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和战之间 >

第54章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和战之间-第54章

小说: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和战之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黄克诚电报,林彪并不作答,黄克诚不了解中共中央以打促和的决心,情急之中于5 月12日越级给中共中央去了电报,就四平保卫战谈了自己的看法。电报说:(一)由关内进入东北之部队,经几次大战斗,战斗部队人员消耗已达一半,连、排、班干部消耗则达一半以上,目前虽尚能补充一部分新兵,但战斗力已减弱。
  (二)顽93军到达,如搬上大量炮兵及部分坦克用上来,四平坚持有极大困难。四平不守,长春亦难确保。
  (三)如停战短期可以实现,则消耗主力保持四平、长春亦绝对必要。如长期打下去,则四平、长春团会丧失,主力亦将消耗到精疲力竭,不能继续战斗。故如停战不能在现状下取得,让出长春可以达到停战时,我意即让出长春,以求争取时间。休整主力,肃清土匪,巩固北满根据地,来应付将来决战。
  对于黄克诚这一电报,中共中央还是不作答复。因为共产党此时正在同国民党进行激烈的和谈斗争,马歇尔作为美国特使和调解人,在偏袒蒋介石的前提下,也主张给中共部分利益,谈判的焦点在于东北地区如何分配?为此,5 月13日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在东北问题上,马歇尔与蒋介石双方意见已相去不远,在关内问题上美国与我党日趋对立。形势真正的好转绝无可能,全面破裂蒋尚有顾虑,但危险已经增长,半打半和也许可能性较大,最后要看力量的变化和对比来决定,必须动员群众,以待决战。
  毛泽东对周恩来的分析是赞同的,他提出两条谈判条件:一是停战一周;二是长春国共双方不驻兵。
  5 月15日,毛泽东向各中央局发出电示:我方权利所在,必须力争,彼方无理要求,必须拒绝,但总的精神是求在不吃亏的基础上解决纠纷,而不是使纠纷扩大。东北方面是一方面坚决作战,四平街保卫战支持的时间愈来愈有利,另方面是我对外谈判人员应强调停战与争取停战。
  毛泽东这一指示,再明白不过地表达了此时他及中共中央主张,四平决不可轻易放弃,因为这是共产党与蒋介石和谈的重要筹码,如谈判成功,中共必将取得在东北地区的部分利益,就能多保持一部分人民和共产党的利益,为今后发展再创条件。既然中共中央、毛泽东都坚持死守四平,林彪就必须坚决执行中共中央的以上意图。
  5 月上旬,国民党军集中主力以夺取四平。将其第力军第88师、新6 军第14师、新22师由辽阳、本溪、大安平一带调出北上,同时,继续增兵东北。至5 月初,其第60军已全部由越南海运抵达东北,第93军亦在5 月内陆续运抵辽西、热河一带。
  北进增援之国民党军前进甚速。至5 月12日,新6 军已进至铁岭以北,第力军第88师进至开原一带。至5 月中旬,四平地区的国民党军已达10个整师并配有飞机、坦克和重炮。
  5 月12日,毛泽东电示林彪:“望将最主要力量放在开原、昌图地区,切断四平敌之后路,歼灭由沈阳北进之敌。”还要求南满部队积极行动,牵制本溪地区国民党军,使其不能调动或不能作大的调动。此时,东北民主联军除第3 纵队在昌图以东活动外,仅有在公主内岭的第359 旅及于四平以西休整的第3 师第10旅可作机动。5 月14日,中共中央又致电林彪,要求作战方面务望全力击溃新6 军并坚守四平。按中共中央指示,5 月15日,林彪令南满部队乘新6 军北上之际,攻占守兵少的城市,以牵制北进之国民党军。他今程世才率南满3 纵从昌图开原一带拦截新6 军;彭明治的7 旅和杨国夫的7 师增加四平正面防御;黄克诚3 师和梁兴初1 师在四平以西八面城拦敌;万毅7 纵增援塔子山防御。当新6 军主力北进到达威远堡、莲花街时,林彪又令第3 纵队和第359 旅节节抗击。
  应当说,林彪的这一措施是高明的,但是由于民主联军装备太差,此项战术难以有很大的收效。
  49.四平决战之三:林总临机撤守
  5 月15日,四平决战进入第三阶段,也是最后阶段和最为惨烈的阶段。在杜聿明指挥下,国民党军各部分成3 个兵团同时开始向四平发起疯狂攻击。
