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凰涅天下 >

第157章

凰涅天下-第157章

小说: 凰涅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说,青西同志的台式机坏了,泪奔!原以为只是主机的问题,换了主板后,发现液晶屏还有问题,也拿去修了,苍天哪大地,干嘛要赶在一起坏啊!【抚额~这悲摧的世界】

话说,俄用笔记本打字奇慢无比,修改这章竟然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泪奔!!字小,眼睛更花!

悲摧~~~同学们原谅偶,等台式机修好再回评论吧。

俄的电脑呀,快点修好吧!!【内牛满面】




洛阳阅兵

『金国皇储完颜杲病死。』

卫希颜接到消息时,正在洛阳城传旨行赏并视军,同时就兵制改革方略征求种瑜等领军将帅的意见。

她放飞信鸽,指间捻了捻那道讯条,“病”字上被朱砂圈了红,想是名可秀特意而为,看来这位皇储的死因大有文章!

她走出卧房,转过一道荷池曲廊,行向后院书阁。这座巨宅原是西京最高地方长官洛阳令尹的官邸所在,吴阶攻进洛阳后,便将行营帅府安置在此。

种瑜、吴阶、韩世忠和蒋宣四人仍聚在书阁内,凑头细议卫希颜拟定的兵制改革草案。她返回后神情微有凝肃,四人心下诧异,种瑜和她关系不同,两人相处向来言语无忌,便当头问道:“有大事?”

“完颜杲死了!”她言简意赅。

这位金国皇储一向身兼金国兵马都元帅,在座四人自是熟知其名,闻言均不由一怔。

种瑜回过神来,一脸不正经的笑意,“这家伙还未坐上龙椅便就翘了天,没福的短命鬼!话说你刚册了国师这厮便归了天,莫不成是被你克死的!”

经过洛阳战役的合作,吴阶三人早已领略到这位小种相公只有打起仗来正经、平时都是一派风流公子哥的纨绔样,调侃戏谑没个正经,闻言均不以为异,却不敢当着卫希颜的面笑出,只得垂眉绷脸强忍笑意。

卫希颜瞪他一眼,心忖真该让宋军将士瞧瞧他们仰慕的种大帅这副油腔滑调样。

种瑜桃花眼一眯,“这家伙怎么死的?”

“据说是病死。”

据说?种瑜笑得玩味,“这家伙死得真是时候!”

吴阶三人对望一眼,均有所思。依中原历朝历代的权争史来看,一国皇储突然身亡,必将引起朝局势力的变动。金国完颜杲之下,最有威望的统兵元帅有三人:一是金国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长子完颜宗干,二是领军入侵宋境的阿骨打侄子完颜宗翰;三是阿骨打三子完颜宗望,值此敏感时刻,仍在中原的宗翰、宗望势必回国应对有可能发生的变局。

如此,北廷宋军便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卫希颜下颌一抬,笑道:“你们猜,雷动会怎么做?”

她以“雷动”代称北廷,显是未将小皇帝赵谌放在眼内。雷动持赵桓诏旨辅政,以太师衔统领三省六部,义子雷雨荼为尚书左丞兼吏部尚书,雷系一派的何灌以枢密院事之职架空了枢密使张浚,朝中军政大权可谓集于雷动一人之手。对此,座中四人皆有所闻,故而对卫希颜以“雷动”代指北廷均毫无讶色。

种瑜懒懒道:“若是我,必先收复太原、真定三府,重新稳固河北边防。”

吴阶补充道:“趁金军急归偷袭之,敌战我退,敌走我扰,不断骚扰,疲惫敌军……”

蒋宣拍腿笑道:“对!就像太行山我们打完颜活女那样,让金狗烦不胜烦,哈哈!”

卫希颜微微一笑,看来这两人已领会到了游击战术的精髓。

韩世忠在四人中年纪最长,行军作战老成持重,思忖后道:“金军北归必选平原坦途,与太行山的地势不可比,北廷军若要偷袭成功,必得有奇军方能奏效。”

卫希颜赞赏点头,“良臣(韩世忠的字)说得在理!我十分期待西部马匪与马背民族的较量结果。”

种瑜四人闻言均不解其意,卫希颜遂道出对惊雷堂收服西北马贼的猜测,四人皆为之一震。吴阶、韩世忠心思缜密,不由暗忖:难道惊雷堂早在半年前、甚至更早时候便料到了今日之局?并为之布谋安排?

卫希颜扫视四人一眼,道:“各位,河北初定后,雷动必回师京畿收复旧都,灭了张邦昌的伪楚政权后京西、京南一线便是首当其冲,尤其洛阳据扼关要,更是重中之重。时间无多,边境戍防与强兵训练刻不容缓!”

