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逐鹿 作者:金龙鱼-第3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唔,国家衰败贫穷绝不会是因为兴办了文教,侯爷说的确是正理。看来这几年历练下来,侯爷越发的沉稳持重了。”伯颜察儿点头。
刘卫辰微微笑道:“也更可怕了!”
“可怕?”伯颜察儿瞬间明白刘卫辰的意思,不由哈哈一笑。
少了几分浮躁的性子,变得更为沉稳自信的平虏侯当然是更可怕了——
不再轻举妄动,不争一日之闲气,懂得察纳谏言持重待机的平虏侯绝对是可怕的。对他的敌人而言,要想找出一个破绽,在他的眼皮底下玩点诡诈,搞些鬼把戏,势必更加困难,诱敌惑敌的计谋也必将大打折扣,不会太灵光;
对己方内部而言,雷侯爷信赏必罚和强硬铁腕亦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兢兢业业的专心做事实心办差自是奖赏有差,若是行差踏错、偷奸耍滑还想蒙混过关那却是相当的难,而一旦触犯到法例或刑条,雷霆降临,更是绝无说情余地。面对如今越发沉稳自信兼听明察的雷侯爷,妄想犯错于前蒙蔽于后是不可能的,小错或可宥,大错不轻饶,威严所至,岂不可怕?
明乎此,伯颜察儿满腔忐忑心事立时去了大半,这几年心头压着的一块大石头至少是暂时落地了。
当年押重注在这雷三公子身上,说实话,他的心里其实一直是忐忑不安的。雷瑾虽然有成为霸主的潜质,但毕竟未经过暴风骤雨的严酷考验,万一雷瑾经受不了未来残酷争斗的考验,逐鹿败北,也就宣告他的押注失败,他和他的家族多年以来的所有心血努力势必付之东流,什么宏图大业都只能寄希望于家族下一代另起炉灶重开张了。
现在雷瑾历练得越来越沉稳持重,这让伯颜察儿对未来更有信心,这说明他数年前并没有看错雷瑾,这一宝没有押在不堪造就的人身上,没有烂泥不上墙朽木不可雕的尴尬,则大事可为也!至于最终大事成与不成,那只能看天意如何了。
心事一空,伯颜察儿便不再和刘卫辰绕圈子,甚至等不及到明天,马上开始就他此行的目的与刘卫辰展开商谈。
此时刚刚起更不久,但伯颜察儿已经做好了彻夜不眠,通宵长谈的准备。
毕竟他所秘密谋划的大事需要长时间的协调准备,需要西北幕府倾尽全力。在雷瑾的西北幕府已经打好根基之后,这件事就该尽早提上议事日程,及早部署,否则拖延时日,于他于他的家族于雷瑾于西北幕府都会有所不利,到时若后悔也迟了,现在必须全力以赴只争朝夕。
长安秦王府城行长史府。
席卷帝国整个北方,波及关中河陇汉中的蝗灾已近尾声。面对西北幕府严密部署的灭蝗人海,来势汹汹的蝗虫大军终于止住了西进的步伐,渐渐显出颓势,西北灭蝗之役胜利在望。
笼罩于长安城上空用来驱蝗的薰烟香云,随着蝗军的溃退也逐渐减少消散,难见天日的长安城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熬过了蝗虫大起时那最艰难的几日。
二更初,下府县巡视蝗灾损失情形的蒙逊,由内务安全署铁血营的雪獒骑士簇拥着回到长安。
刚刚在行长史府衙署签押公事房坐定,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茶水,就有衙中胥吏上前来向蒙逊禀事。
蒙逊分管的职事一点不比留守武威的刘卫辰长史少。而象调遣人手应付蝗灾,统一部署灾后的疫病防治、粮食调拨、赈济灾民等繁重政务,他也不能因为这主要是刘卫辰长史分管的职事,就可以撒手不管。作为综理全局政务的两位长史之一,他仍然需要对此负起相当大的责任,公务繁忙是可想而知。
“大人,武威长史府刚到的六百里快递。西域的波斯胡商伯颜察儿要来长安拜谒侯爷。公文上还说三天前,伯颜察儿到了张掖。算算日子,路上没有耽搁的话,这时候大概也到平虏堡了。”
听着衙中胥吏的禀报,蒙逊微微点头,指示下来:“唔,伯颜先生是侯爷的贵宾,不可怠慢。你先吩咐下去准备下榻客房,记着打听清楚随行的人员有多少,车马有多少,长史府应该有‘鸽讯’过来的,你差人察收一下,好生安排着。最好明天就将客房准备妥当,免得到时候紧张忙碌。侯爷那边按常规呈文知会一声就行了,想来侯爷已经知道这事了。”
“是。卑职明白,这就吩咐下去。”
“嗯,还有什么事?一并说来。”
“长安正德商会递交了一纸申请,准备成立报房,筹办《正德商会杂刊》,除了刊登邸报、塘报上的朝野消息之外,主要刊载各地贸易往来、商货供需、价位涨跌、道路畅滞、旱涝雨雪、商家告帖(注:古代广告)等与商贸行情相关的新闻消息,公开出售给商贾人等。他们希望能得到长史府允准成立报房的正式批复公文。”
蒙逊闻言,皱了皱眉头,自言自语道:“长史府并没有明令不准民间私人成立报房,他们为什么非得要这么一个正式公文?”
