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大清传奇巨商胡雪岩 >

第5章

大清传奇巨商胡雪岩-第5章

小说: 大清传奇巨商胡雪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老太并不糊涂,拿眼瞅着他:“你们今天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见教?天下漕帮是一家,咱们漕帮兄弟最讲义气,有什么事,你尽管对老身直说。”
  胡雪岩 第一部分
  胡雪岩毫不遮掩,将浙江粮台想找松江漕帮购粮,以及去漕帮会所会见尤老五之事,说了个详细。尤老太声音缓而低沉:“尤五这样做,自有他的苦衷。”据尤老太称,松江漕帮会所,的确掌控着松江的粮食业。但漕帮购买粮食的本金,例由入会的会员共筹分摊,只不过尤家出的本金多一点,因此,有关粮食买卖,无论多寡,他都要找帮中的“会董”、俗称“三老四少”商量。但问题不在这儿,因运河淤塞,漕工失业、半失业者众多,人心浮动,一触即发。偏偏占据金陵的太平军派人来找漕帮联络,让漕帮在松江起事,响应太平军。并派“间作”多人,在漕工中活动。而各国列强为保其在华利益,保护所谓的上海租界的安全,要求把松江、青浦一线划为中立区,让中国政府和太平军都作出承诺,不在中立区交战,不把战火引向上海方面。上海租界,已派华商来漕帮会所游说:“维护地方稳定,力争松江划为中立区。而地方政府松江府却莫名其妙,一会儿说中立不中立,在粤匪长毛而不在于我大清,一会儿又说中立与否,由圣意朝命传檄而定,松江岂可自专?此情之下,漕帮会所行事能不多加小心,慎之又慎?
  胡雪岩再三称谢,感谢尤老太没把他当外人, “不过,倘为松江地方着想,为松江的黎民百姓着想,我们应该借助洋人这个意图,力争松江成为交战双方的中立区,以免生灵涂炭,百姓遭殃。只要漕工肇乱,松江中立便势不可能。太平军兵指松江,战事难免。举事漕工或可分享战争的成果,像巧珠这种松江百姓,像我这类过路商旅,未必就有好果子吃……”正说着,尤五匆匆来到“舍身寮”,乍见胡雪岩,不由得愣了一下。
  尤老太显然已经打定主意:“胡相公不是外人,他是巧珠女婿,人家代浙江方面来买米,你因何不卖?这道理满天下都讲不过去!”
  尤老五终于发急道:“娘,我得到线报,有一伙漕工准备后天举事,松江的大局,眼见得没法收拾!”
  尤老太拿过龙头拐杖,巧珠搀她一把,稳稳地立了起来,她把拐杖一顿,目光如电:“既如此,我倒要看看,你们兄弟俩如何处置这桩粮食买卖——!”
  尤五还在犹豫。胡雪岩嘴快:“将浙江粮台所需十万石粮食连夜调运出仓,连夜装船,明日一早,扬帆启碇!抽准备起事漕工之一半或三停参加漕运,削其力,挫其锐,不足人手以普通漕工补充。告诉大家,漕粮到沪,落地转为海运,即兑现全部漕银。不知尤掌舵尤大爷意下如何?”
  尤老太轻轻喟叹一声:“浙江、江苏是紧邻,松江与杭州休戚相关,形同兄弟。五儿,胡老板虽是道外之人,却侠义心肠,懂得变通,老五,胡先生这个朋友你一定要交!今后,你们就以兄弟相称吧,不要大爷、大人……”
  胡雪岩见机跪倒在尤老太的膝前:
  “那我就拜老前辈为干娘,同尤五哥结为兄弟!患难与共,生死同心!”
  尤五也只行得跪倒在地:“好!我在娘面前发誓:我与雪岩兄弟义结金兰,形同手足,永不分离。”
  两人站起,用青帮的礼节互相行礼。青帮有个规矩,兴混不兴赖。有此一拜,以后到各码头,胡雪岩可以堂而皇之打青帮旗号,并自称是尤五爷的结拜弟兄,但不能对做过的事不承认,耍赖皮,而必须好汉做事好汉当。
  混乱不堪的松江码头一夜之间模样大变,那些横七竖八、乱泊乱靠的船只全都不见了踪影,只剩下浙江粮台一艘官船雄踞码头,端的醒目。
  尤五扬手朝前方一指:“王大人,你们要的十万斤漕粮,已全部装船停当。只等你王大人一声令下就可扬帆启航,直奔上海港!”


