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凰涅天下 >

第460章

凰涅天下-第460章

小说: 凰涅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是天资奇绝的人物,不可能成为普遍,也不可能成为国家的倚助。
“所以,儒家讲普通人能做的事,不讲求神,讲祭祀,祭祀不是祭天,而是祭出人的诚意。大旱时祈雨,这不是求神,而是诚意动天,这个‘动’,是流动,运动,因为阴阳之气是交互影响而产生变化的,如果老天不下雨,那是诚意促生的阴的气场不够,达不到阴阳化雨的状态,如果让全国的百姓都众志成城地祈雨,你们看老天下不下雨。
“所以,天下不是男性或女性的天下,天地孕育生命之物,分雌雄、男女,阴阳共生,不只是为了繁衍,而是因为阴阳生平衡,有平衡才有秩序,自然的秩序,人世的秩序。”
名可秀翻译后,稍稍停了几分钟,让双目有些呆滞的学者们有个消融冲击的时间。
会场十分安静,无论赞同不赞同的,此时都处于双目放空的状态,因为名可秀说的这些言论实在是太有创见性了,新鲜的让人有些接受不了,抑或者跟不上名可秀的思维,脑子要转一转、想一想,就像碾麦,磨盘要磨一会,才能磨出面来。
停顿了几分钟后,名可秀开始做结语。
“宇宙的规则,自然的规律,是自然存在的,但是,只有当它们为人类解读之后,才会成为人类的“知识”——这就是创知。圣哲之所以成为圣哲,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创知。掌握知识的人们,是人世社会的精英,而学者,是精英中的精英。成为精英,就要承担人类创知的使命。
“我将我们这个时代,称为大时代,因为它将会因为我们这一辈学者的创知,开启一个前所未有的智慧大时代,我们要根据宇宙的规则,创立人世的规则,打破旧的、不利于平衡的秩序,创建新的、有利于平衡的秩序。人类的前进,伴随着跌倒和失败,但不敢于前进的人们,永远达不到真理的尽头,而固执守旧的人们或势力,也必将被时代前进的大潮淹没。
“我为身为华夏学者的一员而骄傲,因为我们华夏学者已经促生了智慧大时代的产生,我们华夏的国家和民族,已经站在了时代的潮头,潮头的方向,将会是世界前进的方向!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只是宇宙规则之下的一小部分,远远不是宇宙规则本身。学者追求真理永无止境,前进的脚步也永不会停止。唯大智慧者,有大天地!唯大天地者,存高远!
“人类的发展,没有终极,一切的知识、制度、法律,都是为了人类的前进服务。不符合的,就必须摒弃,或改变,或创立新的规则。——马格努斯阁下,这就是我对您的问题的回答,谢谢大家的倾听。”
名可秀起身,颔首,致意。
两名通译是以澎湃的心情翻译这几段话。
当翻译完最后一句时,华夏学者们双目放空的状况已经首先亮起神采来,不知是谁首先站起来,谁首先鼓掌,响亮激烈的掌声瞬间盖过了屋外的风雨声。
随着站起的,是南洋各国的学者。
西方学者席上,马格努斯首先站起来,向这位华夏儒宗表达敬意,不论名可秀的言论中有多少是他不认同的,但名可秀在学问上站的高度却是马格努斯感到震撼和佩服的。
在这种气氛下,所有的西方学者都站了起来,行礼致意。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为名可秀言语中透出的智慧和一种学者的宽宏、广博的思想而打动、敬服,这是一种思想和人格上的力量,无关乎观点立场。
掌声经久不息。
名可秀并没有正面解答马格努斯提出的阿吴案的问题,但是这种回答,却比解答案件本身意义要高远得多。
事实上,阿吴案如何断案对于学者们来说,已经不是重要的了,重要的,是思想的精髓。
当然,对主审此案的朱熹来说阿吴案还是重要的,而如何判决这个案子,已经不需要赘言了,无论什么样的结果,必定是对此案的主体——阿吴这个“受害者”最有利的方向。
***
整个中西法学者交流会持续了两个月才结束,对于华夏的学者和非华夏的学者,影响都是极大的,尤其名可秀的几次发言,都震动人的思想,被称为“最有高度的发言”。
