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宝鉴 >

第667章

宝鉴-第667章

小说: 宝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卷轴木杆的两端,各镶嵌着一个玉质构件,玉件温润色白,看样子也是经常被人把玩,显出一股传世的光泽来。

    “千古第一贴啊!”

    在打开《兰亭集序》之前,秦风心中也是微微有些激动,虽然王羲之被后人称之为书圣,但他的作品到了现如今,已经没有一幅真迹存世了。

    现在人们所见到的一些被称为王羲之的作品,都是唐代以后的摹本。

    当然,这些唐人的摹本,也不失难得的珍品。

    像是秦风曾经在故宫中见过一版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那是因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的版本,据说是由唐太宗时期的书法家冯承素临摹的。

    传说唐太宗派人用几近骗取的手段得到了真迹《兰亭序》,奉为至宝,命朝中善书者摹拓数本,广赐王公大臣。

    现如今世间流传的《兰亭序》,大多都是那时候的摹本或者后人仿摹本的作品,至于真迹,则是被唐太宗带入到了昭陵之中。

    只是谁也没想到,在唐末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这个空间里的人,竟然将这幅字帖从昭陵中给盗了出来,千百年过去,居然落在了秦风的手上。

    秦风没有急于将字帖打开,因为观摩字画,要将自己代入其中,如此才能读懂字画神韵,用手轻轻抚摸着这卷轴,秦风心中默念起《兰亭序》中的词句来。。

    晋穆帝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

    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短短的三百二十个字,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

    王羲之书写字帖的时候,情绪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

    默读着整篇兰亭集序,秦风仿佛也被带入到了古代那文人汇集的地方,体会着王羲之的那种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的感慨,一时间思绪万千。

    带着那种情绪。秦风缓缓的在桌面上摊开了轴卷。

    “嗯?这……这确实是王羲之真迹无疑了!”刚刚打开卷轴不足五公分,秦风就看到了一方红印。上书“贞观”二字。

    秦风看过一个文献,说是唐太宗李世民曾经亲手制作了一方“贞观”玉印,专门用来御藏书画。

    诸如此类的皇帝还有唐玄宗的“开元”印,宋徽宗的“宣和”印,乾隆时的“乾隆御览之宝”,都是专门用作在字画上的。

    在诸多传世字画中。唐玄宗的“开元”印出现的最少,宋徽宗的“宣和”印出现的次数次之,都算是弥足珍贵的

    至于乾隆的“乾隆御览之宝”则是烂了大街,这个印章在书画收藏界名声很臭,像个狗皮膏药一样到处乱盖。有时甚至会破坏字画的整体美感。

    而唐太宗的那方“贞观”印,却是只闻其名为得其见,至今流传下来的字画中,没有一件盖有这方印章。

    为此有很多收藏家和历史学家,甚至怀疑这方印章是否存在,学术界因此还发生过一番辩论,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最后却是谁都说服不了对方。

    眼下尚未得见字帖,就见到了这方钤印,秦风的心一下子就被提了起来,仅仅是这一方钤印,就能解决当年那学术界的争端了。

    接着往下推开轴卷,秦风的眼睛顿时又愣住了,因为下面的一个大印,上面赫然写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

    “这……这是传国玉玺啊!”秦风再一次震惊了,他没想到,唐初不知下落的传国玉玺,竟然真的落在了李世民的手上。

    “这幅字一定不能拿出去!”

    见到这两方印章,秦风顿时打定了主意,如果他将这幅字拿出去的话,恐怕一准就会被国家给盯上,说不定就给自己安上个盗墓的名头。

    接着打开轴卷,王羲之的字体顿时跃然纸上,虽然时隔上千年之久,但那些字依然笔画清晰,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让人叹为观止。