  这日,粮船到港,尤五领着王有龄一行,走黄浦江方向进入南市区。街道上,各色人等,熙来攘往,华洋杂陈,服饰缤纷。乍入洋场,众人的眼睛都不够用了!
  他们下榻在四明旅社。这里是闹市的中心,着名的“大三元”钱庄就在近旁,离码头也不远,吃饭坐车都很方便。大家感叹一回,这才分头行事。
  胡雪岩 第一部分
  尤五与胡雪岩去拜沙船帮这个码头。
  王有龄自然关注漕粮海运之事,但照官场上的规矩,他得马上去拜访上海道,办理免征(粮食)落地捐、粮食报关等手续。
  用租界里流行的计时方法:两礼拜后,漕粮走上海启运。一切顺利,大家欢天喜地。次日下午,大三元钱庄一位襄理,专程来请胡雪岩去钱庄用茶,聊表谢忱。
  在钱业赫赫有名的大三元,为什么对他这个外省来的无名小卒这么客气?因为他代表浙江粮台,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官商。官商经手的往往是大宗业务,而且用行话说属于“长线”,比如漕粮,怎么可能就这一回这一桩生意?“浙省这批漕粮,出面的虽系开泰,但大三元应该很松爽地捞了一票。漕运改海运,浙江漕粮,以后落上海的时候可就多喽——”胡雪岩笑嘻嘻的,笑容与笑语都如同伸出一束鲜花在人面前晃颤。襄理早把胡雪岩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笑意写在脸上,在金丝眼镜后面如波光闪烁:“漕运大省,在新老八大行中,粮食始终摆在首位。又是公事生意……何况胡先生本来就是‘开泰’钱庄的人嘛,我们钱业的门道还能瞒得过你?这是胡先生对‘大三元’生意上的照顾,我们不会忘记你。”
  说着,襄理从衣袋里取出一个存折,一点不加掩饰地搁在他的面前:“这是‘大三元’专为胡先生开的户头,里面已有一定底金。胡先生到各地‘大三元’分号都可以取款、存钱。”
  胡雪岩打开存折看了看,知道数不在少,客气道:“你们‘大三元’太客气了!不敢当,不敢当!”
  胡雪岩盘算了一下:十万漕粮的官价银,浙江藩司肯定还没有拨到大三元,但除了付给尤五的漕粮漕运银,他还有一笔重要开支要大三元预付!于是正色道:“李襄理,我想请你以‘浙江粮台’的名义,划拨二万两银子到福州去!算是这次漕粮交易中的一项开支。不知可不可以?”
  李襄理倒很干脆:“可以!汇给福州的什么人?”
  胡雪岩从衣袋里取出一张纸条,让襄理按照纸条上的地址汇出银两。当然,或许连王有龄都不曾料到:这是浙江巡抚黄大人福建老家的详址,收银人是黄中丞的老父亲。长线,这才是最有效能的长线投资呢!
  这日,胡雪岩袖出大三元那张汇单的存根对王有龄说:“你去见中丞大人时,顺便把这张单据交给他,请他查实一下。”
  王有龄接过一看,数额巨大!胡雪岩以实相告:“是以你的名义,汇给中丞大人的老父亲的。”
  王有龄有些担心:“报答,当然要报答!但做得如此明显,是否会惹恼中丞大人?”
  胡雪岩以他对世事人情的观察,用一种坚定的语气为王有龄打气:“别担心!虽然我从没见过中丞大人,但我听到过对他为人的评价,也摸透了当官的性格。我完全可以断定:收到这张银票,他不光不会生气;还会夸奖你办事得力,处世有方。既然朝廷可以买官鬻爵,黄大人就是浙江的朝廷。上行下效而已。”
  王有龄压低声音:“雪岩,我问你,这一进一出,我们可赚到多少银子?”
  胡雪岩给他透底:“这些,全在章大伙的账上。中丞大人是按照杭州的粮价核准这笔购粮款项。可我们付给松江漕帮的,是按尢五哥定的价。这一进一出,我估计,一趟能赚到三四万两银子。
  王有龄的惊喜是不言而喻的。怪不得谁都说粮台坐办是个肥缺,自古以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值此多事之秋,战乱不断,且有旷日持久之势,粮价肯定上涨。谁做粮食生意,尤其是公事生意,肯定发财无疑!他不禁感叹道:“为王前驱,君子于役。看来只要肯经营,一夜就能暴富。”
  船过松江,一行人受到尤五的盛情款待。从大三元拿到漕粮款,补发了拖欠的工饷,稳住了漕帮,也避免了漕帮内部的一次分裂。而今,太平军虽已攻占镇江、扬州。但有清军江南、江北两座大营的拦阻,松江暂时无事。出松江地界就难保了,太平军已派兵东征,听说太湖周围已有成群结队的难民出现,浙江的安宁被打破了。
  胡雪岩 第一部分
  临离开松江,尤五来船上送行。说过一路顺风之类,尤五拱手道:“局势变化太快,江苏战事一吃紧,松江的粮食肯定也紧俏。这几日,米价一个劲儿飙升,一天一个价,不少米店已经抢购一空,有行无市了。”
  王有龄担心自己看走了眼:“这种情形,不会持续多久吧?”“谁知道呢,王大人,你们回到杭州请赶紧把十万漕粮运来松江,填补我的空缺。否则,万一朝廷急着向松江催要漕粮,我尤五拿不出,岂不是罪责难逃?”
  王有龄频频点头:“好,我回到杭州,一定抓紧办理!不过,目今这战云密布,社会动荡,漕粮能否早日运到松江,下官不敢担保。”
  尤五大度地挥挥手:“这倒不怕,王大人如果担心人手不足,或者路上不安全,我可以派松江漕帮前来杭州协助……”
  王有龄摆摆手:“这倒没有必要。反正下官尽力,尽力。”
  果然世事难料,官船刚刚走出松江地界,运河前段一个叫风口的地方发生沉船事故,堵塞河道,过不去了。船主急忙派人前去打听,约一个时辰,打听情况的人回来报告说,沉没的是一艘很排场很气派的官船,有的说是当地的天地会、有的说是太平军派出的间作干的。他们专门袭击官船。这艘沉船把整个河道都堵死了,连当地的蠡壳船都难以通行。
  王有龄下令改道,走运河支流。
  途中,眼见得逃难的多了起来。经打听,说真是太平军驻扎、太平军占领了城池倒也没什么。不掳不抢,借了东西还给你。商铺、肉案乃至钱庄,照常营你的业做你的事。但遇上官兵过路官兵驻扎就糟了,无异于洪水过境狼群过路。最惨的是遭遇打仗,坐在家里的人死了还不知是怎么死的。现在,各地的官兵都往江苏靠拢,说是要把太平军占据的镇江、扬州围起来,老百姓不逃往哪儿躲?
  王有龄眉头打结,叹口气:“是啊,杭州离南京并不远,太平军巳向浙江边境逼近,中丞大人恐怕控制不住全省的局面。”

