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耽美 史前男妻咸鱼翻身记 >

第68章

耽美 史前男妻咸鱼翻身记-第68章

小说: 耽美 史前男妻咸鱼翻身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的事就准备燃料,孙志新仔细思考过后觉得以目前情况来说燃料最好是准备两种,一是干柴,二是用干柴做出来的木炭。

  其中的原理是很有讲究的,首先,单纯燃烧木柴,温度达不到粘土结晶化的温度,它需要800至1200的温度,而普通的木柴燃只有420度左右。将木柴变成木炭,它燃烧时发出热量的潜力非常可观,合适的炉膛很轻易的就能让火炭燃烧时达到1000度以上。关于这方面的佐证资料有很多,中国古代用它来炼钢溶化生铁就足以证明了它在这方面的潜力。

  但烧陶又需要大火锻造,因此木柴也是必需的,更可以防止升温太快而炸裂陶胚。因此投烯料的过程应该是木柴…木炭…木柴。如此考虑燃料的投放结构相对来说比较全面,同时它们会在闷燃期以及大火煅烧期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不同的时期呈现不同的化学作用,最后得到品质优良的陶器。

  孙志新自己也知道,由于整个烧陶一事的长期筹划准备,以及自己的做事容易半路出岔子的跳脱毛病,中间已经浪费了很多时间。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时间经不起消耗,所以他的计划得改改,到了真正烧窑的时候不说一窑能出多少精品陶器,但接近中上品的目的最好要达到。这样无论使用还是以后用来交换,才不致于出岔子。

  接下来的几天孙志新无视泰格的抱怨和纳鲁欲求不满的眼光,每天除了两人搓陶胚的时间允许呆在自己帐蓬里,其它时候除了吃饭必须要赶走这两个家伙,不然以自己心软的毛病,有这两个祸害在的话,他什么事都干不好。为此他甚至还去请动了奥瑞克智者,让他老人家出面来帮自己赶走这两个总是赖在自己帐蓬里不肯走的顽固份子。

  接着就是烧火炭,要取得它最简单的办法是用工具来用闷熄法制得。就是取一个容具,把燃燃着的干柴放进去,盖上盖子隔绝空气,木柴就会在里面闷燃到空气耗尽,得到极具燃烧潜力的木炭。整个过程其实不难,古中国明清时代连大户人家的丫头都知道用广口罐子采用这种办法制取用来在冬季取暖用的木炭。

  只是可这儿会根本没有合适的工具,罐子这玩意儿还没有烧出来呢,整个制炭的过程就流入一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圈。整个情况也从侧面表面出了实用容器出现的必要性,缺少了这些必要的生活生产工具,已经严重的限制了两边部族的长展。

  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此路不通孙志新索性采用埋坑式的方法制取木炭。挖一个大坑,将木柴全堆进去点然,然后盖土盖沙闷熄它,从而到到不完全燃烧的木岩。这样的坏处是工作量大,成功率低,浪费木柴的量也比较多,同还得多走一步进行挑选木炭的工序,因为整个法子太粗糙,良品率肯定低。不过这样也有一好处,就是一次性可以制很多。

  第一天孙志新领着一帮小鬼干这话,差点没把大伙儿累死。第二天继续拼命,孙志新快要疯了,完全没预料到劳动量会这么的大,要不是部族的孩子无论男女都不是什么娇弱的货色,他还真干不下去。第三天,解放,猛男兄塔里木从采集桄榔的营地那边回来支援了,孙志新才看到了曙光。

  果然,猛将兄出马,一个顶俩……错了,他一个能顶十个!木炭的产量这才慢慢累积起来,到达第六天的时候,泥胚差不多已经晾晒干,木岩的堆积量也达到了可以烧一窑陶器的量。

  第七天,送走了纳鲁和泰格去打猎,孙志新终于痛下决心:今天就要烧陶,成功与失败,绝对不能再拖!