    尤其是字帖上的“破锋”、“断笔”和“贼毫”等处,和后来的摹本都有很大的不同,显得极为自然,应该是一笔写成,没有丝毫的滞碍感觉。

    整幅字帖上的字迹,显示出了先后的层次,行笔踪迹、墨色浓淡十分清晰,间架结构也是左右映带、攲斜疏密、错落有致,显得自然生动。

    完全摊开后,秦风发现,这幅字帖纵二十四点五厘米,横六十九点九厘米,在外面还裱糊了一层该有印章的地方。

    不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直都是其后人收藏,在辨才和尚之后,才被李世民骗到手中,

    王羲之的后人是不会在祖上手迹中加盖印章的,所以除了李世民的两方钤印,整幅字非常的干净,并不像另外一些传世字画上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钤印。

    秦风拜载昰为师后,临摹过百家名师的字帖,书法造诣原本就是极深的,眼下见到这传世佳作,顿时陷入其中不可自拔了。

    ps:第一更,月底了,求清仓月票啊!

    。(。。)

第八百五十七章 真假难辨() 
接下来的几日,秦风是完全沉迷到王羲之的字帖之中了,他让皇浦荞给自己准备了纸墨笔砚,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对字帖的临摹之中。。。

    俗话说一通百通,在秦风进入化劲之后,对于力道的掌握可谓是收发自如,这一点作用到书法上,居然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除了第一天秦风临摹的字帖和那《兰亭集序》差异比较明显之外,到了第二天的时候,这种差异不是精通书法的人,就已经分辨出来了。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唐太宗李世民看了一辈子都看不够,尤其是秦风短短几天就能揣摩出来的,这一投入进去,一个月的时间不知不觉的就过去了。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秦风将全副心神都投入到了字帖里,将金隼和青狼獒都交给了秦山喂养,他甚至不允许有人走近自己的屋子。

    除了吃饭,秦风就是在写字,原本挺清秀一人,也变得是胡子邋遢头发披肩,要不是化劲武者有罡气护体不染尘埃的话,秦风身上的泥估计都能有二两了。

    …

    “神韵有十分相似了,这幅字要是拿出去,绝对可以以假乱真……”

    写完一副《兰亭集序》的字帖后,秦风满意的打量了好半天,这一个月来不停的临摹,惟独这一张最为相似。

    如果不是纸张不同,恐怕就是王羲之复生拿到这幅字。王羲之也分辨不出究竟是否出自他自己的手笔。

    “那唐朝的神龙帖子,细微处多有毛病,远远不如我这一幅……”看了半天,秦风自己都没挑出和原帖的不同之处来,不由得意的笑了起来。

    虽然当年唐太宗让诸多书法家去临摹这幅字,但究竟对这幅字太过爱惜,是不会将《兰亭集序》长期置放在外面给那些人观看的。

    而秦风却是不同,这幅字现在就是他自己的了,除了吃饭的时间之外,这一个月里秦风恨不得连睡觉都想将字帖搂在怀里。

    “哎呦。这是怎么了?”正当秦风拿着自己临摹的《兰亭集序》和原本对比的时候。屋外响起了秦兵的声音。

    “秦兵大哥,快点进来……”

    秦风伸手一拂,屋门从中而来,秦风身形一晃。一把拉住了秦兵。说道:“秦兵大哥。你看看这幅字写得如何?”

    “哎,我说你轻点啊!”冷不防被秦风抓住了手臂,秦兵只感觉一阵剧痛。心下不由骇然之极。

    秦兵经过了近两个月的闭关炼化那灵池中的灵气,自以为修为大进,就算比不上秦风那也是相差不远。

    但现在秦兵才知道,自己和秦风的差距有多大了,对方只是随手一抓,就将自个儿的周身全都笼罩进去,甚至连躲避的念头还没升起,就被秦风给抓住了。

    “嘿嘿,秦兵大哥,对不住啊!”听到秦兵的话后,秦风也从那痴迷中惊醒了过来,忙不迭的道起歉来。

    “这把骨头都差点被你给捏断了。”

    秦兵哭笑不得的摆了摆手,抬脚正要进屋,却是又愣住了,因为满屋子的地上桌子上摆放的全都是秦风书写的字帖,甚至连下脚的地方都没了。

    “秦风,你真是走火入魔了啊!”

