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文苑·经典美文 >

第12章

文苑·经典美文-第12章

小说: 文苑·经典美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正是因为如此,此时的孔子才如此的爱好学习并善于学习。
  也正是因为如此,日后的孔子不但能够说出那些诸如“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之类的话语,而且能够做到“学无常师,每事问,好学不厌”。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够成为日后人人敬仰的孔老夫子。
  孔子到底学到了些什么呢?
  第一,学到了文化知识——这些文化知识,用当时的话讲,就是礼、乐、射、驭、书、数这最早出于《周礼·保氏》里的“六艺”。
  “六艺”到底涵盖哪些内容呢?
  礼指的就是礼节——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德育,主要包含以下五种礼节: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乐指的就是音乐,主要包含以下六种古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镬、大武。射指的就是射箭技术,主要包含以下五种技术: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御指的就是驾驭马车的本领,主要包含以下五种本领: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书指的就是识文断字的能力,主要包含以下五种能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数指的就是计数法,当时最主要的就是要掌握九九乘法表—— 也就是说,要学会加减乘除法。
  第二,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这一点,可要比前面的“六艺”重要得多啦。
  这一点得从孔子的母亲去世说起。
  公元前538年,孔子在慈母的呵护下幸福地长到了17岁——其实周岁应该是16岁。
  不满33岁的颜徵在便在操劳和忧郁中万般不舍地撇下了爱子。
  孔子不是像常人一样,马上将他母亲的灵柩下葬,而是暂时把他母亲的灵柩停放在曲阜五父衢的路边。
  这是为什么呢?
  此时的孔子知道,按照常理来说,应该把他母亲的灵柩与此前早已下葬了14年的父亲的灵柩合葬在一起。正如《诗》里所说的那样:“死则同穴。”可现在的问题在于:此时的孔子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到底葬在了哪里!这可怎么办呢?
  这里就要注意了:在这里,“五父衢”的“五”,是个通假字,本意为“无”。因此,所谓的“五父衢”就是“无父之衢”——我们通常所说的乱坟岗子而已。
  孔子坚持认为,只有将母亲和父亲合葬,他才算是尽了孝道。所以,他要坚持苦苦地寻找父亲的坟址,不能随便将母亲下葬。
  终于,他找到了一个人,当年曾经经历过埋葬孔子父亲一事的陬邑人挽父的母亲,她把孔子父亲的坟址告诉了孔子,最终孔子才得以把自己的母亲颜徵在的灵柩迁到防山与父亲叔梁纥合葬。
  现在,无父无母的孔子,成了一个独立的社会人,要独自闯世界去了。

浮生若梦

作者:谢冕 字数:642

  好像是朱光潜先生说过: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我很信服这话,以为朱先生是用极简单的语言,说出了人生复杂的道理。人生一世,如草木一秋,是匆匆而麻烦的。所有的人,上自帝王显贵,下至黎民苍生,都是这个匆匆舞台的演员和看客。常言浮生若梦,过去把这话是当做消极的思想来批判的,其实,谁都明白,人生到底是一出悲剧。无论是天才还是愚钝,到头来都摆脱不了一个毫无二致的结局。有了这样的洞察,人们就会在不免有些苍茫的悲凉中,获得某种顿悟。参透一切苦厄,把身外之物看淡,豁达、潇洒,了无牵挂,无忧而有喜。我理解,这就是“出世”的思想,是指从总体上看,要把世事看淡。
  但若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上,那就确有点“消极”的味道了。只讲“出世”而不讲“入世”,则对人生的体悟还说不上全面深刻。有了“入世”对于“出世”的加入和融会,就会把人的高低、不同的境界区分了出来。
  从具体上看,人活着要谋生,要做事,不论是为自己,还是为社会,都来不得半点虚妄。太阳每日升起,每日落下,一个人的一生能看到几次日出日落的景致?因此就要珍惜,绝不虚度光阴。春花秋月,赏心乐事,酷暑严冬,黾勉苦辛。要每日都过得充实有意义,有益于人,也有益于自己。积极,有效,把眼前做的每一件事,都看成盛大的庆典,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不悲观,不厌世,一步一步坚定地向前走去。
  明知愈走愈接近那谁也无法逃避的终点,却始终是坚定地前行。这样的人生,是摆脱了大悲苦而拥有大欢喜的人生。