四人神情一肃。

“各位,出行洛阳前,陛下已全权授予我处置边线军政!请诸君听命!”

“诺!”

卫希颜从书案上拿起一方金印,递给种瑜,“授种瑜为北征行营总指挥,统摄长江之北军事及军马调派,行营总部暂设颖昌府。”

种瑜挑挑眉,“朝廷将大江之北三十万驻军尽数交予我手,就不怕我有异心?”他这话自然是讥讽当年赵桓忌他祖父种师道以及李纲的所作所为。

卫希颜笑眯眯道:“你可以试试,是你异心动得快,还是脑袋掉得快。”

种瑜作势摸摸脖子,白眼一翻道:“卫大宗师,我好怕哟!”

众人均是一笑,却也心头暗凛:以卫希颜登临武道极巅的实力,千里一瞬、万军之中取人头当非神话!统兵大将若有异心,怕是方有苗头,便命归黄泉了!

卫希颜将众人神色收入眼中,悠然笑道:“所谓用将不疑!为将者当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方能把握致胜先机!各位,枢府只定战略,具体作战事宜是在座诸君的职责,你们休得指望我在后方还要帮你们干活!”

吴阶等人又是一笑,心情放松。她和种瑜这般搭唱作态,既以大宗师的武力进行威慑,又坦言信任充分授权,恩威并重、宽严相济,是为治将之道。

卫希颜又抽出三道敕命,以吴阶镇守洛阳,蒋宣派驻陈州,韩世忠戍防毫州,控扼京西、京南沿线重镇,三人抱拳领命。

布略完毕,种瑜扬扬手中的兵制改革方略,眯眸笑道:“希颜,你的《帝国军人铁律十二条》和《行军用师新法》、《军队赏罚条例》可否先在我麾下亲军中施行?”

吴阶三人闻言均眼含热切,跃跃欲试。

卫希颜斟酌了一下,道:“这几日议定细节后,可先在你四人军中试行。”

四人大喜,立时接着方才未完的计议继续讨论细节,以便及早实施。

*********

过了七八日,兵改方略试行细则初步议定。此时,张元幹奉旨承送的绢帛御酒等朝廷封赏之物也运抵洛阳,帅府犒赏文告一出,三军顿时为之欢腾。

随张元幹同抵洛阳的还有二万从荆湖路、江南路、两浙路等地招募训练的新兵,将与洛阳部分驻军进行换防。

此时驻防洛阳城的宋军统共四万,其中一万余兵将是从真定府突围而出的吴韩旧部,另外三万是种瑜调的江淮军。鉴于吴韩旧部禁军皆属河东河北或京西京南户籍,与金军作战自是奋勇当先,但若与北廷军相战或许便有顾虑,不得不防。

卫希颜与名可秀计议后,枢府遂出敕令,调二万江南新军北上换防一万真定军旧部。

敕令的调军理由自然冠冕堂皇、无懈可击,但吴韩二人心思缜密,岂会料不到其中真实缘由?卫希颜遂不避讳,直言相道,以免生出隔阂。

其实宋朝自开国后,为防武将作乱,历来有抽兵换将的做法,吴阶三人早已做好心理准备。卫希颜不调主将,而以二万江南新军换一万真定旧军,已是出乎三人意料之外,自是毫无异议。

但两万新军如何与留守洛阳的三万江淮军融合,是一个严重问题,更何况是未历战场的新兵,尽管募兵后已经过两月训练,但远远不够,新旧两军磨合尚需时日。

除了这个问题外,宋朝军队更面临一个严峻问题——没有为国作战的理念!

这缘于宋朝的军队体制。

宋代之前大多数朝代并没有广泛采用募兵制,而是征兵制,戍边时士卒都要自备武器和装备,就如《木兰辞》所写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到宋朝采用募兵制后,士兵成了领军饷的职业军人,所以很多人参军是为了混口饭吃;朝廷在每逢灾年时,又会招募流民为兵,皇帝和大臣们认为募兵就是给百姓一口饭吃,不叫他们作乱。

在这种理念贯通下,宋军便成了为口饭吃而战,没有强烈的国家守土概念,更没有军人的责任和荣誉感,加之朝政腐败,军队贪污克扣成风,上级将领“喝兵血”克扣士兵粮饷,这样一支队伍,遇到女真铁骑时又怎会拼死作战?由此出现一溃千里、望风而逃的场面便不难理解了。

卫希颜的兵制改革方略中除了对军队的贪污克扣刑以重典外,更着重在于塑立军队的荣誉和信仰。

为此,卫希颜决议借三军犒赏之机,进行一场阅军演讲,统一军队的信仰,树立士兵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为兵制改革方略的试行拉开帷幕,并促进洛阳新旧军队的融合。

