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贫农大魔师 >

第200章

贫农大魔师-第200章

小说: 贫农大魔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牛儿能吃好,这可是壮劳力,社员们可真是着实忙活了一段时间。

    &*&

    收了玉米。刨了茬子,耕了地,上了底肥,收拾平整了,专等播种小麦。

    天公作美,一场秋雨如期而至,真是老天有眼,地里有墒种小麦不用浇水,再不下雨,社员们就要挑水集中浇水。不能耽误了农时。

    淅淅沥沥……滴滴答答的小雨下个不停,秋雨绵绵轻烟绕,泼墨挥毫天地间;古今骚客雨中行。归鸿声中又一年。

    秋雨总是惹起文人们“巴山夜雨涨秋池”的不尽愁思;林黛玉不知让秋雨招下了多少悲秋的眼泪,在李清照的词中更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秋雨似乎带给人的就是这种凄凉心情。

    都说春雨贵如油,其实秋雨润物也是细无声的,久旱逢甘霖!农民着实欢喜着呢!

    可是对于这场秋雨村民们不知是爱还是要恨,不下的时候盼望老天下雨,下场透雨本来是好事,可是对于农民来说,这雨要是下个没完就成了坏事了!该收得收了。但是阴雨连绵,无法及时晾晒就会腐烂。地里会因为过涝而没法种小麦了。绵绵细雨下了五天了,气温骤降要穿棉衣的感觉。

    “姥爷。这雨什么时候停啊!”姚长海站在自家的房檐下,轻皱着眉头望着阴沉沉的天空道。

    刘姥爷笑道,“放心吧!明儿就停了,有道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小麦点在寒露口,点一碗,收三斗。这不寒露马上到了,误不了农时。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

    “那就好!昨儿大队长都追问了我一天了,问这雨什么时候停。”姚长海长出一口气道。

    “幼梅给妮儿穿上布鞋吧!”刘淑英看着妮儿依然穿着草鞋出声道,“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谚语提醒大家: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

    “哦!在屋里,我想着不出去,就趿拉这草鞋好了。”连幼梅给妮儿换上布鞋。

    妮儿挑眉还有这一说,古人的总结下来的智慧不容小觑,不过现在的人早就不顾及了,大冬天,照露不误。

    “早上想吃什么?”刘淑英问道。

    “泥鳅钻豆腐。”妮儿心心念念的,没法子一个多月前吃了豆腐脑,晚上说好了做豆腐的,结果还是吃的豆腐脑,因为没有吃够。

    接下来就是秋收,想吃也没时间啊!所以一推就推到了现在。

    “忘不了,这次一准儿给你做。”刘淑英捏捏妮儿的鼻子道,“泥鳅下雨前就抓来了,养了这些日子,泥沙早吐完了。”

    “姥姥,我们来了。”姚致远他们穿着蓑衣走了进来。

    “姥姥,我们来的不晚吧!”姚军远跟个儿猴儿似的,跳了进来。

    “不晚,下雨了怎么不多睡会儿吧!”刘姥爷看着他们道。

    “到点儿了自然就醒了,所以只好起来了。”姚博远笑道。

    “那好,咱们去磨豆腐。”刘淑英带着姚致远他们几个去磨豆腐。

    “等等我!”钟小猫带着一身雨、一身寒气跑进来道。

    大家彼此互相道了声:早上好。

    “下雨就别过来了,快擦擦。”姚长海把毛巾递给了他道。

    钟小猫接过毛巾,擦擦,“我去推磨。”把毛巾洗了一下,搭在绳上,转身进了磨房。

    下雨天,猪场又没事,能在这儿呆上一天,钟小猫巴不得呢!

    “博远,进来坐!”刘姥爷招手道,“怎么样,农场的秋收的差不多了吧!”

    “嗯!基本上收完了,也只差种麦了,这场秋雨过后,就该播种了。”姚博远笑着说道。

    “小孙还好吧!”刘姥爷关心地问道。

    “挺好的,除了切切猪饲料,晚上就摆弄木头,尤其是太姥爷您送他的铁桦树,简直是抱着睡。”姚博远摇头轻笑道。

    这铁桦树自然是妮儿拿出来的,他可没有这本事!算是对他的答谢,对于真正做研究的他们是真心佩服。

    “对了,太姥爷,您劝劝孙老吧!”姚博远犹豫了片刻,还是说道。

    刘姥爷一听,来了兴致,“怎么,小孙有麻烦。”

    姚博远看他的样子,自己是不是求错人了。

    “不是,就是有厂子想请他,不过孙老都拒绝了。孟场长都劝了几回了。”姚博远接着道,“养猪实在太浪费了,学以致用多好啊!”

