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二卷-中原逐鹿-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刘邓立即召开会议,打破常规,除各纵队领导外,司。政、后机关各部处的领导也都请来了。野战军司令部作战室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从上到下,全部订满了十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图上除用红蓝两色标出各战场敌我态势之外,醒目的标出了陇海路和扬子江。会议开了一上午,刘、邓认真听着大家的发言,偶尔插上一两句话。会议没有结果。
下午,刘伯承驻足于作战室的地图前,先是用放大镜从东到西,从北到南移动,不时用拇指和中指比量着陇海线至长江边、津浦路到平汉线的距离,最后他的目光停在了陇海路、黄泛区、汝河、淮河一线,自言自语道:“机之未至,不可以先;机之已至,不可以后,全局得势,譬之破竹,数节之后,迎刃而解。”
统帅的决心是统帅的智慧、谋略和意志的体现,是统帅运用其渊博学识、丰富经验,发挥其预见性和洞察力的产物。即便是再伟大、再高明的统帅,定下决心的过程也是高度紧张的过程,也可以说是痛苦的过程,犹如胎儿躁动于母腹之中。刘伯承叫人把邓政委找来。
“我考虑停止休整,马上行动!”刘伯承向刚刚走进作战室的邓小平说。
“我也在这么想。”邓小平与刘伯承想到一起去了。经过一番初步准备,刘伯承、邓小平、李达等野战军领导以及各纵队负责人和冀鲁豫、豫皖苏军区负责人等再次汇聚到野司作战室开会。大家坐定后,刘伯承便开门见山地严肃宣布:“大军南进,必须立即行动;要当即立断,抓紧时间,行动越早、越快越好,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接着,他具体分析了敌情我情,阐明了下定决心的依据和理由。他说,我和邓政委一致认为,“我军南下大别山,是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我们的战略任务,这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的一切考虑,都必须服从这一战略全局。再打几仗固然可以甩掉包袱,但‘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守于境内不如战于境外,我们一刀插到蒋介石的胸口上去!蒋介石的注意力在鲁西南,摆开架势要跟我们决战。在陇海路南直到长江北岸的广大地区,敌人兵力薄弱,后方空虚,而且他们还错误地判断我军连战疲惫,要‘窜返’黄河以北,三路兵力正在尾追佯动的11纵。如果我军立即南下,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发挥战略突然性的奇特效果。”他还分析说:“从敌人的作战企图来说,蒋介石‘饭馆子’战术,‘葡萄’战术,鲁西南战役我们消灭他9 个半旅,他又从山东、平汉南端、陕南等地调来20多个旅,妄图迫我背水作战。蒋介石好像是开‘饭馆子’。送‘葡萄’的,上顿你吃了他许多好菜好饭好水果‘葡萄’,他又送来好多桌‘美味佳餐’,许多串好吃的葡萄,来喂我们,想要我们吃得走不动,甚至把我们胀死在鲁西南。我们对‘委员长’送来的‘好饭好菜’是要吃的,但要看时机,还要量力适度,不能把肚皮胀破。我们在内线再歼敌几个旅,敌人还可能抽调兵力,阻我南下。因此,如果我们留恋于内线继续作战,这正是上了蒋介石的当。我们决不能上这个当。”接着,刘伯承又分析了战略形势,他说:“现在我军在全国各个战场,已开始由被动转入主动,在北线的东北和华北战场,我军正在发动攻势,在南线敌人重点进攻所造成的哑铃形战略态势,越来越对敌不利,东西两翼的所谓重点进攻,在山东和陕北我军的严重打击下,敌人已陷人欲胜不能、进退维谷的困难境地,其联系东西两个战场的中央晋冀鲁豫战场,已被我军突破。我军应该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迅速实施战略进攻,扩张战果,这是战略利益的需要。而敌人当前兵力集中在郑州。开封、徐州及陇海路沿线,注意力集中在鲁西南,妄图在鲁西南同我决战。