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传-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任命为革命博物馆长职务的 T。 彼得罗夫斯基。1937年,被捕的乌克兰共产党员约达 15 万人。不久前出席乌克兰共
产党(布)第 13 次代表大会的原共和国领导干部,几乎无一幸免。
1938年初,斯大林让赫鲁晓夫担任乌克兰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在此前的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会议上,赫鲁晓
夫成为主席团成员。会议期间召开了联共(布)中央全会,会上,赫鲁晓夫被提名取代帕。波斯特舍夫,担任政治局候
补委员。他成了苏联党和国家 10 位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
在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会议和中央全会结束之后,1 月 29 日,报纸上刊登了一份公告,宣布乌克兰共产党中央委员
会全体会议选举尼。赫鲁晓夫担任代理第一书记。
肃反扩大化使赫鲁晓夫在前进的道路上加快了步伐,换句话说,赫鲁晓夫是这次大清洗运动的得益者。很多比他更
有资历和才能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死于非命。这几年,他虽也是战战兢兢,惟恐噩运降临在他的头上,但总算挺了过来。
现在让他去担任乌克兰的最高职位,他却不太想去,原因有三:首先,让他取代科秀尔,他实在于心不忍。1929年,
当科秀尔接替卡冈诺维奇担任乌克兰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时,是他批准了赫鲁晓夫去莫斯科上学,没有科秀尔的批准,
赫鲁晓夫绝没有今天的地位。其次,科秀尔无论从经验和资格方面都强于赫鲁晓夫。何况,科秀尔在乌克兰的影响和口
碑都不错。赫鲁晓夫怎能超过他呢?赫鲁晓夫认为这顶乌克兰第一书记的帽子对于他自己的脑袋来说简直有些太大了。
最后,是民族问题,他担心乌克兰人,特别是乌克兰知识分子会对他很冷淡。
赫鲁晓夫基于这种想法,对斯大林说:“派我一个俄罗斯人到乌克兰去没有什么意义。”
“柯秀尔不是俄罗斯人,对吗?他是波兰人。为什么一个俄罗斯人同乌克兰人相处会比一个波兰人更感困难呢?”
斯大林反驳说。
“柯秀尔可能是波兰人,但是他能用乌克兰语发表演说。再者,柯秀尔比我有更多的经验。”赫鲁晓夫解释说。
“不许多辩,你就去乌克兰。”斯大林生硬地打断了他。
“那很好。我将尽我所能去工作,使乌克兰党重新健全起来,不辜负您对我的信任。”赫鲁晓夫不得不结束了谈话。
赫鲁晓夫对离开莫斯科深感惋惜,但也为进入政治局和受命于这样一个高职位而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他将成为仅
次于俄罗斯共和国的第二大共和国的首脑。
赫鲁晓夫临去乌克兰前,斯大林对他说:“我知道你对于城市和工业有偏爱,因此,我觉得有必要提醒你,不要只
注意工业和城市的管理,忽略了你对农业的责任。特别要注意,不要将你的全部时间放在顿巴斯。你在工业方面不会碰
到像在农业方面那样多的问题。要记住:乌克兰的农业对于苏联是非常重要的。想一点儿办法,把我们在那里的农业生
产组织得更有效一些。”
尽管赫鲁晓夫偏爱矿业和工业,因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斯大林的话,赫鲁晓夫称之为
“警告”,不能不认真对待。他尽其所能地学习关于农业的各项知识。他用了很多时间到乌克兰各地旅行,访问农庄与
