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国色 >

第38章

国色-第38章

小说: 国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倒霉的刘楠,理所当然被心情不好的老爹关了禁闭,为期半个月。

与阳翟的捷报不同,荥阳那边出现了令人意外的发展。

历史上是董翳、司马欣协助章邯与吴广争夺荥阳的,现在历史发生了改变,荥阳提前被吴广占领,而董翳单独率部跑来打颍川,还被活捉,章邯那边就只剩下司马欣,这原本应该对义军大大有利,但实际上,上天还是帮了章邯一把,因为就在章邯大军攻打荥阳前夕,荥阳城出现内讧,为了争夺荥阳的领导权,田臧借陈胜之命杀了吴广,又一兵未发,直接向秦廷投诚,又打开城门亲自把章邯大军迎了进去。

可笑又可悲的是,向秦军投降的田臧,很快就被章邯找借口杀掉,荥阳自此落入秦军之手,历史绕了一个圈,仿佛又回到原点。

章邯收复荥阳之后,稍作整顿,直接就马不停蹄,奔向秦军讨逆的最终目的地,陈县。

这些消息都是许众芳带回来的。

他在送魏豹抵达荥阳之后,心系阳翟的情势,一刻不留就往回赶,到了半路的时候就听说荥阳已经沦陷了,跟田臧不同的是,魏豹在吴广死后,临危承担起抗击秦军的重任,率领不愿意跟着田臧一道投降的义军与秦军决一死战,由于敌我实力过于悬殊,这场注定会悲剧的守城战没能像阳翟一样得到一个好的结局,当许众芳得到消息时,魏豹就已经战死在荥阳城内了。

至于薄氏,乱世女子命如草芥,她的下场如何,也没有人会去关心了。

而在阳翟的刘远,也终于迎来了投奔自己的人。

虽说颍川郡自古人杰地灵,但自刘远当上郡守之后,即便是有人才,人家也都奔着陈胜,项梁等人去了,论起可用可信之人,算上安正和许众芳这两个患难兄弟在内,刘远麾下如今也才寥寥几个,简直称得上寒酸。

不过当章邯大军直奔陈县而去之后,这种情况就发生了改变。

章邯大军去势汹汹,许多在陈县附近的世族因为担心受到战火波及,又不想依附秦军,早在章邯率兵直扑陈县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举家逃了出来,其中有不少人前往魏地投靠魏王,也有不少人跑到吴中去找项梁,因为阳翟守城战的胜利,还有人将目光投向了颍川。

郭家就是其中之一。

陈县这个地方,春秋时属于陈国,郭家祖上曾是陈国的公子,因故改姓郭,家族在陈县繁衍数百载,颇有名望,这一次郭殊决定举族逃往颍川,愿意跟着他一起过来的就有上百余口。

郭殊这人很有股狠劲,要么就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为了表示诚意,他将郭氏的族产捐出一大半给刘远,抛开田产那些根本带不走的东西之外,还有整整十大车的钱币珍玩,这些都可都是购买粮草器械的好东西,为了回报他们,也为了表示自己对人才的看重,刘郡守亲自带人来到了城门口,对郭氏一族的到来表达了热烈欢迎,又为他们设宴,让安正为郭氏族人安排居所等等。

总而言之,郭家为有意投靠刘远的人才和家族作出了杰出表率,而刘远也乐于投桃报李,给了郭家最高规格的接待,将他们当作样品来展览。

在郭家之后,果然也有不少人陆陆续续投向阳翟,其中不乏见识卓越,可作参赞的人才,阳翟一战后,刘远麾下又多了三个可用之人,一是当初力排众议,支持刘远守城的孟行,二是被刘远俘虏,又转而投诚的董翳,三就是郭家族长郭殊了,此人举族过来投奔,不仅献出家财,又颇有智谋,刘远自然乐意用他。

作为一方霸主,有地有粮有人的刘郡守终于可以开始他的新征程了。

刘桢最近想学箭。

原因无它,随着老爹的事业进一步发展,阳翟的情景很可能再次上演,刘桢觉得自己的体能实在是太渣了,逃跑起来都不占优势,想来想去,弓箭是君子六艺,可以锻炼眼力臂力,又比较斯文,别说刘远,张氏和韩氏肯定也不会反对,于是刘家长子就被她抓来当了壮丁。

听到妹妹想要学射箭,刚刚结束禁闭的刘楠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挤出一张苦瓜脸:“阿桢,阿父已经常对着我夸你会读书了,你若连弓箭都学会了,我还如何有脸在阿父面前出现?”

