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国民待遇不平等审视 >

第1章

国民待遇不平等审视-第1章

小说: 国民待遇不平等审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仲大军新著
  目 录
  作 者 序
  第一章:论待遇
  1,待遇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2,中国是否缺少对待遇的研究
  3,待遇与权利,立法与立权
  4,加强对公民权利的研究
  5,关于此书的写作
  第二章:待遇的起源与等级社会的形成
  1,国民待遇的历史形成
  2,等级制社会形成的另外一些原因
  3,中国古代国民待遇的变化
  4,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与待遇
  5,官员待遇与腐败
  6,艰难的政府机构改革
  第三章:政治与经济制度对国民待遇的影响
  1,平民革命与新国民待遇的出现
  2,经济制度与国民待遇
  3,价值体系与国民待遇
  4,历史的检查与反思
  5,未来的信仰是什么
  第四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待遇
  1,抽象人权是一种历史进步
  2,公民的固有权利
  '1',人格尊严权
  '2',自决权
  '3',工作权
  '4',组织权和结社权
  '5',社会保障权
  '6',生活权
  '7',教育权
  3,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
  '1',生命权
  '2',人身权
  '3',迁徙的权利
  '4',法律平等权及其他权利
  第五章:资源环境对国民待遇的影响
  1,资源对待遇的局限性
  2,中国的资源情况
  3,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
  4,美丽的童少年
  5,难忘的一段记者生涯
  6,中国经济为何难以继续高速发展
  7,朴素生活与人力资源开发
  第六章:发展战略与国民待遇
  1,惊人的城乡差距
  2,重工业优先战略
  3,残缺的现代化:样板戏发展模式
  4,缓慢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5,如何评价计划经济和赶超战略
  第七章:二元社会结构的产生与危害
  1,二元结构的实质是所有制歧视
  2,城乡差别的危害
  '1',经济影响。
  '2',环境影响。
  '3',文化影响。
  '4',道德影响。
  '5',心理影响。
  '6',政治影响。
  3,挹此注彼式的调整
  4,关注中国农民的创新性
  5,中国要进入平等权利时代
  第八章:如何追求平等的国民待遇
  1,中国企业的国民待遇
  2,国家本位还是人本位
  3,反垄断:追求国民待遇的重要途径
  4,提高国民待遇的根本途径
  附录:联合国文件
  1,《世界人权宣言》
  2,《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3,《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作 者 跋
  ———————————————————————————— 
  作 者 序
  历时三个月,终于完成这本书的写作。但将八章的内容写完后,序言却拖了好久才写出来。这是因为想在序言里做个总结,或说画龙点睛,简明扼要地给读者一个交代。但告诉读者什么,这本书有什么价值呢?的确挺费心思。一般说来,三个月写出的东西很难有什么好著作。今天的图书出版是个粗制滥造的时代。我能超脱出时代的特点写出什么真东西吗?
