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尤哲学 >

第44章

尤哲学-第44章

小说: 尤哲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帝揭帝,般罗揭帝,般罗僧揭帝,菩提僧莎诃。

    (七)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②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①玄奘译,见《大正藏》第八卷。

    ②鸠摩罗什译,见《大正藏》第八卷。

…… 306

    印度哲学992

    (八)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①

    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何等六?

    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婆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云何名檀那波罗蜜?

    ……菩萨摩诃萨以应萨婆苦心,内外所有布施共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用无所得故,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檀那波罗蜜。云何名尸罗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以应萨婆苦心,自行十善道,亦教他行十善道,以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尸罗波罗蜜。云何名羼提波罗蜜?

    ……菩萨摩诃萨以应萨婆若心,自具只忍辱,亦教他行忍辱,以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羼提波罗密。云何名毗梨耶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以应萨婆若心,行五波罗蜜,勤修不息,亦安立一切众生于五波罗蜜,以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毗梨耶波罗蜜。云何名禅那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以应萨婆若心,自以方便入诸禅不随禅生,亦教他令入诸禅,以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禅那波罗蜜。云何名般若波罗蜜?

    ……菩萨摩诃萨以应萨婆若心,不著一切法,亦观一切法性,以无所得故,亦教他不著一切法,……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菩萨摩诃萨复有摩诃衍,所谓: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内空?佛言:内法名眼、耳、鼻、舌、身、意。眼眼空,

    ①鸠摩罗什译,见《大正藏》第八卷。

…… 307

    03印度哲学

    非常非灭故。何以故?

    性自尔。耳耳空、鼻鼻空、舌舌空、身身空、意意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

    性自尔。是名内空。何等为外空?外法名色、声、香、味、触、法。色色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声声空、香香空、味味空、触触空、法法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外空。何等为内外空?内外法名内六入、外六入。内法内法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外法外法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内外空。何等为空空?一切法空,是空亦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空空。何等为大空?

    东方东方相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

    性自尔。

    是名大空。

    何等为第一义空?

    第一义名涅槃,涅槃涅槃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第一义空。何等为有为空?

    有为法名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欲界空,色界色界空,无色界无色界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有为空。

    何等为无为空?无为法名若无生相、无住相、无灭相。无为法无为法空,非常非灭故。

    何以故?

    性自尔。

    是为无为空。

    何等为毕竟空?

    毕竟名诸法毕竟不可得,非常非灭故。何以故?

    性自尔。

    是名毕竟空。

    何等为无始空?

    若法初来处不可得,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无始空。何等为散空?散名诸法无灭,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为散空。何等为性空?一切法性,若有为法性,若无为法性,是性非声闻、辟支佛所作,非佛所作,亦非余人所作,是性性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性空。何等为自相空?自相名色坏相、受受相、想取相、行作想,识识相。如是等有

…… 308

    印度哲学103

    为无为法各各自相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自相空。何等为诸法空?

    诸法名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界、色界、眼识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识界,是诸法诸法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诸法空。何等为不可得空?求诸法不可得,是不可得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不可得空。

    何等为无法空?

    若法无是亦空,非常非灭故。

    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无法空。何等为有法空?有法名诸法和合中有自性相,是有法空,非常非灭故。

    何以故?

    性自尔。

    是名有法空。何等为无法有法空?诸法中无法,诸法和合中有自性相,是无法有法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无法有法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五)

    (九) 妙法莲华经①

    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众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

    ①鸠摩罗什译,见《大正藏》第九卷。

…… 309

    203印度哲学

    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

    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

    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除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中法中便得决了。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十) 中  论①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中论》卷第一)

    此生若未生,云何能自生,若生已自生,生已何用生。

    ……

    如一切诸法,生相不可得,以无生相故,即亦无灭相。

    ……

    ①龙树著,见《大正藏》第三十卷。

…… 310

    印度哲学303

    法不自相灭,他相亦不灭,如自相不生,他相亦不生。

    ……

    如幻亦如梦,如乾闼婆城,所说生住灭,其相亦如是。

    ……

    若有不空法,则应有空法,实无不空法,何得有空法。

    (《中论》卷第二)