刘桢白了他一眼:“我只想学来强身罢了,又不似你一般想达到百步穿杨的境界,你若不肯教,我再另寻人教我便是,听说阿辞也是极擅射艺的。”

听她说起姬辞,刘楠连忙投降:“我教!我教就是了!”

姬辞在阳翟保住之后便匆匆赶回家了,刘楠奉了刘远之命送他回去,结果亲眼目睹姬辞被姬家人当场关了禁闭反省过错,而刘楠本人则被客客气气地送了出来,姬辞的祖父和父亲对刘楠很客气——如今刘远地位不同,刘楠是刘家长子,他们不敢不客气,刘远的反应已经够迟钝了,可也察觉出他们这种客气下面潜藏的疏远和怨气。

这个发现让刘楠不太痛快,他也曾为姬辞求情,不过刘楠毕竟是外人,别说他只是郡守之子,就算现在刘远亲来,也管不到姬家的家事。

刘楠回来之后,就把这段插曲给瞒了下来,没对刘桢说姬辞被罚的事情,生怕妹妹伤心。

老实说,刘桢的学习能力很强,不过那并不包括武艺。

刘楠教得不可谓不尽心了,刘桢也学得不可谓不努力,但是数日之后,她才堪堪把正确的拉弓姿势掌握了,射出来的箭别说命中目标,能沾上靶子的边就不错了。

每日闷在府里教妹妹射箭的刘楠早就快闷出病来了,因为老爹的命令,他不敢老往许众芳的郡尉府里跑,可也绝不会去翻开书简背什么典籍,刚好外面有朋友约他出门游玩,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为了不被老爹骂,就顺手把刘桢也给带上了。

刘楠虽然学文不成,但人缘一直不错,这似乎是遗传了老爹刘远的优点,当初阳翟守城之夜,他扛着弓箭混迹在士兵之中,谁也不知道他的身份,但短短一夜下来,就已经跟不少人打成一片,以至于后来大家知道他的身份之后,还跑到刘远面前狠狠夸赞他这个儿子。

这几个朋友也是刘楠来到阳翟之后才交上的,有刘远从属之子,有的出身世族,甚至还有商贾和津卒之子,这些身份天差地别的人凑在一起,也亏得刘楠还能让彼此和平共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本事。

不过短短时日,阳翟就恢复了往日的繁荣,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刘桢跟着刘楠来到一处有着二层楼高的酒肆。

这间酒肆的规模在阳翟城里应该算得上非常大了,因为刘桢进来之后才发现,它不仅仅是有大堂和隔间,每个隔间里还足够宽敞,为客人们提供了相当多的娱乐活动,这已经类似于后世的娱乐场所了。

刘桢的出现并没有引起轰动,这年头女子出行并非什么奇观,何况这还只能算小女孩,顶多因为刘桢的可爱长相,使得少年们多瞧了她几眼。

不过众人知道那是郡守之女,都很有分寸地保持了一定的礼貌。

刘楠粗心大意,一来就跟朋友们笑闹起来,忘了给刘桢介绍,这使得别人认识刘桢,刘桢却不认识他们。

她也不介意,找了张干净的食案坐下,便跟着众人一道玩投壶的游戏。

一帮少年爱玩,还给游戏起了规则,一轮十二支箭,若是输的人,就需要接受惩罚,惩罚的内容可以由优胜者来决定。

众人听了规则,都表现得兴致勃勃,刘桢也不例外,这让她呈现出难得的好奇,睁大了眼睛看着坐在自己对面的少年捏着竹箭往铜壶里投。

这还是她第一次参与同龄人的公开活动,好吧,算起来,其实这些人应该是她大兄的同龄人才对。

第一个投壶的少年十二支箭中了八支,这已经是个相当不错的成绩了,众人纷纷喝彩,刘桢也跟着叫好,要知道这可不是闺秀贵女们玩的投壶游戏,因为在场都是少年人,铜壶离食案的距离目测起码有五米远,这简直和游乐场里让顾客用塑料环去套那些玩具的难度差不多,刘桢很担心自己到时候是要垫底了。

就在此时,耳畔响起一个声音:“你投的时候,手腕稍稍抬起一些,手腕使力,但手肘不要使力,这样命中兴许会更高。”

刘桢一怔,转过头,一个少年正笑嘻嘻地看着他。

“你是何人?”她问。

“我是郭质。”对方朝她眨眨眼,“郭殊之子。”

第42章

刘桢当然知道郭殊;最近她老爹经常提起这个名字;在刘桢看来;此人颇识时务,行事又进退有度,不仅献上家财;脑筋也好使,没有一个管理者不喜欢这样的下属;郭家为其它想要投靠刘远的家族作出了杰出的示范作用,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在刘远不遗余力的扶持下;郭家也将成为颍川郡冉冉升起的未来新星。

既然知道老爹的心意;刘桢当然也要对郭质表现出适当的善意,更何况这个少年并不惹人讨厌。

“如果可以先练习一下就好了,”刘桢也跟着小声笑道,“我从来没投过这么远的距离,待会说不定一支都未中!”