陇海路南,直到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敌人兵力薄弱,后方空虚。并且敌人还错误地判断我连战疲惫,要‘窜返黄河以北’。在这种情况下,我军立即南下,实施战略进攻,可发挥战略突然性的奇特效果。当然,南下作战会有若干困难,但是我们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全国各战场的有力配合,有广大指战员的艰苦奋斗,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刘伯承一口气讲完了他的决心,深深地感染着在坐的每个人,不禁心潮激荡,热血沸腾。邓小平立即表示赞同:“刘司令员的决心和部署方案非常正确。我完全同意。我们要立即南下,下决心不要后方,直捣大别山,逼近长江,威胁武汉三镇和蒋介石的老巢南京,把战线从黄河边向南推进到长江边。古人说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我们的战略反攻,必然迫使蒋介石调兵回援,这样我们就能配合全国各战场的兄弟部队,彻底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彻底扭转全国战局,加速蒋家王朝的灭亡。”
稍作停顿后,他又说:“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我再强调三点。第一,一切工作要服从战略进攻任务的要求,要教育各级干部和广大战士,这是一个极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军战争史上的创举,要准备为实现这一伟大战略决策做出贡献,付出代价。要不怕疲劳,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第二,在我进军途中,敌人必然北追、南堵、东西截击,我军在淮河以北主要是消灭敌人的地方武装,要力避与敌主力纠缠和作战,千方百计直奔大别山腹地。走到大别山就是胜利。第三,要教育部队,进入新区作战,一定要严格遵守党的政策,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参谋长李达和副政委张际春也表示赞同。
刘伯承下命令似地说:“决胜料势,决战料情,情势既得,在断不疑,行动越早越快越好!今天下达命令,明天晚上开始行动。在部署上,四个纵队分三路开进:3 纵队为东路,1 纵、中原独立旅为西路,野战军直属队、2 、6 纵为中路。11纵及军区各级地方部队仍在鲁西南开展攻势,以迷惑敌人。豫皖苏军区部队破击陇海路、平汉路,断尾追之敌的交通,暂归我们指挥的华野西兵团部队于鲁南、鲁西南积极佯动,寻机歼敌,掩护我主力南进。”
邓小平:“请参谋长立即起草电报,报中央和中央军委。”向中央的请示是:“我决心提前于8 月7 日全军开始战略跃进。”
8 月7 日,毛泽东来电告诫刘邓说:“你们至少一星期不动。”
当天,毛泽东接到刘邓提前出动的电报,遂于8 月10日复电刘邓和陈粟,认为刘邓南进决心完全正确,电报说:“(二)在敌主力东迫郓城、西边郸城情况下,我在郓巨作战已不适宜,即北撤亦来不及,只有南进才利机动,刘邓决心完全正确。(三)敌此次判断我北撤,完全不料我南进,又有宋时轮王秉璋两纵迷惑阻滞敌人,南面除桂系到商丘、潘文华两个旅位于平汉路外,完全空虚,极利机动。(四)陈唐。叶陶到豫皖苏后,照刘邓虞电,在该区活动一时期,掩护刘邓南进,尔后即活动于陇海南北地区。陈粟六纵及军直到黄河北岸后,如邱、欧、罗广文已南进,即相机渡河与宋时轮、王秉璋会合,在鲁西南活动。”
8 月11日,毛泽东又致电刘邓、陈粟说:“刘邓部署很好。前已通知你们所有山东全军统一归刘邓指挥”,并特别指示:“一切决策临机处理,不要请示。我们尽可能帮助你们。”
刘邓与毛泽东配合默契,共筹帷幄,可谓达到珠联壁合的境地。刘邓之主动灵活,机断决策,正是体现了毛泽东炉火纯青的指挥艺术精华,也正是有了这些,和此后刘邓在逐鹿中原时的伟大杰作,才有了此后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毛泽东对邓小平说的那句沉甸甸的话:“一切都交给你了!”
