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重生之太子党 >

第64章

重生之太子党-第64章

小说: 重生之太子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知首府宰相魏子谏偏偏不走寻常路,趁早朝之际呈上一道奏折,称崔容才干胆识过人,对朝廷忠心耿耿,请皇上准其入阁。

杨进沉吟片刻,道:“崔卿身为‘含元四功臣’之首,按理说当得此封赏。然念其年纪轻轻便已身居高位,朕却又有些犹豫……”

堂下众臣终于回过味了——原来皇上不是不想升崔容的官,而是怕给他招致非议,所以等着臣子开口“请求”啊!

反应过来的众臣一遍暗骂魏子谏“老狐狸”,一遍纷纷附议。

而那个被同僚劝阻的大臣,此刻简直悔得肠子都青了。

崔容这些年攒了不少名声,加上他大功当前,朝臣们也乐意卖皇帝一个人情。于是在群臣“力谏”之下,杨进下旨擢升其为尚书省左仆射,加封尚书门下平章事,摆明了珍视信任之心。

尚书省左仆射掌管左三司,即吏部、户部、礼部。而按照周朝惯例,“尚书令”为皇子专属,“臣下避而不敢居其职”,所以崔容事实上已经官居尚书省之首,距离首府宰相不过一步之遥。

如此连升数阶,出人意料,却似乎又在众人意料之中。

不管怎样,如此年轻的左仆射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崔容一时风光无两,长安城内攀附迎合者不计其数,其中包括了一名刚刚高中二甲进士的读书人。

作者有话要说:感冒发烧了T T

近来数个城市天气变化无常,大家要注意身体

94

94、破裂 。。。

第九十四章、 破裂

由于战事的影响;今年春试足足推迟了两月有余;时近六月才终于放榜。

这是杨进登基后的第一次春试。对这些国家未来的栋梁;他表现得分外重视;甚至亲自出席了放榜数日后的谢恩宴。

就如数百年来的每一次一样,谢恩宴当日;新进士们在大明宫外集合,等待被堂吏带进去拜见宰相们。

新科进士们无不激动万分;方渐离也不例外。

同乡之中,只有方渐离中了本期进士,还是二甲的高位。他出身贫寒;这回算是扬眉吐气、春风得意了。不过方渐离心里很清楚,进士不过是第一步,谢恩宴、关试、授官……哪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他今后的仕途;没有个强大的靠山必会步步维艰。

方渐离想到崔容,暗暗握紧了拳头。论年纪,崔容不过比他大了七八岁,却已官居左仆射,若能拜在他门下,定能叫人另眼相看。

而崔容作为宰相之一,自然也在谢恩宴的名单之列。虽然接近这位炙手可热的新贵有些困难,但若能叫他想起数月前与自己那一面之缘,还是很有机会的。

方渐离正在心里盘算着自己的光明前途,冷不丁听见身边一位进士搭话:“方兄,你先前见过皇上吗?”

“不曾。”方渐离摇摇头。实际上京郊踏青那次,王鹏远与他二人远远看见过杨进一次,只是没敢上前。

那进士一脸神秘之色,凑近了压低声音道:“听说这回谢恩宴,皇上也会来,只是不知我等是否能面圣。”

方渐离听得心中一跳,暗道若是能在皇上面前露上一手,岂不是大好的机会?

正想着,只听堂吏高声唤道:“礼部王姓侍郎,带新及第进士见相公。”

方渐离整理衣冠,阔步迈入大明宫。但叫他失望的是,莫说杨进,就连崔容也不见踪影,大明宫内候着的有其余几位宰相,都是陌生面孔。

见此情形,方渐离大失所望,费了好些力气才没表现在面上。他明白今日想和上层套近乎怕是不容易了,便将目标调整到同僚身上。只是方渐离心中却不住猜测,到底出了什么事,才令这两人没有现身?

