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司马懿吃三国 >

第158章

司马懿吃三国-第158章

小说: 司马懿吃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丕只得开始点名:“曹休,你的意见呢?”

曹休暗暗揣摩着曹丕的心意,沉吟着开口了:“陛下,依微臣之见,刘备摆下的这是‘一字长蛇阵’,正与您当年随先皇亲征袁绍孽子袁谭时在南皮之役所见到的那一场战阵相似,依山傍林,恃险而列,易守难攻,可进可退——江东方面未必对付得了!”

曹丕在南皮之役时不过是位居偏裨而已,哪里还记得曹操到底是摆下了什么“一字长蛇阵”还是其他的什么阵法?但曹休既然这么暗暗吹捧他有“宿战经验”,这让他听起来心底还是很感舒服的。于是,他笑眯眯地微微颔首不已,又瞧向了曹真。曹真亦是颇为乖巧之辈,连忙应声而答:“曹休将军说得对!微臣之意正与他相仿!”

曹丕目光一转,看向了夏侯尚。

夏侯尚却微微皱起了双眉:“陛下,刘备列下的这‘一字长蛇之阵’固然厉害,倘若江东方面从其首、腰、尾三处同时发兵狙击,只怕刘备亦是左支右绌、难以招架!”

陈群这时却开口辩道:“夏侯将军所言不无道理。不过,据微臣得知:此番在夷陵与刘备老贼对峙者,乃江东韩当、周泰诸将也。他们均是中人之材,战术平平,纵是想到了自刘军连营首、腰、尾等处‘三管齐下’的狙击之计,也未必能奈刘备他何?”

“但这依山傍林摆设‘一字长蛇阵’的弊病也确实很明显啊:山野丛林之间,不同于南皮平阔之地,要想‘首尾呼应’‘前后回环’,这是何等不易啊!”夏侯尚听了,不禁立即反唇相驳起来。

就在此刻,曹丕大袖一举止住了他,缓缓言道:“数日前曹仁大将军从襄阳前线送来军情讯报,韩当、周泰等在夷陵与刘备老贼交战不利,已经连输了四五仗——陈令君所言是也,夏侯爱卿不得妄驳。”

夏侯尚见曹丕这般说来,只得悻悻然闭住了口。

“贾太尉,您是两朝重臣、智士之杰,却不知对刘备老贼与江东方面在这夷陵对峙之事有何高见?还请指教。”曹丕转过来脸来,朝向端坐于自己右手一侧的太尉贾诩,恭恭然而问。

贾诩轻轻抚着胸前花白的胡须,脸上浅浅地笑着,抬眼向司马懿那边一瞥,徐徐而言:“陛下,老臣年衰神惫、体弱意荒,实是不堪受您垂询。不过,老臣倒是记得,司马仆射多年跟从先帝周旋疆场,颇晓兵机、嘉谋屡中,当年暗联孙权以制关羽的绝妙奇计便是他适时而发,终于大见成效。陛下何不向他询问?”

“唔……贾太尉这一番推贤让能、高风亮节之举,当真是,当真是难能可贵啊!”曹丕初听贾诩之言时,脸上不禁微微一滞,倏地便又反应过来,马上从眉眼间溢出浓浓的笑意来,将所有灿烂的表情都投向了坐在对面长席末尾的司马懿。

司马懿假意装出受宠若惊的模样,急忙双手一拱,谢过了贾诩的推举,然后转身迎视着曹丕那一脸的假笑,不疾不徐地开口奏道:“贾太尉如此谬赞微臣,微臣实在是汗颜之极。不过,对这刘备老贼在夷陵一带依山傍林摆下的八百里连营,微臣倒是确有另外一番看法。依微臣之愚见,此乃刘备老贼的‘示敌以弱、欲擒故纵’之计。他岂不知八百里连营、一字长蛇之阵的种种弊端也?恰恰相反,他正是以此破绽为香饵,故意置己于险地而诱敌来攻,然后伺隙而发、反手一击。江东孙权先前任用韩当、周泰等心浮好胜之徒以敌之,自然是连战连败,难以得手了……”

听到这里,夏侯尚与陈群不禁相顾而惊:这司马懿此言,既知夏侯尚所见之弊而更巧,又察陈群所言之情而更实,同时洞悉了他俩共见而不深的兵机之精微处,委实不同凡响——他俩急忙屏住呼吸继续认真听他讲了下去:“……倘若孙权觑破其中的玄机,及时选调持重老成之士而临之,则刘备危在不测矣……”

这句话一出,曹丕比夏侯尚、陈群显得更为震惊,睁大了双眼直盯着司马懿:“司马爱卿,今晨卯时朕刚刚收到曹仁大将军送来的八百里加急快骑讯报,还没来得及告诉诸位:孙权已于前日临阵换将,设坛亲拜陆逊为江东三军大都督,赶赴夷陵与刘备对敌……”