  尽管有这些疑问和时代背景,我还是尽力了。坦率地说,这本书主要是为中国的弱势群体所写的。这个弱势群体便是远在人们视线之外的农民、城市工人以及那些身受不平等待遇的人。这是因为中国入世在即,当外资大举进入后,二元结构的中国必将出现更加明显的两个收入阶层和消费阶层,必将出现更严重的两极分化,由二元社会结构和不平等身份待遇导致的社会矛盾会变得加剧起来。这一加剧最后会导致什么结果,是否会毁掉中国多年来向全球化靠拢的努力,现在都很难预料。问题是当前社会对于这一前景几乎还全然无知,很多人甚至对什么是“二元结构”毫无概念,对于不平等的身份待遇也毫无意识。因此,此书的出版在一定意义上讲,是给社会提个醒: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使某些社会群体获得更多的牟利机会,更多的福利待遇,而另一部分国民却陷入制度性的贫困。
  发展需要在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下进行,否则,发展就成了贫富差别的代名词。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城乡居民两种身份待遇到今天已看出它明显的不平等性。以牺牲农民为代价的发展战略已经走到了尽头,以GDP为目标的发展追求也显然走到了尽头。如果仅是在沿海地区建起一片漂亮的摩天大楼,内地乡村始终保留着一大批与发达无缘的农民,那么这种钢筋水泥加鼠标式的现代化就是一种畸形的现代化,残缺的现代化。
  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在部队行军的时候,走在前面人要压住步伐,否则后面的部队就要赶不上趟,甚至掉队。一个好的指挥员,行军时总要瞻前顾后,总是提醒前边的部队慢点走,招呼后边的人跟上。为什么前边的人要照顾后面的人呢?因为部队在排队时,总要把个头高的人排在前面。个高的人腿长,走起路来一般比个矮的人要快,所以行军时前边的人要压住步伐。我对这一现象深有体会。因为当年在9637部队当兵时,排队总站在连队前头,行军时连长总是提醒我要压住步子走。
  现在是我们整个国家都在行军前进,这支队伍中的人有高有矮,走在前面的人如果不照顾后面,整个部队就有脱节的可能。为了避免我们中华民族这支队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脱节和掉队,我写下了这本书。即使有些话说得过重了,也希望大家原谅和理解。
  坦率地说,国民待遇的内容要谈得太多了,生活中具体的待遇人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我这本书所写出的内容只能是挂一漏万。待遇问题牵扯到法律、伦理、政策规定和风俗习惯,需要众多的官员、学者、法官和民众来共同解决。这本书之所以叫《国民待遇启示录》,就是让人们自己去思索。重要的是提出问题,给人们一个思路,问题提出来才能去想办法解决。有一点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此书中所说的国民待遇与WTO文件里的国民待遇有所不同。这里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引申的概念。希望专家们不要跟我抠字眼。
  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不仅仅在于物质富足了多少,还要看人际关系和国民待遇改善和文明了多少。中国今天在经济建设上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制度的建设和观念的更新要跟上。这就是我在紧盯经济运行之余抽出时间写这本书的原因。
  在这里应当感谢的是一些朋友对此书写作的帮助,文化界学者丁东先生在这本书出版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给予了帮助。出版界的学者姚本星先生对本书内容的兴趣激发了我写作的动力。当然还有我的家人,如果没有她们的关心和帮助,就不会有这本书的出版。
  最后,希望大家耐着性子看下去,直到看完为止。希望大家喜欢这本书,当然也希望人们多做批评和参与讨论。因为,这个话题可不是我一个人能说得清楚的。
  2001年8月3日,于北京西城区温家街2号,
  ——————
  第一章:论待遇
   
  待遇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最近有一个学者心里很不痛快。有一天他被请到某电视台制作节目,但当节目播出时,发现自己被删掉了。于是,打电话去询问,原来是由于自己的身份改变了,从原来中央级的国有单位调到了一家民办单位。在这家电视台负责审批节目的领导看来,民营单位的人似乎不够登大雅之堂的资格,便将人家的镜头给删掉了。
