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大明王朝1566 >

第75章

大明王朝1566-第75章

小说: 大明王朝156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贞吉不得不出面阻止了,啪的也拍响了惊堂木:“大奸大恶从来冥顽不灵!”说着他倏地站了起来。

海瑞原就是站着的,谭纶、王用汲和四个锦衣卫这时都跟着站了起来。

赵贞吉:“郑泌昌由谭纶谭大人会同北镇抚司两个上差审讯,何茂才由海知县、王知县会同北镇抚司两个上差审讯。恭奉圣命,身为主审,我把话说在前头,这两个人如果为了逃避罪责胆敢诬陷朝廷甚至诽谤圣上,《大明律》第一条第二款在,你们知道该怎么做!”说完将惊堂木又重重一拍,接着深望了一眼谭纶,径自走了进去。

谭纶:“将钦犯收押待审!”

四个差役立刻奔过来夹起了郑泌昌、何茂才拖押了出去。

谭纶望向了海瑞、王用汲和四个锦衣卫:“诸位先到提审房稍候,我跟赵中丞商议后再审讯钦犯。”说完他也向后堂走去。

浙江巡抚衙门签押房

“那个海瑞是个南蛮。谭子理,你怎么也不懂事?”赵贞吉跨进签押房门取下官帽,谭纶还没跟进来,当值的书吏便连忙进来接那官帽。

“出去!”赵贞吉一声低喝。

那书吏吓得连忙退了出去。

谭纶跟进来了:“我不知中丞这话是什么意思。”

赵贞吉:“真不知道什么意思我就教你。”说着坐了下来。

谭纶心中不快也只好坐了下来。

赵贞吉:“谭子理,你是谁的门人?”

谭纶怔了一下:“中丞有话直说。”

赵贞吉:“那我就直说。你谭纶是裕王的门人,我赵贞吉是徐阁老的门生,徐阁老又是裕王的师傅。皇上这一次把你把我还有裕王举荐的两个七品小官都派来审这个案子,圣意为何”

谭纶听出了他话中的深意,肃然答道:“当然是为了清除奸党!”

“还有呢?”赵贞吉紧接着问。

谭纶想着,却一时找不到答案,只望着赵贞吉。

赵贞吉:“还有就是要看看裕王爷这边的人到底可靠不可靠。”

谭纶有些警悟了:“请说下去。”

赵贞吉:“奸党把持朝政二十多年,扰乱朝纲构陷忠良敛财贪墨,为什么就一直不倒’是因为他们把大事小事都牵着皇上,动他们就势必有伤圣名。刚才你在大堂上背读圣旨能够一字不差,为什么就没能从旨意中看出皇上的苦衷?皇上为什么一面说他老人家四季常服不过八套,一面又要把杨金水押解进京,还要追查尚衣监、巾帽局?”这是告诉我们,宫里的事由宫里去审。也是相信我们,这个案子交给我们便不会牵涉到他老人家。因为我们是裕王的人,儿子不会说父亲的坏话。”

如此深刻,却被他如此浅显地一语道破,谭纶不由深望着这位泰州学派的大儒,眼中已露出了佩服。

赵贞吉:“我让你领办你还心生怨意!不让你领办,皇上会同意你一个小小的参军连升二级出怔浙江按察使?担心我卸担子,我是主审又是巡抚,这个担子我卸得了吗?退一万步,就算我想卸掉这个担子,你谭纶能担得起?”

一连几问,把个被高拱、张居正誉为国士的谭纶问得怔在那里。

赵贞吉泻去了心头的火气,终于缓和了声调,站起来在谭纶面前慢慢来回走着:“你怎么就不想想,郑泌昌、何茂才一门心思要把事情往宫里扯往皇上身上扯,那个海瑞又不知道轻重,四个锦衣卫就坐在那里,我们两个都卷了进去,事情搅大了,就没有退路。这一点你都不能领会?”

谭纶:“你也不给我交底,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怎么领会。”

“我现在就给你交底。”赵贞吉在他身边的椅子上坐下了,压低了声音,“第一,倒严就不能牵涉皇上,牵涉皇上就倒不了严,还可能牵祸裕王他们。不为你我安危想,为裕王爷、徐阁老那些朝中砥柱想,也万万不能有一个字牵涉到皇上。”

谭纶完全认同了他的见解:“第二呢?”

赵贞吉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目光更深了:“子理,你觉得胡汝贞这个人怎么样?”