愿/蒋勋 字数:573

  我愿是满山的杜鹃
  只为一次无憾的春天
  我愿是繁星
  舍给一个夏天的夜晚
  我愿是千万条江河
  流向唯一的海洋
  我愿是那月
  为你,再一次圆满
  如果你是岛屿
  我愿是环抱你的海洋
  如果你张起了船帆
  我便是轻轻吹动的风浪
  如果你远行
  我愿是那路
  准备了平坦
  随你去到远方
  当你走累了
  我愿是夜晚
  是路旁的客栈
  有干净的枕席
  供你睡眠
  眠中有梦
  我就是你枕上的泪痕
  我愿是手臂
  让你依靠
  虽然白发苍苍
  仍然是你脚边的炉火
  与你共话回忆的老年
  你是笑
  我是应和你的歌声
  你是泪
  我是陪伴你的星光
  当你埋葬土中
  我愿是依伴你的青草
  你成灰,
  我便成尘
  如果啊,如果 ——
  如果你对此生还有眷恋
  我就再许一愿 ——
  与你结来世的因缘
  摘自九歌出版社《蒋勋精选集》

爱情

作者:维茨玛·贝尔瑟维卡 字数:71

  你给我的欢乐和痛苦
  就像一棵乌云中耸立的白桦
  我不抱怨。一切都那么可爱云越黑,白桦就变得更亮

雏菊

作者:阿尔弗莱·德·缪塞 字数:170

  我爱着,什么也不说,只看你在对面微笑;
  我爱着,只要我心里知觉,不必知晓你心里对我的想法;
  我珍惜我的秘密,也珍惜淡淡的忧伤,那不曾化做痛苦的忧伤;
  我宣誓:我爱着放弃你,不怀抱任何希望,但不是没有幸福;
  ——只要能够怀念,就足够幸福,即使不再能够看到对面微笑的你。

感恩的蚂蚁

作者:斯坦因霍威尔 字数:273

  一只渴极了的蚂蚁,小心谨慎地爬下井去,但是正当他要喝水的时候,却掉进了水里。井边有一棵大树,有一只鸽子正栖在上面。鸽子看见蚂蚁躺在水面上,便用嘴从树上折了一根小树枝,扔到井里。蚂蚁爬上树枝得救了。这时有一个捕鸟人走过这里,想要捉住鸽子。他在一根长竿头上插了一根涂了胶的细枝。蚂蚁发现他正在做的事情,便爬去咬他的脚,那人吓了一跳,长竿掉在了地上。响声惊动了鸽子,她立即飞到空中。这样她免于一死,她的好心得到了蚂蚁的报答。
  如果没有理智的动物对善行知道感恩,那么有理智的人类就更该懂得怎样感恩,而且学会以德报德。

坠星

作者:张晓风 字数:252

  山的美在于它的重复,在于它是一种几何级数,在于它是一种循环小数,在于它的百匝千遭,在于它永不干休的环抱。
  晚上,独步山径,两侧的山又黑又坚实,有如一锭古老的徽墨,而徽墨最浑凝的上方却被一点灼然的光突破。
  “星坠了!”我忽然一惊。
  而那一夜并没有星。我才发现那或者只是一盏灯;一盏灯?可能吗?在那样孤绝的高处?伫立许久,我仍弄不清那是一颗低坠的星还是一盏高悬的灯。而白天,我什么也看不见,只见云来雾往,千壑生烟。但夜夜,它不瞬地亮着,令我迷惑。

