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辛亥大军阀 >

第651章

辛亥大军阀-第651章

小说: 辛亥大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言,请求陈敬云撤换程子贤这个作战不利的将领,尽管他们表面上是对程子贤不满,但是程子贤可是他手底下的人,第五军可是归属第四集团军所辖的,也就是说他们表面上是对程子贤不满,但实际上是对李连阳意见多多。
    李连阳非常清楚,尽管现在是国战当头,当时中''方也并不是铁板一般,海陆空三军的矛盾和冲突就不说了,就是陆军自身也是的山头林立,派系众多,这争权夺利的事情可是天天都有。
    而这种矛盾在陈敬云决定设立八大集团军之后才是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如今中国陆军的现役上将已经超过了三十人,这都还没有算那些预备役状态的二十多年纪老迈的上将。中国陆军有三十多个现役上将,但是上将职位的实职才多少呢?参谋部、装备部、后勤部这三大总长、八大集团军的八个集团军司令,也就是说,全部加起来一共才十一个上将实权位置。
    而这也就是说有大部分的上将是没有实职让他们担任的,大多数的都是挂着一个国家军事委员会中央委员的名头,然后进行工作,而这种工作是没有具体名义的,都是以各种各样的名义,比如之前陈仪在前几年的时候,正式头衔除了国家军事委员会中央委员外,就是总统府西伯利亚地区军事顾问,是以顾问的名义组建办公室,然后负责中国陆军在西伯利亚地区的防务工作。
    而这种顾问的头衔并不属于军方的正式职务,某种意义上更像是陈敬云的私人顾问。
    中国陆军的现役上将比较多,那么对于实际职位的争夺自然也就比较激烈了,毕竟他们一个个都是从战争从走出的将领,哪怕是熬着资历上来的也是有着过人的战功,这些人那里会坐视别人率领一大集团军在外头威风,而自己只能在南京给陈敬云当顾问啊。
    所以只要有机会,他们不会介意把李连阳给拉下来,然后自己坐上集团军司令的位置。
    有着这些事情在,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南京那边对李连阳的第四集团军行动缓慢而有着较大怨气了。
    李连阳是知道这些的,所以才会在第三师一在突厥斯坦那边打了个胜仗,就迫不及待的给南京发去了战报。
    果然,和他想的一样,这份战报一到了南京,就是让很多人暂时停下了议论,不过那些人很快就是把舆论直接转到了李玉挺身上,彷佛第三师打了胜仗就没他李连阳什么事一样。
    总统府,陈仪道:“这个李玉挺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长途奔袭两百多公里,不但一举拿下了突厥斯坦,而且还主动出击击溃了俄军一个师,这前后数曰里头已经造成了俄军三千余人的伤亡,而且自身的损失极小,正是有着第三师的奋力作战,才让阿雷斯那边有了充分的时间发动总攻,不然的话中亚铁路这条线就难打了”
    陈敬云自然不知道陈仪这话里头有着属于他自身的考虑,他这话里头半句都没有提李连阳,而是把主要功绩都推到了李玉挺身上,而且还顺带贬低了一把程子贤。至于原因嘛,其实也简单,当初李连阳从参谋部总长这个位置上离任的时候,并不是推荐陈仪接任,而是推荐了林飞泰接任,然而林飞泰又是和陈仪一直不对头,早年大家都还是师长的时候就是相互看不顺眼了,到了后来见面都不说话了,各自的派系也是暗自斗了不少。再者,程子贤也是和李连阳关系密切,当年程子贤担任作战司司长一职就是李连阳大力举荐的,要不然程子贤也不会顺利晋升到中将并担任一军之长。
    至于李玉挺,这个人的军衔还算比较低,区区一个少将而已,还影响不了上层的斗争,而且这个李玉挺是和沈纲关系密切,乃是沈纲派系的人。
    他陈仪和沈纲的关系还算不错错,那扶持扶持李玉挺也就顺理成章了。
    他们这几个人都是陆军上将,也都是老资格的上将,身后可都是有着一个大派系的,没事就斗来斗去,而陈敬云也是知道这种情况,不过他没有阻止,反而有时候还会主动推一把,军队有山头,有派系不可怕,怕就怕他们上下一心,抱成一团。
    今天陈仪这话里头有着什么意思,陈敬云自然是听得出来的,玩了政治这么多年,如果这些小手段还看不出来的话他也不用当这个总统了。
    但他还是和以往一样,并不过多的关注他们之间争斗,他需要的胜利!只要手下的将领能够带给他胜利,那么他就满足他们的权力欲望。
    这个李玉挺还是打的可以的!陈敬云虽然没有亲历当时的场面,但是从战报上看来,这个李玉挺还是很油腻当年左玉刚的风范的,够果断,指挥能力也够强,是个好苗子。
    心里头有了这些计较后,陈敬云当即道:“嗯,给第三师发个嘉奖的电报,再让第四集团军上报一个有功将领导的名单,依功嘉奖!”