  左兵团为第71军第87、第91师,向四平以西八面城、四平以北梨树进犯;中兵团为新1 军3 个师,仍向四平近郊进攻;右兵团为新6 军第14师、第22师及第力军第88师,沿开原至西丰及开原至叶赫两条公路前进;第195 师为预备队。
  在进攻中,廖耀湘的新6 军等部进攻最为得力。当新6 军经莲花街北进时,遭到民主联军第3 纵队有力杀伤。但新6 军充分发挥机械化优势,只以小部队与第3 纵队在阵地上厮杀胶着,大部队则依靠600 辆汽车北进。由此冲破第3 纵队防线,进入四平东侧“,相继占领西丰、平岗、哈福车站,尔后直扑四平外围防御要地塔子山和三道林子。
  中兵团分为两翼攻击。其右翼50师,15日以10倍于民主联军守军的兵力占领了四平以东的258 高地。16日再度强攻万毅纵队扼守的3315高地,冲锋7 次均被击退,伤亡600 余人,守军亦伤亡200 余人。17日,第50师增调坦克,从正面再攻3315高地,并以1 个团侧翼迂回,终于占领该高地,从而威胁了四平守军外围制高点塔子山。
  中兵团左翼新38师,在连续两天炮击三道林子、北山阵地后,又于17日上午,在7 架飞机、20门大炮掩护下,‘以1 个营的兵力向该阵地猛攻。高不及20米,宽不及100 米的小山岗上,承受着平均每分钟落炮弹100 发的轰炸。民主联军守城部队冒着强大炮火,待敌逼近阵地,即与之展开白刃格斗,国民党军遗尸360 余具在阵地前,进攻受挫。
  进攻四平的左兵团第71军于5 月15日以两个四轮番向四平西北罐子洞、海清窝棚的民主联军第二师阵地进攻,发射炮弹3000余发,冲锋10余次,均被第1 师以少数兵力击退,毙、伤其300 余人,击伤第91师师长赵琳。至此,塔子山阵地遭到国民党军西、南、东3 面包围。
  塔子山位于四平东南10公里处,居东部群山之首,为守城防线的最东端,可俯瞰四平守军东北方向全部阵地。塔子山的得失,关系到四平全局的安危,是四平外围最重要的制高点。为增强东线防守力量,林彪将第3 师第10旅东调增援。
  5 月18日,新6 军首先以极为猛烈之炮火向塔子山轰击,继以飞机反复扫射,然后以二个营在坦克配合下由东面发动进攻。守备塔子山阵地的第3 师第7 旅第19国沉着应战,打退其第一次冲锋。新6 军继以更猛烈的炮火,从前沿阵地至山顶给以逐次排击。方圆不过七八十米的山头,不到5 分钟即落炮弹数百余发,有的阵地被炸平。第19团即以大石头为掩体,继续坚守,并打退对方第二次冲锋。上午,新6 军集中全力对塔子山进行更大规模的攻击,守军奋勇拼杀,终因新6 军兵力火力强大,东调增援部队一时赶不到,塔子山阵地失守。
  塔子山的失守,不能怨部队打得不好,也不能怨林彪指挥的不妥,应当说,部队打得相当英勇,牺牲了许多老八路、新四军骨干,甚至还有老红军骨干,指战员们尽了力了。林彪的指挥也是非常具体、非常到位的,其命令中已经讲到了“不惜一切牺牲”这样的语词,但终究因为实力不及国民党军而失利了。林彪明白,此时四平已不能再守了,应该考虑撤退了。还在17日他就预料到这一结果,于是把总部的陈正人和陈沂两位部门领导人找来,指示他们起草撤退的电报。林彪说:估计敌人明天就可占领塔子山,廖耀湘必定要以全力攻塔子山。塔子山如果失守,敌人就可以从我侧后迂回,封闭四平守城我军的退路,那时我们就完全处于被动,而且有被歼之危险。我们已经大量消耗了敌人,并赢得了时间。我们的保卫战是胜利的,特别是我们每一个部队,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锻炼,可惜我们后面没有好好珍惜和利用这个时间。
  和平空气,在我们今天东北是最害人的。我们对全部美械装备的敌人还是估计不足,3 纵的防线被新6 军迅速突破,影响保卫战的全局,这是最大的教训。
  林彪17日的预料是正确的。果然18日一大早培子山危急了,林彪向毛泽东发出了告急电。告之中共中央情况危急。此时中共中央尚未回电,林彪也顾不得了,于18日下午6 时,不等中共中央回电即果断决定,7 师于三道林子北山,7 旅于四平东南高地掩护全线撤退。
  随着林彪撤退令的下达,四平地区民主联军立即行动,21日,市区部队开始后退,由于退得隐蔽,国民党军竟毫无察觉,仍在一股劲地往撤空的阵地打炮。林彪即致电毛泽东报告情况,电文:中央、东北局:敌本日以飞机大炮坦克掩护步兵猛攻,城东北主要阵地失守,无法挽回,守城部队处于被敌切断的威胁下,现正进行退出战斗。