家具们在聊天,你如何入眠

作者:奥尔罕·帕慕克 字数:1016

  某些夜晚,我从床上起来,不明白为什么地板革总是那副模样。每一块都有很多划痕。为什么?而且每一块的划痕都各不相同。
  后来,我发现炉子烟囱也是如此。它们似乎总是在按照自己的意志转换组合,仿佛是说,我已经厌烦了。我想做个炉子,不再做烟囱了。
  室灯看起来也很诡异。如果看不见灯泡,你就会想象光线仿佛是从钨丝和缎子做的灯罩里发散出来的。你知道,人们脸上散发出来的光芒也与此相仿。我相信,有时你也会碰到类似的事情:比方说,如果灯泡在我头脑深处,眼睛与嘴之间的某个地方亮起来,我的毛孔就会透出光来,那会是多么美妙,而你也同样可以拥有类似的幻想。灯光从我们头部、脸颊发散出来,在夜晚,停电之后……但是你从来不愿承认这样的事情。
  我也是。所以我没有告诉任何人。
  那些丢在门口的空瓶子,它们既不属于这个世界,也不属于它们自己。
  那些门,任何时候都半开半掩的,它们赋予人们以希望。
  整晚直至清晨,那扶椅罩上蜗牛状的东西一直在喃喃低语,“我们在拧来拧去,却无人留意”。
  身边某处,我脚下三英寸,或者就在天花板下面,某些奇怪的虫子正像白蚁一样啃噬着钢筋水泥也未可知。
  桌上的剪刀会突然扭动起来,跳一场梦想已久的剪切狂舞,剪切面前的一切东西。而这血腥之舞往往十分短暂,持续不到十五分钟。
  电话也曾在彼此聊天,所以此刻它们一片缄默。
  所有这些事,我从未对任何人说起过。当我感到困惑,甚至感到不安时,却无法与他人分享这类超现实的幻象,这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没有人讨论过这样的事情,也许我是它们唯一的见证。由此而来的责任感,已经远非负担可言。
  它促使一个人不停地去想,为什么如此伟大的秘密只显现在他的眼前?为什么那个烟灰缸只把它的忧伤和失败告诉我?为什么门锁只会向我倾诉它的苦楚?为什么只有我会认为只要打开冰箱,就会准确地回到那个二十年前的世界?为什么我必须独自倾听大钟旁海鸥的啼鸣,还有墙根下那些小生灵的喋喋不休?
  你是否留意过地毯的边缘,或者它图案中隐藏的某些征兆?
  当世界闪烁着如此众多的征兆与惊奇,有谁还能安然入眠?我试图让自己镇静下来,于是告诉自己,人们是不会对这些有兴致的。再过一会儿,熟睡之后,我自己也会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别样的色彩》

远游的植物

作者:阿来 字数:1023

  不是植物不会试图要去远游,至少不容易游那么远。
  行之不远,是种子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所决定的,也是这些植物传播借助的媒介所决定的。比如借助风,借助鸟,借助动物……
  关于种子的传播,写《瓦尔登湖》的梭罗有一本书,写得还算有趣,叫《种子的欲望》。
  但有些植物确实走得很远。我曾经在法国西部海边一个小镇的一个庭院里看到一株西藏特有的植物,一种起码长于海拔三千米高的地方的大黄。在那个叫甘拜尔的小城,每天,退潮时河水往海里流。涨潮时,海水便顺河道倒灌进来,这说明这里离海平面很近,也就高出个十多二十米吧,而一株在天高风劲的青藏高原的特有植物在这里却展开了巨大的掌形叶片。
  但凡有机会四处走动时,我总关注着植物流布。这次,在欧洲又有发现。在法兰克福的酒店前,又看到了一丛原生于高原的植物金露梅,就长在人行道旁的树篱中间。那天早上起来,是想拍门口高大挂满黄叶的大树,结果却发现了这种熟悉的植物。可惜在当地的秋天里,这一丛密集的树枝上,只剩下一朵花还孤单地开着。于是,我用相机拍下了它,第二天再去,那朵花便消失了。不是枯萎凋谢,而是被强劲的风把花瓣一片片撕下来卷走了。好像它坚持在那里,就是要给一个来自遥远故乡的人看见,然后,就不再在秋风中坚持了。
  这些植物的远行,是因为人。欧洲人有博物的传统,表现之一就是观察植物、命名植物,把不同地方的植物弄到欧洲去培植,装饰自己的花园。比如,闻名世界的郁金香就不是当地的原生植物,而是从亚洲采集了野生种加以培育而成的。再比如,欧洲最美丽的百合花,皇帝百合原生种就采集自四川西部,也就是我的家乡一带的河谷之中。五六月间,那些陡峭的河谷山岩上就会开放出好几种美丽的百合。
  这种情形很多,也是在法国,我曾在一个朋友家的院子里看到盛开的大火草。我问主人它的名字,主人说叫日本牡丹,我知道,这不是产自日本的,它的原产地是中国。离开德国去瑞士,有几天住在当地人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