“哦?孙权已将陆逊换成了抗蜀主将?”司马懿听了,双眸亮光隐隐一闪,眨了眨眼帘,若有所思地讲道,“对于陆逊此人,微臣倒是略知一二。当年微臣辅佐先帝在许昌(曹魏开国后改“许县”为“许昌”)一带抵抗关羽北侵之际,微臣从江东方面报来的机密消息中得知,正是这个陆逊苦心施展的‘骄兵纵敌’之计麻痹了关羽,使得关羽妄自尊大,放松了对江东方面的警惕戒备,才让吕蒙后来‘白衣渡江、乘夜奇袭、偷取江陵’的诈谋一举功成!这陆逊深有韬略、诡计多端,刘备只怕前景有些不利……”

“司马仆射,休倒是听闻那个陆逊不过是孙权之兄孙策的上门女婿而已,完全是凭着裙带关系攀附而上的‘暴发户’之徒罢了!他哪有你说得那么厉害?恐怕江东军中韩当、周泰等孙氏宿将都未必信服于他……”曹休闻言,不禁在旁撇了撇嘴,嗤然而笑。

司马懿双目顿时寒光凛凛,深深盯向了他:“曹休将军,陆逊此人到底厉不厉害,日后我等自然会知道的。”

“那么,依司马爱卿之见,我大魏此刻又当如何因应此事?”曹丕脸上的神情恢复为了一片沉静,慢慢开口问道。

司马懿面色一正,肃然奏道:“陛下,当今之际,孙权既已将其得力干将陆逊和江东大部分精锐主力调往夷陵西抗刘备,则他的东翼一线必是大为空虚……微臣恳请陛下速速调遣一位方面大将担起东征之任,与驻守淮南的张辽、臧霸等将军自合肥城齐头并进,直捣江东腹地——如此‘天降神兵’,则孙权定然难撄其锋,必会举众而降!待得孙权一降,我军沿西而进、长驱直入,再与陆逊合兵一处,乘隙击破刘备老贼,则大魏‘一统六合’之伟业指日可成矣!”

“这个……张辽、臧霸等大军万一渡过长江,而孙权却仍拼死不降,届时又当如何?”曹丕面有疑容,蹙额而道。

“孙权若是拼死不降,我等自当戮力进取,夺下武昌!武昌一得,孙权纵是不降,所剩者也唯有束手待毙一途而已!倘若曹仁大将军再从襄阳南下横扫而来,连陆逊亦是自顾不暇……”

“可是,假如孙权逃到荆西之境,反而又与刘备老贼如同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那时一样联手对抗朕之王师呢?”

“这一点,确也不可不虑。不过,陛下,您此刻于东则据有武昌以扼之,于北则雄踞襄阳以压之,同时自东、北两路发兵袭之,孙权、刘备纵是有心联手,而大势所逼、实不能敌,他俩至多也只能窜回巫峡苟延残喘罢了……”

“这个……此事须得容朕下来后再细细思量一番。”曹丕默思半晌,最后仍是摇了摇头,“依朕之见,还是应当等到刘备老贼与陆逊小儿在夷陵一带斗得两败俱伤之后,我大魏王师再乘隙而出,方可坐收渔翁之利……”

司马懿一听,脸上表情不禁一僵:“陛下,古语有云,‘智者贵于乘时,时至而勿疑。’如今孙刘双方在夷陵相持不下,角斗正酣,恰是我大魏乘隙出击一举底定的天赐良机!倘若稍有迟疑,我大魏应之恐又不及矣!怎可守株待兔坐失良机?”他讲到这里,不禁触动了衷肠,恳切无比地奏道:“请恕微臣直言,当年先皇在世之时戮力征伐多年,也没有等到眼下这般良机——而陛下天降洪福、幸得此机,若是任其逝去,日后定然悔之不及!”

曹丕一言不答,只是满面铁青,用手掌紧紧地按着那幅黄杨木雕地图,低下了头粗粗地喘着大气。

一瞧他这副表情,司马懿便懂得他是要固执到底了——自己再谏下去,他说不定就要勃然发作了!他侧头瞟了一下贾诩,只见贾诩正深深苦笑着给自己递来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色。他在心底暗暗长叹一声,只得俯首而答:“陛下圣明。微臣愚见,实是有劳圣虑了。”

曹丕听到他这“有劳圣虑”四个字,便知道他仍不死心,还在暗暗劝谏自己要慎重考虑他的建议。隔了半盏茶的工夫,曹丕慢慢稳定了情绪,干笑数声,借着其他事项把话题扯了开去。

半个时辰过后,御前朝议终于结束了。曹丕坐在御座龙床之上,目送着贾诩、曹真、曹休、夏侯尚、陈群等先后辞去,最后却看到司马懿仍是停坐在原席不动。

他微微皱了皱眉:“司马爱卿……朕已经说过了,朕会慎重考虑你的建议的……”

司马懿在席位上伏身下来,平静而道:“微臣恭请陛下恕罪——此刻微臣所要启奏的,并非征伐武备之事,而是经国文治之略。”

“哦?你且奏来听一听。”曹丕听他这么说,倒是有些好奇起来。

“微臣启奏陛下,自朝廷颁布实施‘九品中正举士之制’以来,尚书台屡奉恩诏征辟察举天下贤士,不料仍是应者寥寥——微臣很是揪心哪!如今大魏代汉而立,却还不免‘野有遗贤’之讥,实乃微臣等的失察失职之过啊!”