83、胜利的欢呼!01

  隔天一大清早孙志新就带领着一帮孩子,还有自己最主要的助手,猛男兄塔里木同志来到河对岸的陶窑边上准备今天正式动手开烧陶器。很给力的孩子们与猛男兄早就已经把木柴和木炭堆到了陶窑边上,比起孙志新,他们还更兴奋,很早就起来做这件准备工作。他们甚至已经抢先一步将陶胚送进了陶窑,做了所有他们能做的事,就等着开火烧陶!
  就连纳鲁和泰格都放心不下这件事,两人用鼓励期盼的眼光看了孙志新许久后才依依不舍的出发去打猎,这让孙志新感觉压力倍重,心里很是担心要是万一不心烧失败了,他还真没法面对这两个家伙饱含希望的眼光。这两位好同志可是很支持孙志新的烧陶大业,晒出来的陶胚有一大半都是他们俩人捏出来的……
  烧陶一事已经通知过了智者奥瑞克,他带着族里其它的人聚在陶窑边上,用很感觉到新奇的目光打量着那个看起来并不怎么起眼的陶窑。和孙志新相熟的阿尔法和哥本也在,阿尔法站在奥瑞的身边,哥本则像一只跳蚤一样围着陶窑转来转去的观看。
  奥瑞克对待孙志新的态度一向是放羊吃草的做法,让他高兴怎么捣鼓就怎么怎么捣鼓。可制陶一事实在是太过大条,他无法坐着静静的守着等待结果,终于按捺不住的跳了出来想参与进去。
  做这一名年长的长者,更做为一名见识和智慧都比其它人更为广博的智者,没人能比奥瑞克更加清楚陶具烧制成功的意义!它会代表着整个部族的生活都会大大的向进迈步一步,一如考古史上记载的那样: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
  所以奥瑞克和孙志新就在那里很和谐的扯着皮:
  孙志新道:“准备点火!”
  奥瑞克则道:“慢着!”
  孙志新一脸不懂的瞧他,奥瑞克又道:“先让我企求先祖和神明的帮助。有了他们的看护,一定可以烧成!”
  好诡异的理由。孙志新听得一脸囧然,这是什么事啊……
  但固执的老顽固显然无视孙志新的想法,神情肃穆的回到自己帐蓬里去取来一根杖。在这以前孙志新还没见到老头儿动用过这根看起来很特别的东西,此时瞧他脸带着庄严郑重的表情捧着它走回来,整个衰老的身体散发着一种无形的气势,他还真的不敢造次。
  “是大巫杖!”
  啥米?听这口气……好像是很了不得的东西。
  孙志新听到有人在小声的倒吸气,用不敢置信的口气说话,忍不住就仔细去看那根什么所谓的大巫杖。
  那杖足有一人高,咋一眼看上去的那模样非常叫人之不愉快。它顶部插着一个人头骷髅——别怀疑,真的是颗没有皮肉的不知道风干了多少年的人头骷髅。骷髅两个黑漆漆的眼洞里各塞着一块宝石,一红一蓝,看上去像是天然的大块红宝石和蓝宝石,显得比泰格送给孙志新的珍珠还要珍贵。骷髅的头顶上固定着一圈羽毛,像印地安人的头饰那样呈披散下来。那些羽毛多是鸟类的尾羽,色彩极为鲜艳,被戴在骷髅头上看上去就更加的怪异。骷髅头下方三寸的位置又悬挂着许多兽牙,林林总总怕是好有几十枚,越发使得整根杖看起来怪异而古朴,就像是某件古老的巫术道具。
  对于这东西,孙志新打心底是不喜的,觉得它残酷而愚昧。可接下来奥瑞克的举动和话语完全推翻了他的想法。
  奥瑞克动作轻柔的抚摸着那颗可怕的骷髅头,低声道:“我所有的先祖,请站到我的背后,与我一起见证这个伟大的时刻。”
  孙志新猛地一震,突然想起似乎纳鲁和泰格都有提到过,部族是信奉神灵和先祖的。前一任的智者去世,他的人头就会被保留下来,制成某种器具用来保佑整个部族。直到后一任的智者去世,他的人头才会取代前一颗,此时被取代的人头才会真正得到安息,庄严下葬。
  神灵什么的,孙志新不信,可部族的人信。因为他们认为先一代的智者就算是已经逝去,他的魂灵仍然会忠诚的守护着自己的部族。换一个角度说,就是前一任的智者就算人已经不在了,可他的某种精神力量依然在给予整个部族以庇护。
  孙志新无法不敬重这一点,那颗骷髅头已经超越了它本般所代表的意义,而是具有某种更加伟大的象征意义——就算我已经不在,可我依然会忠诚的守护着你们!
  对于这个孙志新是无比相信的——人可以不存在,但很多珍贵的东西会留下一直流传,比如激发人心的精神力量,又比如坚定而伟大的信念!
  我,会一直守护着你们!
  那根杖头上顶着的并不美丽的东西传递的就是这个信息。