  林巧亥24时前,城区及外围部队全部撤完。由于组织严密,至天明,部队已撤离四平20余公里,国民党军丝毫未发觉,仍不断向市区射击。5 月19日13时,被民主联军打怕了的国民党军才敢进入市区。
  中外瞩目的四平保卫战历时31天,以东北民主联军主动撤离宣告结束。国民党军被毙伤1 万人以上,东北民主联军也付出了8000人(多为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骨干,营团干部中还有相当部分人员为老红军)的沉重代价。
  四平保卫战是东北局、东总在中共中央的指挥下进行的。这次作战,中共中央给予了充分肯定。5 月19日,毛泽东致电林彪:“四平我军坚守1 个月,抗击敌军10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的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
  四平保卫战迟滞了国民党军北犯进度,为建立和巩固后方根据地赢得了时间。国民党军4 月2 日占领四平的计划在东北民主联军的抗击下,被迫推迟了48天。在此期间,东北民主联军解放了长春、齐齐哈尔、哈尔滨等城市;后方各地方政府积极发动群众反奸清算,打击敌伪残余,清剿土匪,建立地方武装,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四平保卫战消灭国民党军大量有生力量,打击了其嚣张气焰,提高了东北民主联军指战员同国民党军作战的信心。
  四平保卫战是中国共产党争取东北停战,阻止国民党扩大东北内战前提下进行的尖锐军事斗争。它打击了国民党企图以军事力量独占东北的野心,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东北和平民主斗争的坚强意志,有助于和平谈判的进行,其政治意义极为重大。
  四平保卫战是东北解放战争过渡阶段的一次大规模城市防御战,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战斗中消耗了国民党军大批有生力量,东北民主联军也付出相当代价。因此,中共中央在肯定四平保卫战意义的同时,也指出:四平防御战为一时特殊条件所致,不能成为一般的作战方针。
  四平决战这段历史,一直是后来中共党史、军史上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韩先楚老将军的观点,韩老将军说:四平保卫战,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城市防御战,虽然取得了毙伤敌人1 万余人战果,阻滞了敌人的进攻,但在我军处于劣势情况下,过多的看重了一城一地的得失,与敌进行不利条件下的作战,在战略上是失策的。我军动用不少兵力,以浅近的防御纵深,在兵力、火力并不得心应手的状态下,在那样长的战线上,打那样长的时间,部队打得相当苦,有的甚至丧失了元气。我军虽然打得很英勇,也取得了作战的经验和教训,但付出了8000多战斗骨干伤亡的代价。由于我军果断地撤退,摆脱了战略上的被动,又一次避免了不利条件下的决战,保存了有生力量。经过四平保卫战和大撤退的反面教育,彻底消除了和平幻想,对东北全党全军在和战问题、根据地建设问题上统一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韩先楚老将军的这个说法,可以说代表了当年参加四平保卫战的绝大多数老战士的观点。
  据老将军苏静回忆,当年陈云在给高岗的一封信中说:避免锦州决战和成功地指挥四平撤退,作为共产党人进入东北七个月来的两件大事。如果这两件大事有错误的话,东北很难有以后的大好形势。
  但是,作为驾驭中国革命全局的毛泽东却坚持认为四平保卫战是正确的。因为这是全国斗争形势的需要。为了抗拒蒋介石的军事压力,以争取和谈中的有利地位,就是要与蒋军决战一场,让蒋介石和美国人不敢小视共产党。所以中央才考虑进行四平决战的。一直到了1959年庐山会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