“哼!这些所谓的‘名士高人’恃才孤傲,自绝于朕——他们既不奉诏应征,就任由他们待在草野之间孤芳自赏一辈子吧!司马爱卿您何必还为他们操这份苦心?”

“陛下,天下名士高人滞留乡野不得其用,终是于国不利。陛下且当抑情顺理,虚怀折节,屈己从人,广开贤路才是!”

“可是……可是,朕贵为一国之君,总不成像当年一方诸侯西伯姬昌那样御驾亲出访贤渭滨吧?若是这样做了,我大魏皇家威仪何存?朕……朕也不好将他们都绑缚了来啊……罢了,罢了,随他们去吧!”

司马懿一听,心中暗想道:这曹丕终究还是顾念虚荣,贡高我慢,不肯屈驾折节访贤于野啊!不过,他事先早已料到了这一层,在暗暗嗟叹之余,便依着先前想好的思路继续奏道:“陛下若能屈驾折节求贤于野,本是最好。但眼下陛下忙于筹划南征,无法亲自出宫访贤,这一点朝野上下亦是十分理解。其实,天下贤士所以窥测庙堂者,只是‘听其诏,观其行’一途而已。汉高祖初定关中,便与朝野父老‘约法三章’,便以易简之道而获士庶之心。陛下欲得天下贤士之心,就当效仿汉高祖之所为也!”

“朕究竟须当如何效仿汉高祖以易简之道而获天下贤士之心?司马爱卿但讲无妨!”

“这个……请陛下先恕微臣肆言之过。以微臣冒昧之见:这些名士高人在草野之间与朝廷离心离德、徘徊观望,多半是出于对当年先皇诛杀孔融一事心有余悸。而今陛下顺天应人开基建业,须当汲取前车之鉴,切实力行崇文尊儒,廓清王道之举措,方能纳尽天下贤士之心!”

“唔……那么,如何才是崇文尊儒,廓清王道之举措?你且详细奏来。”

“启奏陛下,依微臣之见,崇文尊儒,廓清王道之举有三:一是修缮孔庙以正其位,二是荣显孔氏以彰其宠,三是选贤取士以儒为本!”

曹丕微微点头,道:“司马爱卿所言甚是。那就有劳你下去后拟写一道诏书文稿来,朕要用玺发布天下。”

司马懿面容一敛,缓缓从袍袖中取出一封帛书呈递上来,郑重说道:“这是微臣事先与王司空、陈令君共同构思拟写的一道诏书文稿,恭请陛下审阅。”

曹丕似是吃了一惊,目光熠熠地看向了司马懿,脸上流露出复杂之极的表情来。他欲言又止,沉吟片刻,俯下头去翻开那帛书细细观阅起来,只见上面写道:

昔日仲尼资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当衰周之末,无受命之运,在鲁、卫之朝,教化乎洙泗之上,凄凄焉、遑遑焉,欲屈己以存道,贬身以救世。于时五公终莫能用之,乃退考五代之礼、修素王之事,因鲁史而制《春秋》,就太师而正《雅颂》,俾千载之后,莫不亲其文以述作,仰其圣以成谋。咨!可谓命世之大贤,亿载之师表者也!今遭天下大乱,百祀堕坏,旧居之庙毁而不修、褒成之后绝而莫继,阙里不闻讲颂之声,四时不睹蒸尝之位,斯岂所谓崇礼报功、盛德百世必祀者哉?其以议郎孔羡为宗圣侯,邑百户,奉孔子祀。并令鲁郡修起旧庙,置百户吏卒以守卫之;又于其外广建室舍以居四方前来求学之士。

读罢之后,曹丕连连嗟叹,再无二话,随手提起朱笔就在帛书文稿右上角重重地批了一个“可”字。

搁下朱笔之后,曹丕又蓦地抬起头来,再一次直视着司马懿,嘴角咧开一片深深的笑意:“司马爱卿!似你这忠勤敏达、深沉笃实之才,当朝无人能及啊!这大魏内外的军政万机、四方庶务几乎都被你替朕打理得粗细无遗、本末无失,朕差不多就只该待在皇宫里垂拱无为、逍遥度日、坐享太平了……”

在柔和而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