    原来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别看制造的脱粒机小巧,可落在内行人眼里,可是惊叹不已。这不就找来了。

    在妮儿眼里,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以目前的形势,还是在农场安全点儿。

    “随他去!人各有志。”刘姥爷摆摆手道。

    刘姥爷这般说,姚博远也只有歇了这心思了,打定主意给孙老整一套木工用具,否则天天抱着木头睡,眼巴巴的流口水,什么也不能做。

    “姥爷,我们用雨水做饭行不。”连幼梅接着说道,“连下了五天了,有什么也早就干净了。”

    “这个行吗?”姚墨远迟疑道。

    “怎么不行,古人还用雨水烹茶呢!怎么就不能用来熬粥、做饭。”姚博远笑着揉揉他的脑袋道。

    “《红楼梦》中品茶栊翠庵,不就提到旧年的雨水。”姚清远轻笑道。

    刘姥爷含笑道,“明清时代,文人雅士以用泉水或雨水烹茶为时尚。尤其在梅雨日子,家家户户都用缸瓮收集雨水。文人雅士还相约至名胜之地品尝雨水所烹之茶,并吟诗写字作画,尽兴挥毫。此举被称为‘雨集’。”

    “现在嘿嘿……这可是要挨批的。”连幼梅赶紧说道,“以后吧!等风声没那么紧了,咱们来这雅兴,现在我去熬粥。”

    以后……不挨批,估计也不敢了,天上下的是黑雨、酸雨,试问谁还敢!

    “今儿上午,咱们就雅上一回,谁还能品得出来,咱们用啥水泡茶。”刘姥爷笑道。

    “对哟!”众人跃跃欲试道。

    现在家里不缺茶,别说青兰山里面的几棵古茶树,妮儿空间中的茶叶就足够了。除了喝茶,刘淑英还时不时的煮些茶叶蛋。

    豆腐做好后,连幼梅的早餐也做好了,雨水熬的粥,跟放了糖似的,特别甜。这个可不是心理作用,而是真的甜。

    想来烹茶这味道也值得期待。

    吃完早餐,姚长海披上蓑衣下地,检查一下墒情还有排水情况,上学的上学。

    刘姥爷给孩子们讲玄学易理,刘淑英则抱着妮儿去了姚奶奶家。

    “哎哟哟!妮儿来了。”姚奶奶起身接过妮儿,抱进了东里间,“亲家母进来做吧!这雨一直下,那里都潮乎乎的。”

    “婶子!”大娘和三大娘站了起来叫道,并递了两张小板凳给刘淑英和妮儿。

    “在纳鞋底呢!”刘淑英看着他们手里的活计道,今儿出奇的一致,都在做鞋。(未完待续)

第274章 纳鞋底() 
“今儿咱们都想到一块儿了,我也纳鞋底。”刘淑英卸下背上的竹背篓,拿出纳了一半的鞋底。

    “这是给妮儿做的。”大娘看着鞋底的大小说道。

    “她现在会跑了,费鞋了,多做一双备着。”刘淑英笑道。

    “婶子,咱家妮儿才不费鞋呢!和其他疯跑的孩子,她简直是太乖了。”大娘打抱不平道,“对吧!妮儿。”

    “对!”妮儿仰起脸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道,一副我很乖的样子。

    “秀芹呢!”刘淑英随口问了一句道。

    “上工了。”大娘说道。

    “这下雨天,也去啊!”刘淑英摇头轻笑道,“这丫头也不知道歇歇。”

    “已经歇了三天了,这不一听说上工飞也似的的就跑了。”姚奶奶轻笑道,“就对挣工分感兴趣,一刻也闲不住。”

    “对了,娘,大嫂,这转过年头,秀芹嫁过来都快两年了,这还没动静。”三大娘顿住手,“咱娘可等着抱重孙子呢!”