郭质道:“你近来在学弓箭?”

“你怎么知道?”刘桢挑眉,暗自埋怨嘴快的兄长。

不过郭质的下一句话让她知道自己冤枉了刘楠,“你手上戴着的玉韘,质地很好,年份应该也不浅了。”

刘桢低头看了看那枚颜色温润的玉韘,笑了笑,没有解释这个奇妙的误会。“我随兄长学了数日,可惜还没能掌握到要点,本来还想锻炼目力的,但看来我天生不适合学箭,也许应该去学学其它的,比如说刀剑之类。”

她其实也只是说说罢了,因为刘桢发现她这具身体确实没有什么发达的体育神经,都说上天赋予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是公平的,事实确实也是这样,她带着与生俱来的记忆,对典籍知识的吸收理解能力也还不错,但其它方面就平平了。

郭质笑嘻嘻道:“这本来就是游戏,输赢都没所谓,放心罢,便是我得了第一,我也不会为难你的!”

刘桢本还觉得他过于自打,没想到下一刻轮到郭质投壶,十二支箭他投中了十一支,跟刘楠的成绩持平了,直接用行动告诉刘桢那叫自信而非自大。

等到刘桢将竹箭拿在手里的时候,在场数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她,让她不由抽了抽嘴角,不是紧张,而是预感到自己的悲剧。

果然,一圈下来,几乎看也不用看,刘桢的成绩是最差的,十二支箭里只中了两支,实在惨不忍睹,连据说平时没怎么摸过弓箭的少年都比她好——起码人家还中了三支。

所以到了最后,作为垫底的那一个,刘桢理所当然需要接受惩罚。

原本少年郎们见她是个女娃娃,又是刘郡守的爱女,并不打算将她计算在内,但刘桢却觉得愿赌服输,大家一起出来玩,光享受权利,却不履行义务,小伙伴们即使嘴上不说,但心里肯定多少有点意见,久而久之别人觉得你输不起,就没人愿意和你玩了,所以她坚持认罚。

这个举动果然赢得了少年们的好感。

随着刘远在颍川郡的地位日益稳固,一些阶级身份上的区别已经逐渐体现出来了,现在基本上没有人会当着刘家兄妹的们炫耀自己的出身,甚至个别善于察言观色的,还会有意无意地去讨好刘楠和刘桢。

刘桢并不是大大咧咧像男孩儿的那种性格,但她行事大方得体,不摆架子不矫情,该说笑的时候和大家一起说笑,该喝彩就一起喝彩,大家看她年纪小,懂事聪明,反而把她当成妹妹一般来照顾。

刘楠和郭质并列第一,不过作为刘桢的兄长,前者主动要求避嫌,实际上则是带了点恶作剧的心思,想要看看郭质会如何刁难妹妹,还拼命给郭质递眼色,示意他出点难题。

谁知道郭质好像完全没有收到他的暗示,“不如阿桢唱个曲子罢?”

此时尚且秉承上古遗风,人们热爱歌舞,每逢家中举办宴会,到了宾主尽欢,兴致方浓的时候,主人家甚至还会主动带头起舞欢歌,基本上就算歌喉再不好的人也能哼上那么一两句,所以让刘桢唱歌并不是一种侮辱。

刘楠难免有些不平,觉得这实在太便宜妹妹了,他平日里受尽刘桢“欺凌”,自己没法“报仇”,只好寄望于别人,要知道上回同样是投壶的活动,那个成绩最差的人还被大家要求到外头学犬吠三声呢,没想到大好机会,郭质就这么轻飘飘放过了。

他也不想想,郭质跟刘桢“无冤无仇”,人家看到的都是刘桢可爱美好的一面,当然不会为难这么一个娇俏的女娃娃。

刘桢也看到了兄长对郭质的“眉目传情”,心里觉得很好笑,想了想,张口唱了一段——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老实说,她唱歌的功力非常不怎么样,幸好这个时候的人们很爱信口就唱,并不讲究太久,这首诗歌出自《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