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六姑娘 >

第20章

穿越之六姑娘-第20章

小说: 穿越之六姑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瞌睡遇到枕头,王氏得偿所愿,自是笑得开心,派了张嬷嬷亲自去请了周志生过来,见着人了,更是态度和蔼。
  被王氏温柔地接待,周志生起先有小小不适,随即想到这不是他以往遇到的市井大嗓门的三姑八婆,而是教谕娘子,肯定如先生一般爱才,立刻放松下来,大方见了礼。
  六姑娘看了周志生一眼,爱理不理地打了下招呼。吃个饭这么麻烦,她肚子快饿瘪了,实在没力气作出大反应。倒是四姑娘给了周志生大大的笑脸。由于王氏对周志生热衷,她听到不少关于周志生的事迹,仿佛认识了许久一般,是以对他完全不陌生,她又盯着周志生的脸仔细瞧,原来这便是“风流俊秀,有潘安遗风”的才子相貌吗?她点点头,长得真是不错。
  美萌少女花容一开,让周志生呆了一瞬。不过四姑娘在眼中点评人相貌的行为太过明显,让周志生有点儿不喜。
  终于吃上饭了,楚毅之一上午活动量太大,先扒了一碗白米饭才顾得上吃菜,由他带着留哥儿胃口都好了,六姑娘也不介意对他好一点,给他和留哥儿一人夹了一块咕噜肉,这个是她的创举,用的自制番茄酱炒出来的,酸酸甜甜的口感,小男孩儿肯定爱吃,果然楚毅之吃了这块,又夹了大半碗,让同样喜欢吃的留哥儿都不好再下筷子,否则别人一块都尝不到了。
  六姑娘瞪了楚毅之一眼,这小屁孩子果然不能对他太好。王氏不赞同地看了六姑娘,热情地招待楚毅之“喜欢便多吃一点儿”。这里没有宜城的规矩,不那么讲究,王氏立刻用新筷子将剩下的咕噜肉都夹给了周志生。
  楚毅之带着留哥儿,两个人都吃撑了,王氏不许他们立刻午眠,打发他们去书房消磨一会,自己呆得远远的,免得约束他们孩子打闹。
  楚毅之肯定不是吃完饭读两页书消食的人,即便在书房这样肃静的地方,他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成天上蹿下跳练就的好身体给他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对想要趁着这时候练字的六姑娘来说简直就像是盘旋在头顶嘶鸣的老鹰,恨不得立刻摧毁。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六姑娘只能放下笔,听着楚毅之吹嘘他怎么神勇横扫千户所,成为新一代猴头。
  六姑娘听到这个猴头,立刻就hold不住了,我还美猴王,猴头,你以为你在花果山呢?
  一直在旁边伺候的春芽用“姑娘你真是少见多怪连这个都不知道”的眼神看了六姑娘一眼。自来到宜城,规矩们没那么严,原先就活泼的春芽越发活泼,到处打探消息,胆子也变大了,时常鄙视她两下,六姑娘相当习惯了,只听她说话。原来卫所的小孩子都是暴力分子,自小就打架,每年群P,然后选出最能打的那个,被大人戏称为“猴头”。
  其实言下之意,这都是耍猴戏。估计这些小孩没明白,还以为猴头是赞美他们呢。六姑娘偷笑了两声,又提出质疑,楚毅之这么个小屁孩,还能够打得赢十七八岁的少年?
  春芽又用看白痴的眼神看了六姑娘,继续解释这个猴头是十岁以下的孩子争的。
  这也正常,估计大了就知道好话歹话,没心思争什么猴头了吧。六姑娘在心中觉着楚毅之是小屁孩,楚毅之却觉得她又凶又笨,还被丫鬟瞧不起,真丢脸。
  看楚包子小嘴扒拉个不停,跟着留哥儿吹嘘他的光荣伟绩,六姑娘听着蛮可乐的。
  卫所是大堰朝的地方军事机构,设在各府州县,归各布政使司(相当于行省)的都指挥使管辖,千户所设正千户一人,是正五品武官。松滋县隶属宜城府,在江南布政使司辖区内。江南布政使司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大堰朝的赋税重地,只是这富裕只留给宜城一个尾巴,松滋这样的边远小县的居民只落个温饱有余。饿不死,又富不着,没有为了吃饱饭奋发的动力,也没有有钱人的躁动不安,所以格外安居乐业,换句话就是没什么进取之心,文不兴武不举。不过,这当然不包括世代为军户的卫所。楚毅之说他这样注定当兵打战的,会走路便要扎马步,他老爹教他怎么用筷子的时候顺便就要教会他怎么用刀。摊着这样凶残的爹,不成为危害社会的暴力分子都不科学了。