方渐离猜得不错,杨进和崔容之所以在谢恩宴前匆匆离去,确实是因为一件突发事件——衣海澜饮鸠自尽。

所幸被人发现的早,衣少卿没死成,现下被人送回府内,小心地看守着。

崔容与衣海澜有同僚之宜,私交也不错,便告了假匆匆赶往衣府;而杨进一方面是为了陪崔容,另一方面,对于这位衣少卿,他也有些事情不得不问。

****

衣少卿的发妻早亡,他没有侧室,也未续弦,以至于此时连个能贴身照顾的人都没有,太医院只好留下两个药童凑合。

杨进和崔容赶到衣海澜府上时,药童正在劝说他喝药。衣海澜面色惨白,闭目靠着枕头丝毫不理会,急得药童满头是汗,简直快哭出来了。

“你们先下去。”杨进一进门就开口,药童见是皇上,不敢多话,放下碗默默退了出去。

衣海澜察觉异样,睁眼见是他们二人,也不起身行礼,只状似随意地笑了笑:“我就想着该来了……二位请坐。”

崔容见衣海澜如此无礼,心中微觉异样。但又思及衣海澜刚刚鬼门关上走了一遭,情绪恐怕不大稳,崔容怕杨进此时追究弄的不可收拾,便有些担心地侧目看了看他的脸色。

杨进并不大在意,随意在椅子上坐定,语气既有上位者的关切、又有一种说不出的嘲讽:“听闻衣卿饮鸠自尽,令朕很是担心。不知衣卿这是何故?”

衣海澜没有直接回答,反而越过杨进看向他身后的崔容,见杨进没有令其回避的意思,才无奈道:“殿下既然肯屈尊到此处,想必已经都知道了,又何必再问。”

杨进已经登基称帝,衣海澜却还称呼他为“殿下”,实在于理不合。崔容虽不懂他们二人在打什么机锋,但也听出事情不同寻常。于是他没有说话,带着疑问的表情看着衣海澜。

屋内一时无人说话,陷入某种诡异的寂静中。

终于,衣海澜长叹一声道:“……也罢,该来的躲不过,就由我来说吧。”

他挣扎着起身下地,对着崔容长长一揖,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崔兄,我有意在你面前隐瞒身份,确实也是出于不得已 。”

崔容听得不是很明白,却隐约想到了什么,脸色为之一变。

衣海澜目光变得有些闪躲,最后像是无法再直视崔容般垂下了眼眸。他艰难地开口:“不错,我便是穆逢春,穆逢春便是我。”

崔容如遭雷击一般站起身,满面震惊的神色。与此同时,杨进也起身至他身后,伸手覆上崔容后背。

这些动作崔容没有注意,衣海澜却看在眼中,也不知令其想起什么,神色有一瞬间的黯然。

崔容仍未从衣海澜的那句惊天之言中恢复过来。

穆逢春是什么人,那是杨禹手下第一谋士,不管是当初私盐案,还是富春社,甚至教唆南疆叛乱、勾结突厥人,几乎都少¨wén rén shū wū¨不了穆逢春一手策划——他手上的人命,已经多得算都算不过来了。

在崔容心中,穆逢春必然面目猥琐可憎、目光狠辣歹毒,是个毫无廉耻、视人命如草芥的禽兽,怎么可能是翩然若仙的衣海澜?!

“如果……如果真是你,”崔容颤抖着说,“为何二皇子从未发觉?”

衣海澜低声道:“些许小手段就够了,何况二皇子本不认识‘衣海澜’,自然不会识破。”

他这样一说,崔容的面色愈加难看。

难怪衣海澜和四皇子异常亲密,难怪衣少卿行踪神秘,他们根本早就勾结到了一起!

巨大的愤怒从崔容胸口迸发而出,他仿佛有些站立不稳地晃了晃,杨进顺势一揽,勾住崔容腰背,想让他靠着自己。

但下一刻,崔容甩开了杨进的臂膀,快步上前,对着衣海澜的脸就是狠狠一拳。

这一拳崔容使出了全身力气,衣海澜结结实实吃了一拳,踉跄着后退几步倒在地上,嘴角渗出殷红的血迹。

衣海澜疼得“嘶”地倒吸一口凉气,还来不及起身,又被崔容抓着领子勉强提起。

“你为什么这么做!”崔容双目充血,几乎是怒吼着说出这句话。

在他心中,衣海澜几乎是个传说般的存在,不仅因为他光风霁月、皎然出尘的外貌,更是因为他是整个大理寺最后的王牌。遇上再棘手的案子,只要请得动衣少卿出马,那必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就连崔容自己,也欠了衣海澜不少人情。

可以说,虽然两人私交不算多,但衣海澜对崔容是亦师亦友的存在。也正因为如此,面对衣海澜的背叛,崔容显得更加难以接受。

面对崔容的失态,衣海澜终于露出歉意:“崔兄,我有意隐瞒身份,确实称不上君子磊落,但与你相交皆出自本意,并无其他目的……”

“你闭嘴!”崔容咬牙道:“不要再演戏了!”