  这件事使这位学者在人格上有深受侮辱之感。入世在即,都什么时候了,有人居然还在搞身份歧视和所有制歧视。这种观念和意识不破除,中国无平等可言。因此,国民待遇问题非要解决不可,否则就没有公平竞争,一个社会就没有公平。但是在中国,要想统一国民待遇,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当人们对待遇问题还没有完全认识的情况下,统一国民待遇只能是一句空话。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世界人权宣言》开头的这句话,所反映的实际上是人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中所应享受的一种待遇。它是国际社会规定的一种人权,也是世界上每个国家的公民应当追求的一种待遇。但说归说,做归做。由于各国历史发展各不相同,今天在对宣言内容的实践上表现各异。
  譬如在我国,对公民的待遇似乎没有多少深入研究。直到近些年来,从关贸总协定那里、从世界贸易组织那里传来了“国民待遇”这一词汇,于是我们生活中“待遇”这一词的使用频率才逐渐高起来。
  最近有个名叫《涉外保姆》的电视剧,其中有一个在上海工作和居住的外国人,他想找一个和中国人在一起居住的房子,但租房公司按我国的法律规章办事,就是不给他介绍。为此他大发牢骚,还要给上级领导写信提意见。细想一下他说的也对,你们中国人到美国或其他国家去,不都住在当地人家里吗?几十万中国留学生有几个住在学校给提供的宿舍里啊!但为什么外国人到中国来就必须住到中国政府指定的住处呢?为什么就要象鸟一样被圈养起来,享受笼子式的隔离待遇呢?中国的这种做法实在让那些外国鬼子百思不得其解。
  我的一个外甥现在法国里昂读书,当地管理部门专门给每个外国留学生找了一个法国家庭,结成对子,每星期天都去人家家里去玩。这个法国家庭有三个女儿。看着一个中国小伙子和三个法国姑娘在一起,让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心里十分宽慰。这样做,既有利于外国留学生和法国家庭相互进行文化交流,使留学生尽快熟悉法国生活和文化,又使他们待在法国不寂寞,生活中充满了人情味,
  待遇是什么?简单的理解便是一个人受到的对待和款待,或者所获得的生活条件。仔细深究起来,待遇里面大有文章。譬如,待遇是怎么产生的?合理不合理?接受不接受?为什么同样的人有不同的待遇?可以说人类生活的所有内容似乎都围绕着待遇转。看看当今天下众生相,熙熙攘攘,忙忙碌碌,整天都在为什么呢?说到底,很大程度上是在追求待遇。
  政府官员,勤勉一生,虽说是为人民服务,但也是为了更高的待遇。从科长升到处长就可以享受更宽敞的住房、更多的工资。从处长升上厅局长,便配有专车。级别再高的,车、房子、警卫等待遇更不一样了。这几年,我们大学时期的同学在北京经常聚会,具有厅局级别的人都是车接车送,这里便体现了待遇。
  几天前,我从北京到烟台,在火车上碰到三位兴高采烈的计算机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他们正在去烟台东方电子公司报到。我问他们条件怎样,回答是每月工资6000千元,这是事先与用人单位谈好的。看,这就是待遇。不谈好待遇,世界上的任何事情可能都不会发生。在北京人头攒动的劳动力市场上,人们不仅在挑工作,挑单位,还在挑待遇。
  人与人打交道,无时不刻不涉及到待遇。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不谈好待遇就很难办事。18世纪时,英国公使马葛尔尼万里迢迢赶到中国,想晋见乾隆皇帝,但得到的待遇是必须下跪,才能见面。由于这位英国人坚决不肯接受这一超过朝拜自己国君的礼仪,只好被拒之门外。随使团所带来的几船当时英国最先进的科技礼品,如可以连射八发子弹的马枪和天文地理音乐钟,都未能展示给中国人看。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待遇,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东西方的文明交往和物质交流,今天谁也说不清。
  即使在一个家庭里,孩子们之间也在攀比待遇。一个孩子比另一个孩子少吃了一块糖,也会争执不休。追求平等待遇可能是人的本性。追求不平等待遇可能也是人类的天性。
  待遇不仅是物质的,更多的时候是精神的和荣誉的。例如古代帝王封官晋爵,今日战士立功受奖,评比劳动模范,都是一种精神的待遇。有时人们为了捍卫和获得荣誉待遇,不惜献出生命。
  待遇问题既奇妙又复杂,待遇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如此密切,但又被人们熟视无睹。多少年来,人们为了待遇争得头破血流,为当兵、上大学、提干、评职称、涨工资、分配住房费尽了心计,绞尽了脑汁。也有人为放弃待遇显示出崇高的精神和风格。雷锋是这类人的典型。但崇高归崇高,再高尚的精神也要建立在基本生存上。工人要求下岗后获得社会保障,是一种待遇。农民要求进城后自由择业打工,这是一种待遇。学生要求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考大学不按地区划分录取分数,也是一�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