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凰涅天下 >

第452章

凰涅天下-第452章

小说: 凰涅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路舰队在马西拉岛东南一百海里的洋面遭遇大宋舰队,爆发“马西拉海战”。

参战的大宋舰队是大宪十五年成立的西洋舰队,舰队驻地位于故临国西海岸的华印港(今印度卡利卡特),属于大宋领土——故临国向北征服南毗国后,就将原属南毗国的科泽科德贸易港城市卖给大宋,作为对大宋友好援助的酬谢,大宋在此设立华印县,辖地一百二十八平方公里,是大宋在印度大陆的第二块领地。

华印港与阿曼国分处大食海的东西,大宋舰队从华印港出发,数日就能抵达阿曼海域。宋军探哨舰在西拉湾东北面的马西拉岛屿一带游弋,这里是红海舰队联军会合阿曼舰队后攻打兴夏海峡的必经之路。七月十八,宋军一艘探哨舰发现了敌情。三个小时后,马西拉海战爆发。

大宋舰队出动了四百艘战舰,穆斯林五国联军舰队的舰船数是一千四百余艘,舰船数量的对比是一比七。但是,依靠冷兵器接舷战的传统海军舰队与拥有坚船利炮的先进舰队在实力上的差距显然不是七比一的舰船数量能够弥补。海战只持续了两个小时,穆斯林五国舰队最终只有七十多艘舰船逃出。

而在大流士海战中,一直藏拙的大周舰队也终于显现出了“先进舰队”的威力,以正面迎战重创塞卡联合舰队,夏国海军舰队侧翼攻击,海战持续四个小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塞卡联合舰队损失了过半的舰船。

这两场海战彻底击垮了大食半岛的穆斯林联合舰队。

西塞尔柱帝国求和。

八月初十,以西塞尔柱帝国为首的穆斯林七国与夏、周、宋三国在兴夏港和谈。

九月初一,签订十国《兴夏条约》。

作为战败国,七个穆斯林国家除了赔偿夏、宋、周三国的战争款外,并开放各国对应的贸易港口为通商优惠港口,给予夏、周、宋三国穆斯林城邦之间通商和居住权等优惠待遇,即谓最惠国待遇。

除此之外,夏国还得到了西塞尔柱帝国辖下的波斯科吉卢耶行省,接近五千一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大周得到了阿曼国的索科特拉群岛(今属也门);大宋得到了卡尔马特国的苏哈尔行省。

波斯湾战争的最终胜利对于夏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仅仅巩固了现有领土,而且进一步扩张,形成了波斯湾东岸的一个狭长地带的国家。

大宋得到的苏哈尔行省,位于兴夏海峡的南部,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与夏国的兴夏港,一南一北扼住了波斯湾进出的咽喉通道。

大周得到的索科特拉群岛,总面积三千八百平方公里,位于大食海与亚丁湾的交接处,是印度洋通向红海和东非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同样重要——卫希颜为柴赟的眼光点一个赞。

波斯湾战争和《兴夏条约》的签订引发了后续的连锁反应。

首先是阿曼国,不仅赔了款,还割让了一个群岛,对西塞尔柱和卡尔马特国的怨气很大。

然后是萨那、吉达、麦加、麦地那这红海四国,他们没有割让土地,至于优惠港口和最惠国待遇什么的,倒还不算什么,但是平白赔了一笔让人肉痛的战争款,还有海军舰队的损失,以及赎回战俘的费用,这些加起来,国库去了十分之一,对发起圣战的西塞尔柱当然是怨恨不小的——发起圣战没错,打败了就是大错!

卡尔马特国的怨气也是很大的,她的战争损失仅次于西塞尔柱,当即列了个损失单子给巴格达,要求塞尔柱苏丹给予补偿。

红海四国和阿曼也都列了个战争损失单子,递到巴格达。

西塞尔柱苏丹愤怒了。论战争损失塞尔柱是最大的,不仅担负的战争赔款最多,舰船和兵员的折损也最大。战争失败,也因为同盟舰队的无能,现在还向他要补偿?他向谁要补偿去?