帝国朝廷本有或是手抄或是印刷的《邸报》和《塘报》发行,这是登载诏书、明发上谕、大臣奏章、朝廷政事、边塞军情等朝廷官方消息的官府报刊,一般现职为官者和乡宦才有机会阅览,普通士民黎庶只能依靠口耳相传了解帝国朝野的新闻消息。
但近百十年间,帝国不少地方工商之业逐渐勃兴,平民大众相对比较迫切地想知道更多的新闻消息。旺盛的需求催生新的行业,在帝国所谓的三百六十行之外,又新添了一种行当,这就是抄报行。帝国两京有所谓‘邪抄’、‘京抄’、“宫门抄”、“报房京报”等等,都是转抄登载邸报和塘报上消息的民间“小报”,公开出售,生意还都算不错。帝国各布政使司所在的省城和有些较富庶繁华的府城,则有“辕门抄”之类,类似于两京的‘邪抄’‘报房京报’等民间新闻小报。而江东不少繁华城市也有这个“抄”,那个“报”的,相当不少,成为城市中普通居民了解更多新闻消息的一个重要窗口。
民间的新闻小报,其实并不为帝国的律例法令所许可,到目前为止还只是在城市的市井小民‘下里巴人’中买卖传阅。类似于雷瑾这样出身富贵势家之人,若不是真正的熟悉市井深察民情,则当有人提及“新闻小报”时,他很可能就完全是一头雾水,茫然不知“新闻小报”为何物。
而在西北边塞之地,原本只有官方的《邸报》和《塘报》发行,并没有民间的新闻小报出现。但在几年前,办‘报’之议也曾经列入雷瑾的河西幕府议事日程,最早由当时印书馆的大管事徐扬提出。
但当时不少幕僚谋士认为,这一来是时机还不成熟,私人不宜过早筹办报纸,要避免太早成为守旧一派的众矢之的;
再则帝国的庶民大众多文盲,不识文字者在所多有,新闻小报还不能普遍被大众所接受,难以有效并有力地影响民众舆情。那么,对新闻小报的需求不但是有限的,而且是增长缓慢的,小报的售卖量也显而易见是难以得到保证的,其定价的高低就是任何私人办报者都无法回避的大问题了(因为需求不旺,定价高了,没人肯买,小报卖不动,亏本那不用说;定价低了,则出售量仍然会太少,办报还是肯定亏本无疑),这还没有将官府出于种种原因将新闻小报予以查封的可能因素考虑在内。再说当时‘河西幕府’财力窘迫,也无法承受这种效用很不明朗的不利亏蚀,是聪明人就不会做这种笨事,这是其二;
而民间私人又很难公开利用帝国官方邮驿来出售发行小报,因为这完全不符合帝国的律例法令,那么民间小报想要通过推广发行到较广大的地区来增加出售量的企图,肯定会面临很多的现实困难(这同样也是新闻小报暂时对舆情影响有限的另外一个原因),这是其三。
仅仅是这三点理由,就足以使那时候的‘河西幕府’暂时搁置办报之议。
但随后几年,由于西北地方的农牧工商有了长足进步,边地互市贸易迅猛地发展起来,对外通商贸易也蓬勃兴起,无论是农庄牧场作坊工场,还是矿山铁厂商号店铺,都有一种迫切的需求——那就是及时了解各地商事行情涨跌变动,掌握与贸易相关的必要消息,包括朝政军情官员升迁贬谪等消息在内。
还不仅仅是商贾工匠大小财东才有这种需求,比较繁华的西北城镇居民出于各种原因,也有强烈的意愿,希望能象帝国两京以及江南富庶城镇的庶民大众那样,了解和知道更多的新闻消息。
因此一来,对新闻小报的需求迅速增长起来,由此诸如《商事抄》、《包探听》、《有事即报》、《朝报新闻》、《私抄小报》、《会馆杂报》、《行会抄》、《每月杂抄》、《工商早报》、《陇右早报》、《甘州》等等新闻小报,就如同雨后春笋般在西北幕府治下的城市不断自发涌现出来。其中相对有些名气的则是《凉州日报》、《每日新闻》、《长安新闻》、《快报》、《川报》、《锦城商报》、《重庆小报》、《夜未央》等新闻小报。(注:这一处所列报纸名目皆是杜撰,如有雷同,即属巧合。)