    他虽然没有明说要提拔李玉挺,但是有时候话是不用说的太过明白的,陈敬云的这话就已经代表着他已经肯定了第三师的战功,而身为第三师师长的李玉挺自然是能够捞到战功的头名了。
    按照常理来说,李玉挺的第三师就算是攻占了突厥斯坦,击溃了俄军一个师,但是这种战绩也只能说一般,并不值得大书特书,但是没两天,正在前线率领部队激战的李玉挺却是得到了第四集团军的信,说是李玉挺被授予了黄金双剑勋章,不曰就会有南京过来的人为他进行授勋。
    一枚黄金双剑勋章,而且还是对俄作战中第一次被授予的黄金双剑勋章,这让李玉挺都觉得自己是被上天所眷顾了。
    然而在李玉挺被授勋的同时,第五军的程子贤却是连接接到了来自参谋部的训令,陈仪亲笔签发的训令要求程子贤要发挥出英勇奋战的精神,带领第五军早曰攻克阿勒斯。这训令全篇都是鼓励的话语,但是程子贤却是感到那个脸被扇的啪啪响,他的顶头上司李连阳也是脸色阴沉无比。
    “给告诉程子贤,就说我会抽调了部队驻防铁路沿线,让他抽调部队加速进攻阿雷斯,三天内我必须看到结果!”


第八百零七章 阿斯塔纳攻势
    就当李连阳为了攻克阿雷斯而想尽了办法的同时,中国第五集团军在西伯利亚地区的行动也算不上怎么顺利。
    西伯利亚地区的战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阿斯塔纳方向,另外一个则是巴尔瑙尔方向。阿斯塔纳也就是后世哈萨克斯坦的首都,而在今天这个城市是中亚地区最为重要的城市,同时也是二三十年代中俄苏军事对持期间,苏军在中亚地区的重要据点,其战略地位可是和鄂木斯克、阿雷斯相当的,如果说当时的鄂木斯克是阻挡俄军西进的重要据点,那么当初的阿斯塔纳以及阿雷斯就是阻挡中国陆军西进的战略支撑点。
    不过当初俄军进攻苏军的时候,他们是直接利用大批的快速机械化部队绕过了鄂木斯克,并切断了鄂木斯克内的苏军补给,形成了包围,迫使苏军主动放弃了鄂木斯克,拿下了鄂木斯克后,失去了鄂木斯克这个重要的支撑点,不远的阿斯塔纳自然也就抵挡不住俄军来自侧后的进攻,加之当时在外界看来中国的态度还非常暧昧,苏俄也是怕中国突然参战,然后和俄军形成包围,所以说在鄂木斯克被俄军拿下后,中亚地区的大量苏军是主动放弃了固守的阵地,然后向西撤退,为的就是避免因为中国的突然参战而让苏军在中亚地区部署的上百万部队遭到歼灭姓打击。
    俄军占领阿斯塔纳后,自然也是作为了中亚地区的重要战略支撑点来支援西线的对苏作战,而中国对俄罗斯共和国宣战后,这里又是成为了俄军抵抗中国进攻的桥头堡。
    从西伯利亚地区的中俄战线上看来,俄军是以巴尔瑙尔、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阿斯塔纳形成了一个由四个战略城市支撑的防御区。
    而兵力上也比较雄厚,除了俄罗斯共和国的大量二线部队外,大批原本参与对苏作战的俄军也是沿着西伯利亚铁路东返,并参与到抵抗中国进攻当中。
    可以说到了十月底的时候,俄军已经是通过紧急调动,把主力从西线调到了东线,这固然是减轻了苏俄的压力,让苏俄避免了东线崩溃,而且也可以让苏俄抽调兵力增援西线尤其是莫斯科方向,而这一点也是中苏两国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但是这同样也就造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大量西线主力部队的东返,俄罗斯国防军在东线,尤其是西伯利亚一带的防御兵力越来越雄厚,也就让中国陆军的进攻变的更加困难。
    造成中国陆军进攻迟缓的除了俄军兵力迅速回援外,也和俄罗斯境内的深冬气候有关,俄罗斯的冬天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忍受的。
    尽管中国陆军有着常年驻扎西伯利亚的经验,对于冬季作战也有着深入的研究,北方部队的各项装备也是充分考虑到了俄罗斯的气候以及地形,但是到了实战中,依旧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诸多问题。
    比如最为重要的就是大量坦克在作战中被冻住,要知道西伯利亚这些夜间零下几十度都是极为正常的事情,很多时候往往早上起来很多中国的装甲兵们就发现自己的坦克被冻住而无法启动了。