  楚毅之不过七岁,能制服千户所的群猴,倒是跟他那张白白嫩嫩的包子脸不相符。六姑娘心中警醒,这孩子武力值高,估计从前对她还算温柔,以后要轻点招惹他。
  她们三个小孩听着楚毅之瞎吹,倒是一致忽略了周志生。六姑娘转过头,便看到他正看书,一点儿不受影响。这也是人才啊,怪不得被先生看中。六姑娘看着他手指翻动轻轻翻动书页的闲适,颇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
  周志生感觉到六姑娘的视线,抬起头看了一眼,六姑娘笑了笑,示意他继续。周志生回了个笑容,又埋首书堆。
  楚毅之又说了个笑话,让姚家三姐弟哈哈大笑,他看着气氛正好,便将憋在心中的请求说了出来,“留哥儿,听说你又画了一本大侠的书,快拿出来给我瞧一瞧。”
  留哥儿惭愧说道:“毅之哥哥,还没画好呢。等我画好了便送到你家里去。”
  “哦,还没画好啊?那你快点啊。留哥儿你画的这书真好看,又新奇,书市上都没卖的,我都等不及了。”
  看楚毅之真心他跟六姐姐的书,留哥儿很高兴,又愧疚没拿出新的书出来,立刻点头作出承诺,“我会加快的。”
  留哥儿答应的话就要尽力去实现,四姑娘担心留哥儿身体,责怪看着楚毅之,大声说道:“你不许催他。留哥儿现今每日里都没多少休闲的时候,若是要加快便要晚上点灯画。”
  四姑娘很少对人生气,这一大声,倒是吓了人一大跳,便是连专心看书的周志生都惊动了,蹙了眉头。他心思敏感,便觉得四姑娘这是瞧不起他,否则不会无礼对待客人。倒是楚毅之看人直觉更强,知道四姑娘心思简单,又真心担忧弟弟,他立刻讨饶:“暖姐姐不要生气,我不催留哥儿便是。留哥儿你慢慢画,便是一年两年后拿给我都行。这本这么好看,我再看过三五七遍都不厌烦。”
  六姑娘嗤笑:“还想着留哥儿给你送过去呢,你先送了银子过来再说。留哥儿的画以后都要收钱,这种漫画,一百两银子一本。”
  “一百两银子?你怎么不去抢呢?”
  “这不是就是跟你明抢吗,你倒是给不给?”
  “啊”楚毅之痛苦地甩起双手捶胸,一百两他没有,可是书还想看,这可怎么着?
  看到楚毅之的唱作俱佳的痛苦表演,六姑娘笑出声,不仅是她,便是周志生,也忍不住,两人都用手指着楚毅之,为他的淘气默契地一笑。
  过了两刻钟,书房还是闹哄哄,王氏便过来喊几个睡觉,好有精神支应下午的课程。她进门正好看见六姑娘跟周志生两个相互一笑,愣了一下才说话。
  虽然王氏让楚毅之周志生两个留在家中午眠,可是两家里交情并没有那么深,楚毅之这样跳脱的性子也知道人情世故,立刻起身告辞,周志生虽没说话,可是看样子也是不想的。王氏也不多挽留,只对着他们说若是喜欢看书,便自来家中借阅。这话当然是为了周志生说的。周志生听了也心动,四老爷书读得一般,却是极爱读书的,从宜城到松滋时,随行的还有一些从家中观书阁拿出的孤本,这几年在松滋也陆续收进一些好书,如今书房藏书量不小,周志生一眼便扫到许多他平日里想看的。
  周志生犹豫了一下,便真诚说道:“那多谢夫人,以后学生就打扰了。”若是娘亲所说,少年不怕穷不怕苦,以后总有富贵的时候,那今日欠的,他日还来便是。
  六姑娘看着周志生,想到历史上的欧阳修,也是寡母弱子,靠了科举改变命运。周志生天赋好,又勤奋,想要出头不难。现在帮一帮,也许能成就一个文豪,不求报答也算是做了积功德的好事。六姑娘怕他自尊心强,心里窘迫,便玩笑道:“周大哥莫要再推辞,先生借书给学子借阅,比屠夫卖肉还要正当,你若是想借哪本,在纸上记下归还的日期,准时还了便是。”
  感受到六姑娘的好意,周志生拱手作揖,当即借了刚未翻完的《说苑》,并记下十日后归还。
  楚毅之看六姑娘对周志生殷勤的样子撇了撇嘴,嘟囔道:“怎么我借书便要一百两银子,他借书就正当不过?”不过他也只是抱怨,知道周志生看的书跟他看的不一样,带着股怨气,踢着路上的石子回家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为什么气温都在飙升了,我的收藏和评论都不长呢?

