不过王安的厄运并没有这样结束,做为他的儿子,王况也受到牵连,当初在王况的祖父还在时,自然没人敢对王况如何,但是随着家中被二叔把持,对他这个长房长孙自然看不上眼,处处都刻意的打击排挤。

幸好王况遗传了父亲的聪慧,而且在二叔的打击下,也慢慢懂得了隐忍,就算知道父亲在外被人欺负辱骂,也不敢去看他,怕被人抓住把柄,而且平时族中兄弟骂他是疯子的儿子时,他也不开口辩解,只是一心用功读书,想考个功名之后,再将父亲送出太原。

但是事与愿违,无论他再怎么小心,却还是被有心人惦记上,就在他不到二十岁考中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