    “那个还没来,怎么抱。”大娘小声地嘀咕道,

    “什么?”三大娘惊讶道,紧接着,“哎呀!”看了下拇指肚,放进了嘴里。

    “你那么一惊一乍的干什么?身体亏的太很了,反正年龄不大,晚两年再要孩子也不迟。”姚奶奶心疼道,“多养养,不然伤身体。”

    “这当爹的也太狠了吧!”三大娘无语道,“我们那时候由于营养不良,那属于天灾,这完全是人为的。”

    “那边就没动静。”三大娘又问道。

    “没有,孩子们去了十里村吃了两回闭门羹,所以秀芹连眼泪都没有了。”大娘叹息道。

    “以后别提这个。孩子心里难受。”姚奶奶叮咛道。

    “知道了,娘。”三大娘缩缩脖子道。

    “怎么着急想让人家叫你奶奶,不怕被叫老啊!”大娘打趣道。

    三大娘闻言想了想。满脸黑线,“还是等等吧!还不到四十被人叫奶奶。咦……”

    “她三大娘觉得被叫老了,那我们家幼梅,岂不是更老,小奶奶。”刘淑英笑道。

    这种事太常见了,父辈们年龄差距大,可不小辈们,有时候这辈分不自觉的就长了,老了。

    “这就叫老了。这过两年致远要是娶媳妇儿生孩子,你咋办?”大娘眼瞟着她打趣道。

    “咳咳……”妮儿闻言咳嗽了起来,“这是咋了,又没有喝水,还能呛着自己了。

    刘淑英赶紧轻拍着妮儿的后背,“没事吧!”

    妮儿摆摆手困难地说道,“没……事!”她有点儿反应过大了,八字还没一撇呢!人还影儿呢!真是的。

    “真没事。”姚奶奶看着她放下手中的活计,起身道,“我去给你冲点蜂蜜水。”

    “你们喝水不?”姚奶奶问道。

    “奶奶别动了。我端来,冲泡好的茶水了。”姚致远打着伞端着茶壶走了进来道。

    姚奶奶见状赶紧接过他手中的伞道,“这茶水还用得着你送啊!”

    姚致远跨进门槛道。“我们用雨水冲泡的,尝个鲜儿。”

    姚奶奶折起来伞放在,门口,“你们可真有闲情逸致。”

    “呵呵……喝着玩儿呗。”姚致远笑道。

    “咦!致远今天没去牛圈。”大娘问道。

    “我下午去。”姚致远径直走到八仙桌边,拿起倒扣的玻璃杯子,倒满了茶水。

    “他们这仨小子轮着来,可以多看看书。”三大娘倾身上前小声地说道。

    “这样也好。”姚奶奶点点头道,“别听外面瞎嚷嚷,那都是狗屁。不识字被人骗了都不知道。”

    “这例子比比皆是,想当初咱们可没少被地主老财骗。”姚奶奶接着道。

    “我知道奶奶。”姚致远端着杯子递给姚奶奶道。又把茶水一一端给长辈。

    “嗯!”大娘灌了一口,砸吧砸吧嘴道。“这雨水泡茶,也没啥,还不如咱的井水甜。”接着喝完杯子中的水,把空茶杯放在了灶台上,不好喝,也不能浪费了,这是她心中最朴素的想法。

    “还是留着招待客人吧!”姚奶奶说道。

    “那好吧!我端走。”姚致远笑道。

    “行了,致远泡的,怎么也得喝完。”姚奶奶接着说道,“赶紧回去吧!你太姥爷还等着呢!”

    “奶奶、姥姥,大娘,娘,妮儿,我走了啊!”

    姚致远撑起雨伞消失在雨雾中。

    大家接着继续边聊天,边纳鞋底,鞋底就这么一针一线纳出来的,鞋帮是一层布一层布糊出来的。

    正好是秋雨绵绵的时候,这时候也正好忙里偷闲,忙了一个多月,能稍稍喘口气。

    说是偷闲,可怎么能闲的下来,每家妇女都会拿一张小凳子,坐在屋内,开始搓麻绳、纳鞋底。

    过去农闲季节;很多农户忙着搓麻绳。在乡下;麻绳的用处很广。要说起搓麻绳;乡下人没有一个不会的。不管男女老少;上至七八十岁的老农;下到七八岁的小孩;不会搓麻绳;可算不上个庄户人家。

    只见姚奶奶卷起裤管,拿三根或四根粗麻,捋平拉直,在手心啐一口口水,轻巧而适当的在腿上一搓,三条粗麻线就结结实实的拧在一起了,麻绳就出来了。穿在针内,就可以当纳鞋底的麻绳了。也只有麻绳纳出的鞋底最结实。

    松散的麻线就像一个个有生命的精灵一样,在姚奶奶的手下和腿上,翻滚着,翻滚着,就神奇的变成了一条条结实的麻绳。

    这搓的麻绳,络麻都是自家种出来的。

    面对贫乏的生活窘境,勤劳的农民自然不会闲置一寸可利用之地。自家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家家户户每年都会种植一些络麻,成熟时,就像一片浓缩的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