农村,同农学家和农庄主席谈话。
从 1939 年 1月起,在沿波兰边界的乌克兰西部地区的所有农庄里,马匹不断死亡。当时,战争正在逼近,对于军
事工业还不发达的苏联,马匹不单是牲畜,还是重要的运输工具。这是一件严重的事情。赫鲁晓夫决定调查此事。内务
人民委员乌斯品斯基认定是德国人的间谍在破坏苏联的经济和作战能力。他列举了两个人,一个是哈尔科夫兽医学院的
教授,犹太人;一个是哈尔科夫畜牧学院院长,乌克兰人。
通过审问,赫鲁晓夫发现了疑点,便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调查马匹神秘死亡的原因。然而,委员会的成立本身就是
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曾经成立过类似的委员会,然而当马匹继续死亡时,委员会就被解散,委员会成员不是被逮捕,就
是被清洗。人们认为,被选入这个委员会,就注定会交上厄运。
赫鲁晓夫召见了乌克兰科学院院长鲍戈莫列茨,这是一名非党人士。
赫鲁晓夫对来人说:“你知道在我们的农庄里马还在继续死亡。我们一定要想些办法。”
“有什么办法好想呢?”科学院院长问。
“我无法相信科学在这里竟会完全无能为力。如果我们一齐努力的话,我们是一定能够找出并查明死亡的原因的。
我们应该再成立一个委员会来调查。我知道,因为过去的委员会的成员遭到逮捕,你的同事都怕被派到这些委员会去。
但是如果由你科学院院长来当主席,我肯定其他的专家们会自愿地同你一道工作的。我答应亲自参加委员会的所有全体
会议,并听取你的科学家们的报告。为了使你的委员会不致受到任何控告的危险,内务人民委员乌斯品斯基同志也将参
加。我提议我们同时采取另一预防措施:我们将建立两个委员会,彼此平行地工作。这样,其中一个委员会取得结论的
机会将增加了一倍。”
实际上,赫鲁晓夫建议设立两个委员会的想法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万一破坏分子打入其中一个委员会,还有另外一
个委员会可以进行正常的工作。
科学院院长勉强同意了。两个委员会经苏联农业人民委员部批准之后,赫鲁晓夫为保证绝对安全,又成立了一个以
维尔京斯基教授为首、由来自莫斯科的俄罗斯科学家组成的第三委员会。结果,多勃罗特科教授所率领的乌克兰委员会
首先得出结论,认为马匹生病是干草受潮后滋生出一种病菌造成的。由于俄罗斯人与乌克兰人之间的隔阂与偏见,维尔
京斯基教授的委员会极力否认上述结论。赫鲁晓夫为避免两委员会的冲突,建议继续调查。最后,维尔京斯基承认多勃
罗特科教授委员会的结论是正确的。解决的办法很简单,不使用受潮的干草、不再让干草受潮。斯大林始终密切地注视
着这一调查的进行。当赫鲁晓夫回到莫斯科汇报这一工作结果时,斯大林签发了授予多勃罗特科教授劳动红旗勋章、维
尔京斯基教授荣誉勋章的决定。
这一事件的圆满结束,不单是农业上的胜利,也是道德和政治上的胜利。此前,已经有很多乌克兰族的集体农庄主
席、牲畜饲养员、农学家、畜牧专家和科学家被当做人民的敌人而失去了生命。
在这一事件之后,随着乌斯品斯基的被撤职,人们之间互不信任、相互猜疑的气氛逐渐消除了。镇压减少了,党的
队伍与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得到了补充,农业的情况开始好转。然而,战争却毫不留情地在日益逼近。
1939年 8月 22 日,星期六,赫鲁晓夫因来莫斯科参观全苏农业展览馆中的乌克兰馆,回去之前在斯大林的别墅做
客。斯大林告诉他,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将要来苏联访问。斯大林笑着并观察赫鲁晓夫听到该消息后会有什么反应。
赫鲁晓夫一开始膛目结舌,以为斯大林在开玩笑,他说:“为什么里宾特洛甫要来看我们?他叛变到我们这边来了吗?
还是什么?”