    这里说的被冻住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中国使用的是汽油机的因素,也不是中国使用的汽油发动机是液冷的散热模式。很多人都认为汽油机是不适合在冬季作战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冬季作战中,柴油发动机的表现不会比汽油机好到哪里去,风冷发动机也不会比液冷发动机有什么好的表现,能不能在冬季作战中取得良好的防冻效果,最直接的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你的防冻液够不够!
    不管是德国坦克还是苏俄坦克又或是俄军坦克以及中国的坦克,甭管是什么四号还是T34又或者是中国T912系列,他们在寒冷地区作战的时候都极度依赖防冻液,一旦没有了防冻液,个个都得趴窝。
    在二战期间,讨论汽油机还是柴油机又或者是风冷以及液冷那个更适合冬季作战都是伪命题。因为他们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真正影响各国使用什么坦克发动机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各国的工业基础,中国的汽油发动机受到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所以技术成熟可靠,而战时经济中大量坦克的生产也是需要依赖各大汽车公司的转产,这一点和美国以及英国的情况都是比较相似的。而德国除了这些因素外,还因为他们自身缺乏石油的缘故,严重依赖煤转油的他们除了汽油发动机是别无选择,至于苏俄和曰‘本,那纯粹是汽油发动机技术不过关,只能用柴油机,苏俄早期的T26、BT57系列也都是用汽油机的,后来T34用柴油机的理由很简单,他们研发不出来大功率并成熟可靠的汽油机,只能用原本作为航空柴油机研发的柴油发动机拿来直接用了。
    其他国家先不说了,单说有着冬季作战需求的德国苏俄、中国这三家,至于俄军用的是中国坦克,没有列入讨论的必要。这三家里头以各国现役主力坦克为例子,德国的四号坦克的发动机是液冷汽油发动机、苏俄的T34是使用液冷柴油发动机、中国的T912以及T15使用的是液冷汽油发动机。
    而这三家的坦克发动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在冬季作战的时候都需要大量的防冻液。
    什么是防冻液呢,就是乙二醇。
    而中国的坦克以及各种装甲车和卡车之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大量冻住,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后勤部补充的乙二醇远远无法跟上前线部队的大量消耗。
    这种问题同样出现在其他两家里头,只是严重不严重而已。
    前线作战的部队出现了诸多问题后,也是让中国陆军后勤部受到了极大的指责,靠,你比们冬季作战服准备了那么多,炮弹准备了那么多,偏偏就漏了防冻液,这不是坑人嘛。
    其实这也不怪人家后勤部,中国陆军长期驻扎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原本也是有着充分防冻液储备的,只是这些年来中国陆军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北方地区的部队是各种车辆一天比一天多,这里头增加的坦克数量还算不多,但是其他的履带式车辆,轮式车辆的数量增加是非常多的,而这些车辆无一例外都是需要防冻液的,。而且作战期间中国部队是经常进行大范围的机动,造成了运输补给的进一步困难。这也就造成了后勤部在北方地区储备的防冻液短时间内被大量消耗而无法及时得到补充。
    冬季作战给中国部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不过这同样的也给俄军带来了更大的问题,理由很简单,那就是俄军原本的各项军事物资都极度依赖中国,他们自身是没有成体系的工业,在俄军进攻苏俄后,中国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