谭纶又怔了一下,答道:“还算谋国之臣。”

赵贞吉:“就是倒严,也不能一竿子打倒一船人。像胡汝贞这样的人我们就得保。

还有一些名义上是依附严党的人,其实都是皇上看重的人,这些人都要保。不保他们,反而是抬高了严党。”

谭纶:“自然该保。”

赵贞吉:“那今年五月毁堤淹田的事就一个字也不能问。那件事是胡部堂结了案报给皇上的,其用意也是不愿扰乱了朝政。这件事如果像那个海瑞那样穷追彻查,就会牵连胡部堂,也会牵到皇上身上。这是第二条。”

这件事的始末谭纶都是亲历者,胡宗宪当时那样处理,他也是赞成的。听赵贞吉这样一说,他由衷地重重点了点头。

“第三条就牵涉到我自己了。”赵贞吉又站了起来,“看了上谕我也是万万没有想到,皇上竟会让我兼领织造局的差使。国库空虚,北御鞑靼,南抗倭寇,今年都指着卖给西洋的五十万匹丝绸。为了军国大事,我必须以半价收购桑农的生丝。苦一苦百姓,骂名我来担,你们可不能再掣我的肘。”

一条船上的人,如此掏肝掏肺地交底,况所谋者国,不谓不正。谭纶当然不能不接受他的想法:“你说的都对,再难,我们都同舟共济吧。”

赵贞吉的脸舒展了,一只手按在谭纶的肩上:“郑泌吕、何茂才都不足论。你该做的是先去劝劝那个海瑞。把道理给他说清楚。他和你有深交,应该会听你的。”

谭纶:“我这就去找他。”

杭州官驿海瑞客房

海瑞像一尊神,这时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双目微闭,脸上却无任何表情。

谭纶的话显然说完了,见海瑞这般神态,知他在想,便耐着性子坐在那里静静地等着。

不平静的反倒是王用汲,他明白谭纶所说的确乎关系重大,担心的是海瑞却未必接受。因此他坐不住了,轻轻站起来,拎起桌上那把壶,先给谭纶的茶杯里续上水,又去给海瑞的茶杯里续上水,这才给自己的杯子续上水,放下茶壶端起杯子慢慢喝着,目光却始终望着海瑞。

等待毕竟是有限度的。见海瑞始终闭目端坐一言不发,谭纶站起来了:“不用想了。我谭纶奔走于朝野,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向裕王爷他们推荐了你海刚峰和王润莲。尤其是剐峰兄,你审郑泌昌、何茂才的供词得到了皇上这道旨意,已经是有大功于社稷了。救新民于水火,清君侧于一役,这都是最后一战,听赵中丞的,我们戮力同心吧!”

海瑞终于睁开了眼睛。

王用汲端到嘴边的杯子停了,定定地望着海瑞。

海瑞:“我现在不能说答应你,也不说不答应你。谭大人,上谕派我们来审案,如果还没有审就定了案,何必还要我们来审,朝廷下一道旨意就行。”

这可是驳不倒的理,谭纶刚才还慷慨激昂,一下子尴尬在那里。

王用汲不得不说话了:“谭大人说的是为了谋目,刚峰兄说的是如何正道而行。

既然都是为了朝廷为了百姓,我们好好审案就是。”

谭纶想了想,望向海瑞:“我还是刚才那句话,你们都是我举荐的人,我既是为国荐贤,也得为友谋身。刚峰兄,你不要让我为难。”

“先审案吧。”海瑞也站了起来,“只要真正为了社稷为了百姓,我知道该怎么做。”

浙江臬司衙门大牢甲号提审房

这里审的是郑泌昌。

郑泌昌已经不能跪了,被允许带着刑具坐在地上,微闭着两眼,只见嘴动,不闻其声,像是一个老人在跟毫不相干的人闲话多年的往事。这种景象不由人立刻联想到两句唐诗:“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

一张大案,谭纶坐在中间,锦衣卫头儿和另一个锦衣卫坐在他的两边。记录口供的书吏坐在侧面的一张小案前,一边流着汗一边疾速地记录着。

郑泌昌的嘴在慢慢述说,谭纶和两个锦衣卫还有那个书吏却越昕越惊。

谭纶一动也不敢动,只两眼闪着光紧盯着他。

两个一向冷酷如石的锦衣卫,这时也沉不住气了,都把茶碗端在手里。锦衣卫头儿揭开茶碗盖只不停地赶着水面的浮荼,一口也不喝。另一个锦衣卫却一口一口地喝茶,喝完了自己拎起壶续上又喝。

郑泌昌不知说了一句什么,那个书吏吓得站起来了,汗水蒙住了他的眼,他用左手的衣袖揩了下眼睛,望向谭纶,声音发颤:“大、大人,这样的话小人实、实在不敢记、记录…”

谭纶的脸已经铁青,也不知道如何回答那书吏的话,目光望向了锦衣卫头儿。

“那就先停下,刚才那一段也不要。重审。”锦衣卫头儿说着,将茶碗猛地搁向大案,竟然溅出了茶水。

“重审我也是这些话。”郑泌昌慢慢睁开了眼,望向谭纶和两个锦衣卫,“同朝为官,如同乘一船,风浪一起,先落水后落水谁也不能幸免。各位大人,大明朝可不只我一个郑泌昌,换上谁来做这个官都只能像我刚才说的那样做。谭大人,你现在已经是浙江按察使,干上一年半载你就明白了。”

“住口!”谭纶也被他激怒了,“你是衣冠禽兽,大明朝的官员都是禽兽吗!”