面对这种情势,一直宣称以黄老之学、无为之道治民理政的长史府,并没有明令禁止民间成立“报房”,发行各类新闻小报,但是规定各家‘报房’必须在衙门登记备案,交纳登记备案的费用,以后每年仍然需要重新审核登记一次,另外对‘报房’管制较严的地方,就是规定每日报样必须在付印之前送审,任何诋毁朝廷、官府的不实之词,以及其它挑唆煽动暴乱叛逆,意图颠覆官府,图谋不轨,泄露机密等一类犯忌的文字不得登载,违者予以重惩。这些规定实际上就是有限的允许民间私人出资成立“报房”,公开发行新闻小报。
正因为如此,蒙逊才皱起眉头,他一时想不明白这个正德商会为什么还要申请正式公文?这岂不是多此一举么?这些精明的商人在打什么主意?礼曹、工曹、工商贸易署等相关衙署没有即时批复,而是转呈上来由长史作最后的审查定夺,很显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思忖片刻,蒙逊仿佛抓到了什么要点,但似乎又什么都没有抓住,随口又问那衙中胥吏道:“你刚刚说什么?他们的《正德商会杂刊》要登载商家的告贴?其他新闻小报似乎还没有这样子做的。”
“是的,大人。正德商会递交的申请上是这么列明的,他们打算登载商家的告贴。”
手指在茶几上弹动了几下,蒙逊脑际突然灵光一闪,“明白了。报房绝不会无偿登载商家的告贴,估计是要向商家收取一些费用的。正德商会是在借申请之举试探我们长史府的态度。如果我们以正式公文批复申请,允许他们成立报房,无形中也就正式承认了他们以登载商家告贴为手段牟利的做法;如果我们以正式公文驳回,他们也丝毫没有损失,大不了撤回各股东的出资,不办这个杂刊就是了。好一个左右逢源的算计,不愧是商人啊,而且把商家告贴登载到新闻小报上,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新鲜赚钱点子。”
气定神闲地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蒙逊这才发话道:“吩咐下去,这个申请不忙批复,先差人查明底细,弄清楚事情始末再作定夺不迟。临潼常氏好象是正德商会最大的财东吧?”
“是。正德商会主事的是临潼常氏一族的常德,也就是长安守备常明大人的嫡亲二哥。”
“哦,是常氏族长常爽的儿子。知道了。”
蒙逊点点头说道,不再多问,继续处置一些较为紧要的政务,口授手批一通的忙,快到三更天时候,这才放下了手头的公事打道回府。
蒙逊的府邸也在秦王府城内,这是为着处置政务就近方便起见,得到雷瑾点头允可的。
回到府中,自有一干丫头嬷嬷侍侯着蒙逊更衣沐浴。如今蒙逊再不是几年前流落河西的穷困潦倒之人,官高权重,锦衣玉食,出则车马扈从,入则妾婢环列,俨然富贵之极的官宦世家。
着了丝织睡袍,趿着陈桥蒲鞋,蒙逊慢慢悠悠,甩着大袖踱进了新纳不久的第十九房小妾房中。近来政务繁重,早出晚归的,冷落这新纳小星已有些时,今日稍稍得空,还得哄着她些为妙。虽则妻妾们这两年已经给他生了四子七女,家宅人丁兴旺,承祧宗祀的香火已是不须发愁,而且纳妾只是为纳色么,并非指望她能生儿育女。但女人总有些小性儿,闹起别扭来,搞得后院起火,家宅不宁,那也是不小的麻烦,在后院起火之前,能哄呢还是先哄一哄的好,不要等出了事儿再谋补救之道,这亡羊补牢虽好,论高明究竟还是不如曲突徙薪,毕竟防患于未然才是上智。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善‘齐家’,传了出去,不惟自己颜面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