“不,”斯大林说,“希特勒给我们发来一份电报说,‘我要求你,斯大林先生,接待我的部长里宾特洛甫,他将
带去一些具体建议’。我们已同意明天与他会见。”
赫鲁晓夫告诉斯大林,他已与布尔加宁和马林科夫约好第二天在伏罗希洛夫的猎场打猎。斯大林对他说:“行啊,
明天你在这里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我将与莫洛托夫一起会见里宾特洛甫。当你打猎回来后,我会让你知道希特勒有些
什么想法以及同里宾特洛甫会谈的结果。
第二天,当赫鲁晓夫回到别墅将猎物烹制成菜肴时,斯大林告诉“猎人们”,里宾特洛甫带来一份友好和互不侵犯
条约的草案,双方已经签了字。
这就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此前,从 8月 12 日到 21 日,苏法英正在进行三国谈判。谈判的主要内容是讨论三国军事行动的方案。苏联认为
只有结成包含具体军事义务的可靠有力的同盟才能保卫世界和平。尽管波兰危机日益尖锐,欧洲战争一触即发,但英法
仍未采取积极认真的态度。苏联派出了以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大无帅为首的具有签约全权的代表团,而英国代表团团
长是一名中将军衔的兵团司令,英国代表团团长仅是一名没有全权证书的退休海军上将。英法两国代表团不顾形势的紧
迫,不乘飞机而乘轮船,用了近一周时间,于 8月 11 日方才到达莫斯科。8 月 12 日军事谈判开始后,苏联总参谋长
沙波什尼科夫提出了一项关于三国共同抗击侵略的联合军事行动方案。方案中具体规定了相互实行军事援助的内容和方
式。英法代表团根据本国政府的指示,只空谈军事合作的目标和原则,不提具体方案,不愿承担任何具体的军事义务。
在苏联代表的一再追问下,英国代表表示英国只能派出五个步兵师和一个机械化师参加共同抗德作战。在讨论相互援助
的方式时,苏联提出苏德之间无共可的边界,苏联要援助英法必须通过波兰和罗马尼亚国土,因此要求英法政府敦促波
罗两国同意苏军过境。对此,英法政府久久不作答复。斯大林认为英法在“过境权”问题上的推诿态度以及英德在幕后
进行的秘密谈判已证明它们没有同苏联进行有效的军事合作的真诚愿望。因此,他对英法的怀疑和不满大为增加,决定
中断同英法的谈判,8 月 21 日,伏罗希洛夫宣布,由于谈判中的基本问题得不到答复,苏联被迫决定无限期地休会。
正因为休会,伏罗希洛夫才有暇在自己的猎场接待赫鲁晓夫一行。
8 月 23 日,斯大林出席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字仪式。条约的主要内容是:苏德双方保证绝不单独或联合其他
国家彼此间采取任何武力行动、任何侵略行为或者任何攻击。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的对象,缔约另一方将
不给予该第三国任何支持。缔约双方将就与他们的共同利益有关的问题交换情报,进行协商。缔约任何一方将不加入直
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缔约双方应通过和平方法解决一切争端。条约有效期为10年。在这个互不侵
犯条约中还附有“秘密附加议定书”,对双方在东欧的势力范围界线作了规定:当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芬兰、爱沙
尼亚、拉脱维亚属苏联势力范围,德国和苏联在波兰的势力范围将大体上以纳雷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为界。在东
南欧方面,德国表示对苏联所关心的比萨拉比亚的利益将不插手。斯大林知道这是希特勒的一个骗局,他对赫鲁晓夫等
人说:“我知道希特勒想干什么。他以为他会令我上当,但实际上倒是我愚弄了他!”当时,伏罗希洛夫、贝利亚以及
其他一些政治局委员都在场,斯大林接着说:“有了这个条约,可以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置身战争之外,我们将能保持
中立并能保存我们的力量。然后,我们将会看到情况的发展。”
随后,赫鲁晓夫返回了基辅,开始以基辅特别军区军事委员的身分参加战争的准备工作。数十个师被调到波兰边界
并于 9月 17 日越过边界,以占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土地,几乎没有什么作战行动。在赫鲁晓夫看来,苏联部队
和当地的居民都为西乌克兰并入苏维埃乌克兰而感到高兴。但也有一些乌克兰人对里宾特洛甫—莫洛托夫条约(即苏德
互不侵犯条约)十分不满,认为苏维埃政权在乌克兰只是临时的,应该以冠松线作为边界,这条线比条约规定的新界线
更向西。
西乌克兰的许多波兰知识分子对红军的到来则感到惊恐。这些人刚刚经历了德国的统治。他们眼见波兰政府被纳粹
击溃,华沙成了废墟,其他城市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红军会来做什么呢?
为了取得西乌克兰波兰知识分子的支持,赫鲁晓夫努力在波兰人中做工作。他选择了一个名叫华西列夫斯卡的女作
家。这位妇女刚从华沙步行逃到西乌克兰,她身穿羊皮外衣,脚登黑色靴子,就像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这也许是为了
避开德国人的注意。她告诉赫鲁晓夫,西乌克兰的波兰知识分子普遍认为,苏联和德国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是对波兰主
权的践踏,苏联人比德国人好不了多少。
波兰和俄罗斯自古以来战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