1947年8 月7 日夜,正当坐镇开封的蒋介石以30个旅分路向鲁西南合击时,我刘邓大军12万人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兵分三路,突然甩开敌人,向大别山挺进。
左、右、中三路人马按预定计划昼夜兼程。其中,第三纵队出发时,正处于北进的敌罗广文、王敬久两兵团之间。为免于纠缠,该纵先向西南避开独山集、羊山集的国民党军,尔后向南经成武、单县间南下,于M 日晨进抵陇海路以北的郭村。当天夜里,该纵先遣队攻占陇海路马牧集车站,并破坏了该站东西段铁路和桥梁,掩护纵队主力跨越陇海路。
位居右路的第1 纵队、中原独立旅,从马楼和孟庄间约8 公里宽的地段上,乘隙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合围线,于8 日拂晓进至定陶、成武之间地区,于11日由柳河镇、民要问越过陇海路,进至眼县东北的和楼及其附近地区。
居于中路的第6 纵一部,于8 日在成武以西九女集歼灭敌地方武装一个营。
8 月11日,中原局、野直、第2 纵队,在虞城古心集附近越过陇海路。从这天夜间起,横贯中原的大动脉陇海路,便第3 次被刘邓大军的脚步震动了连续3 天。
刘邓大军在北有滔滔黄河阻断,东、南、西三面有国民党军10几个旅重兵围堵的险恶环境下,突然南进,可谓金蝉脱壳,大大出乎国民党统帅部的意料。14日,刘邓所部远远地甩掉了国民党大军的围堵,按预定计划进到豫皖苏解放区的大牛岭、吴台庙、杨蔡国一带,根据军委指示和部队疲劳情况就地休整一天。
22.毛泽东密电陈毅:“全力贯注配合刘邓”
自从刘邓挥师南下,在陕北转战的毛泽东无一天不在惦记着他们,一直密切关注刘邓大军能否扎下根来。凡有刘邓电报来,无论白天夜晚,必亲自处理。毛泽东和周恩来身在陕北佳县神泉堡,除随时提供敌情给以指示外,还做出了给他们增加兵力的决策。经过同晋冀鲁豫中央局商量后,决定将留在内线作战的第10、第12两个纵队,带上一批新战士和伤愈、病愈归队的指战员,运送大批弹药、药品和银元,南下中原。带着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的重托,这两个纵队经过长途跋涉和沿途作战,按照中央军委计划到达指定地区,加强了中原野战军的力量,提高了粉碎敌人围攻和坚持大别山斗争的信心。这使刘伯承和邓小平非常感动。刘伯承说,这是党中央、毛主席对中原野战军的“雪里送炭”。
为了保证刘邓大军南下顺利,党中央和毛泽东令陈赓率部渡过黄河之后,又几次电催陈、粟南下豫皖苏钳制敌人,以减轻刘邓的压力。毛泽东在8 月24日给陈毅、粟裕并告刘伯承。邓小平及华东局的电报中,指示陈粟西线兵团“必须在九十两月内歼灭几部敌人,攻占多数薄弱城镇,逐步将此两区(指鲁西南区及豫皖苏边区——引者注)创造成有利战场及支援刘邓之后方。着西线兵团在九。十两月内不能达到上述目的,而使刘邓在大别山站不住脚,甚或遭受不利,因而被迫北返,则于大局不利。”
前几天,刘邓来电告急:国民党数十个旅形成堵截包围态势,企图将我围歼于进军途中。
毛泽东忧心如焚,8 月30日,仍未见陈粟大军采取更加有力地配合刘邓大军的行动,给陈粟拟了一封电文:陈粟:29午电悉。
你们在惠民留驻时间太久,最近几天又将注意力放在胶东,其实目前中心环节是在陇海南北积极行动,歼击及抓住5 军、57师,攻占一切薄弱据点直接援助刘、邓。我们对于陈(士渠)唐(亮)叶(飞)陶(勇)二十多天毫无积极行动,你们亦未严令督促,十分感觉焦急。为此问题军委多次指示,未见具体答复。现在欧震,张淦,罗广文,张珍,王敬久,夏威各部均向刘、邓压迫甚紧,刘、邓有不能大别山立脚之势,务望严令陈、唐积极歼敌,你们立即渡河,并以全力贯注配合刘邓。胶东方面,9 纵、13纵在内线,2 、7 纵在外线,是很好的。
毛泽东30日19时措辞是严厉的。
这一个时期,毛泽东发给各野战军的电报均以中央或军委的名义,而这封给陈、粟的电报则署名“毛泽东”,并且必签上四个粗重的“A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华野西兵团渡河南下。足见毛泽东的决心和焦虑。
这时,坐镇南京的蒋介石感到情况不妙,为了阻止华野外线兵团与晋冀鲁豫野战军会合,匆忙从山东及西北战场和武汉地区调集了35个旅,分别向鲁西南开进,企图利用黄河秋汛决堤放洪,以阻止华野部队过黄河,并迟滞陈票所部的攻势。而在鲁西南地区尾追华野的国民党军,认为华野在鲁西南“已陷入绝境,南有陇海路,东有津浦路,北面和西面有黄河,四面被围,无路可走,因此变得十分猖狂,一改过去被打击后的谨慎,各路分别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