裂痕由此扩大,并最终造成了分裂。

同年十月,西塞尔柱因为战败和庞大的战争赔款导致了内乱,忠于哈里发的大食贵族组织军队攻打苏丹皇宫,失败后护着哈里发逃往麦地那。麦地那伊玛目以哈里发的名义号召红海诸国讨伐“逆贼”,麦加、萨那、阿曼和卡尔马特四国相继响应,七万联军攻打巴格达。

叙利亚的赞吉王朝趁火打劫,发兵四万攻打西塞尔柱。

十二月,麦地那五国联军攻入巴格达,俘虏西塞尔柱苏丹。赞吉王朝军占领了巴格达以北地域。巴格达陷落之后,西塞尔柱辖下的波斯九行省宣布独立。

西塞尔柱帝国亡。

从波斯湾战争起始至西塞尔柱帝国灭亡,仅仅半年时间,大食半岛风云变幻,几家得利几家损。就穆斯林。世界来讲,是经历了又一次的内部资源重分配。但是,从总体看,由于夏、周、宋三个东方帝国的得利,穆斯林王国的统治区已经缩水了一部分。而且,这个缩水还没到终止的时候。

“穆斯林。世界既团结,又是一个可能随时引爆的火药桶,”卫希颜在政事堂阐述军事战略时道,“因为宗教分裂不可调和,所以穆斯林。世界不可能和谐共处。……内乱、战争不可避免。”

大宋要做的,就是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合适的推动。

世界风云的变幻,也再次给大宋君臣上了一课:

国之倾覆,内乱为根,此为恒理。

作者有话要说:又搞垮一个国家~

研究中世纪的中东,简直让人头大,比中国的春秋战国和五代十国还乱~~~

、大道言政(一)

大宪二十五年二月,距离西塞尔柱帝国的覆灭已经过去了两个月。

报纸让这个世界的距离拉近;即使是大宋京城的普通百姓;也能通过报纸上的“环球时事版”了解到数万里之遥的一个国家的灭亡;当然这个国家对于大多数宋人而言,不过是一个拗口的陌生的名称。

对于仍在帝京城的伊本·路西德而言,这就是大事了,让他震动得一时不能言语。然而;穆斯林王朝的起落对于伊斯兰信徒们来说已经不是罕见的事了,自从大哈里法帝国分裂后;各个穆斯林王朝便如流星一样;各个灿亮一时;没有恒久的。路西德对于西塞尔柱帝国的覆亡并没有多少感伤的情绪;毕竟他是来自安达卢斯(今属西班牙)的大食贵族,对于控制了巴格达哈里发的突厥人着实没多少好感。

但是,路西德担忧巴格达的友人。

穆斯林王国之间的战争往往与教派斗争相伴随,作为早期伊斯兰教的四大派别,逊尼派、什叶派、哈瓦利吉派、穆尔吉埃派之间的刺杀与武装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又以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斗争最为激烈。路西德明面上是逊尼派信徒,实际上是什叶派,他从巴格达迁到麦地那,就是因逊尼派的排挤之故。麦地那和麦加作为所有伊斯兰教信徒的圣地,汇集了各个教派,更有包容性。但是执掌麦地那政权的是逊尼派,如今又迎回了信仰逊尼派的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而巴格达因为西塞尔柱苏丹奉行教派并存使得什叶派有了发展,如今很可能会面临逊尼派的清洗。路西德唯有寄望同时攻入巴格达的卡尔马特国,这是什叶派掌权的国家,希望能在教派清洗中对什叶派信徒起到庇护作用。

无论路西德如何忧心,但他身处遥远的大宋,对于巴格达的什叶派命运,唯有祈祷真主保佑。

作为穆斯林的一员,路西德对大宋的感觉是复杂的。但是还谈不上仇恨,毕竟他出生在安达卢斯,格拉纳达才是他的国家。而穆斯林联合舰队的战败更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宋周这两个东方帝国在军事上的强大,而军事上的强大与技术分不开。路西德在戒备之时,随之增强的,是更坚定的学习心态。

《古兰经》说:“学者的墨水比殉道者的鲜血更为神圣。”

他们穆斯林是最擅长学习的,与希腊人的后裔拜占庭帝国相比,他们更像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他们用持续一百年的翻译运动保存了希腊文明,并将之发扬光大,而今穆斯林的哲学和科学,已经远比拜占庭和罗马天主教国家的哲学、科学要发达、精深得多。他们在与唐王朝的怛罗斯战役中,从俘虏的唐军工匠那里学会了唐人的造纸术,如今,仅是巴格达就有数百家造纸作坊……路西德相信,穆斯林可以从宋周这两个东方帝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术。