()好看的txt电子书
  “我最担心的倒不是浙江的政局,而是另外一件事——粮食啊!”胡雪岩愁肠九结,不住地踱来踱去。
  他长时间眺望着河上、河下“百姓流离,田地抛荒,粮食无收,由于战事影响,粮价肯定暴涨。‘民以食为天’,没有饭吃,人心势必大乱,到那时恐怕谁也控制不了浙江的局面。”
  王有龄的表情有些复杂:“雪岩,这次……我们可说是帮了松江漕帮一个大忙,他们真该感谢我们。回到浙江,我们能不能不还松江漕帮的粮食?而还给他们钱……”
  “这怎么可以呢!”胡雪岩毫不犹豫地加以否定。
  王有龄早已有了自己的想法:“你刚才不是预测粮价会暴涨吗?既然漕粮有钱可赚,与其叫别人赚,不如我们自己赚!你给尤五打个招呼,到时就不还他粮食了,大不了再多补他们一些钱。浙江库存的那批漕米,我们囤着,到时卖个大价钱。”
  胡雪岩断然反对:“那不行!“做官,你不用心机不行!欺上瞒下,阿谀奉承,行贿受贿,撒谎撂白,乃至贪赃枉法,失格变节,只要能保住官位、有望升迁,你怎么做都不为过。你自己就是花钱买的官,正经科考上了没用,这第一步就是走的邪路,你还能怎么正?你想正,你上头的官就会凉着你,你周围的官就会防着你。如果你觉得这粮台坐办的官做到顶了,不想再升迁了,你就先跟兄弟我打个招呼,我再设法去找第二个王有龄。”
  王有龄不吭声了:话虽难听,却是实情。
  胡雪岩稍稍放缓了语气:“经商,面对各色人等;商场,直接跟平民百姓打交道,你得遵循商场上那些最正当也是最有效的法则!比如双方有利的法则;童叟无欺法则;诚信法则;以有通无法则等等。答应了松江漕帮的事,决不能反悔,否则坏了江湖的规矩。常在江湖上走,讲的就是一个义气!说一句,算一句,言必有信,一诺千金,把友情看得很重,决不干损害朋友的勾当。王兄,见利忘义,这种事我们可万万做不得哟!”
  胡雪岩 第一部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