  眼眶忍不住一潮,孙志新往前迈了两步,无畏而诚实的平视着那颗怪异的头颅,诚挚的正色道:“感谢先祖的庇佑,请赐于我勇气和力量。保佑我和我的族人能生活得更好。”
  奥瑞克微微一愕,随即笑了。
  他一直以为这个‘白人’会轻视部族的传统,不肯相信那些古老的力量,因为他表现出来的强大与博学早已经超出了整个部族,包括自己的认知。他担心他会骄傲,会用自己无法掌控的理念击毁部族一直以来赖以生存的某些伟大的理念。但很显然的他错了,这个‘白人’比他想像的更谦虚,更懂得接受一些真正的珍贵东西。
  就像此刻,他清清楚楚的看到那一对黑如墨玉样的眼里闪动的是强自压抑的激动,还有对部族先祖的无私付出的全心全意的敬重。
  “来。”奥瑞克冲孙志新招手,微笑着,脸容不再阴谲诡秘,而是笑成一个真正慈祥的老人。“不要怕,摸摸它,它会给你祝福。”
  孙志新上前摸了摸那颗头,感觉没他想像中的可怕。又或许是心理变化的原因,他真的觉得手摸上去的时候,那颗头在向自己传递某种一直以来伴随着部族生存的理念:要勇敢,要执着,一直幸福的生存下去!
  “感觉到了吗?它的力量。”
  “嗯。”孙志新应道,他感觉到了,不是奥瑞克所说的力量,而的它代表的信念。这个东西不会受时空的阻隔,可以存在于任何地方,无论隔了多久它都会一直流传下去,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奥瑞克一手持杖,一手伸过去抚摸孙志新的额头,再用枯干的嘴唇在他额头上被抚摸过的位置留下一个虔诚的轻吻:“祝福你,我的孩子。”
  孙志新弯起嘴角浅浅一笑:“我收下了。谢谢您的祝福。”
  下一刻,奥瑞克猛然摸出一片石刀,用力在自己腕脉上割了一记,把血甩进陶窑的炉膛里。
  孙志新没有去阻止他,他知道在古老的信念里人们都相信血液中会带着力量,这个干枯的老头儿正在用自己坚信不移的方式在支持自己。这会让人觉得很幸福,充满了信心了一定能成功的信心。
  直到他看见奥瑞克打算没完没了的继续让血流下去,孙志新才强行打断了他这个仪式,温声道:“智者,够了,已经够了。”
  奥瑞克默黙的退下去,脚步有些虚浮。孙志新扶住他,冲塔里木挥挥手,叫道:“塔里木,点火!”
  那柴火是堆好了的,哥本为了秀自己向新志新学习的新式高效钻木取火法,火种也是准备好了的。
  听到孙志新的叫唤,还不待塔里木来取火种,他就已经将火种投了进去,还趴在窑口上小心翼翼的吹火,让火焰燃起来。
  火焰很快就燃了起来,发出快活的红色火苗。从现在开始,就是漫长的正式烧陶时间。
  一般来说由于土制陶窑的效率不高,烧陶的时间会显得更长。整个烧制的时间线会大致分为三段,升温过程、高温煅烧过程、降温过程。
  升温过程以种窑来说,大致需要20…25个小时。高温的煅烧过程时间不长,大约需要3…5小时。最后的降温过程需要15…20个小时。也就是说,完成整窑的陶器烧结,整整需要两天的时间!陶器的烧成并不是想像的那么容易!
  孙志新紧紧的盯着门口的火焰颜色,看它们由红色转成大红色,再转成深红色,整个过程就已经耗过了两小时。
  吩咐人按照自己预计中的速度添加干柴,孙志新一直掐表看着间,心里做好了守在这里两天两夜长期抗战的准备。
  又过去一小时,孙志新请塔里木在陶窑顶上开出临时散发水蒸汽的通道,让所谓的附着水全部蒸发出去。
  陶窑的温度渐渐升高,孙志新也没有温度计啥的,只能凭着在PDA上看到过的资料大致估计火焰的温度。此时它就四百来度的样子,但滚滚散发的热量已经由火口和陶窑顶部开出来的散发水蒸汽的通道扩散出来,使得附近开始升温,让人感觉到一片燥热。
  到了中午过后,孙志新估计水汽已经散得差不多,让塔里木将散汽通路堵上,全窑开始闷烧。这个过程的变化不大,只能等待窑室里进一步的升温。
  漫长的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孙志新寸步不离的守着陶窑,看温度慢慢上升。周围围着的人并没有闲着,人们自动自发的组织起来送水给参与烧窑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