☆、第二十五章

  王氏凡事都爱跟四老爷商量,一早四老爷去找原先的老教谕喝酒,刚进家门,王氏便将楚毅之周志生过来做客的事说了一下,又笑着说道:“不想晏姐儿跟着周志生处得好,按说暖姐儿跟着他一般的年纪,才更有话说。”
  “这也是正常,晏姐儿人小主意多,倒是比暖姐儿更像个姐姐。周志生我也是见过,是个读书种子,只是性子有些沉静,倒是楚小公子活泼又明朗,配暖姐儿这样心思简单的,晏姐儿这样心性灵通的都好。”
  王氏听了笑个不停,捶着四老爷说道,“人家父母又未上门提亲,你便在这里评头论足,还想要二女配一夫,叫人笑掉大牙。往日里在闺阁听见个笑话,说是有个先生,碰见个好的年轻后生便要问人祖宗八代,问得后生都怕了,以为是家中犯了事,旁边就有人解释是先生家中有个未嫁女。你可不就是这呆先生么?”
  四老爷听了也觉得自己像,自笑了两声,搂着王氏,说道:“女儿们都大了,可不是要操心。”
  “可不就大了,暖姐儿十三,及笄之后便要定亲,是要抓紧,今后我便要将她拘在房中不出门。”王氏今儿看到周志生抿嘴一笑极俊秀的相貌,便在心中暗自责备自己欠了考虑,四姑娘如今大了,不像六姑娘那样的孩童,与周志生这样的俊俏少年接触多了,容易生些错缘。王氏虽私心里认为周志生是画圣的儿子,在心中却并不认为他是良配。非嫡非庶难立足,自小又过得辛苦,性情不定,四姑娘这样和软的性子不适合。
  “暖姐儿乖巧,别委屈了孩子。”
  王氏坚定了想法,也不跟四老爷再这事上多歪缠,又突然想到晌午是接到的书信,便另引了话题:“今日里大嫂寄信,说是明姐儿过了年成亲,让我们回去呢。”
  “定亲时只派人送了礼,便是愧对大哥,成亲时一定要回去的。”
  “大嫂的意思是让我们再不回来了。大哥如今升了二品,又在杭州府,便想叫大嫂过去应酬,留我们四房在老家守着。”
  四老爷考虑了一下,说道:“这事我还不知晓。王长庆走了,我跟大哥联系多有不便。若要不回来,便要将事情安排好了。哎,我还舍不得这教谕的职位。”
  “我就猜你是舍不得,每日里早出晚归,对待县学的学生比对三个孩子还好。既是喜欢,回了宜城去府学中又做个教谕便是。”
  “府学的教谕多是进士,我个举人,在松滋又没做出什么功绩,只能做个训导。”
  “相公莫要谦虚,莫不是忘了这六年里许多的谢师宴?便是连山脚下的酒楼都特意送了好酒,答谢姚先生培养了英才,让他生意兴隆。”
  四老爷被王氏哄笑,“不过多两个举人,到底没有人进士及第,入不得人眼。可惜了,若是再等几年,周志生或有望金榜题名。”
  “既如此,我们便继续留在宜城,将家中事务交予五房。”
  “五弟身子骨不好,受不得劳累,我又不通庶务,原该我们两房互相照应的。今儿个与老教谕喝酒,十分喜欢他的蒙童馆,我想着不若我也办个蒙学,不仅教导我姚家子孙,也招一些资质聪慧的孩童。”
  王氏如今心中有底气,并不排斥会宜城,毕竟总不能一辈子拘在这小地方,以后儿女亲事都不好谈。早些年还想着一家子躲在小院子里过快活日子,现在王氏为几个孩子未来考虑,便向往着当家作主。沉吟了这一下,王氏便回道:“是个好主意,我也是极喜欢师母这称呼的。只是办蒙学不是小事,还要跟老太爷和大哥大嫂商量。” 
  “这个我晓得。快睡吧,明日里再论,要不然天都亮了。”
  王氏四老爷决心要回宜城,便将这事跟孩子们说了,至于办蒙学的事,尚未定下,却并不多说。
  要回去?六姑娘听了,想了想刚穿过来的地方,只记得高大的房屋和对她极好的祖母以及乌鸡眼一样的三房,别的都模糊了。回去就回去吧,六姑娘轻易就接受了,点下头继续练她那手破字。四姑娘虽然年纪大些,记得不一定比六姑娘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