学会期间的报导也形成了华夏两国学界和士界对宇宙、对人生、对人世社会的思考,也促进了一些有认知的女性对于自身的思考,而在个别有长远目光的家族中,对女孩儿的教育和定位都悄悄发生一些或大或小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还是微小的,但当一个国家的学者和士大夫阶层都意识到男女平衡的重要性时,重要的变化就产生了。这个变化刚开始还只是确立女性的法律主体地位,在涉及婚姻家庭财产方面的法律提高女性的权利;之后,是其他方面的权利和变化。
——与提高女性权利的法律和法规相比,最难变化的是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包括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包括女人本身认为自己是弱者、应该依靠男性、应该受男性保护的思想,这种内在的改变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艰难的。男女在法律权利上的平等在三十年后完全实现,但男女在社会分配上真正实现大部分平等是在一百年后。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首先接受“男女平等”思想的是男人,让男人们抛弃“老婆儿女应该由男人养”的思想对大多数男性来说,是一件减轻担负的事;而习惯了当弱者、宁愿被男人养不愿意自己努力的女性在社会上还不少,一直到颁布男女平等法令的三百多年后,才真正完成了女性思想上的转变。——后世一位著名的女性历史学家对此评述道:“以四百年的时间,洗清数千上万年以来对女性塑造的弱者的观念,从时间对比来看,就不算长了。”
比起女性思想的转变,人类社会的变化要快得多。
正如名可秀所讲的,华夏是引领大时代的潮流,世界因为华夏而改变,而华夏的潮流则因为名可秀而创造。
名可秀曾讲,一个智者能够创知,不一定能为当世人接受。
就如孔子,是在他逝去之后才被尊为圣人,而儒学是从汉代起才成为统治思想。
只有当创知者的学识、地位、影响力三者具备时,才可能让他的创知成为人世间的规则。
名可秀就是这样的创知者——因为种种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她成就为这样的创知者,这是名可秀的幸运,也是华夏的幸运。
知识没有国界,尤其当知识的背后有强大的文明和实力在推动时,对世界的影响就更加迅速、深刻和深远。
著名的伊斯兰教改革家伊本·路西德和基督教改革家马丁·路德都在个人传记中评价对他们影响最为深刻的人物,并有类似的评价——“名的思想影响了华夏,影响了欧洲,影响了整个世界。”
在名可秀诞辰的三百周年,联合国发表纪念文章,在文中写道:
“她的思想……尤其致中和的思想,是属于世界的财富,是所有国家都应该遵守的根本原则。……她的思想,创建了华夏的新秩序,开启了新的时代,引领了世界的变革。……
“在三百年前,世界是华夏的时代。在一百年前,世界是中洲的时代。在今天,世界是世界的时代。在未来,世界将是宇宙的时代。……
“全世界的人们,无论什么国家,无论什么种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创建人类社会的平衡,创建人类和自然的平衡,是全世界共同的目标,为此,全人类共同奋斗,为此,向先哲和先行者们致敬!”
(正文到此结束,后面的发展以番外篇的方式交待)
作者有话要说:正文到此就全部结束了,因为最重要的那些思想已经写到了,引领发展的关键东西也写到了,至于政体的变革前文中已有提到,只要思想到位,政体的发展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没有写到的重要内容采用番外的方式交待(某西已经列了个单子),大家也可以提一提,应该有哪些方面的交待,某一个人想,或许有遗漏(笑)。
再次谢谢大家不离不弃的支持!!
将会一边写番外,一边写新文。
另外说个在感想的话:现在实现男女平等了吗?没有。原因很多,某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在女性自己身上,思想观念是最大的问题——
举个例子:拿很多女性常说的‘男人要有绅士风度’,男人凭什么要有绅士风度?因为你是女人,是弱者吗?如果是涉及到体力方面的,嗯,男人应该讲绅士风度帮助力气小的女人,如果不是体力方面的,讲这句话,是从思想上认为自己是弱者,应该被男人让。
强者才有资格让弱者,弱者有资格让强者吗?