衣海澜闻言,有些苦涩地扯出一个笑容:“……事情到这地步,只怕我的话崔大人不会相信了,多说无益。”

说罢他竟再度闭起双眼,做出一副不欲多言的模样。

见状,杨进几步上前,伸手覆上崔容的手背,拍了拍,半是解释半是安慰地说:“你不必太为此人动怒,衣卿求仁得仁,就算死也是死得其所。下面的事交给刑部就好。”

崔容深深吸一口气,狠狠将衣海澜推开,有些厌恶地看了他一眼,转身欲与杨进离开。

就在他要跨出房门之时,身后忽然传来“咚”一声闷响。崔容回头,见衣海澜双膝跪地,完全是臣服的姿态。

“皇上,”他哑这嗓子叫了一声,“罪臣有个不情之请,请皇上成全……将我与四皇子合葬。”

崔容蓦地睁大双眼,不可置信地看向衣海澜。后者额头紧贴地面,看不清此时是何种神色。

杨进沉默地看了衣海澜片刻,不置可否,只对崔容道:“走吧。”

****

大理寺少卿衣海澜因病暴毙,此事并未掀起多少波澜,毕竟他原本就不是什么惹人注目的角色。

不管是黎民百姓还是朝堂百官,甚至杨进与崔容,都没有在他身上投射太多精力。最终,衣海澜的尸首被族里派人收敛了去,听说葬回四川老家了。

所有的风波都已平息,杨进统治下的大周朝终于揭过了这黑暗的一页,走上它本该有的正途。

因为突厥割让了不少城池,大周的疆域变得前所未有的广大。然而这场战争带来的损失也是前所未有的惨重。

这一战死去数十万人,可以说是举国皆丧。哀悼亲人的号哭声虽然已经渐渐平息,但因此带来的伤痛还远未结束。

不仅如此,因为这场战争导致国库几近空虚,往北方的商路也因此断绝,从前往来于西域和内陆的、运送琳琅满目的货物的商队也消失无踪,大周的经济遭到了重大的打击。

杨进登基之初,面对的就是这样看似广阔威武,实则百废待兴的江山。

作者有话要说:这几日感冒发烧,状态不好,这一章写写删删,总算出来了

怕大家久等,先发了

95

95、纹丝不动 。。。

第九十五章、 纹丝不动

为稳定时局;重振大周实力;杨进殚精竭虑;采取了很多措施。他借着肃清朝堂的机会;将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提拔一些有能力但缺乏背景的青年人。此外;他更是广开言论,令低品阶的官员也能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监督朝政。

这一系列的动作,不仅体现出新帝治理国家的决心,更展现出他知人善任;赏罚分明的风格,于是朝堂上因为承乾帝衰弱而带来的散漫气氛被渐渐改变了,转而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生机。

对于年轻官员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关试后,方渐离被派去鸿胪寺当值。鸿胪寺乃九寺之一,专掌外交事务,原本也是不错的去处,但方渐离一心想入翰林院,心中便不甚满意;加之他孑然一身入京,没有什么背景,在鸿胪寺月余也未得重用,方渐离便不由焦急起来。

左思右想之后,方渐离觉得还是该好好攀住崔容这颗大树。毕竟放眼朝堂之上,若论风光,那可没有人能比得过崔尚书去。

主意虽定,如何实施又是一个问题。方渐离也听人说过,崔尚书为人甚是清冷,私下并不喜好与其他官员结交,想来要和他亲近也并不容易。

方渐离素来耐力超群,早年又锻炼出一张厚脸皮,琢磨数日,便直直上崔府递了帖子求见。

想也知道,这帖子甚至都没送到崔容眼前,宝儿直接轻车熟路地找了理由打发了。这点小挫折本就在方渐离意料之中,他丝毫不为所动,隔几日就递张帖子、送篇文章、或是孝敬一些新奇有趣的小玩意。

在这样的攻势之下,宝儿受不住了,心道此人死皮赖脸到这地步,也是他平生罕见,还是交给少爷处理吧。

于是在数月后,方渐离的文章终于被送入崔容书房内。

若论方渐离此人,不得不说文采还是有的,否则也不可能在春试中杀出重围,得了二甲的好成绩。

送给崔容的文章,他又都是花了十二分的心思反复雕琢,文采、立意、布局确实都颇为出众,称得上是佳作。

那日崔容正巧得了空,便随手拿起方渐离的文章读了读,这一读,便不由赞叹了几句。

崔容于笔墨上并不算太精通,但也看得出文章好坏。他想起这位“方渐离”先前似乎见过一次,当时说是盐案中承了自己的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