知识用之于人,使人明理。知识用之于国,使之强大。

路西德如同棉絮般吸收着他的所见所闻。

路西德常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华夏国家图书馆。这是华夏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当初兴建的时候报纸上很是热闹了一番——对所有人开放和借阅的藏书馆对于华夏百姓来说是件很大的新鲜事。

路西德对此颇为得意,穆斯林国家早就有了公共图书馆,像他出生的科尔多瓦城,就建有五座公共图书馆,而巴格达城中有三十多座,其中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就是“智慧宫”,虽然已经并入了逊尼派的尼采米亚大学,但是对所有穆斯林学者开放,馆内囊括了教义典籍、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学、贸易常用的簿记会计书等各类图书,藏书有四十万册,而最高时期的藏书是六十万册。据他所知,法蒂玛王朝在开罗的公共图书馆的总藏书量达到了二百万册,的黎波里的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甚至达到三百万册。

大宋帝京的这座公共图书馆的初期馆藏书籍是八万册,不是藏书量最大的,但对路西德而言已经足够——馆内图书包含了哲学、历史、典章制度、自然科学、法学、文学、艺术、文字语言学、农学、商学、建筑学等各类书籍,通读其中主要书籍,就可以全面了解华夏文明。

但是,让路西德遗憾的是,军事、武器和一些技术类图书,比如他很感兴趣的活字印刷术、造船术、航海术等类书籍,都属于朝廷管制类,不在公共图书馆的书目之中。

至于图书馆内的外国译著路西德就没有花精力去阅读了,但是浏览书目后让他心惊:包括“希腊译著”“大食译著”“波斯译著”“埃及译著”“印度译著”……智慧宫翻译的希腊著作中有一百多部都能在这里见到宋译本,还有历代穆斯林学者的知名著作,以及他没有接触过的其他文明的经典。穆斯林曾经用了一百年的时间翻译传承希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梵语文明,而宋人只用了不到三十年时间就完成了相当于“智慧宫”一半的翻译量,估计再过二十年,就会超过智慧宫的译书量了。

取得这个成就的原因是大宋帝国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给翻译者的报酬是十分丰厚的,吸引了许多穆斯林阿訇和学者加入到其中,路西德在书目的译著者中见到了许多穆斯林名字,还有犹太人的名字,也有以“释”为姓的佛教僧侣,他们是梵语书籍的译著者。

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宋帝国采用了先进的印刷术,使得这些译著能够很快大量成书,而智慧宫的书籍是采用抄写方式——虽然之后时代的穆斯林国家已经学到了唐朝人的雕版印刷术,但过程涂抹猪油却是不可接受的——抄书的时间花费远远多出印刷成书,而成本也高过印刷书,同样一部译著,智慧宫花在上面的财力更多。

但大宋帝国拥有的财富即使是大哈里法帝国时期也未必可及,大量财富投入使得知识的积累和创造都取得了十分快速的发展,路西德近乎是以嫉妒的心情来记录评述这个帝国在重视和鼓励知识与技术相关的政令和举措,而他所知的穆斯林国家的当政者们还都在为权利而争斗,大量的财富是用在奢侈和享乐上,如马蒙这样的穆斯林君主不知何时能再出现一个,带领穆斯林再次创出智慧宫时期那样的黄金时代。

路西德在博览帝京图书馆的藏书之时,也没有停止他的四处拜访活动,并且多次参加了学者集会——宋人称之为“文会”和“结社会友”。他认识了许多人,也与一些人结友,互相探讨学问,两个文明产生碰撞,也互相吸纳有益之学。

太医局的院判就对路西德所说的穆斯林公共医院很感兴趣,询问许多了细节,又就外科手术和眼科手术与路西德有很多交流,而华夏的中医学和草药学也让路西德大感神奇,“……很难想象草根树皮这些东西竟然能够治病。”为此他将大宋的医学圣地青谷列为了游历的必去之地。他与凤凰书院的“数学社”也有交流,他们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让路西德佩服,尤其是方程式的应用,路西德不得不承认领先穆斯林的数学,而让他惊叹的是,代表了这个帝国数学成就最高的是一位女性数学家,尽管他没有见过这位叶姓学者,但她的方程式著作却已经拜读过,二元高次方程式的应用让路西德大感简便,将此数学著作列为了他必译的书籍之一。他还与大理寺的一位叫洪适的官员在法学上有深入探讨,他们互相批评对方的法律,但是,从对方的法律中,也得到了启发和助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