、番外一、三十年

**三十年(一)
她是萧素然,是萧翊的徒弟。
作为金国国师;萧翊收过几个记名徒弟;但唯一的徒弟;继承衣钵的徒弟;只是萧素然。
萧素然的父亲是前辽贵族。
对于取代辽国的金国,萧素然并没有太多感情。当然,对于辽国;她也没有太多感情;毕竟;她出生时辽国已灭。
萧翊说她是天生是适合武道的,因为无情。
萧素然当然不是天生无情;但世事造就了她的无情。
她的母亲死于父亲妻妾之间的争斗,她的父亲死于贵族之间的争斗;她的兄弟姊妹们,死于互相之间的争斗。血缘亲情,还不如一只狗的温情。人世,于她,就是凉薄。
所以,她不恨卫希颜。
师父之死,是武道之战,无关私仇。
金国亡国,又与她何干?
师父当年答应完颜阿骨打,守护金国两任皇帝为止,完颜吴乞买一死,作为金国国师的职责已经尽了,至多再保得小皇帝完颜禀的性命,延续完颜氏的血脉。她以玉玺换得了卫希颜的这个承诺。
萧素然轻松了,尘世最后一道束缚终将解开。
她清丽的眸子凝视着卫希颜,深黑的瞳仁底处有波潮暗涌,然只片刻,眸光便如天湖澄净,再无任何波澜,声音如雪湖清澈冰冷,“三十年后,我会来找你。”
“好。”卫希颜微笑。
约下三十年之战,是为师父,是为武道。
萧素然掠出金宫。自此,尘世与她再无瓜葛。自此,海阔天空,任她武道而行。
前十年,她避世隐修。后二十年,她游走尘世间,寻找心境的突破。
三十年如期而至。
她踏入宗师之境。
与卫希颜约战的地点,定在远离海岛和航线的海域。
她坐在小舟上,横枪于膝。
十里外,有楼船落下一舟,箭速而近。
一道青影立于舟头。
青衣道袍、长剑系腰的女子与她有着同样清冷的眸子,淡漠的面庞,清澈冰寒的声音。
“吾,叶清鸿。三十年之约,我代家师应战。”
萧素然道:“好。”
见到叶清鸿的那一刹她已知:这是她的对手!
叶清鸿,也是宗师。
如果她胜不了叶清鸿,就不必言战卫希颜。
……
这一战很少有人知道。
这一战的结果更是无人得知——除了交战的两人。
但两人同时失去了踪影。
孰胜?孰败?
抑或,同亡?
**三十年(二)
卫希颜再见到叶清鸿,是在三十年后。
三十年前那一战,叶清鸿与萧素然打成平手,或者说,两败俱伤。
在同隐于海岛养伤期间,两人又交手十余次,各有领悟。
最后一次切磋之后,两人闭关十年,却都再无寸进,卡在晋入大宗师的瓶颈。
萧素然离去,远涉大洲,寻找能让她感悟的契机。
叶清鸿回到大宋。
这一年已是国家立宪的第四个年头。
正是八月十五,月满中天,凤凰山庄的夜宴刚刚结束,儿女和孙子们都回院了。
刚上了竹楼,卫希颜忽然笑道:“清鸿回来了。”
名可秀笑起来,“看来是进境凝滞了。”
卫希颜叹气,“养个徒弟真无情,有需要了才回家找师父。”
名可秀一声笑,“这不是你教出来的么。”
“怎么会!”卫希颜立即否认,“我修的是有情道,她走的是无情道,我教之以武,道心是她的。”
叶清鸿如轻羽落于院内,月色下,清冷,淡漠。
“卫师,师母。”她抬眼,目如深雪,清,静。
“哦,回来了呀。”卫希颜一手搭在楼栏上,俯身看她,声音带着笑意,“乖徒儿,想为师了没?”
叶清鸿神色淡静,“没时间想。”
卫希颜做了个“好伤心”的表情,“为师可是想你得紧哟,生怕你被萧素然给干掉了。”
干掉了……
叶清鸿忍下拔剑的念头,道:“非胜,非负。”
“嗯,就是两败俱伤嘛。”卫希颜笑眯眯的,“一起养伤?有没有养出感情?”
叶清鸿手指在剑柄上摩挲了下,考虑弑师的可能性。
她觉得可能性比较小,答道:“没有。”
卫希颜一拍栏杆,带着叹息的表情,“这就是问题呀。武道上讲破而后立,你不破怎么立?不先动情,何以无情?”她很诚恳地建议,“萧素然还是不错的,跟你很像,很适合的练情对象……不妨考虑一下。”
叶清鸿道袍一拂,离去。
名可秀有些好笑地看着卫希颜,“有你这样教徒弟的么?”真是乱来。
卫希颜轻笑道:“就是要乱她的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