    业不从缘生,不从非缘生,是故则无有,能起于业者,无业无作者,何有业生果,若其无有果,何有受果者。

    如世尊神通,所作变化人,如是变化人,复变作化人,如初变化人,是名为作者,变化人所作。是则名为业,诸烦恼及业,作者及果报,皆如幻与梦。……

    若我是五阴,我即为生灭,若我异五阴,则非五阴相,若无有我者,何得有我所,灭我我所故,名得无我智,得无我智者,是则名实观,得无我智者,是人为希有,内外我我所,尽灭无有故,诸受即为灭,受灭则身灭,业烦恼灭故,名之为解脱,业烦恼非实,入空戏论灭,诸佛或说我,或说于无我,诸法实相中,无我无非我,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槃,一切实非实,亦实亦非实,非实非非实,是名诸佛法,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相,若法从缘生,不即不异因,是故名实相……

    若众缘和合,而有果生者,和合中已有,何须和合生。

    若众缘和合,是中无果者,云何从众缘,和合而果生。

    若众缘和合,是中有果者,和合中应有,而实不可得。

    若众缘和合,是中无果者,是则众因缘,与非因缘同……

    因果是一者,是事终不然;因果若异者,是事亦不然。

    若因果是一,生乃所生一,若因果是异,因则同非因……

    法不从自生,亦不从他生,不从自他生,云何而有生。

…… 311

    403印度哲学

    (《中论》卷第三)

    色声香味触,及法体六种,皆空如炎梦,如乾闼婆城。

    如是六种中,何有净不净,犹如幻化人,亦如镜中像……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

    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空)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一切法空故,何有边无边,亦边亦无边,非有非无边,何者为一异,何有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诸法不可得,灭一切戏论,无人亦无处,佛亦无所说。

    (《中论》卷第四)

    (十一) 广百论本①

    见所作无常,谓非作常住,即见无常有,应言常性无,愚夫妄分别,谓空等为常……

    极微若有分,如何是极微……

    若法因缘生,即非先有体,先有而生者,生已复应生……

    诸法如火轮,变化梦幻事。

    水月慧星响,阳焰及浮云……

    诸法若实有,应不依他成,既必依他成,定知非实有……

    若本无而生,先无何不起,本有而生者,后有复应生。

    果若能违因,先无不应理。果立因无用,先有亦不成,此时非有生,彼时亦无生,此彼时无生,何时当有生……生时若是

    ①圣天著,见《大正藏》第三十卷。

…… 312

    印度哲学503

    果,体即非生时,生时若自然,应失生时性。

    (十二) 解深密经①

    尔时世尊告广慧菩萨摩诃萨曰:……吾当为汝说心意识秘密之义。广慧当知,于六趣生死,彼彼有情堕彼彼有情中,或在卵生,或在胎生,或在湿生,或在化生身分生起,于中最初一切种子,心识成熟,展转和合增长广大。

    依二执受:一者有色诸根及所依执受;二者相名分别言说戏论习气执受。

    有色界中具二执受,无色界中不具二种。广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

    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何以故?

    由此识色、声、香、味、触等积集滋长故。广慧,阿陀那识为依止,为建立故,六识身转,谓眼识、耳、鼻、舌、身、意识。

    (《解深密经》卷第一)

    谓诸法相略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遍计所执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圆成实相。云何诸法遍计所执相?谓一切法名假安立自性差别,乃至为令随起言说。

    云何诸法依他起相?

    谓一切法缘生自性。则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无明缘行,乃至招集纯大苦蕴。云何诸法圆成实相?谓一切法平等真如,于此真如。诸菩萨众勇猛精进为因缘故,如理作意无倒思惟,为因缘故乃能通达,于此通达渐渐修集,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方证圆满。……

    我依三种无自性性密意,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