*********
三日后,一切准备妥当。

洛阳西郊校场,阅军行赏。

五万兵甲林立,除了留守城内的将士及伤病员外,三军将士尽数列阵,盔甲兵戈与日头相耀,校场一片白亮亮的光芒。

六月的阳光已烈,众军肃立不到两刻,头盔额际便渗出汗珠。

卫希颜一袭戎服,紫金盔顶白羽高耸,皮甲箭袖,玉带长剑,立于校台正中,阳光直直投射,修长身形如标枪般挺直、又如山岳般威峙不动。

她的面庞在光芒中绝美耀目,却无人有心欣赏那动人心魄的美丽,只觉从那人身上透出一股无形压力,让校场数万之众如巍峨高山压顶,紧张滞闷得透不过气来,铠甲下的衣衫已被汗浸得半湿,额际鼻尖均沁出汗滴,却无人敢动得分毫,一动不动地直立。

卫希颜身后,枢密副使种瑜俊美风流的面庞也是肃穆威凛,让人望之生畏。

吴阶、韩世忠、蒋宣及各军统制、统领、正将、副将等环立于两人身后左右侧,均是盔甲佩剑,威立不动。

站军姿又立了一刻,卫希颜方微微抬手。司值官立时踏步到台前,高声喝道:“稍息!”

将官传令下去,整齐的“哗”声后,五万军甲稍稍放松。

张元幹奉命走到台前,展开犒赏圣旨大声宣读。原旨骈句华丽,引经据典洋洋洒洒足有数千句,出自某个文才出众的翰林待诏之笔。可惜众军士大字都不识几个,哪懂得这华丽文句之美,一个个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种瑜倒是听得明白,却撇嘴低嗤,“文臣就是啰嗦!”

终于,张元幹宣旨完毕,向卫希颜行礼后退到一边。

卫希颜没有多言,直接端起几案上的酒盏,“众将士!”

“哗!”五万宋军齐齐端起身前条桌上早已斟满御酒的土碗。

“第一碗酒,敬给倒在战场上长眠不起的将士们!”

卫希颜高举酒盏,声音高昂激情,响彻校场各个角落,“军人,战死沙场不是耻辱,而是荣耀!为国家利益英勇牺牲的帝国军人,无论他是将军,还是普通的士卒,都是大宋帝国的骄傲!每一位英勇作战而死的士兵,他的名字都将被记录在帝国阵亡烈士的名册里,永为后人铭记!”

校场诸军齐皆震撼,一时鸦雀无声地怔立。

自古以来当兵打仗死人是司空见惯的事,死后能有朝廷追赏便是万幸,当然这种追赏的待遇下级武官和普通士卒们是享受不了的,顶多有个别将帅会在胜仗后为他们祭碗酒,而这样的将帅多是受人拥戴的爱兵之将——在宋军统帅中也是极少数。

然而此时,大宋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师枢相却隆重宣告:他们是帝国的骄傲!他们的名字将载入名册中,永为后人所知。

在表面静沉,实际波澜翻滚的气氛中,卫希颜开始叙说阵亡士兵的轶事。

她点名道姓的士卒是吴阶等人特地搜集来的普通士兵事例,朴素却感人,用她奇特的音律柔缓道出,顿时引起在场诸军将士的共鸣,人人均不由红了眼眶,尤其与点名的这些兵卒相熟的军士,更是止不住泪水涌出,低声泣哭。

她足足说了一刻钟,双手执盏平推向前,神情庄严肃穆,“诸军同饮这碗酒,共祭阵亡将士之灵!”举盏饮尽。

“祭!”众军肃然举碗,大口喝干。

卫希颜端起第二碗酒。

“这碗酒,敬诸君!你们奋勇作战赢取了这场胜利大捷,我代表帝国皇帝,敬酒为贺!”双手举盏致意,再度饮尽。

“贺!”众军喝干。

卫希颜放下酒盏,环视校场,眸子深邃浩瀚,挺拔身躯沐浴晨光,如神祗般威严神圣,她声音高扬,意味深沉地换了称呼:“士兵们!”

她道:“你们是否想过,今天因何站在这里?你们是否想过,浴血拼杀是为了什么?”

她声音陡然转沉,“士兵们,你们因何而战?”

声音低沉,却如战鼓般擂动人心。

因何而战?

种瑜脑海闪过祖父深邃坚毅却悲哀无奈的眼神。他眼底掠过讽嘲,当年报效朝廷的热血早被现实的冰刀雪剑冻得僵寒,此番重新振作是因了对名可秀的信任和期盼,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