    秦兵摇了摇头,说道:“字画固然能让人着迷,但总归是要以颐养心性为主,没必要搞成这幅样子吧?”

    秦兵自诩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当年也曾经临摹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但也没有像秦风这样,将自己搞的不人不鬼不说,住的地方更是像个狗窝一般。

    “秦兵大哥,先别说那些,你来看看我这幅字……”

    秦风摆手打断了秦兵的话,将他拉到了桌子旁边,指着自己刚刚写完的那幅字,说道:“你来评价一下,看看和王羲之的原帖,有何不同之处?”

    “嗯?这是你写的?”见到秦风的那幅字后,秦兵不由愣住了,往前走了一步,仔细的观察了起来。

    在正堂挂着的,就是王羲之的原帖,秦兵只要抬起头就能做出对比,观察起来十分的直观。

    但是越是对比,秦兵脸上的震惊之色就变得越甚起来,因为他发现,不管是从字体的大小、笔画、力道还是神韵上来讲,两幅字居然一模一样。

    秦兵也是化劲武者,这段时间炼化那灵池灵气之后,修为更是增进了不少,按理说眼力自然是不会差,但任凭他如何对比,都无法发现两幅字的有任何细微处的差异。

    “秦风,这……这真是你写的?”过了半晌秦兵抬起头后,忍不住又问了一句。

    “当然,不是我写的还能是谁写的啊?”秦风闻言哈哈大笑了起来,说道:“就凭这个字帖,我的书法也能列入到大师级别了吧?”

    说起那一身修为,秦风还有点儿不明不白,因为几次晋级他都是稀里糊涂的,这次更是差点将自个儿给玩死掉。

    但是这书法,却是秦风一笔一划写出来的,一个月就能有如此成效,秦风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得意。

    “何止是大师啊!”秦兵摇头说道:“这简直就是当代书圣的水平啊,不行,秦风,这幅字你要送给我了。”

    秦兵这话听着有些谄媚,但他还真的没有拍秦风的马屁,因为这幅字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水平,完全当得起这个称谓。

    “嘿嘿,书圣就有些过了!”

    秦风哈哈一笑,将桌上的那幅字摆到了另一边,又摊开了一张宣纸,说道:“难得人生一知己,秦兵大哥。我送你一幅自己的《兰亭集序》给你……”

    这一个月来,也不是没人来找秦风,像是皇浦无敌就来过好几次,但每次被秦风拉着评鉴字帖的时候,秦风总是会知道什么叫做扫兴。

    让皇浦无敌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让皇浦无敌去看字,那就真是要了他的老命。

    按照皇浦无敌的话说,这些东西擦屁股都嫌膈腚,废那么多功夫在这上面干什么?气得秦风差点没憋出内伤来。

    所以此刻见到懂得欣赏的秦兵之外。秦风顿时大生知己的感觉。当下磨砚起墨,就要给秦兵重新写一幅。

    “你自己的《兰亭集序》?”秦兵对秦风的话有些不明所以,不过看到秦风已经提笔在纸上书写起来之后,也就没再追问下去。

    “嗯?我明白了!”只是看了那么几行字。秦兵就明白了过来。

    秦风所谓的自己的《兰亭集序》。其实写的还是王羲之的原文。字迹也是飘逸俊秀,但却是一气呵成,并非完全是临摹原帖了。

    当年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的时候。是醉后在兰亭即兴创作的作品。

    当时很多友人会聚兰亭,一位说要写一本《兰亭集》,要王羲之写序,所以才创作了《兰亭集序》,由于是即兴创作,难免会写错,因此有涂改的痕迹。

    其实就是这醉后所写的草稿一般的兰亭序,才是王羲之的巅峰之作,他酒醒后甚至自言,说自己再也无法写出这样的作品来。

    像是后世的《神龙贴兰亭序》上涂改的痕迹,其实就是完全模仿了王羲之的原帖,和刚才秦风写出的那幅字是一样的。

    不过秦风现在书写的这个字帖,却是没有再模仿破笔的地方,而是直接将整篇《兰亭序》写了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