郑泌昌:“文官袍服上绣的是禽,武官袍眼上绣的是兽。谭大人,二位上差,我大明朝一个大学士一年的俸禄才一百五十八两,我当了巡抚一年的俸禄也就一百余两。一头鹰一只虎靠这些俸禄也吃不饱。穿上这身袍服,你们说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

哗的一声,锦衣卫头儿手里那碗茶水带着茶叶飙成一条水线泼向了郑泌昌的脸。立刻,他满脸都沾满了水也沾满了茶叶!

郑泌昌坐在那里慢慢抹掉了脸上的茶水,望向泼他的锦衣卫头儿:“上差,你今天这样对我,明天别人就可能这样对你,何必如此?”

锦衣卫头儿倏地将茶碗向郑泌昌脸上掷去,那只茶碗挟着一股劲风不偏不歪正砸在郑泌昌的嘴上,郑泌昌仰面倒了下去。

谭纶一惊,连忙站了起来望向躺在地上的郑泌昌。

郑泌昌仰面躺在地上,嘴里流出血来,接着那张嘴看着就肿了。

锦衣卫头儿:“狗娘养的!贪饱了吃肥了,这时却把事情四处里海扯,竟然还敢往皇上身上扯!老子告诉你,唐朝宋朝最多是诛灭九族,我大明朝可以灭你的十族!”

躺在地上的郑泌昌嘴里还在汩汩地往外流着血水,嘴肿得更大了,身子也在一下一下抽搐。

谭纶必须控制局面了,立刻命那书吏:“扶起来,看他怎么样了。”

那书吏慌忙走了过去,捧起郏泌昌的头又顶着他的背扶他坐起。郑泌昌哇地吐出了一口血水,血水里竟还有几颗牙!

谭纶阴沉着脸对那个书吏:“让钦犯在口供上按上手模,立刻封存,交赵中丞!”说完一甩手自己先走了出去。

浙江桌司衙门大牢乙号提审房

何茂才跪在那里,那张脸好恐怖!满脸涨血,两只眼珠就像要从眼眶中鼓出来。

原来一个锦衣卫捏着他的左腕从背后往右肩上掰,另一个锦衣卫捏着他的右腕从胸前往右颈后掰,两只手腕在右颈肩背部越靠越紧,骨节的咔咔声都听得见了!

何茂才被两个锦衣卫掰得身子蜷曲,两只突出的眼兀自倔强地抬望着坐在大案前的海瑞和王用汲。

王用汲不忍看,慢慢闭上了双眼。

海瑞说话了:“松刑,让他招供。”

两个锦衣卫哪儿听他的,仍然在使着暗劲。一个锦衣卫还问道:“说严嵩就说严嵩,说严世蕃就说严世蕃,为什么往皇上身上扯!”

“还扯不扯了!”另一个锦衣卫接着吼道。

何茂才哪儿还答得出话,满脸的汗像雨一般淋了下来。

海瑞:“我说了松刑让他招供。”

“还敢不敢扯了!”两个锦衣卫兀自不放手,猛喝何茂才。

啪的一声,海瑞猛拍一下惊堂木站了起来:“松刑,让他招供!”

两个锦衣卫这才抬头望向海瑞。

海瑞:“在这里我和王知县是主审官,你们自己就不讲王法,怎么叫钦犯伏法'松刑!”

王用汲也睁开了眼、望向两个锦衣卫:“圣旨可是叫我们审案的,二位上差总应该遵旨办事吧。”

两个锦衣卫这才悻悻地把手一摔,何茂才扑地就趴在地上。

两个锦衣卫都冷着脸又坐回到海瑞和王用汲的两边。

海瑞望向了王用汲,王用汲当然会意:“接着审。”

海瑞转望向趴在地上的何茂才:“何茂才,起来回话。”

何茂才的两条手臂已经不给劲了,这时竟用头顶着地一点点把身子竖了起来,跪

在那里:“你们还要我回什么话?”

海瑞:“如实回话。”

何茂才:“重刑之下焉有实话。”

海瑞:“这话说得对。你在浙江管了四年的刑名,用了多少重刑,屈死多少冤魂!

要想不受报应,你就说实话。实话之下没有重刑。”

何茂才:“我说的都是实话。”

“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